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精)/季羡林人生清话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从寒门到大师的奔突,有信仰永远安宁。

??季羡林著的《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精)》分为六章,收录了《开始认字》《上国文课》《我的高中》《我的大学生活》《终生受用的两门课》《我同学生的关系》《我的苦闷》《留学热》《两年生活》《学习吐火罗文》《师生之间》等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季羡林著的《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精)》记录的是:

??1911年,季羡林先生出生于鲁西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六岁背井离乡,从官庄一步步走出山东,走到清华;留德十年,师从专业领域内世界级大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季羡林先生的人生可谓半世颠沛流离,一生奔突求学。前辈先贤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求学理想,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学术泰斗,其中值得我们后人追忆的不只是学识,还有品格。

作者简介


\t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学者、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精通混合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德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生前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交流史、佛教研究和比较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曾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一生著作等身,有《季羡林文集》(全24册)《季羡林全集》(全30卷)等多部文集刊行于世。

目录

第一章?六岁求学出乡关

?开始认字

?进入一师附小

?转学新育小学

?我的生活和学习

?上国文课

?我的中学

?我的高中

第二章?我们时的清华

?1930年入学考试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我的大学生活

?终生受用的两门课

第三章?我的第一份工作

?回到济南

?上课

?我同学生的关系

?我同校长的关系

?我的苦闷

?我亲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剧

?天赐良机

第四章?1935—1945年留学在德国

?留学热

?进入哥廷根大学

?怀念母亲

?两年生活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在饥饿地狱中

?学习吐火罗文

?回到祖国

?重返哥廷根

第五章?在北大

?春满燕园

?师生之间

?我和北大图书馆

?梦萦红楼

第六章?我做学问的一点经验

?才、学、识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如何搜集资料

?“模糊”“分析”与“综合”

?学外语

?哲学的用处

?知识结构与智能

?思想家与哲学家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论所谓大一共同必修科目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我害怕“天才”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试读章节

??开始认字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认字,大概也总在四岁到六岁之间。我的老师是马景功先生。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有什么类似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书籍。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怀疑的。

??虽然没有私塾,但是小伙伴是有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洑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有一次他被捉住,是十冬腊月,赤身露体,浇上凉水,被捆起来,倒挂一夜,仍然能活着。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后来终于被捉杀掉。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进入一师附小

??学校全名应该是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我于1917年阴历年时分从老家山东清平(现划归临清市)到了济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这一年,念了几个月的私塾,地点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师附小。地点在南城门内升官街西头。所谓“升官街”,与升官发财毫无关系。“官”是“棺”的同音字,这一条街上棺材铺林立。大家忌讳这个“棺”字,所以改谓升官街,礼也。

??附小好像是没有校长,由一师校长兼任。当时的一师校长是王士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他是山东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国一创建,他就是活跃的积极分子,担任过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为山东教育界的元老,在学界享有盛誉。当时,一师和一中并称,都是山东省立重要的学校,因此,一师校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眼中,校长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运真正会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后的1934年,我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来教书,王祝晨老师也在这里教历史,我们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师方面,在一师附小时,他根本不会知道我这样一个小学生,他对此事,决不会有什么感触。而在我呢,情况却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对他执弟子礼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乐。

??我大概在一师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两年,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换过一次教室,足见我在那里升过一次级。至于教学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则一概记不起来了。唯一的残留在记忆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认识了一个“盔”字,也并不是在国文课堂上,而是在手工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用纸折叠东西,其中有一个头盔,知道我们不会写这个字,所以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事情发生在一间大而长的教室中,室中光线不好,有点黯淡,学生人数不少。教员写完了这个字以后,回头看学生,戴着近视眼镜的脸上,有一丝笑容。

??我在记忆里深挖,再深挖,实在挖不出多少东西来。学校的整个建筑,一团模糊。教室的情况,如云似雾。教师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学习的情况,如海上三山,糊里糊涂。总之是一点具体的影像也没有。我只记得,李长之是我的同班。因为他后来成了名人,所以才记得清楚,当时对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最奇怪的是,我记得了一个叫卞蕴珩的同学。他大概是长得非常漂亮,行为也极潇洒。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男女外表的美丑,他们是不关心的。可不知为什么,我竟记住了卞蕴珩,只是这个名字我就觉得美妙无比。此人后来再没有见过。对我来说,他成为一条神龙。

??P2-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6: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