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上海旧警察局帅印
那天,我买了水果和营养品来到东单北京医院探望李士英老。走进病房,只见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白发萧然的老人坐着轮椅上,李老听说我是上海市公安局《人民警察》杂志社的记者,特别高兴,笑容满面地缓缓站起,伸出颤抖的手。我握着那双布满老年斑枯瘦的手,心里顿生沧桑之感。想当年,他在上海特科活动时,身手是那样的敏捷;接管国民党上海警察局的帅印时,又是那样的英武潇洒。
寒暄了几句,李老便神色凝重起来,思绪仿佛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忆起了接管上海市旧警察局的往事。
1949年5月12日,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逼上海,解放军开始对上海外围实施攻击。23日又发起了总攻。27日,上海完全解放。经过16天的浴血奋战,上海战役共歼灭15.3万多敌军。
1949年5月,对李士英来说是令人激动而又铭心刻骨的岁月。那时,37岁的李士英身着土布黄军装,胸佩标记,腿扎绑带,腰别手枪,带着1600多名公安干部精神振奋地进驻大上海,接管国民党上海警察局。
为了迎接辉煌的这一天,李士英与部下准备了一年多时间。
1949年5月25日晚,在丹阳待命的公安部队接到了进驻大上海的命令,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李士英与杨帆等领导(部长为陈庚,未到任)立刻率1600多名公安干部冒着隆隆的枪炮声,乘坐闷罐子火车奔赴上海。
火车冒着浓浓的黑烟在开满金色油菜花的田野里飞驰,车厢上虽然弹痕累累,但车上红旗飘扬,歌声嘹亮。一路上,火车开开停停,最后队伍在夜色中的上海真如站下了车。队伍分乘军用大卡车向上海城里进发。一排排大卡车开着大光灯,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浩浩荡荡地驶进了徐家汇的交通大学。
当晚,秘书安排李士英在办公楼的小间就寝,但他摇着手道:“听说攻城的解放军都露天睡在淮海路上,我们能住在房子里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图享受?”当晚,李士英来到战士们住宿的体育馆室内篮球场,在几百人睡的大通铺的角落里觅了个床位,与大家一样席地而睡。
刚到交通大学安顿下来,李士英副部长顾不上旅途劳顿和吃饭,脱下黄军装,化装成市民来到夜色朦胧的大街上。那时的徐家汇尚属偏僻地段,街上散落着弹片纸屑,颇为凄凉。马路上车辆零星,行人稀少,沿街的商店大多上着门板或虚掩着门,店主不时地偷偷向外张望,上海的夜晚还笼罩在战争的硝烟和恐怖中。
因几天来连续下雨,马路上积水过膝。李士英坐的美式吉普车只能淌着水缓缓而行。小车摸黑找到了上海旧警察局中共地下党委(简称“警委”)书记邵健同志家。
邵健,这位长期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山东汉子见到李士英副部长后,犹如在黑暗中徘徊了许久的游子,突然见到了想念已久的母亲一般,紧紧握住李士英的手激动不已,禁不住泪水长流,千言万语,尽在一握之中!
邵健兴奋地告知李士英:“5月初,我和警委副书记刘峰、苗雁群等警委负责人秘密油印了2000多份解放军布告和警告信,分别寄给了局里的警务人员,敦促他们认清形势,停止作恶,这些警告信在上海警察局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和恐慌。”
李士英伸出大拇指夸奖道:“干得好!”
紧接着李士英问道:“那个警察局长现在是什么态度?”
邵健汇报道:“我们的地下党员肖大成等同志已打入了国民党警察总局的核心,现已成功地争取了警察局代局长陆大公弃暗投明。接管之前,我们通过地下党员已对那里的情况模得一清二楚。”
P1-3
以最受欢迎的方式联系警民
认识李动因为我是作者,他是编辑。身穿警服的他是个“文官”,几十年来编辑《人民警察》杂志。记得以前多次去绍兴路的编辑部,很高兴见到他和同伴,还常见到一线的刑侦队侦查员,那些破案故事扣人心弦。作家协会曾两次组织我们去刑警803参观,招待我们的是解剖尸体和实弹打靶,辨认缉毒缴获的各种毒品,很惊悚的经历。李动作为他们的战友,自然听得更多,采访更多。
日前,李动发给我一个文件包,是他的新作,一本非虚构的集子。深夜翻看,一部分是1949年新旧政权更替这特殊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另一部分是跟文艺相关的内容,包括他供职的《人民警察》杂志始于1949年的历史。文字之外附有图片,使得读来更加有味道。
集子里的故事从1949年共产党接管上海这座城市写起。李动采访了新政权的首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先生。有些事情我在别的文章中看到过,但李动的文章有更多的细节。更生动。例如,37岁的李士英带领1600多名公安干部向上海进发。解放军官兵除了在淮海路的人行道上席地而睡,还有数百人打地铺睡在交大的室内篮球场,其中包括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即后来的上海公安局长李士英。
数字常常比文字更有冲击力,我留意他记下的一些数字,如:旧警察局长毛森在逃跑前夕命令枪杀9名中共地下党员和国民党投诚人员。在14000个旧警察中,潜伏600多名地下党。有8名旧警察为鸽子而留任成为“鸽警”,最多时养过2000羽信鸽以补强缺乏现代通信设备的短板。用鸽子传信飞吴淞、飞崇明岛确实是好主意。1949年6月10日,经毛泽东批准,上海军管会以一个营的官兵分乘10辆大卡车武装包围证券大楼,12000名工人和学生协助封锁交通,上海证券市场应声被查封,金融和市民生活趋于稳定。1949年7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布《管理妓院暂行规则》。同年9月,上海有1334名妓女。公安局长走在福州路上,不时有妓女来拉客,甚至帽子也被抢走(黑话叫“抛顶宫”)。我只能说个大概,欲知后事,请看本书。读完那些夹杂数字的文字,李动生动的描述让我们对已远去的上海有更多的感觉。
书中用重墨记录了最早的一起腐败案。25岁的南下干部欧震进城后当上民警,仅仅十多天就敲诈勒索,诱奸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太并进而同居。书中有陈毅市长批复的影印件,四个惊心动魄的大字:同意枪毙。执行后的第二天,《解放日报》公布了欧震罪行,并发表《革命纪律不容破坏》的短评,显示初生的政权反腐的决心。
书的后半部分较为轻松,李动采访了当年热门电影《今天我休息》中民警马天民的扮演者和人物原型马人俊,采访想拍出中国“神探亨特”的孙道临先生,记录为东方神探端木宏峪塑像的前因后果,记录“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手稿的故事,纠正违章先敬礼的起源,“东方110”节目组的创业,影迷硬要爱上演员陈冲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他生动的记述,让我们对公安工作,对这城市的历史和市民有更多了解。
上个世纪,我曾为李动的一本集子写过个短序,这次很荣幸有机会写下上面这些文字。我两次代为写序的朋友仅他一人。李动待人真诚,眼光敏锐,勤于思索,文笔晓畅。他虽然不在公安的第一线,但他的编辑工作是重要的,以最受欢迎的方式联系警民。他业余写成的那几百万字作品也是重要的,用事件和案例深入探讨人性,认识社会。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大作。
《海上警事》里的故事从1949年共产党接管上海这座城市写起。李动采访了新政权的首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先生。读完书中那的文字,李动生动的描述让我们对已远去的上海有更多的感觉。同时书中用重墨记录了最早的一起腐败案。
书的后半部分较为轻松,李动采访了当年热门电影《今天我休息》中民警马天民的扮演者和人物原型马人俊,采访想拍出中国“神探亨特”的孙道临先生,记录为东方神探端木宏峪塑像的前因后果,记录“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手稿的故事,纠正违章先敬礼的起源,“东方110”节目组的创业,影迷硬要爱上演员陈冲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他生动的记述,让我们对公安工作,对这城市的历史和市民有更多了解。
李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复员后加入了公安队伍,由基层派出所民警干起,三十多年间逐步从文化教员、宣传科员,逐渐转型为一名成功的政法记者、编辑、作家,他的许多公安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均受到读者的好评。
《海上警事》是他又一本公安题材报告文学的结集,一些大案要案的侦破过程在李动的笔下很好地得到全景描述,在刀光剑影中展现了公安干警的侠骨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