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很大,孤独的人都很晚回家
一、
朋友说:“毕业后,感觉自己突然间像被从一个喧闹嘈杂的空间里抽离出来,猛然间被塞进一个陌生而空洞的环境当中。
说孤独好像又有点矫情,但某些时候它又是实实在在、沉甸甸地蜷缩在心窝口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以前喜欢天马行空,现在只考虑当下生活。”
她在微信上发给我这段话的时候,我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对面的地铁车窗上自己疲倦的身影。
这是地铁十一号线的最后一班列车,车厢内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于是我想起了很久之前,朋友发在社交网上的一个动态:
“城市很大,人来人往,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抓得住的。
就像眼下这些悬挂在头顶、随着车身摇晃的手拉环,就像这些肯一如既往地陪你熬夜加班的交通工具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朋友说,她所理解的孤独,是看《大话西游》的时候,至尊宝转身背离城墙的那一刻,他扛着金箍棒,他背后是夕阳武士和紫霞仙子。
纵然不舍,也未曾回头。
二、
以前,对于孤独的理解是身边没有陪伴自己的朋友。
想出去玩,翻遍了通讯录,发现并没有随叫随到的人。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件好笑的事情,发现无人分享,于是默默刷向了下一条。
洗手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盘子,但你手疾眼快,在它落地之前托住了它,你惊喜地看向身边,发现并没有人知道刚才那一瞬间你有多么炫酷。
而现在,对于孤独的理解渐渐变成了:将自己扔进不合适的群体当中。
有朋友说:刚入社会,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削尖自己,磨炼自己,你把身边的人都当作自己需要契合的对象,同事关系上,你从来不敢怠慢谁,害怕自己稍微不热情就会得罪谁。
她说,一开始,自己刚到公司,完全不懂得拒绝,也完全不敢去拒绝。
担心无意间伤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害怕自己的言行惹得别人不开心,总是努力达成每个人的要求。
可久而久之,她突然间发现,自己成了别人眼里的免费劳动力,叫你帮忙的时候,偶有推辞,就被说成了小气刻薄。
后来她才说,可能自己当时就是那种所谓的社交低能的人吧。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个人,心里其实未曾乐意。所以也渐渐演变成了靠帮忙来维系感情的那一种人,随时担心关系链会崩溃。
她努力合群,换来的是无人理解和更大的孤独感。
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每一种孤独,也只有你自己才懂得个中滋味。
人与人的关系有多脆弱?
除了那最亲近的几个朋友和自己的亲人之外,大多数,是利益牵连,是表面文章。
是时间长了就自然断了的联系,是知人知面,但不知心。
很久不见的朋友突然间联系,你以为是联络感情,聊了几句之后他突然抛出一句:最近手头有点紧,可以借点钱花吗?
又有同学找你,你满怀期待地点开消息,发现只是一张结婚请帖。
某些时候,人来人往,车去车来,带得走的留不住,留得住的会失去。
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样: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三、
有人说,幼儿园是很多人的幼儿园,小学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几个人的高中,大学是两三个人的大学……而上班,是一个人的上班。
人,大抵都是慢慢走向孤独的吧?
孤独向来是一种人生常态。
而独处是一种选择。
朋友说,毕业过后同学聚会,三五成群,熟的不熟的都扎堆一起,吃过饭后往往也唱歌喝酒,一群人呼来喝去,虚情假意地你敬我我敬你。说什么大醉一场,不问前程。
于是下一次聚会的时候她摆摆手,说不去了。
别人问起为什么,她说很简单啊,一群人吹吹牛,吃个饭,第二天继续闷头上班,平日里扭头就忘,顶多有困难时候找你帮忙,其他时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
很多时候,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从学校毕业出来,骤然间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于是你突然间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大人了。
因为是一个大人了,所以要学会不轻易被情绪绑架。
不因为几句甜言蜜语就开心一宿,也不会因为谁离开、谁留下而有过多的黯然神伤。(P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