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经典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曾国藩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国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艰辛历程。

内容推荐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问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收录了曾国藩各个时期所著的文章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能充分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本书分别从修身、劝学、齐家、治国、为官、处世、养生七个方面进行解读,使读者轻松领略曾国藩的真知灼见。

目录

第一辑 修身篇

 ——自修求强自己做主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致沅、季弟:满招损,谦受益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禀祖父母: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致诸弟: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致九弟:息怒忍耐很重要

 致沅、季弟: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致九弟:树大招风,不图虚名

 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

 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

 致诸弟:苟能发奋自立,人人可做圣贤

 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第二辑 劝学篇

——修养品德读书有法

 致诸弟:学问总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致诸弟: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致泽儿:读书要明事理

 致两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致泽儿: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致泽儿: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致泽儿:看书要有所择

 致泽儿: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

 致泽儿: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

 致泽儿:读古文之要义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致澄沅两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致泽儿:文章雄奇之道

 致纪泽、纪鸿儿:文章要以气象峥嵘为贵

 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致泽儿: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致泽儿: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致泽儿:读书要有“常”

第三辑 治家篇

——治家教子,长久之计

 致纪泽、纪鸿儿:谨遵八本、三致祥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致三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禀父母:夫家和则福自生

 禀祖父母:持盈保泰之道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致诸弟:自立门户,自立规矩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致泽儿: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致两儿: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致泽儿: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

 致泽儿: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致鸿儿:勿沾富贵习气,才能成大器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致泽儿:以耐劳忍气为要

 致澄弟: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

 致泽儿:新妇初来,宜教入厨作羹

 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致四弟:不可劳心费神,多管闲事

 致两弟: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

 致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致九弟:以诚待人,伪亦能诚

 致沅、季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致泽儿:初移富土乇不可轻慢近邻

第四辑 治国篇

——精忠报国治军有方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

 致九弟:心浮气躁,乃兵家大忌

 致九弟:治军要注意平和二字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致九弟:军事无常愈当澄心定虑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致泽儿:对士兵坦诚相待

 致沅弟:为敌人小心防范

 致泽儿: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

 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致泽儿: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致泽儿:查明战功,论功行赏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致九弟:仁礼并用是带兵之法

第五辑 为官篇

——晓得下塘量材录用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致纪泽儿:不得不勉强以大局为重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泽儿: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致沅弟:待降将的宽严之法

 致九弟:用绅士不比用官

第六辑 处世篇 

——身立典范做人有道

 致九弟:济人须济急时无

 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致沅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致泽儿:做人要有气量

 致沅、季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致纪泽、纪鸿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第七辑 养生篇 

——保养身体千金妙方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致四弟、九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致泽儿: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致潢、荃: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

 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试读章节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原文】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接弟八月廿七八日信,初十日接初五樊城所发之信,俱悉一切。

顺斋一事业已奏出,但望内召不甚着迹,换替者不甚掣肘,即为至辛。

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盂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

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田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固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扬素,其智力皆横绝一母,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自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二次,太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窜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

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术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收到弟弟八月二十七、八日的来、信,初十收到予你千初五在樊城写给我的信,了解到所有情况。“顺斋”的事已经上奏,只希望内廷诏谕能不露痕迹,接任者不很掣肘,那我就很庆幸?。弟弟认为是命运做主,我是深信的。至于说自强的人,每次都能胜券在握,而我不是很相信。凡是国家富强,一定拥有许多贤臣:凡是家庭强盛,一定拥有许多贤子弟。这也关系到天命,不全在于。人的谋划。至于一个人自身的强大,不外乎北宫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兰种,孟子集仁义于一身而仍不满足,也就是曾子的反躬自问.约束自己的意思。

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的强,略微可以久长些。此外,斗勇斗力的强,有的因此而犬兴盛,也有的为之大败。咕代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力都横行独秀于一世,他们的祸败也与寻常人大不,一样。近代如陆、何、萧、陈都又自以为是英雄,而都得不到善终。所以我们在自修方面求强是可以的,在与人争胜负时求强就不可以了。福益这一家人如果.专门为争夺胜负而逞强!其;能力是否能强到底,未必知道,即使一生因雎横而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削一提的。

敌人这次东窜,山东军队小胜两次,大胜一次,刘潘部大胜一次,小胜多次。敌人似乎已经受到重创,不像上半年那样猖狂了。但求敌人不流窜到陕、洛,即使流窜鄂境,或者可以收到夹击的效果。

我定于明日续假一个月,中月请开各缺,仍然留在军中,刻一方水印,办理中路剿匪事宜罢了。其余详细记在日记中。顺问近好。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解读】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区别于其他政治家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地方.就是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又以人格修养的完善来促进功业的建立。

在曾国藩看来,人生是一个努力追求自己目标、自强不息的过程。所以他所立下的志向,“其大者”,“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不管是否有成.均“以此毕吾生焉”。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这两个目标正如孟子所说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君子的自处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可谓是追求成功者心目中的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他的一生中把修身当做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即:诚、敬、静、谨、恒。 首先是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第二个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所畏惧,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第五个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上述五个字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是指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说人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自己的独处。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都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进行检讨。

道光二十二年.他在一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昨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写明,刚刚上午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三十一岁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了曾国藩的后半生。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仍然坚持每天反省以修养身心。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

P43-4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