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语言,但这并不是说,艺术可以非常容易地为大家所理解。……不过,我那身处楼下的孩子却为此而心烦意乱,对他而言,这音乐好像是噪音。
我可以为弗朗士·哈尔斯或伦勃朗的一幅肖像作品而莫名地激动。不过,或许在另一个人的眼中,那仅仅是一片暗淡的涂料。我记得年轻时曾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次,我的叔叔买了一张文森特·凡高的小速写。因为当时的社会认定凡高是败类(这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于是,此事在邻居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去年冬天,情况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当几幅凡高的作品在纽约展览时,观众竟然热切地冲进博物馆——当时的场面是如此激烈,以致纽约市政府不得不派警察来维护秩序。
如今,中国画的意趣深远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不过,西方为了理解它,竟然花费了数百年的时间。
归根到底,超越了国界和时间局限的那种品质,就是艺术的普遍性。
既然如此,本书的第一章不管是从欧洲部分开始,还是从中国部分开始,不管是从毛利人开始,还是从因纽特人开始,都是合情合理的了。
现在,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中国的典籍,大概内容如下:画家娄公快要告别人世的时候,将其门徒召集到身边。门徒们到了以后,看到老画家仍旧在画案前作画,而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连画笔都拿不稳的程度。于是,门徒们将他请回床上躺下休息,他却摇摇头说:“对我来说,这些笔墨和我相伴甚久,我们之间就如同手足一般不可分离。因此,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我还是情愿与它们待在一起。”
听了画家的话,众门徒都跪了下来,很多人悲伤地放声大哭。娄公看了看他们,惊讶地说:“怎么了?孩子们,我请你们来,是为了让你们赴宴啊!在这人生的最后时刻,我特意邀请你们来,正是由于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是人生必经的庆典。没想到你们却哭起来了。”
说完这些话,娄公笑了。一个门徒擦了擦眼泪说:“老师,请原谅我们的软弱,我们是为您艰难的一生而流泪。您终身未婚,死后又无后代替您守灵。您毕生如同奴隶一样忙碌地工作着。可是,人世中的那些投机钻营之人却可以日进千金,老天爷公平吗?您难道得不到它的一丝同情吗?您去世后,我们会将您的事业继承下去。但我们也很想知道,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您认为值得吗?”
娄公缓缓地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坚定的神情,他说:“在我看来,这不仅非常公平,而且,我从中获得了远超自己期望的报酬。你们说得没错,这么多年,我孤身一人生活着,假如朋友不接济我,我不但会挨饿,而且可能会受冻。……
娄公站起来,一种奇异的光芒从他的眼中迸射出来,他缓缓地挪到屋里的一张画前——那是用一支大笔画出的一片草叶,它特别生动,活灵活现。它并非普通的草叶,因为其间聚集了自开天辟地以来大地上所有草叶的灵气与精髓——那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正是我的回答。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已经到达和自然之神同等的位置。”
然后,他向每一个门徒表达了祝福之情,随后就安然逝去。
人们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启发,进而深入思考。按娄公所说,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深谙自然之道的。或者,这个问题还会有别的答案。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早在古希腊时就开始深入人心了。
假如我是娄公,我也会这样回答。人类就算是在最伟大的时候,和自然界相比也是弱小、无助的。自然界通过万物和人类接触,而人类借万物表达自己。在我看来,这种表达就是艺术。
当有一天,你成为举世公认的伟大艺术家时,你就可以这样告诉上帝:“主啊,您了解,我所做的一切或许并不是您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不过我是在您的感召下做出的表达。尽管它不太完美,但我已尽我所能,而且我要告诉您,这种感觉特别棒!”
中世纪时,有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两个忏悔之人,他们分别是鞋匠和音乐家,一起来到圣母面前请求得到她的宽恕,不过他们都清楚,自己无法对圣母的祝福予以回报。于是,音乐家用他的小提琴为圣母献上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乐曲,后来,他的要求得到了圣母的祝福。当鞋匠向圣母请求祝福时,他相当没有信心,因为他只会为圣母做一双舒适、小巧的鞋子。鞋匠想,一双鞋子是无法和美妙的音乐相媲美的。
尽管这么想,鞋匠还是将一双漂亮的鞋子送给了圣母。结果,他同样得到了圣母的祝福,因为他真挚的感情通过那双闪亮的鞋子传达了出来。
对比这则故事,我对现今艺术和工艺之间存在的严格界限感到迷惑不解。过去,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家和手艺人不分高下。事实上,艺术家只是人们对技艺高超的手艺人的称呼。可是如今,艺术家和手艺人却互不来往,形同陌路。
对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人曾荒唐地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三十年过去了,人们最终明白,不管是老布鲁克林桥的设计人,还是沙特尔大教堂设计图的制作者——一位老石匠,都是伟大的艺术大师。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可以从阿斯达的踢踏舞和《名歌手》的五重奏中得到相同的美感。
没错,对艺术而言,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意大利在15世纪时的确是艺术家们的天堂,但是,如今它和英格兰北部的工业城市一样,早已丧失了脱俗的艺术美感。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美国人
忙碌到了就像完全不知美为何物的蝗虫那样,一直从北美大陆的东边啃到西边。而下个世纪或更长一段时间,美国则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出于方便的理由,本书还是用常规的时间划分法对艺术进行分类。像中世纪艺术、埃及艺术、希腊艺术、中国与日本艺术……
实际上,在划分人类艺术时,这种分类法显然并不科学。
此外,对于“天才”一词的含意,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从今天评论家的眼光来看,天才好像太多了,可在我的童年,天才人物却是极其稀少的。本书将引用那个时期的标准,对“天才”一词给出一个解释:
天才=高超的技艺+独特的东西。P2-5
对比当下的青少年基础教育读物,极少有能与房龙作品相媲美的读物,要么枯燥乏味,要么照本宣科,总是不容孩子靠近。文科教材尤其如此,在这样功利浮躁的阅读环境下,房龙那些充溢着美好、纯善,兼具知识性、趣味}生的作品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人类就算是在最伟大的时候,和自然界相比也是弱小、无助的。自然界通过万物和人类接触,而人类借万物表达自己。在我看来,这种表达就是艺术。
——本书作者房龙
这是一本生动鲜明、影响力非凡的简明艺术史,让孩子学会以美的心灵观察世界,从故事中聆听绘画、雕塑、建筑和音乐的发展历史,无疑是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家庭必备藏书。
——读者评论
第1章 不朽的答案
第2章 史前人的艺术
第3章 埃及的艺术
第4章 巴比伦王国、迦太基王国以及神秘的苏美人王国
第5章 海因里希·谢里曼
第6章 希腊人的艺术
第7章 古罗马以及拜占庭的艺术
第8章 俄罗斯
第9章 波斯文明
第10章 中世纪初期
第11章 哥特式时期
第12章 文艺复兴时期
第13章 佛罗伦萨
第14章 油画的发明
第15章 意大利画坛三杰
第16章 美洲的艺术
第17章 荷兰画派
第18章 辉煌的世纪
第19章 葬于圣地的莫里哀
第20章 重登舞台的演员
第21章 歌剧
第22章 洛可可艺术风格
第23章 中国、印度和日本
第24章 戈雅
第25章 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第26章 画室里出现的写实运动
第27章 十九世纪的音乐
第28章 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第29章 达盖尔
第30章 约翰·施特劳斯
第31章 肖邦
第32章 理查德·瓦格纳
第33章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第34章 克劳德·德彪西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只想将艺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因为众多的关于绘画、建筑和音乐的书籍里已经包含了大量艺术的故事。我之所以在此重新讲述这些故事,是想将艺术具有的一种普遍精神传达给大家,并尽可能地在其中不掺杂我个人的审美趣味。
内容如此庞杂的一本书,我用什么理由请求读者阅读呢?
我认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以下特点:对音乐和绘画等的热爱,对于他们而言,是宁可少吃一顿饭也不可缺了它。不然的话,生活就会失去意义。要是这么说,那一定很容易让人们误解,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想让各位远离舒服体面的日子,去体验艰难困苦的生活。我只想将一扇艺术的窗户打开,让大家走近些,在从前或许没机会进入的缪斯女神的花园中尽情徜徉。
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也理应有所爱好,像绘画、歌唱、演奏乐曲或表演戏剧……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平添无数乐趣,因此,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拒绝艺术。
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国度里,并不是一件幸事。我知道,很多网球和高尔夫球高手原本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可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不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球技无法与比尔·铁登或瓦尔特·哈根(当时的知名球手)相媲美。
不过,对艺术而言,这就容易得多了——就算无法达到极高的水平,你还是可以自称艺术家,就如同你并不是专业赛车手,却还是可以驾驶着自己的老式汽车参加比赛一样。并且,你很快就会体验到,要是你的闲暇时间中充满了摄影、烹饪、绘画和表演……那将是其乐无穷的事情。与此同时,你也理应清楚,这是一项兼具着灵感和恒心的爱好。
在本书中,你可以明白——为生活服务,是一切艺术唯一的目的。所以,每一门艺术之间都是彼此关联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若你对交响乐的结构十分了解,或许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好画家。
如今,我已经五十五岁了,仍旧在一个交响乐团里演奏乐曲,尽管为此花去了我相当多的时间,不过,由于这件事,我更了解了音乐的结构——这也能帮助我更好地投入绘画。
我手边有一台伴随我多年的小版画印刷机,我常用它来印刷一些不打算出售的版画作品。由此,我体验到了古代版画家创作的艰辛。研究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对于我们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并不是要大家单纯地去模仿。像丢勒和格列柯等画家的作品,对其加以细致的临摹,你会从中感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让自己受益无穷。
同样,音乐也是一样的,你应该用积攒下来的零钱去收集唱片。而且,你也应该对古代作曲家的音乐特别熟悉。这就如同下棋,若你想提高棋艺,你就一定要研究马歇尔和卡帕布兰卡(古巴国际象棋大师)的棋谱,尽管你不一定会成为马歇尔或卡帕布兰卡。
我还要提醒你的是,如你已经做出将一项艺术当作爱好的选择,那么,你就要与之紧紧相伴,就好像和自己的宠物狗形影不离一样。
在此,我要详细说明。例如,你对绘画比较感兴趣,你可能会将一些纸张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将一些事物描绘下来,这样一来,尽管你的作品无法像伦勃朗的作品那样成为博物馆的展品,但至少你会从自己的描摹中获得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假如你打算尝试不同的材质,那么,不妨尝试一下油画、水彩画和水粉画。这样的话,你就从中获得了如同去众多国家旅游的快乐。
至于音乐也是一样,你必须养成练习的习惯。最初的时候,就算是每天练习15分钟也行,始终坚持下去,你就可以延长至更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个小时了。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钢琴是学习音乐必备的乐器。不过,请记住,钢琴并不是唯YI的乐器。我这么说,你一定可以理解我的意思。至于你怎么去做,就不用我多说了。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都可以按个人的意愿选择想做的事情。不管是作曲,还是做航模,不管是画风景,还是从事花园设计,都可以向艺术家们请教,你会在他们的带领下,漫步在艺术美丽的后花园中,饱览秀色,大开眼界。或许,你会由此领会到人生的真谛,或许,你会为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报偿而感到幸福。
《艺术的故事(权威典藏版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写给青少年的艺术启蒙佳作。他用一种鲜活有趣、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隐藏在绘画、音乐、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艺术变得无比鲜活、有趣,仿佛触手可及,科谓绝佳的美育启蒙书。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编著的《艺术的故事(权威典藏版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饮誉世界数十年的美育经典,入选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一段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艺术的故事》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美国国务院推荐驻外机构学校教材”,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