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白(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日)石内都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重量级女摄影师石内都首部自传性写真随笔,国内首度出版!楚尘文化“日本摄影文化丛书”2017年重磅新品!

石内都著,吴菲译的《黑白(精)》以米色加厚超感纸装订,日本原版书哑黑墨印刷,唯美画质,细腻呈现黑白摄影作品精致的层次感与颗粒感!

在这本书中,石内都一面阐释了自己独到的摄影理念与独特的身体美学,对黑白色调的偏爱,对35mm照相机的全心依赖,对承载着时间的斑驳的皮肤的迷恋,也写下了自己在战后作为美军基地的家乡横须贺的童年往事,开始摄影的契机。也还记录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

内容推荐

日本当代女摄影家石内都在中国出版的首部摄影随笔,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石内都的镜头常聚焦于时间留下的痕迹,表现生命与时空错综复杂的关系。大量采用近摄的摄影手法,拍摄建筑物的墙面、人的肢体、伤痕和衣物等,逼迫人们认真审视那些日常中习焉不察的细节,以此记录下光阴沉淀的印迹与日本女性显著变化着的自我意识。

石内都著,吴菲译的《黑白(精)》收录了她从20世纪70年代刚刚崭露头角到90年代初的代表作品。

目录

第1章 朝向无限的黑

第2章 横须贺

第3章 旧照

第4章 EM俱乐部

第5章 屋内

第6章 有天使的房子

第7章 夏衣

第8章 暗室

第9章 名为秒的时间

第10章 三台放大机

第11章 黑与白的市松图案

第12章 所谓观看的关系

第13章 镜中的脸

第14章 眺望天空

第15章 形状不定的身体

第16章 舞者

第17章 致非我者

后记

试读章节

形状不定的身体

每到冬天,脚后跟的老茧便严重起来,渐渐皴裂,白色裂痕开始变得显眼,让人不由得心烦。用指甲来回抠了几下。每抠一次,身体的一部分便会失落几毫米。那些直到刚才还是身体一部分的皮肤,就变成半透明的暗黄色碎屑落在身旁。

有个女人总是用剃刀刮削脚后跟。她说很讨厌脚后跟长老茧,用剃刀刮削,是想得到初生时那般肌理细腻的皮肤。由于总尽量往深处刮,不觉间弄得脚上全是血。长老茧的皮肤不会痛,但她的脚后跟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用利器刮削自己的身体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我没有那样的勇气,最多只是用指甲反复抠、用力挠而已。

把直到刚才还是身体一部分的皮肤捡起来堆在书桌上。曾经柔软鲜活的碎屑早已干透,如同垃圾一般。细细端详这已化为形骸的东西,它曾是我的一部分。我并未感到多么不可理喻。倒不如说我不禁感叹身体竟有如此随意的形态。

很轻易地,身体日渐缺损,不知不觉间细胞增殖,捏造出身体的一部分。皮肤的结块擅自增长,不管怎么清除它都会再度增长,在某日形成一个异形且多余的东西,紧紧附着于身体,不再离开。

时而被削取,时而增殖,时而变形,身体这东西无法进行从头到脚的管理,这是实情。身体属于自己,同时又觉得身体与我相距遥远。

我拍摄了一个与我同岁女人的手脚和脸。尤其是与支撑着全身重量的脚的相遇,令我体会到一个超乎想象的世界。脚好似无意识的贮存库,那是一个严严实实装满了时间与外界气息的地方,身体所拥有的鲜活与疏离感浓厚地凝缩在脚底,日常中脚底受苦受累,因老茧渐生而备受冷遇。但身体的模糊性却在这固有的表面作为过剩的世界体现了出来。

对自己的身体我们只能从一定的角度去观望。实在很遗憾。不能观看自己的一切,这是最大的困窘。即使映照在镜中,拍摄在照片上,那其实是折射的虚像,不如削下脚后跟的皮肤来端详,反而能得到些许满足。而这污秽般发黄的碎屑,若拍成照片,就是自画像。

所谓身体也许不过是垃圾一般的东西。每天刷牙、洗头、入浴,身体不清洗,就会渐渐变成臭不可闻的垃圾。我决不是要谈论身体本身如何美好,它是庸俗的活物。若要凝视身体的这种性质,摄影是最适合的。照片拥有将表面与内里、整体与局部以及美与丑在一瞬间逆转的力量。每当拍摄照片时,我感受的就是这样的快感。

舞者

买了烟灰色和深蓝色的背景纸。1.36米×2.5米的纸卷起来装在纸筒里。这么大的纸此前我从未用过。抱着纸筒回家的路上,心怦怦地跳着,接下来的工作让我感到紧张。巨大的道具用纸在我的摄影中是不需要的。我不曾有机会在影棚内拍照,拍摄手和脚只需将整张模造纸裁成一半大小就已足够。新的系列作品也只需这样大小。但不知为什么,我接下来要拍摄的人物,这个尺寸是不够的。他从我备好的纸上悠然越界,一时一刻也不会停留在那个地方。淡蓝色的模造纸显得局促,被他无视,成了无用之物。他是一名舞者。我知道这纯粹是由于我的不周,于是请求他让我再拍摄一次。

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我抱着背景纸的纸筒站在约定的地点。一周前因阴天而延迟了摄影的日子。约定的那天早晨我非常担心,天一亮就醒了。因为是靠自然光摄影,所以除晴天之外的日子只好终止拍摄。与从前相比简直难以置信。(P138-146)

后记

照片终究是个人的视线,所以不论什么照片都具有私人意味。虽然无须特地强调这一点,但还是想说明一下。我的照片是个人史。

我的照片不过是随性的臆断和任性的自我陶醉而已,因数量不是那么庞大,我得以在一年里为了这本书而不停地看这些照片。用充足的时间仔细地反复观看它们,这样的机会似有还无。照片不断拍出来,越积越多,不断向往昔流逝。此时稍作停留,从最初发表的照片,到现在正在拍摄的照片,面对我洗印出来的所有照片,做成了这本书。可说是一些关于照片的个人感想和为了照片而记下的记忆断片。

有多少拍照的人就有多少种照片。摄影没有“这才是摄影”式的定义。这只能靠拍照者个人的想法来决定。

照片每天不断地被生产、消费和抛弃。即便同为此类照片,在洗印出一张照片时,我愿以审慎的态度、最大的努力,一边探究担当责任的意义,一边制作用于发表的照片。

即便如此,对本书的出版,我一直感到担忧。因为观看照片不同于阅读文字。犹如拍摄照片不同于写文章。我这么想着,一边看着照片,文字便接连不断地浮现,而我既然是摄影师,当然要加入照片,于是就成了一本书。

竟然成就一本不是摄影集的书,这是我不曾想过的。这件事一旦实现,除了紧张感之外,还感到一种前所未有、渐渐看清某物的快乐。

横须贺的空气、公寓的墙壁、赤线地带的气味到底是什么呢?全都是我。这么说虽然简单,即便都是我,难道不更是近乎我的羞耻吗?现在我才觉察了。而这终究不过是近似而已,事实尚未明了。我想或许是因为不明了,我才一直不断地拍照。

摄影虽然是个人性质的工作,但却具有将许多人卷入的特性。在这个意义上,可能所有的照片都是建立在社会性之上的。我觉得就像是将非自身的人们、风景以及社会的转瞬间的共鸣表面化一般,那种距离感、视线以及感性是我创作照片的原动力。多亏这本书,我感受到新的力量。我现在正沉迷于黑白照片。

本书的诞生缘于编辑矶部知子女士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初次看到了我的照片。那是一个仅限女性参加的自拍展。我展出的作品是《1·9·4·7》。《1·9·4·7》让我从个人史的束缚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那些作品令我预感到某种扩展的可能性。那些手和脚的照片招来了各色各样的人与物。这本书也是手和脚招来的事物之一。本书中《屋内》(《太阳》1990年6月号)、《所谓观看的关系》(《写真装置》#10)、《眺望天空》(川崎市民博物馆《女性的视线》摄影展图册)、《形状不定的身体》(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向着名为我的未知》摄影展图册)诸篇是在已发表的文章基础上加以补写、修改而成的,其余则是特地为本书撰写的篇章。  关于照片,为我提供了思考机会的矶部女士,使文字与照片获得绝妙平衡的设计师铃木成一先生,以及《1·9·4·7》中容我拍照的女性们,也包括因某种理由未能拍摄的女性们,那些并非是我的人,特在此表示感谢。还要谢谢横须贺。

一九九三年二月 石内都

书评(媒体评论)

石内都35年的摄影生涯确立了她在国际摄影领域的地位,她的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许多摄影师和观众。她的骨气和决不妥协的摄影风格让我们了解了战后的日本,她的影像充满了力量。

——2014年哈苏基金会颁奖词

石内都认为人们的痛苦会伴随自己的贴身物件遗留下来,拍摄它们就像是拍摄其主人那样。

——《光圈》美国摄影杂志

石内都的照片很美,也正因此,它们显得悲伤。……石内总是会这样做。有点像是再次撕开一个快愈合的伤疤,让脓与血曝露在空气中,然后注视着它。

——笠原美智子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策展人

石内都融合历史、记忆与伤痕的创作议题,具强烈个人风格的视觉贯彻,被喻为承接东松照明、森山大道等人之后,足堪为代表日本现代摄影进程的指标性作家之一。

——沈昭良 中国台湾摄影家

摄影,作为一种乍看上去表面得不能再表面的影像方式,在石内都手中,却成了一种刺穿生命与现实本质的再好不过的手段。

——顾铮 复旦大学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