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就是量力而为,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可以称之为实干家,他们比那些好高骛远的梦想家更值得称道。
一位白手起家的知名企业家有一次谈到什么是实干精神时,很有感触地讲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我12岁那年,老师带着我和小伙伴成子一起去帮果农刘老汉收苹果。已经到了收获苹果的季节,眼看红彤彤、水灵灵的苹果就要熟透了从树上掉到地上,一想到咬一口甜到心里的红苹果,我俩自然一百个乐意。
刘老汉的果园里纷杂地栽着好多种果树,老师把斗志昂扬的我和成子拉到身边说:“咱来个劳动竞赛吧,你俩一人摘一棵树上的苹果,不要求你们非得摘完,不过最后咱们要比一比谁摘得多。”我们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我和成子相视一笑,迅速选定了目标。一开始,我们分不出高低。看着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稳稳当当落进筐里,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当我们装满三大筐苹果时,我们快够不着树高处的苹果了。我和成子都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去摘那些挂在树枝高处的苹果。成子搬个小凳踩在脚下,不紧不慢地摘。我突然想,何不爬到树上去摘,那样肯定能胜他一筹。
于是,我爬到高高的枝丫上,正想伸手摘苹果,突然,“喀嚓”一声脆响,我尖叫着重重跌到地上。刘老汉和老师慌忙跑过来将我扶起,还好,我只是胳膊擦破了点儿皮。我说没事,我想要胜过成子,于是就又要往树上爬。老师坚决不许我再冒险了。自然,这场比赛因我中途退场而结束,我成了那次比赛的失败者。
事后,老师对我说,有些苹果,比如长在大树顶端的那些,你不去摘也没关系,你只要去摘你抬抬脚或站在凳子上就能摘得到的就已经足够了。你瞧,成子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不但摘得比你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理智。
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想的了,只是多年以后,在我创业初期,我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去追逐高远的梦想,却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有一天,当我的生意又做赔了时,我脑子里突然闪过当年老师的话,我反复咀嚼,才渐渐悟出老师当年对我说的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对指引我的人生之路多么重要。从此以后,我就按照这个原则做生意。 现在的我仍然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但是相比以前我变得理智多了,也成熟多了。我知道,不管是在创业初期还是在事业的发展期,只有去珍惜、去努力争取那些够得着的“苹果”,结果才不会频频让人失望。当然,那些当时不能摘到的“苹果”,也并非永远摘不到,它们会激励我不断增强实力,加倍努力。
这位企业家的人生之谈可能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人生中,当自己还没有实力去采摘那些高处的苹果时,不妨先放弃,先通过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你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升了,你自然会摘到更多、更大的“苹果”。
拥有远大的理想很有必要,但要一步步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把根深深地扎牢,才能枝繁叶茂;事业的擎天大厦只有从最底层开始建造,才能终有一天能把它建成。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