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科学之区别
科学有一定的模型及规律,文学虽然也有修辞学、文法学种种的条例,不过文学不但止在此地,它要合例合理之外,还要修饰表象用第二步的功夫,所以文学与科学很有区别,现在写在下面:
第一,非实用的。文学是性到神至inspiration的作品;倘使兴没有到,神没有至,那么你要作诗来当,撰文去卖,一定不能,所以文学是经济上讲不来,文学家也一定是那些不事生产的人类,因为文学是不能生产、不合实用的东西。
第二,主观的。文学总是包括一切,意在言外,文学固然代表的是人生,不过我们普通的道德观念,都说什么善与恶,所以在道德的一般上讲,一定要使恶人终凶,善人终吉,但是文学却不是这样;文学只要描写,不必有什么结论;所以它包含的意思,是在曲折不尽之中,并不去做裁判官,遇着一切案件,评断是非善恶;好像《红楼梦》,作者并不将贾宝玉、林黛玉做一个结论,谁是好?谁是恶?但是我们也不待他讲,自然也能够批判,若是你强要独断,批判,那么便是不道德的文学,所以文学是主观的东西;至于科学是客观的,他们观察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精核分析,成就一种学问;譬如有朵花在此地,科学家看见一定要说它是什么科,什么组织,文学家就不是这样,只有主观地描写一切;又好像青天白日,科学家当它是物理现象,文学家就换副面目,说它是胸襟坦白的表象;又好像陶渊明、李太白的诗,我们也自然会明白它是一种恬淡清逸的意象,这也因为他主观的描写缘故。
第三,具体的。我们常常听道德家说“公道”,不过这总是抽象的;文学家就不是那样,他要讲公道,一定写给一个人或者一种东西给你看,你看见了,就自然知道什么叫作公道;平常讲善和恶没有标准,文学家便给一个标准;你平常讲喜怒哀乐,是凭空说的,文学家也便给一个表象,你以为这样,所以文学能代表人生,能改良社会,好像戏曲的描演,就是好例;还有一切诗歌,也无非是具体的写法;我们试看王摩诘的诗句,他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归期”。他要说明恬淡宁静的生涯,一定挪自己做主人翁,去具体地描写。
第四,文学著作本身有永存的价值。科学家只有定律,从往古传到现在,从没有全篇的著述,永远保留;因为我们知道定律,便可解决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至于文学家便能永远存留他的作品,因为断章取义,决不能代表他的思想;况且文学中的美感和巧妙,要永远具体存在,然后才有价值,《诗经》就是这个好例子。
第二讲 文学之起源
一、韵文为先
(一)有音节之语言为情感之语言 韵文先于散文,这句话现已为全世界人所公认了;十九世纪的欧西学者,从科学——社会学、人种学、历史学、心理学——方法上研究,都承认文学上韵文为先一说。实在有韵的言语,有音节的言语,在文字没有创造以前,早已出现,为后世韵文之起源,因一个人感情有所发表的时候,他要想完全表达出他的喜怒哀乐,自不得不于言语中有一种节奏Rhyhm,这节奏并不是人为的,是自然于不知不觉间生出来的。诗序上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可以证明这句话,所以有音节的话,实在是一种易于发表情感的话。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