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能为客户与股东创造实际价值的创新
2 管理会计师协会开展的新研究
3 十大关键发现
4 本书主要内容
5 关于本书的一些随想
第一篇 创新——行动号召
第一章 创新管理
1 谁来负责创新?
2 什么是创新管理?
3 如何管理创新?
4 创新领导具备的特征与角色
5 创新管理办公室?
6 创新管理——阴和阳
第二章 确定重大创新
1 什么是重大创新
2 战略图明确重要性
3 关于重要性的定义
4 “可供借鉴的”创意
5 需要提出的其他问题
第三章 财会专业人士创新导向
1 风险与创新——我们的角色
2 利用优势
3 资深财会专业人士特有的劣势
4 资深财会专业人士具备的典型优势
5 首席财务官的角色转变——佐证
6 响应行动号召
模拟激励过程
第二篇 第一大要素:激励组织
第四章 基础:将创新与企业实践联系起来
1 将创新与现有企业流程相关联
2 将创新与资金分配/管理关联起来
3 将创新与业务/战略规划关联起来
4 将创新与预算相联系
5 将创新与运营管理相关联
6 “发明”已经出现!
7 实施奖励体系
8 传递创新努力与成就
9 创新准备工作——是或不是?
第五章 定位创新——兼顾办法
1 渐进性创新
2 渐进性创新实例
3 衡量渐进性创新
4 渐进性创新关键
5 独特创新
6 独特创新实例
7 衡量独特创新
8 独特创新关键
9 突破性创新
10 突破性创新实例
11 衡量突破性创新
衡量创新价值
12 商业模式创新
结语
你是从哪里获取创新理念的?
创建实现精神意象
第三篇 第二要素——促成创新(创新过程与途径)
第六章 公开提议
1 原先的公开提议体系——意见箱
2 公开提议可能存在的缺点
3 确保公开提议奏效的窍门
4 持续开展公开提议工作
5 底线
第七章 商业挑战
1 确立商业挑战途径的建议
2 需要避免的误区
3 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4 谁来创造商业挑战?
5 你会怎样向员工说明挑战?
6 员工提议需要多长时间?
7 怎样通报进展?
8 你会怎样告知收到答复,并进行跟进呢?
9 你会如何审视建议?
10 面对多重解决方案你会怎么做?
11 保持企业挑战持续不断
12 衡量这一途径要注重参与度与成效
13 底线
第八章 未来意群
1 组建未来意群的好处
2 需要避开的误区
3 怎样组建未来意群
4 确保未来意群工作持续进行
5 如何衡量未来意群成功与否
6 准备开始
第九章 开展研究
1 发布研究项目
2 如何开展研究计划
3 实施研究计划的好处
4 需要避免的误区
5 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6 持续开展研究
7 怎样评估研究成果
第十章 众 包
1 需要避开的误区
2 怎样制定众包计划
3 持续实施众包计划
4 衡量众包成果
5 底线
6 另外一种渠道:灯光、摄像……创新日!
创建衡量的精神意象
第四篇 第三要素:衡量创新——创造价值才最重要!
第十一章 创新相互关系
1 设置内部讨论场所
2 在资金分配/管理评审中讨论创新
3 在业务/战略规划会议上讨论创新
4 在预算过程中讨论创新
5 在经营管理会议中讨论创新
6 在企业风险管理评审中讨论创新
7 开展外部创新讨论
8 年度客户满意度调查
9 年度供应商评估
10 为成功创新关系打下基础
第十二章 平衡记分卡——致力于创新
1 创新价值评分体系
2 为什么在平衡记分卡之后又提出创新价值评分模型?
3 创新价值评分与平衡记分卡的共性特征
4 创新价值评分与平衡记分卡的差异
5 创新价值评分的维度
6 该指标不适用于我,因为……
7 创新属于团队活动
第十三章 创新价值计分卡
1 四种创新价值
2 创新价值评分指标
3 四大企业原型
4 企业原型——创新价值评分预期结果
5 汇报成就、采取措施
6 创新价值评分结语
结语
1 经验教训故事
2 推进创新的要点
附录
尾注
推荐阅读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