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脚印》主要内容包括:消逝的记住了、你是我遗落的曾经、过去的时光一去不返、满山红叶时、一片云和一只鹰、一样的月光、遥远的风景、风中的脚印、月光下的蝴蝶、知道我在等你么等。作者孙晓晴视读书、旅行、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崇尚真善美慧以及那宇宙中未知的力量,喜欢由着性子过一种性灵的生活,活在内心世界。
| 书名 | 风中的脚印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中的脚印》主要内容包括:消逝的记住了、你是我遗落的曾经、过去的时光一去不返、满山红叶时、一片云和一只鹰、一样的月光、遥远的风景、风中的脚印、月光下的蝴蝶、知道我在等你么等。作者孙晓晴视读书、旅行、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崇尚真善美慧以及那宇宙中未知的力量,喜欢由着性子过一种性灵的生活,活在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孙晓晴著的《风中的脚印》是一本散文集,共有六辑。第一辑《风中的脚印》是散文诗稿,心情感悟。第二辑《行走的草》是旅行散文、游记。第三辑《奶奶的乡村》大多是叙事散文,主要关于农村乡土人文。第四辑《你是我从未遇见的人》,主要叙写日常生活里遇见的人物、故事。第五辑《花为什么开放》是杂谈随笔,是对一些社会问题、情感家庭方面的思考和看法。第六辑《默想的光阴》,是随笔散文,有关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情感的抒写。 目录 你送一个安静给(序) 第一辑 风中的脚印 等待与你相遇 飘零的花瓣 偶然遇见 穿过黑夜 你我只相遇一次 雨季不再 倾听花语 等你归来 落叶上面的眼睛 相逢的冬季 消逝的记住了 你是我遗落的曾经 过去的时光一去不返 满山红叶时 一片云和一只鹰 一样的月光 遥远的风景 风中的脚印 月光下的蝴蝶 知道我在等你么 别后 光阴 我的时间很充裕 一个人的穿行 寂静的山林 在路上 穿过野花盛开的小径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重逢 一颗尘埃的注视 一个人的夏 阳光明媚的冬天 未央的夜 通往夏天的地址 第二辑 行走的草 行走的草 高山仰止 乌镇印象 小街 他乡的田园 路过月夜 你是我的南方 家是无家可归 走过梨花坞 凤凰边城 坐在“一些路”酒吧 多雨的时节 走向珠峰大本营 费瓦湖印象 寻找最后一朵玫瑰 从温泉小镇经过 回外婆家 春天的花开 一场雨与另一场雨之间 第三辑 奶奶的乡村 何处是故园 童年的小寺 静看溪水长流 爷爷和老屋 奶奶的乡村 永远的小脑壳 姚区长的老房子 外婆 村庄 我们的老外婆 回家 灵魂在石头上的舞蹈 藤缠树农家 山里的菌子 老屋印象 第四辑 你是我从未遇见过的人 都市牧羊之大脚 和老邪在一起的冬天下午 住在理想小镇的大脚 朋友映紫 再见黄老邪 妹妹小芬 想起张建 纪念刘文茂君 宇弟 朱哥其人 在父亲节想起父亲 在没有归途处回望 一些人 第五辑 默想的光阴 夏季回来 秋天山里的野花 格桑花开 春来花开 开在山野的花 遥想一棵树 时光匆匆 父亲和打猎 生命的两面 我忘记那些花很久 立春的下午 偷来浮生半日闲 冬天的鸟 家有生灵 小村的老井 深秋的冥想 今夜有雨 后记 试读章节 飘零的花瓣 没有雨的夜,暖湿地围拥着我,让我感到实在和宁静。 窗外悠荡着寒冷,路灯睁着迷蒙的眼,守候着已经沉沉睡去了的屋角。蔷薇花趴在围墙上,她们还在做着夏日温馨的梦。 所有的门窗都已关闭。我在这残败的世界之外,守着记忆的破屋子。脚印布满灰尘,残月的光瑟缩着。叩动冷寂的昔日之门,没有人为我开启。门上挂着锈迹斑斑的锁,我摸摸口袋,那片钥匙早已在风中失落。 无论怎样的努力都是徒然的,青春空洞的笑声在耳畔响起,让人怀疑所有过往的真实。旧日是遥远的,现实是虚妄的,明天是不能确定的,黑玫瑰把记忆中的一切都封存了。 踏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走向过去,树投影在断垣残壁上,腐朽的木头,支撑着风烛残年的物景。一切曾经的繁华都寥落了,不能遮风挡雨。所有的信念在一瞬之间纷纷逃亡,只是一个人的孑然独立。 漫天的寒雪,纷飞在这个寒冷的日子。四野岑寂,积雪的反光衬着恬静的天空、辽远的安静。 目光望不出漫天的飞雪,在层层叠叠的树后,鸟们在寒冷中做着温暖的梦,它们在饥寒交迫中失眠,注视着夜空,没有声响。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寒冷和孤独、饥饿和黑夜,多么漫长的冬季啊。 眼睛指示不了方向,走累了的脚下,路没有终点。许久没有置身于这样的寂静了,脸上倏然坠落的是辨不清是落下的雪还是风吹来的雨。什么从心里来过,那不绝的是虚妄里的希望,像偷偷生长在泥地里的草根。 留恋这样的寂静,又惧怕这样的寂静。孤独一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无所依傍。 夜晚降临,雪开始消融。林中有嘀嗒的声音,各种微妙的声响,惊飞的鸟扑击着羽翅,雪从枝头落下。树伸展着麻木的手臂,渐渐地露出头来,春天的脚步正踏雪走来。 沐在夜色里聆听融雪的声音,仿佛听闻了天籁之乐。在这样的和乐中,希望悄然翻飞,像五彩的蝶。溪流欢快的笑声,似在穿梭繁花遍野的绿原,向前奔流。忽地感到自己正置身于开阔的绿色原野,野花氤氲的香气携来万千的温柔,涨满了期待的心房。有童声的嬉戏传来,而那皎洁的月开始从绚烂的晚霞中慢慢走出来了。 踏雪行走,隐约嗅到暗潜的梅花的香。在风中慢慢行走,等待春暖花开。 四 英子去远了,只是一双含泪的大眼,哀愁地回头望。漫天满地的落叶,肃杀的秋。 长满荒草的道路,弯弯曲曲。飒飒的秋风,销削着世间仅有的温暖。一直是那首哀愁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支离破碎的回忆,远去的温情旧事,一切都在成长里渐变失色了,前路留给她的,会是怎样的际遇? 秋风尽染层林,橙色的光透着伤逝的哀愁。风吹过空蒙高远的天际,迷茫在秋天的荒芜里,终不知去路。 赶不走的是这样一种苍茫,莫名的生命的哀愁。坐在空落的黄昏,想起第一次教学生唱的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仿佛隔世的人,无措地孤立于来去匆匆的尘世。P5-7 序言 这是怎样一种契机和缘分,今生可以这样满心欢喜,给远方的一个女子,为她安静、美好的书籍写一篇我的文字。 我在加拿大温哥华,青青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曲靖,我们的相识缘于一个网站,大家因文字而相识、投缘。 有一首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我读出了一位朋友、读出了一段友谊。 我离开那块土地多年了,后来中国的骄人发展,让我一直认为那儿的空气很热烈舞动,每一阵风吹过,都以炫耀的姿态照亮你。 直到读到青青的文字,那山、那水,那草、那花,那村、那井,那日头、那月亮,那些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缓缓流动。 她的文字是安静的,安静到好像是一幅幅不出声的画,这些文字由山水牵引着、花草携裹着、白天和黑夜交替着,静静地走向你。它们缓缓流动的时候,遇到另一堆色彩缤纷、桀骜不驯的文字,青青写的文字们就停下来,默默地站在一个角落聆听别处的人们、别处的戏和人生。 文字交往的时候,它们也会争先恐后,有些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在舞台的中央受众人的膜拜。 青青的文字,它们把自己遗忘了。 许多个年头前,我在不经意间,遇见了它们,发现这些惊艳的文字们一直闪躲在云南的高原上、藏匿在寂静的村庄里。今天,终于有人将要把它们推到舞台上去,接受观看文字的人们的目光。 多少次,我梦见过云南的她,我想象她每日的生活,她的清晨的开始,她的夜晚的降临,甚至她穿行在花丛中,光脚在草地里,注视天空的模样。 关于那些花儿,青青的花儿散文就有:《早春花开》《冬季樱花开》《格桑花开》《秋天山里的野花》《那些花儿》等。 ……花谢了花再开,春去了春还来,是多么让人欣慰。 时光之河,埋藏了多少的东西?又漂流走多少的情怀?把谁的心注满,让谁的心空洞?曾经的花开和今天的花开,不再相同。 秋天的小野花总是不起眼,不如春天的鲜艳,不如夏天的繁盛,只是难以让人轻易忘记、忽视。从前爬山,有心的人总要采一把野花送给我,自己就万分欣喜地收藏了那一把野花。没有人送野花的日子,就自己为自己采一把野花,这样的野花在孤单的夜静静地开放,也静静地疗那些时光流逝,遗落在心里的看不见的伤7 青青很幸运,生活在属于她的天地,她是那些花草、树林、小溪、鸟儿的守护精灵,她用文字编织村庄人们的生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人世间哪些是微不足道的美丽,哪些是惊心动魄后归于平淡的岁月,哪些是寂静忧伤的心灵,哪些是由爱而伤感的情怀。 “白描”是青青文字的风格,如果文字有灵魂,这是一个朴素、敏锐、安静、忧伤而典雅的灵魂。世间有一种病,无数人得,那是“浮躁和欲望”,我不是医生,但倘若一生可以做一回医生,我可以开“阅读文字”的药方。朋友,你去读河柳青青的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节段落、每一个文字都是安静的,它们让你无处安放的心慢慢地落下来,轻轻地放。你的青春、你的梦想、你的繁芜的生活,在青青的文字里,不再来去匆匆。 安静是一个美好的品格,我喜欢安静的文字、安静的人,一颗安静的心,安放于自己安静的生活。 这是我认识的青青,她住在我的安静里,有一天,我们会静悄悄相见。 凡凡 2014年7月26日于加拿大温哥华 作者介绍: 凡凡,笔名黑妮,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曾在法国深造,现定居温哥华,美加专栏作家,拥有著名的凡凡法语教室。 后记 爱好也许是天生的,比如爱好语言、阅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读到童话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了,长长的暑期趴在窗台上看父亲订阅的《人民文学》《中国青年》;上中学挤破了图书室的小窗子,看凡是能够借阅到的一切书籍,那时候乡村中学的藏书有限,两个书架就把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挤满,一个架上是老掉牙的破旧的中国“文革”时期流行的那些小说,另一个架子上就几乎全是些新进来的国外小说、人物传记、神话传奇。虽然看得不求甚解,却不分课内、课外地看,实在是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缘故,看的全是小说,就这么一直保持着阅读小说的习惯,看到大学去。读书多的人不明世间真相,说的一定是如我这般偏颇的阅读者。现实和书本的距离远,我与现实的距离就更远。 看过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飘》,自问可否写出那样的作品,写不出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来做写作这种艰巨的事情,于己无益,于人无利。对自身的天赋怀疑、绝望,搁笔不提。工作几年后的一天,看到一本从前发表过自己文章的本地刊物,上面的文章不堪卒读,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否能比看到的这些文字更好些?即使不为了给别人看,自娱自乐也是一种爱好吧。 从前看泰戈尔的诗集,以为那样的语言很美,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意。《静静的顿河》那史诗般的作品需要深厚的文化生活功底和大思维、大构想,自己的小思维只可写点小东西。慢慢发现没有时间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不断看书,让别人的思想装在自己的脑子里,谈出来、写出来的都是别人的观点,拾人牙慧自以为不是有趣的事,失去了自我的观点和视角也算不得创作。学着思考,换个角度看待事物,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我想是为了改变固定的所谓正确的思想,寻找到更关切自身生命的活法。重复别人的人生是不可能的,自己的生命只能为自身特享。他人的美酒,也许是己之毒药。可是太阳底下实在没有新鲜的事情,你了悟的人生,人家早几百年前就领悟出来了,比你的还深刻得多,写得也更精彩。心情常常沮丧失望,活得与众不同并不容易,获得比较正确的思想改造自身也难。可毕竟个体的体会、经历属于自己吧?人生对每个开始人生之旅的个体来说,都是新鲜的。幸好还有这一点新鲜,可以使我们自得于自身历经的一切,并站在自身边联系、边反观着的这个世界。 写作逐渐变成了思考生活的一小部分,因为有大把的时间需要自觉有意识地消磨掉,文字贴到网络上,很容易就有人共鸣,回应或赞扬自己,这种简单的沟通、交流和欣赏对于自己很有激励,感受到认同的喜悦。在许多时候,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存在,你和一些人紧密相连。孤独着世人的孤单,幸福也并没有很多不同。 一个人说,你要对自己要求严点,像一个作家一样写作。不以为然,作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的,没有哪一座学校敢说自己能够培养出作家来。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你写得再多,也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勤劳就成为经典。另一个朋友说:他常常看到一些误入歧途的人,看他们在文学写作的路子上费心尽力,却一无所有、一无所获,他认为不要轻易以为自己适合写作这样的营生,写作这条路绝不是坦途,如果他们早点省悟做点别的实事,会有成就得多。 我自觉只是一个文学写作的爱好者,没有使命。如果有使命,上天一定早就告诉我了。我只是自由地爱好文学和写作,以亲近自然的态度来做写作这样在别人眼里很严肃的事情。我喜欢这样的状态,我不是作家,也没有想过成为什么家。也不喜欢什么使命感,我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喜欢就写,写出自己的心情,自己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也许无人想读、没有人懂,没有人对你写的感兴趣,也无所谓,这是一项爱好,像生活一样,你不用刻意要求通过写作得到什么、讨好谁,如果你无欲无求,这和任何一项工作和游戏并没有太大不同,你讨好的是自己。 当文字写出来之后,它也许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对一些人来说,它什么也不是;对一些人来说,也许会有些留意、有点共鸣,这不容我多想,多想也无意义。巴望从这样清浅的文字里得到什么的人会失望的,这里没有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如果有些时间注定需要无价值地花费掉,我也只希望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人们可以让时间花费得轻松一点、愉快一点,也许它可以让你回想起过去某一段宁静的时光:风吹过田野山岗,鸟飞过蓝天湖面,花悄悄在深山绽放,你曾经无忧无虑,无所思想;和许多人相逢又离散,记得又忘记,和爱恋的人深爱却分别,在一个尘世却仿佛阴阳两相隔。谁没有一段刻骨铭心、难于忘怀的爱情呢?只是曾经经历的一切,如同时光风中的脚印,也许还存在某个角落,偶尔想起,遭遇,万分醒目,也许早就淹没远逝,无从追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