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功捕捉敏感期(家长不茫然孩子更优秀)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孩子为什么会不分场合,不管不顾地模仿大人说话?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不停地往地上扔东西,而且越扔越兴奋?孩子为什么总是“一根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闹得天翻地覆?……孩子出现以上问题,这说明他可能到了某个敏感期。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限种可能,其中哪种会变为现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处理方式。作为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您别急着生气或去“处理”孩子,而应该先冷静下来,通过孩子的行为把握他的心理,从而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方香编著的这本《成功捕捉敏感期(家长不茫然孩子更优秀)》提供的“拉家常”式的真实案例故事,能帮助您成功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内容推荐

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培养孩子天赋、激发孩子潜能的最佳时机。方香编著的《成功捕捉敏感期(家长不茫然孩子更优秀)》从孩子的敏感期入手,以“拉家常”式的真实案例故事开始,逐渐分析了0~6岁孩子各年龄段的敏感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广大家长成功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目录

第1篇 0~2岁:身体快速成长

 1 “视觉敏感期”:黑白色是他最喜欢的色彩

黑白色是孩子最爱的颜色

孩子的视觉能力需要适时培养

 2 “听觉敏感期”:耳朵能听到的,都是最美好的声音

好安静的一家人

有个性的孩子

 3 “口腔敏感期”:世间万物都要先入口品尝

有洁癖的梅梅妈

会咬人的徐子豪

 4 “手的敏感期”:双手触碰到的都是新奇的事物

小宇的初期探索

爱打人的芬芬

 5 “脚的敏感期”:行走的力量带给生命无限的可能

宁宁喜欢用脚

调皮的东东让人累

 6 “语言敏感期”:对话使他慢慢融入这个世界

开口与世界对话

喜欢说脏话的小姑娘

第2篇 2~3岁:展现独立的自我

 1 “自我意识敏感期”:占为己有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自私

林林不愿分享玩具

妈妈的担心

 2 “空间敏感期”:淘气包上蹦下跳,十分精神

小魔王瑶瑶的事迹

晨晨度假

 3 “秩序敏感期”:他认真起来还真厉害!

毛毛的怪脾气

什么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4 “关注敏感期”:任何微小的事物,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丁丁的大发现

小超拥有“火眼金睛”

 5 “模仿敏感期”:瞧,他还真是一个小大人

萌萌是个小大人

洋洋爱模仿

第3篇 3~5岁 :拥有识别意识

 1 “执拗敏感期”:孩子变得有些不可理喻

任性的小军

“野蛮人”洛洛

 2 “完美敏感期”:这个东西不是原来那个

玲玲买苹果

画错了怎么办?

 3 “色彩敏感期”:孩子总是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

小美的“有色”生活

收集宣传单

 4 “人际关系敏感期”: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小伙伴

好朋友也会吵架

“小霸王”豆豆

 5 “性别敏感期”:谁是男的,谁是女的?

不想当男孩子

害羞的小马

第4篇 5~6岁 :加强情感交流

 1 “婚姻敏感期”:小孩子也会想和喜欢的人“结婚”

可可对妈妈表白

小强要和文文“结婚”

 2 “逻辑敏感期”:我真的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吗?

特特的问题可真多

王毅爱上“脑筋急转弯”

 3 “情感敏感期”:哭哭啼啼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

陈佳佳总要找妈妈

爸爸也会讲故事

帅帅不爱开玩笑

 4 “身份敏感期”:我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我要变成一只狗

“齐天大圣”轩轩

 5 “音乐和绘画敏感期”:孩子还挺有艺术细胞的!

陈书盟爱画画

“情歌王子”小胖

 6 “书写和阅读敏感期”:小家伙还会读书看报呢!

第一次看报纸

顽皮的涛涛

 7 “社会规范敏感期”: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破坏!

偷东西的孩子是坏孩子吗?

红灯停,绿灯行

后记 除了捕捉“敏感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附录 常见“儿童敏感期”的主要表现与处理方法

试读章节

黑白色是孩子最爱的颜色

聪聪爸爸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对色彩非常敏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像自己一样,在颜色和图画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半岁的聪聪还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时,聪聪爸爸就开始设法寻找各种图画给他看,有时还会对着他讲解自己的作品,但聪聪妈妈却不认可他的这种做法。聪聪妈妈认为,孩子还没有色彩意识,现在培养他为时过早,况且孩子看到这些图画时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这简直就是在耽误时间!

聪聪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培养孩子要趁早,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培养的,即便孩子看不懂这些图画,或听不懂他讲的话语,但这也算是一种熏陶啊!聪聪的爸爸和妈妈一直在为这件事争执,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一天上午,聪聪爸爸推着聪聪在小区里散步,心里一直琢磨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让他将来成为像我一样优秀的画家呢?”他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小区楼下的绿荫底下,此时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这样的生活显得格外安逸。

这时,他们恰好遇见了隔壁的邻居小王阿姨。小王阿姨一见到小聪聪,就立刻走过来逗他玩。小王阿姨俯下身,看着躺在婴儿车里的聪聪,说道:“聪聪,你在干什么呢?嗯,你在散步呢!”然后她又转身对聪聪爸爸说:“这孩子长得越来越像你啊,将来肯定是

个大帅哥!哈哈……”

聪聪爸爸连忙笑道:“哪里哪里,您过奖了!我只希望他能跟我一样,将来能成为一个画家,喜欢画画就行了!”

小王阿姨拍了拍聪聪爸爸的肩膀,安慰道:“孩子这么小,你就惦记他以后当画家了,你真够可以的!不过你不用担心,他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你也别太着急!别把孩子的欢乐时光都用来学习画画。”

小王阿姨说完,又俯下身子去逗聪聪,聪聪盯着她,竟然笑了。孩子看起来可高兴了,小手还到处乱抓呢!

聪聪爸爸觉得有些奇怪,心想:“为什么以前小王阿姨逗儿子的时候,儿子就没有这么大反应呢?难道儿子现在开始认人了?”他一边质疑,一边俯下身子去观察儿子的变化。没想到,儿子看见爸爸也高兴极了,又是笑又是抓的。

聪聪爸爸发现:只要自己俯下身,儿子就会高兴地抓来抓去,但是只要自己站直了身子,儿子就会对自己视而不见。“难道儿子是想亲近自己?”一想到这里,聪聪爸爸又俯下身子,观察儿子的变化。他把手伸在半空中,聪聪却没有抓住。聪聪的手在空中一抓一抓的—他正玩得高兴呢!聪聪爸爸这才明白,原来儿子并非因为他或者小王阿姨而高兴,而是对空中的某种东西产生了兴趣。  聪聪爸爸想到这里,告别了邻居小王阿姨,推着车子走到了阴凉处。他打算在这里好好观察一下,看看儿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不过,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聪聪又恢复了平静,不喜也不笑,不哭也不闹,小手也不到处抓了。

“难道儿子只对刚才的地方感兴趣?”聪聪爸爸思索着,又将聪聪推到刚才的地方,让阳光洒在聪聪的身上。没过一会儿,聪聪看着旁边来来往往的人,又开始笑了……

聪聪爸爸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事物,可什么也没发现。他小声地嘀咕:“这里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啊!难道他对阳光产生了兴趣?”

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反复地将聪聪推到阴凉处和有阳光的地方。结果证明,聪聪确实对阳光产生了兴趣。随后,他推着聪聪回到家里,把聪聪抱到有阳光的阳台上,继续逗他玩。果然,聪聪又笑了!他把聪聪抱到了婴儿床上,急急忙忙地拿着手机上网搜索,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视觉敏感期”。

聪聪爸爸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内心有些激动。他将有颜色的图画和物品都收了起来,然后拿出笔和纸,开始了新的创作。他一边画,一边想:“难怪儿子看了我的作品没有什么反应,原来是因为我把颜色搞错了!以后我要多画一些黑白相间的画,这样儿子跟我就有更多的话题了。”

傍晚,聪聪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父子俩正笑得开心呢!她放下包,换上拖鞋,急忙跑过来逗聪聪。聪聪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小脸说道:“宝贝儿,有什么好事让你笑成这样啊?妈妈没在家,你过得好吗?”说完,聪聪妈妈不经意地抬起头一看,发现聪聪爸爸又犯了给孩子看图画的毛病。

聪聪爸爸见聪聪妈妈还没发飙,赶紧跟她解释:“老婆,你没在家的时候,我恶补了一下培养孩子的方法。你说的对,我不应该总是给孩子看彩色的图片,根本不管用。专家说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属于‘视觉敏感期’,看黑白或明暗相间的图画比较好。我刚画

了几张画,都是黑白的。我给儿子看了,他可喜欢了!”

聪聪妈妈一听,发现聪聪爸爸有进步,回答道:“早就让你听我的!你知道我今天干什么去了吗?我去参加‘好妈妈俱乐部’的聚会了,你说的那些我已经知道了。孩子可不是你随便教育就能变成天才的,我们要好好呵护才行啊!”

聪聪爸爸连忙点头,说道:“对,对,老婆说的对!”

P3-6

序言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机

最早提出“敏感期”这一名词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他在研究动物成长过程时,使用了“敏感期”这个词语。后来,意 大利幼儿教育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对儿童成长的研究中发现, 儿童的成长也会出现敏感期,从而提出了“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

孩子在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敏感期。他从冥暗 的世界中微微地张开双眼,虽然他看不清眼前的景象,眼前的这个 世界他看起来也很模糊,但这个时候,孩子的“视觉敏感期”开始 了。他会用小嘴巴四处寻找食物,最后定格在乳房上,并认真地吸 吮着乳汁。虽然他不明白这是在进食,但他的“口腔敏感期”也开 始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会发现,孩 子慢慢地学会了说话、吃饭、走路、奔跑、阅读、写字……这一切 都如梦幻一般,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他努力地探索这个这个世界,慢慢地适应着这个的世界,既神奇又有趣。“儿童敏感期”是大自然赋予孩子成长的礼物。孩子在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同时,能获得敏锐的感受力,从而促进他的身心发展。处于敏感期的孩

子,孩子会产生一种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 子去探询外在的世界。当敏感期过去,这股力量才会慢慢退去。因此,教育专家们认为:“儿童敏感期”既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 是家长施教的关键期。

“儿童敏感期”的种类比较复杂,不同时期的孩子,敏感期也 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孩子的敏感期分为“感官敏感 期”“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关注敏感期”等具体的种类,“感官敏感期”由可分为“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 期”“手的敏感期”“脚的敏感期”等更为具体的敏感期。以下介绍的是孩子常见的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产生于 0~2 岁之间。当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 就开始进入了“感官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发展都会经历“感官敏感期”。处于这个 阶段的孩子,想要更多地靠知觉去感受这个世界,因此,这个时期 是提高孩子感官灵敏度的最佳时期。当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诉求的 时候,家长要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他。

“语言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1~2 岁之间。当孩子开始注意大人 讲话,牙牙学语的时候,他的“语言敏感期”便开始了。对这个阶 段的孩子而言,学习语言是最有乐趣的事情,只要孩子有机会接触语言,他就会立刻学起来。这时的孩子有着天然的语言天赋。

“秩序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2~3岁之间。当孩子对世界逐渐有 了认知的欲望,他便开始与外在的世界建立联系,并希望外在的世 界能按照他的意愿来运转。如果他所建立的“有序世界”遭到破坏,他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做事的习惯和顺序方面往往会有极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他就会大哭 大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懵懂无知的状态转化为有规律生活的状态。

“关注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2~3岁之间。当孩子盯着地上的蚂 蚁半天没动地方,家长不要打扰他,他可能正处在对细微事物感兴 趣的“关注敏感期”。他的眼睛总是比大人更敏锐,往往会把大人 忽略的小事儿记在心里,因此这是培养孩子洞察力的最佳时期。当 孩子发现了一个自己值得关注的事物时,家长要保持耐心,并给予 孩子赞扬和鼓励。

“空间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2~3岁之间。如果孩子不再愿意当 乖孩子,而变成了一个上蹿下跳的“野孩子”,这就说明他已经进 入了“空间敏感期”了。他会因为自己能从高处跳下而快乐,会 因自己能趴在地上而高兴,会因为运用四肢而得意。因此,“空间 敏感期”训练孩子四肢的协调能力,保持左右脑均衡发展的重要 阶段。

“社会规范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5~6岁之间。当孩子开始结交朋友,对群体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便开始逐渐形成独立意识,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脱离家长的庇护,寻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并会接受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约束。因此,我们说,“社会规范敏感期”是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懂 得日常礼节的最佳时期。

“书写和阅读敏感期”主要产生于 5~6 岁之间。如果孩子对一 支笔感兴趣,在各种能够涂写的地方下笔时,或者孩子不在满足于听故事,而会静下心来与家长一起阅读书籍,那么就说明孩子的“书写和阅读敏感期”到了。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孩子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家长 利用这个阶段好好培养孩子的书写和阅读能力,将会为他的书写和 阅读习惯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孩子“敏感期”存在的不同特点,家长可以了解到,培养孩子是可以“分阶段,分类别”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 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家长有选择性地培养孩子,针对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那么孩子的身心成长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家长,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给予孩 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敏感期”并不会严格按照时间段的划分 如约而至,而会根据实际情况出现或早或晚的情况。因此,作为家 长,我们不要过于担忧孩子的敏感期的时间问题。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时机,是科学培养孩子的最佳突破口。本书则是一本帮助家长成功捕捉0~6 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 感期的育儿方法指导书。本书结合了数十个典型的敏感期案例,阐述了 0~6 岁孩子各个阶段存在的敏感期。案例故事娓娓道来,教育方法科学有效,能为广大家长排忧解难,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 子。我们真切地希望本书能通过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故事,解去家长 内心深处的忧虑。

很荣幸,这本书可以参与您的生活,为您带去安慰与帮助。其实,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同样也是家长的敏感期,因此,只有双方配合融洽,才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后记

除了捕捉“敏感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出现总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是他们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才是发自内心的爱,什么才是心甘睛愿的付出。也许,并不是我们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孩子让我们懂得了更多。

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有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兴趣,而作为家长,我们又能帮孩子做些什么呢?

“尊重”是一个我们经常谈起的词,因为“尊重”,所以我们的举止才会变得大方得体,我们的性情才会变得温文尔雅。但是,我们是否能把“尊重”这个词语也用在孩子身上呢?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你一个小孩子,瞎打听什么呢?”

“回房间去,没你什么事!”

“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许插嘴!”

我们自认为自己有独立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权利,可孩子同样也有。我们的每一句训斥,会一点点地打消孩子探索整个世界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应当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

除了捕捉“敏感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下几个建议,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孩子,并科学地养育孩子。第一,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来瞳事的孩子,都不太会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他们往往会将大部分的情绪渗透到生活之中。比如,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用力摔东西,孩子在高兴的时候会哼哼小曲……这些都是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动向的突破口,远比我们把他拉过来质问几旬来得“实惠”。

其实,我们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并不是要挑孩子的毛病。许多家长一看到“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马上就联想到一些具体事例,比如:

“他上完厕所,从来都不洗手,我注意到了一定要说说他!”

“他从来不吃蔬菜,只知道吃甜食,我看见了一定要阻止他!”

“孩子最近怎么还染上了骂人的坏毛病?我一定要臭骂他一顿!”

当然,孩子有了不好的习惯,确实需要我们去纠正,但这并非是最终目的。对我们而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才是最终目的。如果我们只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加以引导,我们所培养的孩子是达不到“优”这个等级的。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搞不清是非,弄不清真假,这都很正常。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学会辨别是非,而非通过“打骂”“讥讽”等方式大大地消减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热情。  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举止时,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轻言细语去纠正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身上看到正确的行为。比如,某位家长习惯驼着背走路,却不许孩子驼背走路,那么这样的纠正会毫无意义。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是什么样子。

依依虽然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但她每天却像个小老太太似的——坐着时弓着背,站着时也弯着腰,走路时更是驼背。她的爸爸多次斥责她,并强烈要求她改正。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依依也只有在爸爸的怒气之下才会挺一挺腰板。

依依的妈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妈妈对依依说:“依依,有一件事情我想请你帮忙。”

小小的依依立刻来了兴趣,问道:“什么忙?”

妈妈说:“妈妈最近总是驼背,别人总说我驼背的样子丑死了,你能不能帮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依依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第二天,妈妈正坐在沙发上休息,冷不丁就被依依打了一下。依依说道:“不许驼背!”妈妈马上挺直了腰。妈妈站着的时候,依依也会在旁边纠正:“不许驼背”。就连走路,依依也会注意妈妈,然后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都不驼背,你也不许驼背!”依依每次提醒妈妈的时候,都是在提醒自己。

没多长时间效果就出来了,依依和妈妈一起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

向阳是个内向的孩子,他总是喜欢独处,偶尔看看图画书,玩玩小汽车,堆堆小积木。向阳妈妈却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女子,经常跟同事小李聊天。小李家的孩子跟向阳差不多大,两个小朋友在同一所幼儿园并且是同班同学。每次比赛,小李家的孩子都能拿第一名,这让向阳妈妈羡慕不已。于是她不禁对向阳抱怨起来:“向阳,你怎么这么笨呢?为什么不努力一些呢?”向阳也不在意妈妈说的话,只顾自己玩。

有一天,老师来家里家访,向阳妈妈热情地接待了她。向阳妈妈特别希望老师能多照顾照顾向阳。老师却说:“您家的孩子非常优秀!”妈妈就疑惑了,二十多名的成绩,怎么会非常优秀呢?

老师这才告诉向阳的妈妈,向阳这孩子在学校里面,经常在手工课上一鸣惊人,做出来的手工颇具创意和想法,而且在讲故事方面也非常有天赋,班上的好多同学都特别喜欢他。向阳妈妈大吃一惊,平时没看出来啊……可是,这些有什么用呢?

老师不同意向阳妈妈的观点,她告诉向阳妈妈,孩子的积极性需要保护,他喜欢做手工和讲故事,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会抑制他的潜能。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更别提什么成绩。  向阳妈妈听了之后,反思了很久,想起之前贬低儿子的行为就觉得自惭形秽。她这才发现,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她没有帮助孩子挖掘出潜能来。

在妈妈“改过自新”之后,向阳进步很大,就连性格也开朗多了。他在手工方面有很强的天赋,自己创造了许多小物品,而且小小年纪也开始编故事了。这次,倒是轮到同事羡慕向阳妈妈了。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盲目地认为,如果孩子具有天赋,他长大后就一定能有大的出息,其实这是不对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在这里并不适用。因为孩子的天赋是需要挖掘的。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埋没了孩子的潜能。

最后,我们向大家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敞开心扉去相信你的孩子吧,他们会在你们的呵护下,成为最优秀的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