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市的眼睛(经典长篇小说)/王一梅童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王一梅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孩子说:“城市是爸爸的,乡村是妈妈的。”那么,什么又是孩子的?一个窗户一盏灯,这便是一个家,灯光透露着家家户户的秘密,王一梅用她的一双慧眼,看到了灯光背后,这一代中国人心底最大的梦想——生在乡村的渴望到都市里生根发芽,都市人又涌动着到世界去看看的热望;王一梅用她的温柔内心,写下了大时代下,那些处于“流动”中的儿童内心的图景。

《城市的眼睛》为童话名家王一梅长篇小说代表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著名作家、评论家李东华推荐。

内容推荐

王一梅著的儿童长篇小说《城市的眼睛》讲述了: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男孩秦雨青被爸爸从乡村接到了莫城,城里的家虽不富裕但温馨美好。在这里,雨青结识了同龄的沙鹏和卢晶晶,又和外来务工子女毛威不打不相识。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夺走了雨青的“万能爸爸”,晶晶的父母则在生活的压力下劳燕分飞,懵懂的童年戛然而止……

幸好还有同伴,幸好还有坚韧的内心,幸好还有真诚、善良和爱,几个境遇不同的孩子,几个氛围不同的家庭,带着他们对生活不同的梦想和希望,携手走向人生新的旅程。

目录

第一章 乡村和城市

第二章 蓝大衣和琴谱

第三章 雪人和合欢树

第四章 男孩和狗

第五章 离别和新旅程

试读章节

到了城里,妈妈只能把红辣椒种子种植到花盆里,她不能再巴望获得收成的快乐,只能保留对于土地的些许思念。

爷爷一睁开眼睛就点了烟斗,扛着锄头去地里溜达。他常常说:“种田人不离田头。”这和“读书人不离书本”是同样的道理。

狗狗大黑“啪嗒、啪嗒”地走着,跟在爷爷身后。

大黑已经老了,黑色的毛不像以前那么亮,还有些稀疏,最近又要当妈妈了,肚子沉甸甸的,身体却很瘦。

一夜露水,田埂中间长出许多草来,爷爷把这些草锄了。田埂是大伙儿都要走的,草长高了,露水会打湿裤腿。

田埂和庄稼地中间有一道水渠,渠连着河,夏天的时候,渠里蓄满了星星河的水,水草长得绿油油的,是青蛙和野鸭的乐园;冬天的时候,在水渠和河之间筑一道坝,水流不进渠里,变成干干的渠,被雨青和小伙伴们当成“战壕”,玩“好人、坏人”的游戏。

爷爷在锄头柄上磕了磕烟斗,高兴地说:“大黑啊,今年稻田里飞虫少,收成错不了。”

主人心情好,大黑的心情也就好了,所以它摇着尾巴,还“呜呜”地应着,表示心情愉快。

爷爷见好心情有了回应,愈加高兴:“这雨青去了莫城啊,就能和他爸爸在一起了,好啊。”

大黑应该能听懂人的话。听说雨青要去莫城,它不高兴,因为它习惯了和小主人雨青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好人、坏人”的游戏。雨青这一走,它的生活要大大地改变了……狗的尾巴和耳朵一起耷拉下来,眼睛里湿漉漉的。

在地里转一圈后,爷爷和大黑回家了。

走过合欢树下的时候,鸡已经从鸡棚出来散步了,它们啄着飘飘悠悠落到地上的合欢花。粉红的合欢花落在黑狗头上,狗晃着头,把一丝一丝的花辦踩到湿湿的泥地里。花和泥混合在一起,人和人、人和狗、人和鸡却都要分别了。

爷爷、奶奶、妈妈和雨青,还有一条狗、十多只鸡,在星河村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唯独爸爸秦冰洋,独自生活在遥远的莫城,一个雨青从没有去过的城市。

晨曦中,高过黑色屋檐的合欢树像一朵粉红的云,一缕炊烟袅袅地从粉红的云中升起。

2、再见,大黑

爸爸回星河村了,他是来接雨青和妈妈进城的。

爸爸个子不高,很瘦,黑黑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他是村子里第一个进莫城大学读书的人。大学毕业时,爷爷奶奶巴望着他回星河村附近的中学当化学教师,可他偏偏又读了研究生、考上了博士,接着又留在莫城大学当了教师。  当了大学教师的秦冰洋娶了星河村的儿时伙伴胡丽娟,后来有了秦雨青,胡丽娟一边照顾父母一边养育儿子。

终于有一次回家,爸爸对妈妈说:“还有一个月,雨青就该上小学了。我想接雨青去城里读书,你也一起去。”

“可这一去,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了。”妈妈迟疑着。

“等我们安顿好了,再接爸妈一起过去。”

“雨青能去莫城读书,那敢情好。可我的工作怎么办?”

“辞了,进城再找。”

为了雨青去莫城读书,爸爸和妈妈商量了很久,最后妈妈终于决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一一星河村。

天还没有亮,却到了人和人、人和狗、人和鸡分别的时候。大黑突然不见了。

雨青的爸爸妈妈背着大大的包裹,雨青也背了个小小的包裹。

奶奶把卖鸡蛋的钱用布袋装了,塞给妈妈,要给雨青交上小学的学费。妈妈不肯拿,推来推去。

爸爸说:“这是妈对雨青的心意,我们收下吧。”

……

P6-9

序言

童年的味道

当童年变成往事——

那些甜甜的回忆,犹如棉花糖舍不得吃,最终变成了云朵,飘在似乎可以捕捉却有些遥远的地方;

那些涩涩的回忆,犹如墨汁在水中化开,色调也弥漫开来,墨色在水中化解,变成了不可捉摸的飘舞;

那些彩色的、阳光的、温暖的、陈旧的、斑驳的、无奈的……全都变成生活中的一种见闻,故事里的一个转折,多年以后的一声叹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背影。

所有的这些,在匆忙的脚步走过繁华的大街以后,早已藏在了林荫道的后面,偶尔在路灯下遇到黑夜里的黑猫,镜头切回童年的一瞬,却又被身后的嘈杂惊扰了,再寻找黑猫时,黑猫已经消失在灌木丛中了。

这时候,我遇见了一群孩子——

男孩子们对我说,他们要去草地上看蟋蟀打架,你也去吗?我说,去的。男孩子们说,要撅着屁股趴在地上才能看见,你也愿意吗?我说  这还会不愿意吗?这不是最舒服的样子吗?

这时候,女孩子们抢着说,她们去树林里寻找蘑菇和挖野草,你要不要去呢?我说,去的,不过我没有小篮子。女孩子们说,可以把挖来的野菜用书包装,蘑菇嘛,直接塞进衣服的口袋吧。哎呀,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还等什么呢?跟着男孩和女孩,去童年的那些地方。

和他们在一起,不光是回忆童年,而是穿越到了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森林,阳光投过树叶照射在我身上,在温暖的笼罩中,我遇见了童年的自己,那个我,拥有一片羽毛、一块鹅卵石、一张糖纸……这就是我童年的财富,也应该是我人生的财富。

是的,感谢孩子们让我与童年相遇,让我有机会明白了那么多。

更惊喜的是,孩子们仿佛都有兴趣听长大的孩子讲童年的故事,也很有兴趣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长大的孩子听。于是,那么多那么多故事在我们的树林里飞着,撞在一起——

有的飞到了树枝上开出了花,充满芳香;

有的藏在了树洞里,变得神秘;

有的落在地上,被蚂蚁们抬着去流浪;

有的结成了果,摘一个,嗯,正是童年的味道。

后记

一个关于灯光的梦想

1985年,我离开家乡,独自来到苏州求学。那一年,我15岁。看惯了小镇漆黑的夜,听惯了深巷里的狗吠,不得不开始适应城市闪烁的霓虹、戛然而止的刹车声,从此开始了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奔走。

车轮滚滚中看马路边亮着灯的窗户,想象着屋子里的温馨,盼望着自己何时能有一个亮着灯光的家,哪怕是路边的铁皮小屋,只要有灯光,也一样透出家的温馨。

城市接纳了我和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人,给了我们一个家。回家的时候,看见自己家的灯光,脚步便快起来。

一个窗户一盏灯,这便是一个家。回家晚了,灯光还亮着,那是家人在等待,灯光便是盼望亲人回家的眼睛;夜半天凉,灯光还亮着,那是这家主人日夜辛劳的眼睛;灯红酒绿,彻夜狂欢,那是混浊迷茫的眼睛……灯光透露着家家户户的秘密,这个城市便有了故事。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一群群农民工告别了乡村、告别了妻儿来到城市。城市需要他们来盖高楼,于是城市变高、变大了。变大的城市更是万家灯火,他们也在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家,找到了家的,便拖儿带女地来了;而没有找到家的人们,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我曾经面对许多这样的爸爸和他们的孩子。

有一个小名叫毛毛的孩子,他的爸爸卖咸水鸭,在儿子入学时反复告知老师,打电话找他叫名字没人知道,叫“卖成水鸭的”,准保可以找到他。他勤劳实诚,只知道用拳头揍儿子。几年之后,毛毛和他爸爸一起去了另外一个城市。他们就是我书中的毛威和他的爸爸毛师傅。

“雨青”是我在上写作课的时候遇到的。他的目光充满忧郁,不说话,只用文字讲述爸爸的故事,在他的文字中。爸爸的爱虽然短暂却深藏于心,成为他一生的财富。写作或许是他疗伤的方法,用来鼓励自己走过失去爸爸的岁月。

卢晶晶的故事则来自读者来信。一个读过我的书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她的爸爸和一个阿姨走了,从此,她和妈妈在乡下过着艰苦的生活,有时候只能靠卖鸡蛋过日子。可是,有一次,一连四天,她们都没有得到过鸡蛋。第五天,她躲在家里,暗地里观察,发现她的婶婶来偷她家的鸡蛋。她恨婶婶,也恨抛弃了她的爸爸。她小小的心灵里埋进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书中的卢晶晶及时地得到了邻居的照应,她没有仇恨,但内心一定是空荡荡的,那个五号宿舍楼的家,她心中亮着的温暖的灯光,永远只是一段《我的爱会带你回家》的小提琴曲,充满伤感的回忆。

至于沙鹏,他是好命的男孩子,霸气却真诚、善良。他大度地和别人分享父爱和母爱。在这个过程中,他懂得了友谊,更领悟了生活。他和他的父母让这个小城发生的伤心故事有了温暖的结局。  还有那条狗,这是很多城市男孩的梦想。但最终雨青让它回到了星河村,那是真正适合它的地方。其实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你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便是最好的结局了。

这些人物,这些故事,闯进我的心里好久好久。岁月流逝,这些故事却越来越清晰,越发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多种滋味。那多年前闯进我心中的城市灯光闪闪烁烁,让我在多年之后突然很想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爸爸在孩子成长中是那么不可或缺,他是风雨人生的靠山,是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

我去过农民工子弟学校,我问孩子,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孩子说:“城市是爸爸的,乡村是妈妈的。”那么,什么又是孩子的?他们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期盼、游弋。

爸爸——城市——家,这便是我写这个故事的理由。

我的故事都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在我的故事里,我既不想当主角,也不想做配角,我只是聆听者和讲述者。这样地体验生活,我已经够幸福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