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平著的《一个人的绿龟岛》是一本充满冒险色彩的美文,一部展现探索精神的力作,蕴含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文学读物。精彩的、原创的、描写海洋世界的优秀作品
,极致展现南海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的佳作。这本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让孩子获得文学阅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对日渐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 书名 | 一个人的绿龟岛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刘先平 |
| 出版社 | 天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先平著的《一个人的绿龟岛》是一本充满冒险色彩的美文,一部展现探索精神的力作,蕴含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文学读物。精彩的、原创的、描写海洋世界的优秀作品 ,极致展现南海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的佳作。这本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让孩子获得文学阅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对日渐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内容推荐 阿山在一次出海打鱼的过程中,遭遇了海上风暴,迷失了方向。在海龟的指引下,他偶然来到绿龟岛,并通过绿龟岛找到了回家的路。回来后的阿山对这次经历只字不提,但在得知我们来南海的真实目的后,他决定带我探访绿龟岛,然而意外再次发生…… 刘先平著的《一个人的绿龟岛》这部大自然探险小说,是刘先平的全新长篇作品,作者用流畅的语言,讲述了一场精彩的海洋探险,描绘了众多有趣的海洋生物,在开阔青少年读者眼界的同时,也传达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道德理念,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也具有一定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绿龟岛——海市蜃楼? 1.探险绿龟岛 2.海洋中居然有河流? 第二章 夜海奇遇 1.滨珊瑚上的海贝博物馆 2.有能跳会蹦的螃蟹? 3.群鱼在飞翔 4.窜来海蛇阵 5.恐怖的海魔 第三章 潜海花絮 1.海底花园 2.惹不起 3.碰不得 4.珊瑚卫士 5.跳摇摆舞的 第四章 绿龟岛奇幻 1.再探绿龟岛 2.鲨鱼伏袭 3.软巷陆 4.海盗出没 第五章 一个人的绿龟岛 1.遭遇海难 2.我被扔到了漏湖 3.患难之交——哨兵 4.美得你毛骨悚然 5.海龟领航 6.谁来拉船7 7.梦想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作品 ——四人谈刘先平大自然文学 刘先平四十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 试读章节 我们在西沙群岛每天都沉浸在海的呼唤中,都在海边看画…… 未到过南海,不算认识了海。 海洋学家说,即使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只有百分之一,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可见海洋还有多少神奇在等待我们发掘。 下午,我和李老师从西沙永兴岛出发,沿着椰林、羊角树中的林荫道到石岛礁盘上去寻找石头鱼。石岛和永兴岛长在一个珊瑚礁盘上,原来有水相隔,后来人们填海修了一条路,才将两岛连在了一起,免去了乘船或涉水。 昨天,在这里,李老师毫无来由地指着水下礁石边的一块石头要我看。南海水透明度高,我看了半天,不就是两米多深的水下有一块礁石吗?于是说:“不就是颜色稍黄一些吗?还能像昆仑山一样产玉?” “你胡扯到哪里?再看,看它的头前,像不像两只眼?” 放在远处的手机响了。为了防止手机掉到海里,我们在海边总是把手机放在安全的地方。 我回了一句:“还三只眼哩!”就跑去接电话了。可还未接上电话,铃声已停了。一看是陌生的号码,心想:肯定不是问要不要买房,就是问要不要买进口的纸尿裤的。在这远离大陆三百多千米的小岛上,也避免不了骚扰电话,真是可气! 李老师还在盯着那里:“快看,我刚看到它动了。” 真的,它好像是从礁洞中往外移动了一些,也确实有些鱼的模样,可我…… 突然,一条鱼冲来,只听哗啦一声,海中溅起了大大的水花。大鱼不见了,那块礁石也不见了…… 它是被鱼一口吞了,还是又缩回礁洞中?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失望而归。 后来问渔民阿山,他说那确实是鱼,名字就叫“石头鱼”。 我说:“难道真有石头样的鱼? 他说:“它可是钓鱼高手。” “比你还高明?” “当然,它是拟态大师,骗术高超。它嘴大,舌头细,很长,舌尖却是一团小鲜肉,红红的,伸出来,在海水中上下左右忽悠做钓饵,哪条鱼来抢食,它就张开大嘴,一口吞下。像块石头,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哪像我还要泡在海里,风吹浪打!” 手机又响了,我赶紧跑去接。是渔民阿山打来的。 我说:“刚才电话是你打的,怎么又换了新号码?” “我顺手用了阿惠的手机。大叔,晚上有安排吗?” “是请我们吃龙虾,还是苏眉鱼?” “你怎么净想吃?” 这小子知道我好吃,经常用美食馋我、开涮,于是没好气地说:“没好吃的问我干吗?小谭晚上请我吃鲍鱼,他昨天从北礁捡了二十多只,大的有半斤重。” “馋得我都流口水了。那小子红运当头,半斤重的鲍鱼?五六百元一只哩!捞海的两三年能碰到一两只也稀罕。那我一个人去绿龟岛了,别说我没讲……” “什么,什么?今晚去绿龟岛?” “看海龟总比不了吃鲍鱼呀!它可是贝类鲜大王……” “这么大的风能出海?你净拿我寻开心,肯定是老谭没请你。”, “你不信我能掐会算?还是去吃你的鲍鱼吧!免得徒有美食家虚名。” “别,别!算我误解了。几点钟在港口集合?” 他的话,让我猛然想起他挂在身上的宝贝。 李老师称阿山是“精英渔民”,将大海的无限神秘藏在风趣,甚至天真顽皮中。 阿山无愧于李老师授予的“精英渔民”称号,他是神钓手。 永兴岛的渔村,掩映在岛的西南面的椰林中,只要走进去,浓烈的海洋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 P4-5 序言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三十多年在山野的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我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讲述我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奇遇的其他作品,都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都在追查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环境危机实际上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法律、道德;却唯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按《辞海》“道德”的释文:“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是缺失的;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则是更近时期的事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和重要!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成了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没有树立道德标杆,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并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滥用没有预后评估、监测的科技,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以致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这才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得以凸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他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应具有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消除环境危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更为艰难。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确规定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废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犯法律,但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启蒙和培养的过程。对社会说来,生态道德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的崇高风尚,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三十多年来在大自然中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及紧迫。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是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号称“鱼米之乡”。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五大淡水湖就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少对自然的感恩,也缺少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是“历史”“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还是描写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这些生命总也避免不了不幸的经历——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即如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在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一些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真挚、纯朴、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在互相倾诉、抚慰中,我与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在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地等,这些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考察,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如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丢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甚至连看到蚂蚁也发出了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使孩子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智慧的成长。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中,才促使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的程度。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精神;道德力量的光辉,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世,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