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1981-2014)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姜红伟编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姜红伟编著的《大学生诗歌家谱》是目前海内外图书市场上唯一一部类似题材的诗歌史料书籍,堪称“孤本”,更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当代大学生诗歌的重要文本,填补了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领域的空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感和揭秘性,对于今后研究中国当代学生诗歌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今后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的首选读本。

内容推荐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天空,飘满了一个个无家可归的灵魂。一个名叫张书绅的编辑开辟了《飞天》大学生诗苑,于是这些焦灼的青春在这里找到了归处。《飞天》也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阵地,国内大学的大学生诗人纷纷在此专栏发表作品。《飞天》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当代诗歌的进程,这是历史的浓墨重彩。姜红伟编著的《大学生诗歌家谱》就讲述了有关于大学生诗苑的一切人与事。再回眸那座诗意的灯塔,中国的铅字自发明以来,在它那里发出了最刻骨铭心的青春之光。

目录

第一章 创办《大学生诗苑》

 《大学生诗苑》创办缘由

 《大学生诗苑》编辑团队

第二章 浓缩的诗歌现场

 张书绅访谈录/姜红伟

 马青山访谈录/姜红伟

 传承抑或引领:不该被遗忘的80年代大学生诗潮——答《星星》诗刊下半月的提问/苏历铭

 激情燃烧的校园——关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对话/马铃薯兄弟 潘洗尘

 王玮访谈录/姜红伟

 犁痕访谈录/姜红伟

 王霆章访谈录/姜红伟

 伐柯访谈录/姜红伟

 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史提纲概要——答本书编辑问/姜红伟

第三章 回眸那座诗意的灯塔

 最初的脚印/彭金山

 甘肃《大学生诗苑》的有关回忆/王钧钊

 活在时间深处/沈奇

 贡献了诗人的张书绅先生/沈天鸿

 天天吃饭,偶尔想起/薛卫民

 《诗苑》可以融入我们的血液/罗巴

 向往/陆健

 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和张书绅/许德民

 黎明不会以被玷污的形象到来/韩云

 我的诗歌《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的诞生地/邵璞

 飞天真有梦/傅亮

 也说《大学生诗苑》/李彬勇

 一封信的回忆/张海宁

 从诗歌演变而来的真实生活/郑洁

 《飞天》相伴别有天/钱万成

 飞天/祁智

 “两只眼睛”,依然在大西北的星空闪烁/华海

 《飞天·大学生诗苑》和张书绅老师/伊甸

 难忘张书绅/杨川庆

 我在兰州以及与《飞天·大学生诗苑》的一些事情/菲可

 张书绅是我的“写作老师”/刘云

 迎宾阁诗情/方文竹

 东北师大诗人学子与《飞天·大学生诗苑》/史秀图

 源头/王春平

 诗意年代记忆/漆进茂

 80年代/任民凯

 我与《大学生诗苑》/张中定

 我与《大学生诗苑》/王爱中

 诗坛当年话点滴/唐元峰

 那个属于季节的消息/刘中国

 心中的圣土/于奎潮(马铃薯兄弟)

 一份久远的感动/冯金彦

 谢谢您!张书绅老师!/杨榴红

 《飞天》和我所经历的80年代片段/伤水

 张书绅及其《大学生诗苑》/赵培光

 我与《大学生诗苑》/凌代坤

 张书绅先生/李霞

 梦里“诗苑”今何在/张协奎

 一首诗如一朵花般艰难盛开/鄢元平

 用铅笔镌刻的永恒诗话/焦洪学

 张书绅:当代先锋诗歌的幕后推手/尚仲敏

 有一种精神与诗歌有关/周庆荣

 我与《飞天·大学生诗苑》的一段缘分/向以鲜

 大家的张老师/伊沙

 我的大学写作/安琪

 流浪的青春,诗人的心/丁捷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勇男

 给《飞天·大学生诗苑》投稿旧事/郁斌

 《大学生诗苑》:吹响80年代校园诗人集结号/洪烛

 回忆在《大学生诗苑》发表第一首诗《三角枫》/萧春雷

 新诗潮中的张书绅老师/邢海珍

 回望新诗潮/邵问津

 年轻与诗/曾光

 时光有时也回转/李南

 第一个清扫落叶的人/张天男

 让我深切地体味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真诚/高昌

 《飞天》,把梦想托至更高的天空/太阿

 青春时代的剪影/邓凯

 《飞天》杂志和我/谭旭东

 回忆:诗歌、《飞天》与母校/荣光启

 回忆《大学生诗苑》及诗人老乡/张立群

 回眸那座诗意的灯塔/赵思运

 那一份大学校园的诗意/熊焱

第四章 他者眼中的《大学生诗苑》

 《大学生诗苑》漫评/公刘

 飞天的新生代/谢冕

 让艺术五颜六色地年轻——《飞天·大学生诗苑》1982年获奖诗作评述/华东师大“夏雨”诗社(宋琳张黎明执笔)

 我们的份量——大学生诗苑获奖诗评/任民凯

 从《飞天》看大学生诗歌审美观念的流变/吴晟

 从多元选择走向多元融合——学院诗的价值取向/吴晟

 “校园先锋诗”的精神空间和历史场域/霍俊明

 当代校园诗歌传播的个案备忘录/刘波

 历史档案,诗歌丰碑/张德明

 深情凝眸校园诗歌永远的风景线/崔修建

 时间里的时间/方文竹

 为了铭记的纪念/王若冰

 当代大学生诗歌变迁的见证/吴犁珠 伍明春

 史学意义上的学术旅行/陈爱中

 首开先河弥足珍贵/王美春

 从边陲出发/何平

附录

 附录一 《大学生诗苑》作者作品名录

 附录二 《大学生诗苑》评奖活动

 附录三 《大学生诗苑》简论琐忆

跋 《大学生诗苑》的巨大贡献

试读章节

《大学生诗苑》创办缘由

在中国新时期文坛上,有这样一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刊物,它自1981年1月改刊至今,始终以自己独立的编辑思想、独到的编辑眼光、独特的作品文本、独有的刊物风格卓然而立于中国文学刊物之林。尽管这家刊物偏居西北之域,远离文坛中心,却依然像璀璨的星空一样,灿烂夺目地闪耀出自己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作者的文学前程,照亮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尽管这家刊物历经了33年的岁月洗礼,走过了33年的漫长历程,却丝毫没有减弱自己的光芒,而是依旧经久不衰,依然光芒四射。这家具有超强生命力、超强创造力、超强影响力,充满正能量、充满文学性、充满思想性的文学刊物,就是地处甘肃、超越西北、影响全国的南甘肃省文联创办的文学月刊《飞天》。

说起《飞天》,无论是读过这本刊物的读者,还是在这本刊物发表作品的作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应该都充满了温暖的回忆,充满了怀恋的情思,充满了感恩的敬意。在33年的办刊历史中,这家编辑部里具有远见卓识的编辑们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极具潜力、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编辑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影响和教育了大批读者,书写了一段中国新时期文学刊物史上的精彩传奇,成就了一个中国新时期文学刊物界的经典名牌,从而成为了被全国广大读者和作者一致公认的具有一流编辑水平、具有一流文学品质、具有一流文本风貌的一流文学刊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飞天》的编者们凭借自己甘做嫁衣的编辑品质、开放开阔的编辑视野、独具匠心的编辑意识、高瞻远瞩的编辑思路和追求卓越的编辑风格,精心设计、创办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专门发表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诗歌作品的栏目,并将这个诗歌栏目苦心经营、悉心栽培、用心打造,历经33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地坚持到今天,创造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期刊史上一个栏目能始终如一地保持33年的一个纪录、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这个栏目,就是在中国新时期诗坛上具有极大影响力、具有极高美誉度、被大学生诗人们广泛赞誉为“中国诗坛黄埔军校”的《大学生诗苑》。

1981年初,为了培养诗坛新人、繁荣校园诗歌,吸引青年读者、推出好诗佳作,以著名诗人、《飞天》文学月刊社总编辑杨文林和诗歌编辑张书绅为主要力量的诗歌编辑团队根据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新趋势,顺应青年诗歌发展的新潮流,经过缜密的构想和精心的编选,于当年的《飞天》杂志第2期创立了只有6页的《大学生诗苑》专栏,专门发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职大、夜大、电大、函大、业大等各类学校各类专业学生的诗歌作品。栏目问世后,顿时风靡全国各地高校校同,很快就受到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莘莘学子的追捧和热爱,受到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的痴迷和欣赏。在他们的眼里,在《大学生诗苑》发表作品是那个年代大学生诗人的最高荣誉。《大学生诗苑》成为了他们朝拜的圣地,成为了他们心驰神往的诗歌殿堂,成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精神乐园,成为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文学天堂。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十分有利于诗歌发展和繁荣的大背景下,能在最权威的《大学生诗苑》上发表哪怕一首小诗,对当时的大学生诗歌爱好者们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诗歌荣誉,一种可以炫耀的诗歌资本。一旦在《大学生诗苑》上发表诗作、崭露头角,那就意味着在大学生诗坛上一举成名、一夜走红。因此,《大学生诗苑》成为了全同各地大学生诗歌爱好者最关注、最向往、最迷恋、最热衷、最酷爱的诗歌园地。

在此后的岁月里,《大学生诗苑》虽然经历了李云鹏、陈德宏、马青山等三任主编,经历了李老乡、辛晓玲、郭晓琦等三任责任编辑,但是无论谁接手《大学生诗苑》的编辑工作,他们都继承了《大学生诗苑》创立者们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编辑作风,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一代又一代大学生诗歌作者们做嫁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大学生诗人,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诗歌作品。33年来,从1981年2月到2014年2月,《大学生诗苑》共编辑出版了212辑,发表了全国462所高等院校的2003名大学生诗歌作者创作的诗歌4338首,读者超过1000万人,书写了一部诗人辈出、佳作纷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史无前例、载人史册的《大学生诗苑》栏目创办史。

《大学生诗苑》是中国新时期诗歌史上创办时间最长久、培养诗人最众多、社会反响最热烈、赞誉名声最响亮、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名牌诗歌栏目。它的创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时期诗歌史、期刊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但为甘肃新时期诗歌的兴盛发现和培养了众多优秀诗人,而且引领了80年代大学生诗歌潮流,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并最终为第三代诗人的崛起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为中国当代文坛培养了大批卓有成效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价值之卓越、贡献之突出,形成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大学生诗苑现象”。因此,该栏目被大家公认为“中国新时期校园诗歌的渊薮和滥觞”以及“中国新时期诗坛的黄埔军校”。

鉴于《大学生诗苑》为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其卓越的功绩应该载人中国新时期诗歌史册。

面对为《大学生诗苑》的开办和繁荣付出了很多心血、投入了很多精力、花费了很多功夫的杨文林、李云鹏、陈德宏、马青山等四任主编和张书绅、李老乡、辛晓玲、郭晓琦等四任责任编辑,以及其他为《大学生诗苑》辛勤工作过的人,让我们——所有发表过诗作的《大学生诗苑》的作者、所有曾经读过《大学生诗苑》的读者,向我们心目中最优秀、最值得敬重和铭记的编辑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做出了一件在中国诗坛上功德无量的大事,他们成就了一段在中国诗坛上功勋卓著的佳话。

让我们永远记住甘肃这家文学刊物——《飞天》。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经典的栏目——《大学生诗苑》。P3-5

序言

《飞天》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且是最早的阵地。1982年前后,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潮在各个大学风起云涌,但大学生诗人们没有地方公开他们的作品,这时,《飞天》在编辑张书绅先生的主持下,开辟了《飞天》大学生诗苑。国内大学的大学生诗人纷纷在此专栏发表作品,这在当时是唯一可以集中发表他们诗歌的公开刊物。后来被批评家们称为“第三代诗歌”的许多重要诗人都在这个刊物发表了作品。《飞天》甚至促成了一种叫作“生活流”的诗歌流派,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当代诗歌的历史进程,这是历史不能忘记的。

我大学时期开始在《飞天》发表诗歌,我那些一直被视为非诗的东西在公开刊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飞天》的宽容使我真正感到,文化上铁板一块的时代在松动了。我第一次发表的组诗《圭山组曲》就获得了“飞天大学生诗歌奖”。50元奖金,我请云南大学银杏文学社的全体社员大吃了一顿。那个时代,《飞天》成为大学生诗歌的一个圣地。

我从未见过《飞天》默默无闻的诗歌编辑张书绅先生,但我一直记得他,想象着他。《飞天》在伟大的敦煌附近,那是一个神灵飞舞的地方。在我的写作道路上,在那样的时代,遇到这样一位编辑,我以为有如神助。我听说他的眼睛不大好使。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可以看见诗歌的人。

后记

《大学生诗苑》的巨大贡献

在时隔33年之后,重温《大学生诗苑》创造的诗歌时代,回顾《大学生诗苑》开办的辉煌历程,翻阅《大学生诗苑》编辑的经典诗作,缅怀《大学生诗苑》陪伴的青春岁月,无论是《大学生诗苑》的作者,还是《大学生诗苑》的读者,相信他们的心里一定会对这个影响了他们青春、影响了他们生活、影响了他们写作、影响了他们生命的中国文学期刊史上和中国新时期新诗史上创办时问最长久、培养诗人最众多、社会影响最广泛、赞誉名声最响亮、读者受众最广泛的诗歌栏目产生美好的回忆,产生诗意的怀旧,并幸福地沉浸于《大学生诗苑》营造出来的浓厚的诗歌氛围,诗潮澎湃、热血沸腾、激情荡漾。

纵观《大学生诗苑》漫长辉煌的创办历史,检索《大学生诗苑》收获累累的创办成果,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大学生诗苑》的创办,在中同新时期诗坛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为甘肃新时期诗歌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国新时期诗坛上,甘肃始终是一个创作实力雄厚的诗歌重镇。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飞天》编辑部在三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诗人荟萃,先后聚集了杨文林、段玫、师日新、李云鹏、张书绅、李老乡、何来、高凯、马青山、郭晓琦等一批在国内诗坛上都很有才华、很有成绩、很有影响的著名诗人担任主编、副主编和诗歌编辑。由于他们多年来苦心经营着《飞天》的诗歌栏目,特别是创办了《大学生诗苑》之后,他们给甘肃诗歌带来了福音,给甘肃诗歌作者带来了机遇。三十余年来,他们不遗余力地扶植甘肃高校诗人,曾经三次专门编发甘肃高校大学生诗人作品专辑,为甘肃诗坛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军,为甘肃新时期诗歌的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大批甘肃诗人从这里成名成家、走向诗坛。彭金山、张津梁、高永中、于进、董培勤、张子选、刘芳森、王建勇、黄祈、于跃、崔桓、杜宁、韩霞、罗巴、王建勇、尚春生、成倬、李春林、汪幼琴、封新城、李剑虹、菲可、普珉、苗强、任民凯、石厉、阿信、王若冰、郝明德、人邻、尚可新、漆进茂、杨勋、柏常青、马启昕、陈桂林、杨永康、张中定、阳飚、唐欣、娜夜、叶舟、马萧萧、敏彦文、刘晋、徐兆寿、桑子、汪渺、颜峻、尔雅、古马、冯国伟、唐翰存、李满强、杨春、李王强、王小忠等曾经活跃在甘肃诗坛或目前活跃在甘肃诗坛的几代诗人,均出自于《大学生诗苑》的细心栽培。面对这种现象,有人评价说:《大学生诗苑》的创办史,其实就是甘肃新时期诗歌史的精华版。

二、为大学生诗人交流诗艺建立友谊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鉴于《大学生诗苑》为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面对为《大学生诗苑》的开办和《大学生诗苑》的繁荣付出了很多心血、投人了很多精力、花费了很多功夫的杨文林、李云鹏、陈德宏、马青山等四任主编和张书绅、李老乡、辛晓玲、郭晓琦等四任责任编辑以及其他为《大学生诗苑》辛勤工作过的人,让我们——所有发过诗作的《大学生诗苑》的作者、所有曾经读过《大学生诗苑》的读者向我们心目中最优秀的编辑们表示最真挚的敬意!最诚挚的谢意!最感恩的爱意!

在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做出了一件在中国诗坛上功德无量的大事,他们成就了一段在中国诗坛上功勋卓著的佳话!

让我们永远记住甘肃这家文学刊物吧——《飞天》!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经典的栏目吧——《大学生诗苑》!

书评(媒体评论)

八十年代的中国天空,飘满了一个个无家可归的灵魂。

那是从无数焦灼的青春夜晚中冒出来的一缕缕诗歌青炯……那些内含无边能量的血泪诗篇,从来不缺少翅膀,它们只是缺少土地。

在饥渴的年代,哪怕有一尺一寸的土地愿意收留那些流浪的精神囚徒,也必将被历史放大般铭记为无边的巴比伦花园——这就是《大学生诗苑》!一个后代人永远无法理解的伟大栏目。中国铅字自发明以来,在它那里发出了最刻骨铭心的青春之光。

徐敬亚

几乎再不可能有这样的编辑了:他用工整的字迹、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回复每一位年轻的投稿者,让他们的忐忑和迷茫变为信心与鼓舞,喜悦与成功。80年代的每一位经由《飞天》而走向文学的人,都应记住并深深感谢他——张书绅先生。

张清华

我的大学时代是一个诗歌时代,很多大学生的文学飞天梦,恰如其分地从《飞天》杂志开始。这本杂志有一个著名栏目——《大学生诗苑》,那是我们可亲可信的造梦平台,我们因此感念《飞天》杂志,并记住了张书绅这个诗歌编辑的名字。所有与诗歌相关的名字,都令人难以忘记。

——苏童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回顾了有关《飞天·大学生诗苑》的历历往事,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目前和今后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普通读者,这也是一本令人读起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的书。

——柏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