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阳公主(珍藏版唐宫女性三部曲)(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玫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历史书页的空白处飞扬诗意想象,探求盛唐女性惊心动魄的生命轨迹

武则天,她戴着沉重而华丽的皇冠,从漫天血红中走来。

高阳公主,她纵情纵性冲决重重禁忌,爱与死都成为永恒。

上官婉儿,她迷恋权力旋涡中的搏击,只为逃脱宿命主宰。

高阳公主,唐太宗爱女,深得太宗钟心。赵玫著的《高阳公主(珍藏版唐宫女性三部曲)(精)》是长篇历史小说“唐宫女性三部曲”之一。本书讲述了这个大唐美丽的女人,与浮屠辩机、房遗直等人的旷世恋情,刻画了她追求真爱、渴望灵魂自由而最终不可得的痛苦心灵。

内容推荐

赵玫“唐宫女性三部曲”描绘了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三位盛唐宫廷女性惊心动魄的生命轨迹。赵玫著的《高阳公主(珍藏版唐宫女性三部曲)(精)》,主人公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妹妹、宰相房玄龄的儿媳、散骑常侍房遗爱的妻子。显赫的家世和风光的地位并没有阻止她与沙门辩机陷入冲决禁忌、撕心裂肺的爱情,最终结束生命。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唐。贞观二十二年秋季。凄冷的古城长安到处飘舞着萧瑟的落叶。叶被秋的冷风追逐着。一片凄惨的枯黄。风卷起衰败的旋涡。然后是秋的冷雨。雨很细密。无声地落在长安城内那冰冷的石板路上,落在遍地枯黄的落叶上。

城内很安静。

狭窄的巷子里的人似乎都走空了。

人们是怀着莫名的喜悦和好奇踩着深秋阴郁的黎明奔赴长安城西的西市场的。人们听说那一日在刑台上问斩的,是个和大唐皇帝的女儿私通的和尚。于是人们显得很兴奋。一种盲目的狂热。桃色的事件是最最吸引人的。所有的人。何况又是与皇室相关。在西市场那个小小的广场上,从半夜就挤满了人。人们被笼罩在灰蒙蒙的空气中,落叶被践踏成枯黄的泥浆。冷雨不停地下着。细密的雨丝编织起执着的期待。人们议论着。等待。等待着一种疯狂。当马蹄声远远地响起时,人们屏住呼吸。

终于,天色明亮起来的时候,那辆皇家的囚车呀呀地行驶而来。人们更加兴奋。而囚车的木笼子里关着的便是长安市民们等待已久的那位弘福寺的和尚辩机。辩机一身单薄的灰色布衣,眉清目秀的脸上一片惨白。他双手紧抓着木栏。他的双眼空洞地凝视着那个下着秋的冷雨的灰蒙蒙的苍天。他根本就听不到当他驰进广场时人群中发出的那排山倒海般的吼叫声。

一个和尚。

偷情的和尚。

他哪儿来的那么大胆子,敢偷皇上的女儿。

这小子艳福不浅。

可惜了他的满腹经纶。

人们喊叫着……

而辩机依然是辩机。

他并不惧怕死。他双手紧抓着那粗糙的木栏。他像是笼中的一只安静的待死的野兽。他已形容枯槁。但他的双眼依旧炯炯。炯炯地望着那苍天,那是一片望不透的辽远。他无悔无怨。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那是爱。那爱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他唯一的缺憾是,他再也不能将他渊博的学识奉献给宗教。那是人生的大痛。也许,他也还怀念着什么。那个女人吗?

高阳公主。

那个他曾深爱并至今铭记的女人。他在想到这个女人的名字时,便不得不想到她那美丽而柔软的身体。后来,他远离了那身体。他是怎样在青灯古佛旁夜以继日地克服着来自那女人身体的诱惑。他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她也没有触摸过她的身体了。他清心寡欲。他是在断绝了之后才遭此人生终局的。

为了一个女人。

然而他并不后悔他为了一个女人而被送上这刑台。

辩机在广场上成千上万的长安百姓的目光中走出囚笼。他做不出大义凛然的样子,但却也表现得毫无惧色。他拖着有点僵硬的步履一阶一阶地走上那高高的圆形的石台。他知道他将在此同他年轻的生命告别。一切已如这秋季的最后的雨和最后的残落的枯叶。那是种永恒的衰败。站在这刑台上辩机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毫无意义。在此之前,他在弘福寺的禅院殚精竭虑地译经时,他在与唐僧玄奘共同撰写那赫赫的《大唐西域记》时,他甚至还以为自己是一位多么博学多么重要多么不可缺少的大人物呢。现在想起来真是荒唐。在他眼前的这被磨得明晃晃的铡刀前,难道他还重要吗?

屠夫就站在他的对面。很近,他甚至能看得见他脸上的胡楂儿和那一条一条横着的肌肉。屠夫很轻松的样子。辩机出于职业的本能反而开始在心里默默地为这个强壮的行刑者祈祷。他很想请佛祖宽恕了这个以杀生为业的罪人。他想起他走在宁静的弘福寺的小路上,将双手在胸前合起,在心里不停地默诵着“阿弥陀佛”的时候,是要连地上的蚂蚁也要绕开的。而他此刻在这强壮的满脸杀气的刽子手面前,竟也成了这样一只脆弱的毫不重要的任人践踏的蚂蚁。

皇家的狱吏端过来一碗酒。

这一次辩机听到了民众的欢呼声。

他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最大的羞辱。他闻到了那酒的气味。他闭上眼睛。扭转头。意思是,不!酒是他毕生从未沾过的东西。那是他献身佛教的高洁。他坚信他是一个极好的教徒,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是无可指摘的。但唯一的,是他不能够拒绝那个女人。他在面对着那个女人,在享受着那生命的快乐时,怎么能六根清净?

P1-3

序言

我的《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三部历史小说,相继问世,组合成“唐宫女性三部曲”。二十来年间,海内外十数家出版机构,先后以多种包装出版这套丛书,显示出常销状态。如今,百花文艺出版社以独具特色的装帧,将它们再度推荐给广大读者。身为作者,我感慨万端。

还记得,一九九三年的夏季很炎热。而那漫长的唐宫故事就是从当年七月开始的。其实在写作之初,我并没有涉足历史小说的想法。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致力于当代题材小说的创作,探讨在开放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爱恨情仇。还记得,那时候我的写作是叛逆的,总希望能在传统的窠臼中颠覆些什么,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先锋意识吧。在这样的写作中,我一直循环往复,直到一九九三年和张艺谋签订了写作《武则天》的合约,这是我的第一部历史小说。我接受了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如此我进入了唐代历史浩瀚的海洋。那是一段怎样巍峨的存在。史书中对众多非凡的唐宫女性的描述令我震撼,也让我思考。一千多年遗存下来的历史是经典,是精华,但却并不一定都是真理。于是,疑惑鼓舞我去探求盛唐女性性们种种惊心动魄的生命轨迹。

一九九三年,一个炎热的夏季。漫长的唐宫故事揭开序幕。冒着酷暑,我鼓足勇气踏上了漫漫长安道,向着西部的古老和苍凉。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从此竟会有三位唐宫女性走进我日后的生活中,融入我的血脉,并陪伴我穿越漫长的年月,那么多白天和夜晚。

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我竟然用了将近十年的光景,献身于这美丽而悠远的盛唐故事。十年中我有了很多的变化。或者,那就是这三部历史小说留下的印痕。一任那光阴荏苒,逝水而去。

但那长安辉煌的殿宇依旧。尽管江河改道、风流云散,它们却永不褪色。那是我为我的人物们构筑的宫殿,也是我为她们搭建的永恒舞台。依然的女人的故事,依然的女人的悲哀,那可感可触的,仿佛置身其间。那是我不罾真的亲历,却可以真的想象和感受的一个遥远的空间。这时空氛围的形成,是因为我始终在研读着那些读不尽的史书,我穿越浩繁的故纸堆,被古人的惊心动魄所震撼,然后去拜谒至今矗立在古老大地上的殿宇与塔寺。

斑驳中的雄伟壮丽和锈蚀中的坚忍,令我惊叹。经久不息的美丽线条所带给我的,是那些骄傲的唐朝女人,有看—种神秘的生存的感觉。才知道有时候人的命运,就是受这些建筑的线条制约的,你将在劫难逃。

那阔大的、无限向外伸展的房檐,高傲着恢弘的盛唐气象。那房檐上流动的,是风的绝响。一串串悬挂着的玉石的风铃,飞扬着。当四野的风旋起,你就能听到那来自远古的清脆而又悲怆的铃声。那是我至今仍旧无比迷恋的声响。是的,那玉石的风铃,大自然的绝响,看不到的天籁,始终贯穿在我写作的时时刻刻。风撞击着玉石,就像是吟诵一首无尽的长诗。

接下来,秋风萧索,风卷起满街的落叶。我终于在疲惫中完成了由我来解读的那个伟大的女皇武则天。我无法判断,自己激情中书写的是不是一部好作品,但我知道,尽管我在竭力挣脱历史的禁锢,但那历史的诸多禁忌还是束缚了我对这位空前绝后的女人的感觉。

我只是尽力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解读她,让她在天命和人性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后来我又续写出了“女皇之死”这一部分。那是她登基后献演的壮阔波澜。然而当生命垂危,大权便无可避免地旁落,女皇终于失去了她一生的挚爱,也就是她毕生的权力。写作《武则天》的时候,有如带着镣铐舞蹈,很累,也很辛苦,仿佛始终被一种无形而又无法摆脱的疾病所纠缠。那是种很深的病痛,某种力不从心。于是,我便也随着那女人一道,在疼痛中,向生命的谷底坠落。

然后是高阳公主。一个为了爱而最终被自己的皇帝兄长赐死的大唐公主。爱的故事,发生在巍峨壮美的宫殿和那本应清冷幽远的佛家寺院中。在那里,人性之爱怎样冲决人性的重重禁忌,让爱情涂抹上惊心动魄的宿命的色彩。不忘,在黄昏时,僧人辩机蓦地敲响了法门寺的钟声。想不到那就是《高阳公主》的精魂。从此,他们知道了世间竟还有如此宁静的所在,而宁静中,更有佛家空门不宁静的心性。于是,美丽的大唐公主与禁忌中的浮屠,有了凄美的欲望。在人性与信仰的冲突中,最终唯有死亡。

是的,是死亡终止了这一切。是的,死亡的结局,是不可阻遏的力量。于是我愈加痴迷于这部小说中,那各种各样的死亡。死亡的样式,或者美丽,或者屈辱,抑或凄凉、惨烈。而唯有在这部小说中,死亡是同爱情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于是男人和女人,爱与死亡,就成为了我追寻的永恒。

接下来,又被出版社的朋友“逼迫”着,继续陷入可怕的深宫,为上官婉儿所忙碌。或许就因了“上官婉儿”这四个字,我就决定要写这本书。为此,我再度品读历史,将《旧唐书》《新唐书》重新从书架上取下来,在浩繁的史书中搜寻着,与婉儿相关联的那些人和事。是的,怎样的婉儿?为这样的一个女人,我竟迟迟不敢动笔。只觉得她的故事,让我心驰神往。

后来,我才慢慢地体会到,与上官婉儿作为女诗人的成就相比,她在政治旋涡中做人的能力,更令人钦佩。不矢口她作为一介女流,怎样以一种纵横捭阖的方式,让生命充满了戏剧感。她将生命的哲学以及与各种男人恩恩怨怨的纠葛,进而对身体的运用,抵达了极致。对我来说,之所以要写婉儿,是希望能把我曾经写过的武则天和高阳公主组合起来,各自上演她们的长歌,让她们成为盛唐皇宫女性的一道灿烂的景观。

如此,我的心潜入了那座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的大唐的宫殿中,我能够尽情尽兴地生活在那里,无形地追随着殿宇中活动着的每一个人。我观望着她们,谛听着她们,看着她们相爱或相残。我会为她们的行为寻找出无数的心理背景,我也会顺乎逻辑地左右她们或支配她们,试图用她们的行为来证明,我想要述说的那些话。

是的,这就是唐宫三位女性为我打开的那扇通往历史的门。我走进去,又退出来,在来来去去间,营造我的故事并消蚀我的生命。总之,我们汇拢着,我们心相知,今人和古人,如此穿越着,仿佛在写作中接受遥远的洗礼。

如此,当有一天,那扇恢弘而沉重的唐宫大门在我的身后缓缓关闭,心中便难免生出几许眷恋。毕竟,那里是我已经熟悉了的舞台。毕竟,我曾与舞台上的许多人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毕竟,我的一些人生的经验与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摸索、积累于这三部小说,而我生命中的十年光景,也在写小说中悄悄流逝。于是,当我和那些旧时隋景告别的时候,便难免惆怅,并为自己没能尽善尽美地书写我所钟爱的那些大唐女人们,而感到愧疚和遗憾。

然而,我必得转身。既然历史的大门已告关闭,不再看恢弘的宫殿,不再听美妙的风铃,也不再去想武则天、高阳公主和上官婉儿。不再去想她们的生生死死、枯枯荣荣。

我的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首先是尊重历史。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作最大限度地想象。在写作手法上,我追求文字的完美。因为回望历史始终是一种艰辛的思考,而唯有完美的语言,才能将思考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希望我的小说,既能让人读到凄美的人生故事,把握残酷的陈年岁月,又能切近当代人的精神飞扬。

我一直觉得用去生命中将近十年的光阴,先后写出这三位不朽的女性,是一段不会留下遗憾的创作经历,因为,她们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部分也将会在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心中留下记忆。

如今,我的“唐宫女性三部曲”,自第一部问世,已有二十二年之久了。我很高兴,因为她们始终坚守在读者的视野中。感谢那些喜欢我作品的朋友们,我知道你们的喜爱,就是创作者的无穷动力。

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后记

在唐宫那三位非凡的女性中,唯有高阳公主是我自己想写要写的。

一个为了人性和爱而最终被自己的皇帝哥哥赐死的大唐公主。

爱的故事发生在巍峨壮美的宫殿和那本应清冷幽远的佛家寺院中。在那里,人性之爱是怎样冲决着重重禁忌。于是爱才惊心动魄、才被涂上了宿命的色彩。不忘一九九三年夏季黄昏时的法门寺。从此法门寺永远铭记。想不到那就是《高阳公主》的精魂的所在。从此知道世间还有如此宁静的处所。然而在高阳公主的年代,宁静的佛家空门中却有着不宁静的心性。那便是美丽非凡的大唐公主与禁中佛徒欲望的故事了。在人性与信仰中冲突。被撕裂着。然后便是死亡。是死亡使一切终止。是死亡的怎样不可遏止的力量。于是我痴迷于这部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死亡。死亡的样式或者很美丽,或者很屈辱,抑或凄凉而惨烈。而唯有在这部小说中,死亡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于是男人和女人,于是爱与死就都成为永恒。

然后我还是要回过头来,还是要说多年前的那个冬季,我为什么非要把高阳公主的故事写出来,为什么一定要让今天的人们知道她。

其实一直有强烈的想写高阳公主的欲望,一种难抑的思绪。自从一九九三年写过长篇小说《武则天》,这思绪就一直在纠缠着我。

高阳公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这是我一直想探究的。这也是这个女人为什么会经久不息地诱惑着我。

事实上最初想写的,只是她身为人妇而又与在禁规中的和尚辩机相爱。就是这相爱吸引了我,还因为这爱的困难重重。爱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对于高阳公主和浮屠辩机这样的女人和男人来说,要使他们的爱成为可能,又要冲破多少道无情的封锁。首先,高阳公主是当朝皇帝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又是当朝宰相房玄龄的儿媳,她还是散骑常侍房遗爱的妻子。而高阳这个女人的这些身份还只是来自外部的,她应当因这身份的制约还有另一重心理上的压迫。那压迫应当是一重更为深重的封锁。而那个浮屠辩机呢?他的天然的禁忌便是他是佛门之人,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佛门之人,而是对佛教颇有造诣颇有建树的佛学才子。而这个年轻的矢志于宗教的辩机又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得意门生,并且他始终对他的信仰抱有一种非凡的热情。他曾以优美的文笔撰写了由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并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这是史书上有过明确记载的。而一个佛门之人最本质的生存原则便是他一定要超凡脱俗,其中之一便是要远离女人,遏制情欲,做到色空。一个佛界的如此才学俱佳的年轻和尚,当然就更不应该纠缠于那尘世的儿女情长了。

然而他们还是相爱了。

这便是历史所提供给我的一个史实。便是这史实让我激动不已。其实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因为历史本身就是震撼人心的,而这震撼就在于这限制,这障碍,这压抑,这艰辛,这勇敢,这悲哀。

我于是了悟了这段历史真实背后的本质。我知道那本质其实就是爱。是高阳公主和她所爱的浮屠辩机在贞观年间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便以他们最炽热的爱情和最强烈的欲望冲破了这一重又一重的封锁,将爱演绎得如火如荼。这是多么的了不起。爱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爱却还要冲决重重障碍。

这就是高阳这样的女人为什么吸引我。

……

写完《高阳公主》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那个早晨吹拂着很温暖的春风。而重新改写修订新版的《高阳公主》竟也是在这样的早春。很认真也是很辛苦的劳作,仅仅是希望我自己所喜爱的这部作品能更加完美。因为《高阳公主》是一部我自己想写的,而且始终为之激动的作品。我想我倘不能将这高阳的故事讲出来,讲好,我是不会安心的。

当一切终于完成之后是一种被释放了的感觉。

春天来了。多么好。接下来是夏天。

感谢出版社的朋友们,让我在这又一个早春到来的时候,能重新审视我的《高阳公主》。我几乎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重读多年前的这部作品,也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着。改过的每一个字都很费筹谋。我很认真。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更多的可能会读到这本书的人。

这甚至是一个比写作还要艰辛的过程。眼睛被那黑色的汉字引导着,让我又回到了高阳公主当年的那一片美好而最终狼藉的生活景象中。那是一个惊心动魄而又起伏跌宕的生命的流程。我对她至今怀有着强烈的热情,那是高阳公主这个女人自身所禀赋的那生命的热情燃烧了我。重读她的人生,依然被感染。印象中她依然是那样如火焰般地辉煌。有哪个女人敢如她般将自己抛置在爱与死亡的陷阱中。她真是勇敢,为了爱,她情愿将自己付之一炬。那是她自己对自己的安排。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是掌握了她自己的。她要求自己为爱而死。所以在为爱而死的时候才能无所畏惧。这就是我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修改那尾声。一遍又一遍。我说那尾声也是属于高阳的,属于这个女人自己的,因为那尾声包含了全部的爱与死。

就这样在四季的轮回中我把我的《高阳公主》送给我的读者。我衷心希望你们能从我的书中读出那字里行间我对世间所有女人的那一份真诚的关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