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首届朔方文学奖入围作品集(2011-2013)
分类
作者 《朔方》编辑部编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柳叶哨(回族)马金莲

每天,只要天晴,日头都会从东边那棵老柳树的头顶上探出脸来,再慢慢儿爬高了,悬在蓝天上,孤单地转悠。转悠一整天,在庄稼汉们累得直不起腰的时节,才沿西边的天壁滑落下去。

最先被照亮的,总是梅梅家的西墙。

正是三月,初春,空气里带着乍暖还寒的余味儿。

看见一片亮亮的日头影儿,梅梅心头有了暖和的感觉,就掀起门帘,将一盆子水端出来,随后抱出一包杂物,挽起袖管,蹲在西墙下开始浆洗。

杂物中大半是小妹子的尿布,还有几件小衣裤,也是小妹子的。这时节,小妹子正在睡觉。大人清早一走,梅梅就抱着小妹子一直拍抚。她将自己单薄的身子微微倾伏,用左手揽抱着,右手一下一下拍,嘴里轻轻哄的歌儿是从大人处听来的催眠曲。她像一位笨拙的母亲,费力地哄着怀里的小家伙。同时,她的身子得一起一伏地晃动,正是这种不停的晃动产生出一个节奏,全身上下和着这种节奏,再传递给小妹子。小妹子在这晃动中会停止哭泣进入梦乡或减弱哭势。小妹子很爱哭。她妈将她从奶头上扯下,她就开始哭。她不闹,像只病得不轻的小猫娃,只是一味哼哼地哭着。梅梅不能让小妹子哭,大人一出门,她就得抱着妹子摇晃,把小家伙脸上的泪珠儿全给摇落,摇出昏昏的睡意来,直到完全入睡。

小妹子一旦睡着,梅梅忙趁这会儿空闲干活。一大摊子的活计等着她去干呢。

头一件就是洗尿布。可能一直喝稀汤汤儿,加上欠奶,小妹子的肚子一直不好,总拉稀屎,弄不好就糊好几片尿布,有时还会糊了裤子和棉袄。洗尿布就成为梅梅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水很凉,刚从缸里舀出来的。清晨,父亲抽空担回来的泉水,带着股黄泥被泉水浸泡后的土腥味儿,还有水草的味道。梅梅抽着鼻子闻着,总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清新甜彻的味儿,也有一股夜露般的寒凉。她把水盆放在西墙跟下,盼望日头的影子快一点落下来,好把水晒出暖意来。初升的日头,其实也就一点微弱的暖意,照着人身上脸上,好一阵子,才会有融融的暖意。照在凉水盆里,作用不大。梅梅不敢久等,看着凉水,稍一犹豫,咬着牙,将手伸进去。一阵寒凉袭上心头,她赶紧搓洗,一刻不停地搓,似乎这样就可以抵御寒冷,就热乎了。她先洗衣裤,再洗尿布。要是屎多,泡进水里,一股腥味会扑面而来,她皱着眉头,强压住心头翻涌的恶心,一口气往下洗。遇上难洗的污渍,得擦一擦洋碱,她起身,小胳膊从水里抽出来,红红的,像一截子浸泡过的胡萝卜。

吱儿,忽然,一声哨音;吱儿,又一声,从西墙那边传来。

梅梅不抬头,坐下继续洗。她知道,是马仁在吹树叶子。  就在高高的西墙那边的院子里。也真是奇怪,只是一堵墙,将两家人隔在两个院落里,这边和那边,也就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过着各自的日子,很少有往来。大人间这样,孩子受大人影响,也相互间生巴巴的。

这种生分,是随着新妈的到来产生并加剧的。据说,梅梅亲妈活着的时节,和邻居女人很投缘,你来我往的,两个女人一有空就隔了墙头拉闲话。这边是个高个子,那边的个头矮,干脆爬上鸡窝,两个人互相瞅着脸,叽叽咕咕说说笑笑,红火得很。那时梅梅还小,自然记不得。后来亲妈无常,新妈进门,一堵墙两边的热闹劲儿就淡了,甚至变得陌生起来。

一半儿因为新妈的脾气,另一半儿缘于邻居女人自己。

新妈脸黑,庄里人称黑夜叉。光一听这外号,就知道这位不是个善茬儿。果然,她一进门,梅梅等人的日子苦起来,远比没妈的日子难肠。小打小骂是家常事儿,挨饿受冻更难以避免。她喜欢揪住女娃娃的毛辫子,缠在手上,扯紧了打。这样,你挣不脱,更谈不上逃跑,只有乖乖挨打的份儿。算来,挨打最频繁的,是大姐海子。海子性子直,心里憋不住话,一受气就黑下脸来.不敢明着顶嘴,但会噘着嘴巴跟新妈怄气。黑夜叉哪里会容得下这个,自然扯着辫子将其好好教训一番。梅梅姐妹挨打的时节,一旦听到动静,邻居女人就会赶过来拉架。她掰开黑夜叉的手,把娃娃从烧火棍下解救出来。她嘘着气,扭着一对瘦瘦的脚板,劝大人,劝娃娃,带着疼惜的口气数落海子,叫她不该招惹新妈,说后妈也是妈,该当亲妈一样孝顺着才是。海子大姐原本哭得抽抽噎噎,一听这话,不哭了,梗着脖子直戳戳说,当她是亲妈?是个屁!能有我亲妈一个小拇尕儿就好了!她心黑得像个毒蝎子!像长虫!像狗头蜂!在她手底下,我们姊妹就没有活路!

黑夜叉的脸上落下厚厚一层霜,泛着森森的寒意,冲上前又要撕打。邻居女人死命拉扯,可惜她身子瘦小单薄,哪里拦得住,慌乱之中,海子身上又挨了黑夜叉几脚,还有几脚落到了邻居女人身上,疼得她摸着大腿直叫苦。看看战火平息得差不多了,她才拖着带伤的腿回去做饭了。

黑夜叉虐待梅梅姊妹的事儿,慢慢传了出去。庄里人都知道梅梅这几个孤儿命苦,遇上了歹毒的后娘。闲话返回来,传进黑夜叉的耳朵里,她简直气歪了鼻子,断定是隔壁邻家女人传扬出去的。邻家女人再来拉架,黑夜叉就没有好脸色,故意对着她大腿狠狠踢。女人吃了哑巴亏,又疼又气,察觉出味道来,慢慢不再赶来劝架。只是在路上遇到梅梅姐妹了,用怜惜的目光望着,叹息一声。就因为这样,两家的关系变得僵硬生冷,以致慢慢儿断了来往。在大人的约束下,孩子间的来往也少了。就连惯于翻墙游窜的猫,也极少去那边游逛了。  马仁是个单瘦的孩子。长相随他妈,薄嘴唇,单眼皮,一双丹凤眼,猛一看像个女子——还是个很清秀的女子呢。他是马家唯一的男孩,他父亲四十岁上才盼来的宝贝疙瘩,稀罕是自然的。加上前面全是姐姐,可能他妈拉扯女孩拉扯习惯了,就把这个儿子也当女孩儿一样地养着,给他穿花鞋花衣裳,都是姐姐们褪下来的旧穿戴。除这之外,他还留了条小辫子呢。梅梅见过那小辫子,细溜溜的一条儿,像它主人的身子,显得瘦弱,营养不良,黄叽叽的,被一根红头绳绑住,在头顶上一抖一抖地乱弹。

假儿子!假儿子!娃娃们喜欢撵着马仁的屁股跑,讥笑着,喊叫着,巴掌拍得啪啪响。马仁哭着跑回去了,这还是五六岁的时节吧。后来,马仁戴起了帽子。一年四季都戴,夏天是小白帽儿,寒冬换成厚重的狗皮暖帽。总是将那根辫子严严捂住了,不叫外人看到。他不想叫外人看到,天再热也扣着帽子。他要把小辫子牢牢地藏起来。P2-4

目录

中篇小说

 柳叶哨

 儒仁的涅槃

 台风过境

短篇小说

 飞翔的鸟

 玩扑克

 闹喜

 两瓶蜂蜜

 女人街号外

 牧鹅记

 辞路

 麦戏

 小钱包

散文

 真正的经典都九死一生(外二篇)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外一篇)

 街巷里的凉州

 失守的城堡

 断想:作为细节的上圈

 重温孔子

 去新疆领奖的路上

 我的报刊亭(外一篇)

 妹妹

诗歌

 断续的写作

 落日谣(组诗)

 回声(组诗)

 诗九首

 我们(组诗)

 青藏册页:众神之山(组诗)

 光阴风雪交加(组诗)

 继续爱着(组诗)

 挥之不去(组诗)

评论

 地域文学的新世纪思考——以“西吉文学”为例

 让生活说话,让文学的规律说话——王蒙《这边风渤访谈录

 读李进祥的三个短篇小说

新人新作

 看戏(短篇小说)

 烟火(短篇小说)

 从春天通往春天的路(组诗)

 首届《朔方》文学奖(201 1—2013)评委会

 首届《朔方》文学奖(2011—201 3)获奖名单

 首届《朔方》文学奖(2011—2013)获奖作品颁奖词

 文学有芬芳馨香动朔方——首届《朔方》文学奖颁奖典礼侧记

【代跋】

 朔方吹来满天香——首届《朔方))文学奖三人谈

序言

  序 (回族)哈若蕙。 《朔方》创刊55年,是个大生日,编辑部的同志们早早就谋划着,要为此做些什么。但是文学活动总是遭遇囊中羞涩,抹不开面子,美好的设想就只能休眠在想象中生成遗憾。这次我们不再画水镂冰,主动走访中终于花落有声。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紫色梦想杯”的冠名支持,让酝酿多年的“首届《朔方》文学奖”有了一个揭开面纱的时刻。崛起于贺兰山东麓的百万亩葡萄产业带及文化长廊,是西部宁夏悄悄演绎的北纬38度的浪漫传奇,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曹凯龙副局长向我们描绘了它未来不可限量的产业前景,更用浓浓的情谊,接纳了《朔方》55年的文学梦想。所有的创意与筹备由此启航。

回望《朔方》的发展历程,几代编辑人感慨在心。从1959年到2014年,55年沐雨栉风。创刊之初,《朔方》时名(<群众文艺》,1960年更名为《宁夏文艺》,1964年因故停刊。1974年,《宁夏文艺》复刊。“工农兵写,写工农兵”,尽管当时的作者队伍还显得较为薄弱,但也有了一批坚持文学创作、后来活跃在文坛上的本土作家,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的春天终于到来。尤其突出的是,1979年至1980年初,《宁夏文艺》连续刊发了张贤亮的6个短篇小说,反响强烈。1980年4月,《宁夏文艺》更名为《朔方》,标志着这份命运多舛的刊物从此确立了它的纯文学地位,并开始走向全国。1980年第9期的《朔方》发表了张贤亮的《灵与肉》,随即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为电影《牧马人》,引起轰动,也使得《朔方》在全国有了较高的荣誉和知名度。正是从《朔方》开始,张贤亮走上腾飞之路,成为享誉中国和世界文坛的作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宁夏的文学也和其他地方一样,一度萎缩。《朔方》积极调整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发现文学新人,使刊物在一个个文学新人的不断加盟中,始终保持新鲜活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朔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采取“集束手榴弹”的方式,不惜版面、不遗余力地推出宁夏青年作家、回族作家、女作家,以及各市(县、区)专号;以“本期一家”的方式推出宁夏作家个人专辑。举措不仅得到了宁夏青年作家们的积极回应,而且发表的作品颇受全国各种选刊和选本的青睐,使得《朔方》的原发作品保持了较高的转载率,影响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宁夏青年作家与全国文坛的沟通,开阔视野,拓展创作思路,《朔方》还多次在北京和宁夏举办西部作家笔会、宁夏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和作品研讨会。这些凝聚着信心与向往的活动,对宁夏文学的繁荣发展意义非凡,围绕《朔方》形成了一支颇为壮观的文学创作队伍,并且持续地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

可以这样说,宁夏作家的成长,都有在《朔方》习练文学翅膀,发表文学作品,逐渐引起重视,然后走向全国的不平凡经历。正是依托《朔方》,宁夏文学由寂静而芬芳,形成了文学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走出了以张贤亮、“三棵树”、西海固作家群、宁夏诗人群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卓有影响力的宁夏作家;体现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西部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朔方》原发作品荣获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宁夏文学艺术奖在内的各种重要奖项。《朔方》也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北方十佳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被社会各界誉为宁夏的文化名片、西部文学的沃壤。

还记得2014年8月8日,银川秋光灿烂的日子,《朔方》创刊55周年座谈会暨首届《朔方》文学奖(2011—2013)揭晓,宁夏文联七楼会议室嘉宾云集。不仅有《朔方》令人尊敬的老一辈编辑路福增、虞期湘老师,文联原主席、《朔方》原主编杨继国先生到会,本已多年不见,调离外地的《朔方》名编李唯、陈继明也仿若天意般恰巧来银,现身会场,更有结缘《朔方》的不同年龄的作家朋友们,始终关心支持《朔方》和宁夏文学的各界人士、领导到会。整整一个上午,《朔方》55年的成长起伏,从小禾青青到秀色满园,就那样被一段段故事串起又放下,几回回泪水盈盈,几回回深情难抑……或许,这就是文学的节日,是文学雕刻岁月的感动与力道。

与此同时,在一派欢欣中,意在鼓励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推动宁夏文学事业繁荣与发展;强化品牌意识,进一步扩大《朔方》影响力的“紫色梦想杯,,首届《朔方》文学奖,经由初选、初评、终评成功揭晓。首届《朔方》文学奖,共设特别贡献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新人奖等7个奖项。张贤亮、马金莲、马悦、李洁冰、季栋梁、东西、刘汉斌、彦妮、古马、杨森君、林一木、牛学智、许艺等13名作家分获此次奖项,他们中大部分是“70后”“80后”宁夏本土作家。应该说,《朔方》此届获奖作品虽然只是在《朔方》最近三年(2011—2013)的原发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但还是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近年宁夏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以及《朔方》“出人才出作品”的办刊理念,文学奖的评选,既是宁夏文学实力的一次整体呈现,也是对宁夏近年文学创作的全面检阅。

8月19日晚8时,在张贤亮先生新手创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百花堂,首届《朔方》文学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时值中国作协“中国梦的多民族影视文学呈现.2014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在银川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知名作家和会议代表悉数光临。那一晚的祥和气韵,那一晚的文学盛会,至今生动地留存在到场嘉宾的记忆中。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向张贤亮颁发首届《朔方》文学奖“特别贡献奖”时,全场掌声雷动。虽然,彼时,贤亮先生已罹患癌症在北京治疗,但《朔方》文学奖“特别贡献奖”的设立和颁发,不仅寄托着我们对曾任《朔方》编辑、主编,时任名誉主编的贤亮先生深深的情谊与敬意,也以此彰显着张贤亮作为“宁夏名片”和“文学大树”的深刻意义,以及他长期以来对《朔方》、对宁夏文学强有力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贤亮先生在一个多月后的2014年9月27曰不幸辞世,由《朔方》颁发的这个“特别贡献奖”也因此成了贤亮先生在世时领取的最后一个文学奖项。

张贤亮,无疑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反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为我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3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9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大量小说透彻地把握生活与人性,反映了一代入的痛苦与希望,充满了哲理与诗意,是中国的灵魂与声音”。宁夏新时期文学的成长与繁荣更当永远镌刻着张贤亮先生的卓越贡献。或许,本届《朔方》文学奖的设立和入围作品的集结,正是我们对贤亮先生最好的告慰。

黄河涛声远,朔方文脉长。55年跨越时空的寻梦之旅,《朔方》既是扶持和培养作家的平台和阵地,也是宣传宁夏的窗口。在当下追寻“中国梦”、催人奋进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朔方》会集结更多的“文质兼美”,“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的优秀之作,“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愿我们为《朔方》祝福,为宁夏文学祝福!

愿她春色满园,愿她硕果盈枝!

内容推荐

首届《朔方》文学,奖入围作品集作品,是从2011-2013年期间在《朔方》刊发的500余篇作品中,经过由资深编辑、作家组成的初评小组严格筛选,认真评议后初选入围的36篇作品。包括中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9篇,诗歌9组,散文9篇,评论3篇,新人新作3篇。

哈若蕙编著的《首届朔方文学奖入围作品集(2011-2013)》充分体现了首届朔方文学奖的评奖原则: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技巧,关注作品的现实性、创新性,也特别关注宁夏本土作家、回族作家,以及文学新人的作品。《入围作品集》也是《朔方》创刊55年来办刊思想和方向的丰富呈现。

编辑推荐

《朔方》文学月刊,创刊于1959年。1959-2014,55年沐雨经风,依托《朔方》,宁夏文学由寂静而芬芳,形成了文学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走出了以张贤亮、“三棵树”、西海固作家群、宁夏诗人群等为代表的一批叉一批卓有影响力的宁夏作家;体现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西部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朔方》原发作品荣获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宁夏文学艺术奖在内的各种重要奖项。《朔方》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北方十佳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被社会各界誉为宁夏的文化名片、西部文学的沃壤。

哈若蕙编著的《首届朔方文学奖入围作品集(2011-2013)》是朔方文学入围作品精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