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日)铃木俊隆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铃木俊隆禅师,将禅引入西方的第一人,在西方建立第一所禅寺,对乔布斯有着深远的影响。

影响西方人的禅学名著,《人的宗教》作者休斯顿史密斯作序推荐。

《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专为那些对佛教一窍不通的西方人写的著名禅学读物,也是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铃木俊隆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禅者的初心(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目录

推荐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 休斯顿·史密斯

出版 缘起一个完全自由的人 / 理查德?贝克

前言 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坐禅的姿势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获得完全的自由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

 拔除心中的野草

 一错再错也是禅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叩头,叩头,再叩头

 开悟没啥特别?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我们很强调的一点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千里长轨人生路

 日复一日打坐

 远离兴奋

 要努力,不要骄傲

 不留一丝痕迹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

 限制自己的活动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

 静坐于烦恼之中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说你想说的话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

 对死亡的新体会

第三部 用心理解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确实的修行本身。坐禅不是为了开悟

 接受无常

 那一下电闪

 顺应自然

 专注于“无”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

 相信“无中生有”

 万物本一体

 安静地坐禅

 佛法是一种体验

 真正的佛教徒

 心也需要休息

 人人都可以是佛

后记 禅心

试读章节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当你采取莲华坐的坐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的下面。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这种姿势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一。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但是,说心灵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所以,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禅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你的两耳和双肩都应该成一水平线。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正对天花板。下巴应该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另一个让你的姿势获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横膈膜往下压向丹田,这可以帮助你维持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试着保持这种坐姿,起初也许会觉得呼吸不自然,但习惯之后,呼吸就会顺畅而绵长。

你的两手应该结成“禅定印”,方法是: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两手中指的中间指节相触,两根拇指上举,指尖轻轻互触(就像是中间隔着一张纸)。这样一来,你的双手就会构成一个漂亮的鹅蛋形。你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持这个手印,就像是手里抱着什么极其珍贵的物品那样。双手应该贴住身体,拇指举在肚脐的位置。两只手臂自然下垂,微微离开身体一点点,就像是它们各自夹着一颗蛋那般。

身体不要歪到一边,也不要向后仰或向前倾。应该坐得直直的,就像是天空要靠你的头才能撑起来一样。这种坐姿不只是形式,它是佛教的关键所在,是对你的佛性一个完美的表现。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佛教,就应该依照此一姿势来修行。这些形式不是获得正确心灵状态的手段,采取这些姿势本身就是正确的心灵状态。

但我们不需要获得什么特别的心灵状态。当你想要获得什么,心就会游荡到别的地方;当你没有想要获得什么,你会拥有的,就是此时此地的身体与心灵。一位禅师说过:“遇佛杀佛。”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一个在当下的佛,就应把他“杀掉”,如此你才能归复自己的佛性。

做任何事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我们不是为别的事而生存,我们生存是为了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法,由我们遵守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就像打坐有打坐的坐姿一样,我们站在禅堂时,也有许多规则必须遵守,但订定这些规则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个人弄成一模一样,而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地表现他们的自我。

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站姿,而站姿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当你站着的时候,两个脚跟应该相距一拳宽,两脚的大拇指应与两个乳头在同一直线上,这就跟坐禅时,应该对丹田施予若干压力一样。此外,你的双手也应该表现出你的自我。用左手抵住胸,拇指与其他手指结成圈形,右手放在上面。右手拇指向上举,两只前臂与地板平行。这样,你就会感到自己抱着根圆柱子,不会身体萎顿或歪向一边。

姿势正确才能保有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是拥有自己的身体。身体一旦萎顿,你就会失去自己,你的心也会游荡到别处去,而你也不会在自己的身体之中。这不是正道。我们必须存在于此时、此地!这是关键。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万物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存在于正确的地方。这样,就什么问题都不会产生。要是我现在使用的这个麦克风是放在别的地方,它就不能发挥功能。当我们能够把身与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那其他一切就会跟着恰如其分。

然而,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别的东西,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试着让自己以外的东西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话,也就不可能让任何东西恰如其分。反过来说,要是你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情,那万事都会妥妥当当。你是“老板”耶,老板打瞌睡时,店里的每个员工都会跟着打瞌睡。但是,当老板扮演好自己,那么每一位员工也会扮演好他们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奥秘。

P24-P27

序言

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半世纪以前,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被认为可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们两人的作品分别在13和15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50年后,铃木俊隆做出了几乎不遑多让的贡献。在他唯一留下的这本书中,那些对“禅”感兴趣的美国人所找到的,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最佳补充。

铃木大拙的禅是风风火火的,反观铃木俊隆的禅则显得平实无奇。“开悟”是铃木大拙禅道的核心,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这个炫目的观念居功不少。但在铃木俊隆的这本书里,“开悟”或是其近义词“见性”却从没出现过。

铃木俊隆禅师入寂前四个月,我找到个机会问他:“这本书为什么没有谈到开悟?”禅师还未开口,他太太就凑过来,调皮地轻声说:“因为他还没开悟嘛!”禅师装出一脸惊恐的样子,用扇子拍拍太太,竖起一根手指在嘴边说:“嘘,千万别说出去!”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声沉寂下来,禅师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铃木禅师在美国弘法仅仅12年(12年在东亚是一个周期),然而成果丰硕。经过这位文静且个子小小的人的努力,一个曹洞宗曹洞宗:为洞山良价禅师(见本书第一部之〈我呼吸,所以我存在〉注①)及其学生曹山本寂(840~901年)所创。前者提出“五位”的方便法门,后者加以弘扬,便成曹洞宗,又称为“曹洞禅”。的组织如今在美国已然欣欣向荣。他的人与曹洞宗的禅道水乳交融,是这种禅道活生生的表现。正如玛莉?法尔拉斯(Mary Farlas)所说:他的无我态度极为彻底,不留下任何我们可以渲染的奇言怪行。而尽管他没有留下任何世俗意义上的丰功伟绩,但他的脚印却带领着看不见的世界历史向前迈进。

禅师遗下的功绩包括了美国塔撒加拉山的禅山禅修中心(Zen Mountain Center,西方第一家曹洞宗禅寺)以及旧金山的禅修中心;而对一般大众而言,他留下的,则是这本书。

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他早就为弟子们做好心理建设,让他们可以面对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目睹他的形体从这世界消失、归于虚空的那个时刻:

我临终时若受着痛苦,那不打紧,不要在意;那就是受苦的佛陀。你们可别因此产生混淆。或许每个人都要为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而努力挣扎,但那并不打紧,那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深深感激自己拥有的是一个有限的身体……像是我的身体、你的身体。要是我们拥有无限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他也事先安排好传法事宜。在1971年11月21日举行的“山座仪式”上,他立理查德?贝克(Richard Baker)为其法嗣。当时,他的癌症已恶化到必须由儿子搀扶才能行走的地步。然而,每走一步,他的禅杖都叩地有声,透露出这个人虽然外表温文,内心却有着钢铁般的禅意志。理查德接过袈裟时,以一首诗作为答礼:

这炷香

我执持良久

现在要以“无手”

奉给我的师父、我的朋友

也是这座寺院的创立者

铃木俊隆大师

你有过的贡献,无可衡量

与你走在佛陀的微雨中

我们衣袍湿透

但莲花瓣上

却无滴雨停驻

两星期后,禅师入寂了。在12月4日举行的丧礼上,贝克禅师向出席者朗诵了以下的赞辞:

当师父或弟子都是不容易的事,尽管那必然是此生中的至乐。在一片没有佛教的土地弘法也不容易,但他却度化了许多弟子、僧众、俗众,让他们走在佛道上,为全国数以千计的人带来了生命的改变。要开创和维持一座禅寺很不容易,何况还加上一个市区的禅修团体、加州以及美国其他地区的许多禅修中心。

但这些“不容易”的事、这些非凡的成就在他手里却是举重若轻,因为他倚仗的是自己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他留下的遗泽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无一不是要紧的:佛的心、佛的修行、佛的教诲与人生。他就在这里,就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只要我们想他。

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

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教授、

《人的宗教》作者

后记

修行方式,而道元禅师所采用的又是怎样的修行方式。道元禅师说过:“有些人可以达到开悟而有些人达不到。”这很有意思,哪怕这里每个人都用同一种方法修行,但有些人可以达到开悟而有些人达不到。

但这并不打紧,即使我们没有开悟的体验,但只要对修行有正确的态度和了解,能以正确的方法打坐,这本身就是禅。重点是要认真修行,要对大心有所了解,并且深具信心。你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心

我们谈“大心”、“小心”、“佛心”,以及“禅心”,这些用语都有其意义,但它们的意义不应该以经验的方式来理解。我们谈到开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与一般意义的经验不同,它不被善与恶、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这些范畴所囿限。开悟是一种超越二分法或感受的经验或意识。

所以,我们不应该问:“什么是开悟?”问这样的问题,表示你不明白禅的经验为何。开悟是无法用你一般思考的方式来诘问的,只有不把这种思考方式掺和进来,你才能了解禅的经验是什么。

……

如果我的话还不够点醒你们,我就会用棒喝的!那你们就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如果各位现在还不明白,也总会有明白的一天。有朝一日,总会有人明白。听说有个岛屿从洛杉矶的海岸慢慢漂向西雅图,我会等着它的。

我感觉美国人(尤其是年青一代),是极有可能找出人类生活的正道的。各位都相当能抵抗物质的诱惑,并带着一颗非常清净的心,也就是初心,来展开修行。各位都有潜力,能依佛陀的本意来了解他的教法。但我们不能执著于美国人的身份,不能执著于佛教,甚至不能执著于修行。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除刹那生灭的显现于目前的色相以外,别无一物存在,一物会流转为另一物,让人无法抓住。雨停之前,我们就可以听得到鸟鸣声。哪怕是下着大雪,我们一样可以看到雪莲和一些新长出的植物。在东方,我们会看得见大黄。在日本,我们春天就吃得到黄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