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官屯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勤劳的陈官屯人,用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史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构筑了传承维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纽带。但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这些宝贵的财富,多少年来只是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缺乏用恰当精彩的文字整理记录下来。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大量史实和文化的丢失。

张宝忠、张连和主编的《陈官屯史话》是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描述一段段故事,其旨在通过娓娓道来的历史陈述,展现二千多年前和至今发展变化的陈官屯。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陈官屯历史和人文。

内容推荐

张宝忠、张连和主编的《陈官屯史话》取名“史话”,为的是摆脱时间脉络的局限,重点撷取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使读者得以管窥历史中最美的陈官屯。当您展卷阅读时,你会从中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家乡陈官屯会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动人故事,你也定会为我们的家乡有如此厚重的历史而感到骄傲自豪。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人杰地灵陈官屯

陈官屯由来及村名趣考

陈官屯乡音与方言

重教兴学——陈官屯

蔬菜之乡——陈官屯

发达的交通与繁荣的商贸

运河两岸话民居民俗

陈官屯水电站尘封往事

揭开古城神秘的面纱

西钓台古城

陈官屯庙宇故事

曹村移兴寺及其传说

漫话吕官屯的庙宇文化

话说天津冬菜的由来

小德张其人其事

丹青高手——赵晋源

曹树声闯御状的故事

武林高手张玉祯

一个有故事的人——郭富兴

从陈官屯走出的中医名家

赵家大门的故事

西钓台的皇帝缘

钓鱼台和太公庙的故事

张官屯官窑的传说

贝壳坟的传说

龙脉清泉——王官屯大砖井

杨家疙瘩的传说

那年那月陈官屯往事

消失在视线之外的记忆

失去的儿时童趣

编后赘语

试读章节

现当代陈官屯镇出现的杰出人物更是遍布各行各业,不胜枚举。张官屯的朱德华曾出任轻工业部老干部局局长,纪庄子的常杰巨曾出任北京卫戍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吕官屯的李振峰曾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厅厅长。而任职于本市、县的各级干部则数不胜数,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学栋,原静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辛永周,最近的两任县长陶润立、曹殿卿,均出自陈官屯镇,其余局级以下干部则无法一一细数。

陈官屯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自古就不乏名噪乡里的文人雅士。吕官屯的王尔庸曾和纪晓岚吟诗答对;冯家吉、冯桂芳、冯作云祖孙三代献身平民教育,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为家为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张官屯桑田、桑更生兄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一个考入清华大学,一个考入北京大学,二人的聪明才智,至今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陈官屯的赵晋源,既是陕西三县四任的县长,又是一代丹青高手,他最擅长画鱼,他笔下的每一条鱼都栩栩如生,可以乱真,至今还有一个狸猫撕画的故事在陈官屯一带流传着。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陈官屯的教育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从陈官屯走出的博士生20多位,硕士生30多位,本科生1300多位,其余专科生、中专生更是多不胜数。此外军旅界、工商界也有很多卓有贡献的人物是从陈官屯的土地上走出的,这里不再逐一列举。

这里有美丽的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就有了生长故事的土壤。陈官屯有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有曹村移兴寺大佛的传说,有西钓台皇帝连襟的传说,有小德张愤而自残的传说,有贝壳坟的传说,有张官屯官窑的传说,有王官屯大砖井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的凄美动人,有的神奇瑰丽,有的庄重典雅。它们反映着陈官屯人对故土家园的热爱,对历史传承的情思,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里有多元的文化。川流不息的大运河把陈官屯人带向五湖四海,也把五湖四海的人们带到了陈官屯。人们在以不同方言的交流中,以不同习俗的相处中逐渐融洽,最终形成陈官屯兼容并包、多元共存的文化特色,也正是由于这一特色,造就了陈官屯文化的繁荣发达。在民间艺术中,搭台唱戏要算是规模较大的艺术形式了。在历史的记忆中,陈官屯镇所属的24个村庄,有20个曾拥有自己的剧团,这些剧团演出的剧种也不尽相同,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这些北方常见的剧种自不必说,就连秦腔、昆曲、豫剧、黄梅戏这类地方色彩浓郁的剧种,在陈官屯的舞台也偶尔亮相。戏曲之外的各类花会节目更是数不胜数,高跷会、小车会、狮子会、龙灯会、推碌碡、跑旱船、大秧歌、走马灯、放烟火……凡能叫得出名字的,就一定能在陈官屯看到它的影子。至于说评书、唱大鼓、数来宝之类简单的说唱艺术,除在勾栏瓦舍、酒肆茶楼中可以即到即听外,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街头巷尾或灯前月下,更可以随时随地,即兴演出。在借鉴各种艺术的基础上,陈官屯人也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作品,如戏曲《曹树声闯御状》《刘二翻身》等。

文化的因素更多地体现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生活在运河边上的陈官屯人,有很多是做过艄公或纤夫的,他们的行船歌谣和纤夫号子既有着长江的婉约,也有着黄河的豪放。河西一带自古多水,人们素有冬捕的习惯,冬捕中的拉网号子既与纤夫号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多少夹杂了乌苏里船歌的悠长,细听起来,别有情趣。建造新房需要夯实地基,这个过程中有个打夯号子,一个人领号,十数人呼应,那雄浑的气势、果断的节奏,完全脱胎于陕北高原上金戈铁马般的鼓乐。劳动号子在所有需要众人共同出力的劳动中都有,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融人了各地不同的风情。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文化的信息,陈官屯人的生活中这种文化信息的透露,更彰显了多元化的特点,以人们最为重视的红白事为例,同样的红事或白事,别说在陈官屯24个村庄中各有不同的讲究和说道,就是一个村子里南头和北头,东头和西头也都不尽相同;特别在不同的族姓间,这样的不同越是显得突出。这种现象的产生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不同文化元素介人的结果。

陈官屯是古老的,这古老来自久远的文化积淀;陈官屯是多彩的,这多彩同样来自久远的文化积淀。陈官屯是大运河文化的物质外现,了解大运河从阅读陈官屯开始,是一个实惠的选择。

P5-7

序言

天津市静海县的陈官屯是一个文化名镇,两千多年来记录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标识着时代发展和变迁。大运河的南运河就从这里流过,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陈官屯人。我几次去陈官屯,虽然都是脚步匆匆,但印象极为深刻。我曾经去过南运河两岸的村村户户,那里幽静的村路、传统的农舍、干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人流连忘返。如果说大运河给了中国历史的改变,应该说南运河也给了陈官屯灿烂的文明和经济的发展。《陈官屯史话》的编撰者本着对陈官屯历史的挚爱,对勤劳善良忠厚的陈官屯老百姓的情感,经过几个月笔耕不辍,这本既厚重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陈官屯史话》捧在了大家面前。

我浏览过全国各地不少的史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朴实好读的撰写方式。这本《陈官屯史话》洋洋洒洒,讲述着陈官屯老百姓年年代代的动人故事,弘扬着一种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精神,描述出陈官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出一页页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我觉得最可贵的是真实两个字,可触及内心。阅读完《陈官屯史话》会觉得每一个历史和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提供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和传说都是可信可留的。正如《陈官屯史话》编撰者所说:我们把陈官屯最精彩的历史部分挑选出来,让读者惊奇地发现陈官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动人故事,会觉得如此之美好。

这本《陈官屯史话》的三十几篇文章,既能连在一起,又能单独成篇。有出自陈官屯的名人名家,也有传承接力的生活习俗。有西钓鱼台的来龙去脉,也有吕官屯的庙宇文化和张官屯的大砖窑。有关于冬菜的由来,也有贝壳坟的传说。有陈官屯的方言考证,也有儿时的各种游艺趣闻。大大小小,五花八门,涉及的面广,人物性格也鲜明生动。史话,就是把一个历史浓缩出来,经典出来,描绘出来,然后构筑成一道独特的民俗民风风景线。陈官屯镇管辖着24个村3万余人,名人辈出,文化遗存夺目,风俗活跃。一条南运河流淌,就有船行货运,就有商贾云集,就有各地文化的流动,就有船码头的诞生,就有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随即兴起。更多的会有故事发生,人物站立,就有了融会贯通的生活接纳,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这都是相辅相成,每一个链条都不会断裂。《陈官屯史话》的编撰者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做足做透,让这本《陈官屯史话》好看好读,便于流传,接到地气。

有些史话出版后就束之高阁了,我相信这本史话会得到民间认可,因为它传递着老百姓的忍痛心理和文化共识,也因此具有研究价值和保留空间。更重要的是能把这本认真撰写的《陈官屯史话》保留下来,传承下去。这本史话得到了陈官屯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不给撰写者框框,也不作为业绩形象宣传,确实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老百姓负责,难能可贵。

感谢《陈官屯史话》编撰者的辛勤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们有了对历史的敢于担当,也会随着这本《陈官屯史话》成为历史的记载。

2014年12月

后记

本来不想写,但审读完全稿,心里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觉得还是写一点吧,毕竟那么多文字都写了。

《陈官屯史话》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努力,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编撰《陈官屯史话》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自西汉至今,陈官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陈官屯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他们用自己的勤奋,铸就了陈官屯的昨天、今天,也在创造着明天。

应该说《陈官屯史话》的编写,是对陈官屯人文资源的挖掘和抢救,这些人文资源有些已经失散,有的知情人已经故去。如不及时抢救,若干年后,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先祖,也无法向后人交代。

本书编写,以“史话”命名,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在陈官屯境内发生的大量趣味性故事,来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简言之,它是一种通俗讲述历史的书,它与志书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编者我们再次申明。

由于陈官屯历史悠久,文化渊源绵长,从资料的搜集、采编、撰写,其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全体编撰人员竭诚尽力,不辞劳苦,在全镇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下,才使编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我们致以深深敬意。

《陈官屯史话》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陈官屯前辈的支持帮助,他们有的积极提供线索,有的主动赐稿,有的主动帮助校正历史事实。特别是中国作协会员、天津市著名作家李治邦先生亲自为本书撰序。本书顾问江镜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对本书编写给予热忱指导;张福顺先生就《赵家大门故事》提供了有关资料。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天津市汇鑫源印刷设计有限公司王军基先生、天津社科院出版社有关领导、编辑们的大力支持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陈官屯史话》一书跟您已经见面,本来可以轻松喘一口气了,但由于我们知识水平,及资料甄核文字表述等诸方面难免有不妥之处,我们忐忑地等待着专家及读者的评判。

编者

2014年11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