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上,秦苏玲隐藏起真实的自己,表现出不对劲的“平静”与“听话”,期间只有一次试图向母亲坦诚相待,却被母亲粗暴地打断了。秦苏玲爱父母,但有时觉得父母虚伪和恶心,她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秦苏玲的父亲是校长,母亲是公务员,从小被寄予厚望,自身非常努力,但成绩总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故事从秦苏玲做阑尾炎手术开始,术后她过了几天没有功课压力的自由日子。父母以手术为由让她休假三个月,并为她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实际借此让她留级到初二以便打好基础。秦苏玲在休学期间用各种方式与父母作对以发泄不满,她的母亲苏玉秀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你痛我也痛/就这样长大成长系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由王巨成著。
乖乖女秦苏玲对父母的反叛历程,她将对父母的不满与怀疑一步步转变为行为上的试探和反叛,她休学期间故意跟母亲作对、和张乐爬上微波塔、把头蒙进被子里看网络小说、在房间里布下防范母亲的机关、锁抽屉、把自己写的信伪装成别人写给自己的并寄到家里,染发买衣服,到最后不声不响地跑到外面,她变本加厉试探和挑战父母,同时也在一步步跨越自己的界限。
《你痛我也痛/就这样长大成长系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由王巨成著。
“真是莫名其妙!”张乐摇头。
后来,两个人进了各自的班级。秦苏玲进了初二年级的教室,姨妈的儿子张乐进了初一年级的教室。
秦苏玲的话是有感而发,她感到自己今天很疲惫,而且腹部有些隐隐的不舒服,真想躺在暖和、松软的床上,好好地睡一觉。
到下午,秦苏玲腹部的不舒服感越发地明显了,变成了钝钝的疼痛。
到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秦苏玲推开面前的书本,对爸爸妈妈说:“我想睡觉了,有些难受。”
秦苏玲是想继续忍下去的,在学校她就一直忍着,也没有对任何人说她的不舒服。可是她现在忍不下去了,她以为只要她好好地睡一觉,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妈妈苏玉秀狐疑地看着秦苏玲:“这么早就睡觉?哪里难受?是不是感冒了?什么时候开始的?回来也没有听你说呀!”
苏玉秀似乎怀疑秦苏玲的话。
“她脸色不好看。”爸爸秦长城看看秦苏玲,对苏玉秀说。
“那你就睡吧,明天早点起来!”苏玉秀扫了那些书本一眼,很勉强地说。
“要不要吃药?”秦长城问。
秦苏玲摇摇头,衣服也没有脱,就上了床。
苏玉秀提醒说把衣服脱了。
秦苏玲恨恨地说:“等一会儿我再起来做作业,还不行吗?”然后她把脸对着床里面,不再理睬两个大人。
苏玉秀还要说什么,秦长城拉了她一下,两个人悄悄退了出来,秦长城随手关上门。
到九点钟左右的时候,苏玉秀凑到门前,她听到了秦苏玲的呻吟声。急忙推开门,苏玉秀看见秦苏玲的身子弓得像虾一样,还扭着。
“你怎么啦,苏玲?”苏玉秀慌张的叫声把秦长城也吸引了过来。
“我……想吐……”秦苏玲脸色苍白,一缕刘海被汗贴在脑门上。
苏玉秀刚把垃圾桶放到床边,秦苏玲就吐起来。
等吐过了,虚弱的秦苏玲对父母说她肚子疼,现在好一些了。尽管如此,秦长城还是找出两粒诺氟沙星胶囊给秦苏玲服下。他们都以为秦苏玲可能吃了什么变质的食物。
可是不久,秦苏玲又一次呻吟呕吐起来。
到十点钟,秦苏玲的情况都没有好转。于是,秦长城和苏玉秀匆忙把秦苏玲送到医院。
秦苏玲的阑尾发炎了,而且有穿孔的迹象,需要做切除阑尾的手术。
秦苏玲后来常常想,如果她不做阑尾切除手术,也许许多事情就是另一个样子了。据说阑尾本来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东西,可它偏偏成为人体的一个零件,有些人担心它某一天会发炎,在阑尾相安无事时便把它割了。
切除阑尾手术,秦苏玲不可避免地需要休假。
张乐来看望秦苏玲时,盯着秦苏玲研究了半天,然后佩服地对她说:“厉害!太厉害了!想不到你真敢呀,还动了手术!你怎么做的呀?是不是分寸没有把握好,失手了?”
张乐丝毫不怀疑秦苏玲的“病”是秦苏玲自己“制造”出来的。
秦苏玲有口难辩。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巧合,真生病了,她才知道那滋味可不是她想的那么舒服。也只有真生病了,她才觉得健康是多么的幸福。
“张乐,我可警告你,别一张臭嘴到处胡说八道!要不,等我身体好了,有你好看的!我这是自然生病!”
张乐耸着肩,笑着:“哈哈,自然生病!”
“别跟我嬉皮笑脸的!听到没?”
“求人也不是这种求法吧?”
“你想要我怎么求你?这还算是客气的!”
其实,秦苏玲也只有在张乐面前才偶尔地表现出霸道的一面,更多的时候秦苏玲是以“好学生”的面目出现在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面前。
人是很健忘的,秦苏玲自然也不例外。当病的痛苦过去了。她慢慢地体会到了病的“好处”。她可以昏天昏地地睡觉了,不用做作业,不用看书,不用惦记着考试,不用看父母的脸色了,每天吃着他们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听着他们关切、疼爱的嘘寒问暖,看着他们明媚的笑脸,秦苏玲是喜欢的。这时不用担心他们会对她喊:“你去看书!”“你去做作业!”他们更不会悄无声息地突然出现在她的房间里,查看她在做什么。
当然,秦苏玲不能把她的喜欢表现出来。
不但不会表现出来,在开始,秦苏玲还流露出很焦急的样子,嚷着要去学校,说落下那么多的功课,最后还得靠她自己补。如果去了学校,她好歹还能听一些课,至少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P2-4
分数,是无数孩子的心伤,也是家长和老师难以释怀的心结。而这,又成为了无数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也是无数孩子们最难以言表的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三三
都说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一根隐隐的命运之线牵连着,所以才能够你痛我也痛。然而,当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孩子唯一标准的时候,这种父母之爱便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丧失。直到这种爱成为一道枷锁,将一颗渴望着爱的心阻隔起来,年少的孩子们便孤独了。小说真实地呈现了当下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无力的反抗与渴望,这是一种向往天空般自由的姿态,他们呼唤着理解……
——著名儿童文学出版人平静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描写了一个中学生的生活常态及其心理状态,从而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只重视分数的教育对孩子们需要全身心发育的缺失。这确实是一种痛,孩子的痛,家长的痛,社会的痛。希望此书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积极意义的反思。
——本书责编史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