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山王侠女喋血记/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明道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顾明道著的《龙山王侠女喋血记》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

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

并誉其为“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龙山王侠女喋血记》是一本侠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小说,收录了《龙山王》和《侠女喋血记》。他在书中所用的单一观点(主观笔法)却是打破古典小说的写作方法,开创了武侠写作之先河。

目录

龙山王

 第一回 斩巨蛇山中来怪客 诛淫妇壁上题新诗

 第二回 峻岭夺金相逢戆侠 田场练武忽来番僧

 第三回 窗外闻淫声春光微泄 樽过数罪状杀气横生

 第四回 愤冤屈越狱走天涯 慕声名跑城寻义贼

 第五回 虎斗龙争愿交侠士 香温玉暖疑人天台

 第六回 别绪万端换刀赠紫帕 情丝千缕走马追黄郎

 第七回 石家庄雀屏中选 金瓦寺佛宫听经

 第八回 万里访师人亡物在 龙山探险九死一生

 第九回 冒险怀雄心美人卧底 称王负大志壮士练兵

 第十回 番酋动干戈英雄血战 大兵越沙漠将士迷途

侠女喋血记

 第一回 芳名艳说银弹子

 第二回 仇人相见决生死

 第三回 潼关道上流星飞

 第四回 寝苫枕戈孝女心

 第五回 芳草天涯何日归

 第六回 从容杀盗显身手

 第七回 欲销魂处已销魂

 第八回 人山幸遇少林僧

 第九回 赴汤蹈火气如云

 第十回 风尘仆仆复仇归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斩巨蛇山中来怪客 诛淫妇壁上题新诗

凉月一丸,照得那几个如剑如戟的山峰一片光明,森森的树木,巍巍的山石,更见得巉岩绝壑,非常幽险。这时已在深夜,山中的毒虫猛兽正在开始它们的活动。忽地一阵风起,在那丛莽中钻出一条大蛇来,周身雪白,有银色的鳞甲在月下闪闪有光。头如栲栳般大,双目如两盏红灯,伸出血红的长舌,向岭上蜿蜒而来。直等它全身从草里出现时,足有四五丈长,令人可怖。那大蛇呼呼地游到岭上,昂起蛇头,好似注意到什么东西似的,风驰电掣般向一株大松树而去。那株大松高可数丈,树身伟大,枝口十茂盛,好似撑着一顶绝大的伞盖。月光从松针漏处射入地下,筛着许多银色的圈儿,荡漾着又如万点寒星。树下有一块光滑的大青石,石上却酣睡着一个壮士,不知他何以到这山中来寻幽静的梦。可是很大的危险将临到他的身上。那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大蛇,倏忽间已到了松树之下,一阵腥秽之气,早送进壮士的鼻管,惊醒过来。猛回头瞧见大蛇,不觉喊一声啊呀,翻身一跳,躲在石后。那大蛇见自己的目的物将要逃避,岂肯放松?全身腾空一扭,箭一般地飞来。说时迟那时快,壮士早从身边掏出一柄晶莹犀利的匕首,闪过一边,一刀望大蛇身上刺来。大蛇被刺了一刀,虽然并不觉得损伤,而因得不到敌人,益发大怒。巨尾一掀,早把一株小树打倒在地,将头一昂,红灯也似的眼睛觑准了敌人,身子一挤,重又向壮士奔来。壮士把头一低,直钻到蛇腹下,才要举刀上戳,那大蛇已向旁一滚,让开他的匕首,回身要盘绕他时,壮士早知万万不能被那大蛇缠住身体的,连忙一跳,跳到大蛇身上,正骑在头部之后,左手用全力按住蛇头,右手将匕首尽向大蛇颈上直刺下去。那大蛇怎当得住这般的疼痛,全身飞也似的向山下蹿去。所过之处,树倒草靡,如飓风陡发。那壮士骑在身上,只好伏着不动,由这巨蛇狂奔。不知过了许多路,早到山下一个村庄前面,那大蛇流血已尽,伤重难活,至此伏地而死。壮士被大蛇这么一来,昏昏然的也已晕去。

良久苏醒,东方已白,村鸡四啼。很惝恍地走下蛇身,拔出匕首。瞧大蛇已死在地上,一路都是血迹,便在草上把匕首拂拭干净,自言自语道:“这孽畜在山中横行无忌,想不知害死了多少人,现在遇见了我,把它除去,倒也很爽快的。”整整衣冠,便想要走。却有几个乡人从后面跑来,见了地下的死蛇和这位凛若天神的壮士,又惊又喜,上前询问道:“这大蛇可是被壮士斩掉的么?”

壮士点头说道:“昨晚我贪观山景,迷失了道路。天色已黑,只得在岭上松树下过夜。不料睡至夜深,这大蛇奔来,想噬我,我遂把它杀了。这是什么地方?大蛇可出来伤人么?”

一个乡人听了他的说话,连忙跑去村中报告消息,一个乡人告诉壮士道:“此处近九华山,我们住的九华村,年来因青松岭上有了毒蛇盘踞,一般乡人轻易不敢到岭上去,万不得已时敢成群结伙而过。因为有一次村中邓氏弟兄正是樵夫,他们胆在力强,带着巨斧,仍到岭上去采樵,不料一去不回。后来他们家人不放心,到明天集合了许多人上岭去搜寻。在一个谷旁发现一担伐下的山柴,还有两柄钢斧,邓氏弟兄却不见了。又在附近见一只草履,几处血迹,可知邓氏弟兄稳稳被大蛇所害。于是村中人更加惊心吊胆,视青松岭为畏途了。这大蛇有时夜里也要到山下来搜寻人畜,供它的饱食。我们防备得很严密,设有障碍的东西,不让它来。我们时常在夜半瞧见山上有两盏红灯,忽东忽西,便知大蛇出来了。这样只恨没法来除灭它,昨夜却被壮士杀死,除去地方上的大患,我们阖村的人都是十分感谢的。”(P3-5)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霄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者,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曰《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顾明道养成这样一种性格,固然与前述民初上海文坛的时尚有关,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唯其如此才配称为“才子”,少了贾宝玉味道就被视为粗俗;但是就顾氏本身的内因而言,腿残对他心理上的影响,恐也不容忽视。肢体的残疾不仅影响着顾明道的性格,也限制着他的行动。郑逸梅《悼顾明道兄》一文说:“这时他在吴门振声中学担任教务,因不良于行,往返不便,所以他住在校中。”顾氏是一位多半生未离他那中学小天地的人,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经历,在这方面,他既不能与同时的“南向北赵”相比,更不能与后来的“北派四大家”同日而语。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出身,生活面狭窄,又多愁善感的作家来说,写言情小说自然是最方便的,他可以坐在家里凭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打动读者,只要情感诚挚,哪怕写的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也总会有其可取之处。但自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引起轰动之后,报刊编者和出版商均热心于武侠一途,顾明道为适应这一潮流,便也改弦易辙,于1923年至1924年在《侦探世界》杂志发表武侠小说。1929年,他由杭返苏,途经上海,与当时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星社文友严独鹤相会,恰逢《快活林》需要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严约顾撰写,这就促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荒江女侠》的问世。

《荒江女侠》刊出后竟大受欢迎,同年冬,上海三星图书局向新闻报馆购买版权出版单行本,至1930年8月已翻印四版,1934年11月更达到十四版,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销行数。可见其轰动的程度。由于此书畅销,顾氏也就续写下去,共出版了六集,并被友联公司改编为十三集连续影片,上海大舞台、更新舞台也改编为京剧连台本戏,风靡一时,大有凌驾《江湖奇侠传》之上的势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的读者或许很难理解。当时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是“南向北赵”的作品,向恺然连缀民间传说,自有其吸引人的一面,但却少了点爱情纠葛、哀感顽艳;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据说原有不少狎蝶的描写,因而触犯禁例,出版时经过删削。顾明道于此际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正如严独鹤在《荒江女侠序》中所说:“以武侠为经,以儿女情事为纬,铁马金戈之中,时有脂香粉腻之致,能使读者时时转换眼光,而不假非僻之途,不赘芜秽之词。是以爱读者驰函交誉。”

顾明道用以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办法是写“冒险”,他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说:“余喜作武侠而兼冒险体,以壮国人之气。曾在《侦探世界》中作《秘密之国》《海盗之王》《海岛鏖兵记》诸篇,皆写我国同胞冒险海洋之事,与外人坚拒,为祖国争光者。余又著有《金龙山下》一篇,可万余言,则完全为理想之武侠小说也,刊入《联益之友》旬刊中。又曾写《黄袍国王》长篇说部,记叙郑昭王暹罗之事,曾刊《大上海报》,后该报停版,余亦中止,他日拟出单行本以飨读者矣。又新著《龙山争王记》,则方刊于《湖心》周刊中,该刊为西湖小说研究社出版者也。曩年余为《新闻报·快活林》撰《荒江女侠》初续集,尚得读者欢迎,今由三星书局出单行本,三集亦在付梓中矣;又为《小日报》撰《海上英雄》初续集,则以郑成功起义海上之事为经,以海岛英雄为纬,以上两种皆由友联公司摄制影片。又尝作《草莽奇人传》,则以台湾之割让,与庚子之乱为背景也。”(转引自郑逸梅《悼顾明道兄》)所谓“冒险体”或“理想小说”,显然是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观念,是指类似斯蒂文生《宝岛》或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裁,譬如他所著的《怪侠》,写一个身负绝技的革命者,失败后率党徒逃亡海外,去非洲探险,与当地土著争斗,称雄异域,即是一例。

就顾氏的为人来说,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书生。“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顾氏写了《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等小说,表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他临终前,春明书店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江南花雨》,这本小说具有自述的性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