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苏铁路百年人物/江苏铁路百年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周世青主编的《江苏铁路百年人物》以大量生动的历史事件,全方位地反映了江苏铁路发展的百年史实,这是江苏铁路在内忧外患中艰难起步,在连天炮火中救国解放,在一穷二白中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腾飞各阶段历史的生动写照。贯穿着这些故事之中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这就是苦干、实干、不屈不挠与艰苦奋斗,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江苏铁路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风范,是我们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内容推荐

周世青主编的《江苏铁路百年人物》主要叙述江苏铁路在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历史时期四个方面的人物:为江苏铁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外人士;为中国铁路作出贡献的江苏人;在江苏铁路岗位上为国家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士;在江苏境内任职为铁路作出贡献的人士。

目录

第一篇 晚清时期

 左宗棠 早期铁路发展的重要推手

 洪仁玕 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先驱

 李鸿章 “中国铁路元勋”

 容闳 倾力铁路的“留学生之父”

 王韬 鼓吹铁路的第一报人

 刘铭传 力陈铁路修至清江浦

 张之洞 对铁路影响颇巨的晚清名臣

 薛福成 放眼世界呼唤铁路

 陆润庠 协理沪宁铁路的晚清状元

 吕海寰 津浦铁路督办大臣

 盛宣怀 清末“铁路总管”

 马建忠 为兴建铁路摇旗呐喊

 许景澄 津镇铁路的谈判代表

 张謇 热心铁路的状元实业家

 沈云霈 “东陇海铁路之父”

 刘鹗 倾心铁路的晚清“通才”

 王清穆 主持商办江苏铁路

 端方 奏建宁省铁路的功臣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唐绍仪 曾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外交家

 邝孙谋 詹天佑献身铁路的推荐者

第二篇 中华民国时期

 汤寿潜 民国首任交通总长

 孙中山 提出“铁道立国”的伟大先行者

 施肇曾 督办铁路有功的实业家

 梁士诒 为铁路奔波忙碌的两朝元老,

 施肇基 以身作则的铁路总办

 张静江 江南铁路功臣

 徐骝良 早期著名铁路工程专家

 颜德庆 曾任铁道部技监的工程专家

 叶恭绰 开拓近代交通事业的文化人

 王荷波 从铁路走出的中共早期领导人

 连声海 任职最短的民国铁道部部长

 郑华 首都铁路轮渡的设计师

 顾孟余 从大学教授到铁道部部长

 张嘉璈 颇有作为的铁道部部长

 黄伯樵 忠于职勇于事

 孙科 中国历史上首任铁道部部长

 钱宗泽 功不可没的陇海铁路局长

 买雨田 铁路大罢工纠察队长

 陈兆春 “我们都是普通工人”

 凌鸿勋 “一代工程巨子”

 孙津川 英名永载中国工运史册

 茅以升 中国近代桥梁之父

 汪禧成 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

 俞大维 被称作“兵工之父”的交通部长

 姚佐唐 与革命先驱李大钊同行

 曾养甫 开拓交通事业的专家型官员

 杨廷宝 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设计者

 唐绍泉 让革命的种子在工友中萌芽

 王再生 龙华千古仰高风

 金允文 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

 赵文秀 一腔热血洒津浦

 王柢 沧桑百载尽流芳

 马绪善 南京铁路地下党组织的领头人

第三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顾懋勋 康奈尔归来的桥梁专家

 石志仁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开拓者

 顾宜孙 中国铁路工程教育先驱

 梅旸春 新中国第一代桥梁专家

 茅以新 著名铁道机械工程专家

 罗河 图算及摄影测量学的一代宗师

 黄逸峰 上海铁路局首任局长

 汪菊潜 不辱使命,殚精竭虑

 徐双生 铁路信号革新能手

 陈昌言 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赵国鑫 保持常年安全的扳道员

 唐振绪 新中国铁路教育科研的开拓者

 童大埙 百岁铁道工程专家

 李国豪 杰出的桥梁大师

 王序森 南京长江大桥钢梁的设计者

 刘曾达 老一辈功勋卓著的桥梁专家

 宋次中 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指挥

 姚明初 混凝土轨下基础结构专家

 刘钟华 我国铁路内燃机车专业的创建者

 朱思本 蜚声中外的铁道车辆技术专家

 瞿赳 我国牵引动力事业的开拓者

 张锡弟 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开拓者

 彭敏 铁路桥梁建设的卓越领导者

 钱冬生 著名桥梁工程教育家

 徐邦栋 中国滑坡学的开创者和领路人

 王道年 一生“铸”人戚墅堰

 潘田 生命随铁路而延伸

 王宝贵 铁路轮渡优秀船长

 岳延贵 “岳延贵调度法”的创立者

 苏民 铁道车辆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王光华 铁路运输组织科学研究的领导者

 周晨光 铁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

 何希敬 建设苏北铁路的首倡者

 方秦汉 一代“钢霸”

 王志遂 铁路桥梁抢修的领军人

 韩金宝 车辆检修的能工巧匠

 周镜 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

 庄铭耕 永远走在时间前面

 许庆斌 中国运输经济学科的带头人

 周月有 “钢轨X光眼”

 张金荣 五年干了十年活

 胡宝玲 勇闯生命禁区的“水下尖兵”

 潘淮生 铁路职教园地的优秀园丁

 陈剑秋 连续售票12万张无差错

 严隽耄 我国机车车辆学科第一位博导

 汪希时 铁路信号技术的创新与开拓者

 施仲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人

 缪耀珊 我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开拓者

 吴培元 勇于创新的机辆制动技术专家

 曹春元 桥梁制造技术难关的攻坚者

 陈新 与大江大河的不解之缘

 袁保宗 铁道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

 秦淞君 我国隧道工程技术的重要贡献者

 赵燠南 东风4机车研发的领头人

 邱世昱 著名铁路货车技术专家

 黄自山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施雨农 铁路计算机网络和应用专家

 周振远 铁路建设者的楷模

 钱清泉 铁道电气化自动化工程的领军人

 贾国荃 铁路环境保护领域的先行者

 范广荣 铁路大提速的先行者

 马德明 “天下第一钩”

 李炳华 “彭城铁路徐虎”

 李慧娟 铁路窗口的服务明星

 卢义明 汗洒货场无怨悔

 殷军 除夕夜总在职工中间

 刘国庆 与共和国同龄的技术能手

 吴瑞桐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

 陆村宝 心中只有“火车头”

 黄柱国 用心走好安全“钢丝”

 缪昌文 让高铁列车开起来更顺畅

 楚永萍 给车辆装上“飞毛腿”的人

 王玉泽 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的开拓者之一

 胡建龙 他的认真让所有人竖起大拇指

 丁荣军 为列车设计中国“芯”的带头人

 吴淑玄 焊花璀璨写春秋

 翟婉明 铁路提速的“保护神”

 高宗余 人生因桥而出彩

 吕陇民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佘才高 成功源于兴趣,更在于责任

 王文华 大山深处的坚守

 张忠 用知识和技能激发活力

后记

试读章节

早期铁路发展的重要推手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首领。他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也是早期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推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自幼聪颖,5岁时随父到长沙读书,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1832年,20岁时中举。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好友胡林翼保荐,先后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下,从此逐步步入仕途。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左宗棠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随即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于是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因西北起义渐趋激烈,清廷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左宗棠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左宗棠主政陕甘期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1874年5月,作为钦差大臣的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4月,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收复新疆战役打响。1876年,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大片国土。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1881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作为洋务派领袖,左宗棠也一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推手。在1880-1881年的铁路问题论争中,左宗棠力持定议,坚定地支持刘铭传,并主张先建防俄北路,从天津至北京段入手。在刘铭传于1880奏请修筑清江浦至京铁路的基础上,左宗棠又于1885年7月再次奏请朝廷。他在奏折里提出:“铁路宜仿造”。电报、轮船,特别是铁路关系商务军事,“一经告成,民因而富,国因而强,人物因而倍盛,有利无害”。他极力主张先修清江浦至通州铁路,“以通南北之枢”,“由官招商试办”,“迨至办有成效,再行添设分枝”至于“推广于西北一路,尤为日后必然之势”。

1885年,左宗棠病故于福州,终年73岁。(P3-5)

序言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就是中国百年历史发展的缩影。江苏地区,因其人文、经济的发达,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江苏铁路因此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铁路办公室共同筹建的江苏铁路教育馆,自2015年6月开馆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为巩固和进一步扩大展览的社会效益,主办方决定在《江苏铁路百年历程》展的基础上,组织编撰《江苏铁路百年》丛书。同时,也为江苏铁路从无到有,从筚路蓝缕到世界领先的百余年发展史,做出一个阶段性的记录。

《江苏铁路百年》丛书包括3个各为专题而又合成系列的内容:《江苏铁路百年人物》《江苏铁路百年遗存》和《江苏铁路百年故事》,总体形成一部极具特色的描述江苏地区铁路发展历程的作品,填补了研究普及江苏铁路发展历史的空白,其创作价值和出版意义应予充分肯定。

人物、地点与事件是构成历史的基本三要素。本丛书中《江苏铁路百年人物》一书,遴选了江苏铁路发展百年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从李鸿章、盛宣怀到王荷波、张嘉墩再到梅旸春、王道年、翟婉明等的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百余名人士,都做了生平介绍,记载了他们对江苏铁路的突出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铁路发展的历史。其中重点突出了发轫于铁路工人运动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组织成立与发展史,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除了对于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及劳动模范的历史作用做出了褒奖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在江苏铁路发展建设中做出过贡献的晚清、民国政界及相关专业人士,对其历史功绩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肯定与适当的评价,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说明,一部江苏铁路发展的历史,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奋斗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江苏铁路从自成体系服务国家到高速发展领先国际,在中国铁路乃至整个交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江苏铁路百年故事》一书,则以大量生动的历史事件,全方位地反映了江苏铁路发展的百年史实,这是江苏铁路在内忧外患中艰难起步,在连天炮火中救国解放,在一穷二白中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腾飞各阶段历史的生动写照。贯穿着这些故事之中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这就是苦干、实干、不屈不挠与艰苦奋斗,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江苏铁路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风范,是我们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作为江苏铁路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江苏铁路百年遗存》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结了江苏铁路发展史上的重要遗址、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成为江苏铁路百年历史的生动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江苏铁路历史久远,此类书刊并不多见,丛书作者悉心收集、精心研究和认真撰述,使该书成为宣传普及江苏铁路历史的重要教材,同时也具有文献史料的实证性价值。有鉴于此,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铁路办公室共同组织编撰《江苏铁路百年》丛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以周世青先生为首的创作团队创造性的辛勤努力及其丛书的社会历史价值均应予高度评价。相信丛书出版后,会得到专业人士、广大读者及社会的充分认可,并在记载和宣传江苏铁路百年发展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马振犊

2017年2月20日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研究馆员)

后记

江苏铁路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又高歌猛进的百年历程。

围绕江苏铁路所发生的故事、参与的人物和留下的遗存,值得追忆和回味,也应载入史册,昭示后人。鉴此,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铁路办公室联合组织编写《江苏铁路百年》丛书,并以铁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为主体组成写作团队。

《江苏铁路百年人物》是《江苏铁路百年》丛书的第一分册,江苏铁路人物的收录,依据以下标准:为江苏铁路兴起和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为中国铁路作出重要贡献的江苏籍人士;在江苏铁路岗位上为民族解放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在江苏境内任职为铁路事业作出贡献的政府官员(主要指民国时期)。同时,遵循“三重”原则,即:重历史贡献,如历史上对铁路作过贡献的政府官员、贤达名流等;重科技英才,如铁路科研领域的开拓者、领军人物、“两院院士”等;重生产一线,如江苏铁路岗位上的全国劳模等。

本书分三个历史时期,以人物出生先后为序。对于跨越历史阶段的人物,以其对铁路的主要贡献归入某个时期;对于领袖人物、综合性人物,着重介绍其对铁路的贡献;对于铁路人物则主要介绍其对汀苏铁路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的铁路各级领导干部有待今后编入。

本书在写作中参考了有关书刊与资料,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和江苏省铁道学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教授为丛书欣然作序,在此一并致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