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一岁诵诗,四岁抚琴,爹娘身边的乖乖女,众人心中的女神童。她已有青梅竹马董祀郎,爹娘偏许配多病才子卫仲道。爹爹至交之儿羊公子,也对文姬心向往之……。新婚不久即守空房。慈父惨遭厄运命丧乱党。乱世之中,一代才女竟沦落羌胡蛮荒地。境遇坎坷身心俱伤,前途渺茫惶不可知。精明左贤王终于从“碎玻璃中拾到金刚钻”,用他那炽热的爱,去融化文姬那破碎冰冷之心。
乱世英雄曹孟德,一生倾慕文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终以重金白璧将其赎回,成为其一生一世的蓝颜知己。舍弃骨肉返故乡,肝肠寸断文姬心……。文姬以其才华征服朝野君臣,也再次征服了情郎董祀的心。
琚丝桐编著的《乱世红琰:蔡文姬》以详尽的历史资料为依托,写出了蔡文姬坎坷悲情而又才华横溢的一生。其中有童年的聪慧与父亲的培养,曹操与蔡琰父女的深厚交情,以及她那不可磨灭的旷世才华,还有她与三个男人的感情故事(董祀,卫仲道,左贤王)。
《乱世红琰:蔡文姬》由琚丝桐编著。
她六岁作诗,七岁弹琴,令一代枭雄后来的大汉丞相曹操心旷神怡;八岁作曲,让曹孟德走进了她的琴心诗魂。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情窦初开的文姬意外被匈奴兵掠到大漠以北,沦为奴隶。仅仅十天,她学会了匈奴语和匈奴人的习俗礼仪,被仅次于匈奴单于的左贤王秀中,选为妃子。
率性鲜明的文姬多次拒绝左贤王的盛情,左贤王为了尊重这位美人而含屈忍辱。后来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将近十年以后,雄踞中原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挟天子,令诸侯羽翼丰满,兵强马壮……曹操对匈奴单于恩威并施,目的是要文姬归汉。
五十万曹兵压境,十五万匈奴铁骑也准备拼死一战。左贤王更感到有夺妻之辱抱必死的决心准备应战。此时,文姬毅然挺身而出,她表示坚决归汉并说服曹操退兵,一场几十万人的残酷厮杀终于被制止。文姬的功劳胜于当年的昭君。
文姬归汉后,在曹孟德的支持下,整理出许多乐谱和诗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胡笳十八拍》。在此期间,她真正走进了中国的文化宝库,潜心钻研璀璨的中华文化,成为一代才女。
001章 横空出世
公元177年。东汉陈留郡圉县城。
盛夏,明媚日子,阳光透过纸糊的窗棂,懒洋洋地照进这所蔡家大宅。清晨,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一天不冷不热,最是宜人。
“快看,那里有一只喜鹊!”丫鬟翠翠指着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高兴地对另一个丫鬟小莲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中国文坛第一才女蔡琰,字文姬,就要在今天出世了。
蔡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蔡文姬的爷爷蔡棱,原先当过圉县县令,就是如今的县长。蔡棱的弟弟蔡质,即蔡文姬的叔爷爷,曾官至都城卫尉,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军区司令员。
蔡琰的父亲蔡邕,号伯喈,更因精通经史、天文、音律、书法等等,在都城洛阳名重一时。被视为当时文坛领袖。后世尊称他为文学家、音律家、书法家,按照现如今的说法,就是个文科和理科统统精通的全才,做中科院院长和社科院院长绰绰有余。而且,他还担任着都城太学里的教师,相当于现今北大清华的著名教授。所以他不仅名传四海,还桃李满天下哩。
蔡邕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被刻成著名的“禧平石经”石碑,矗立于当时的太学,即全国最高学府门前。他是汉代著名书法家之一,比后来的王羲之等早了一百多年。
那时的书法,不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还是一门实用技法。因他的书法被誉为当时全国第一,因此各地前来临摹抄写之人众多,每天都有上千辆马车停在太学门前,把街道路口堵得水泄不通。
由此可见,蔡邕在当时多么大名鼎鼎,蔡家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蔡家将要添丁进口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在这个县城以及方圆数十里,早已是街谈巷议人人皆知的大事。
蔡家请来的自然是当地最好的产婆,她和蔡家的丫鬟们不时地在卧室内出出进进,人人脸色焦急步伐匆匆。
专程从都城洛阳赶回家的蔡邕,已经焦急地等候在堂屋多时了。家中女性亲朋也多有守候者。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蔡邕,虽满腹学问一身技艺,门下学生济济一堂,可无奈家族人丁不旺。他与夫人赵五娘结婚二十余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妻感情甚佳,但膝下一直没有子嗣。为此,五娘到处求医问药。求神拜佛,甚至吃斋行善,可肚子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之前,五娘曾多次愧疚地对蔡邕说:“夫君呀,妾身不能为夫诞下一男半女,延误了夫君的后人继承。不如夫君另娶,以继后嗣。妾身绝无怨言。”
那个年代,有钱人家娶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
可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蔡邕,却对孔圣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言不当回事。他对妻子一往情深,十分通情达理。他说:“夫人不必为此多虑。有儿有女固然更好,无儿无女也没有什么。我们虽然无后,但我夫妻二人性格如此合得来,恩恩爱爱多么幸福。这是老天爷造化,是神明所给予的。我已经很满意了。” 后来,经不住蔡夫人一再的劝阻,蔡邕终于娶了一位小妾,姓魏名金凤。这魏金凤的肚子可真是争气,刚来不久就怀上了,很快便生下一个女儿,蔡邕为她取名叫作珪儿,蔡琏。
或许是蔡邕的通情达理感动了上苍,也可能赵五娘的贤惠明智惊动了送子娘娘。在蔡邕40多岁,赵五娘也已年近35岁时,她终于怀上了。
去年秋天某个夜里,五娘做了一个神奇的梦。醒来后,她将梦境说与丈夫。
梦里,赵五娘正在家门口行走,忽然,见有一个远道而来的化缘和尚,手里托着一个饭钵。五娘见状急忙回屋,让丫鬟拿出灶间饭菜,并煮了一锅鲜汤给予僧人。
僧人连声称谢。起身时,僧人拿出一颗兰花子,交于五娘说:“这是一颗兰花子,兰花子会给你家带来子嗣,带来好运。”
第二天醒来后,五娘命丫鬟四处寻找,果然在院内屋檐下找到一颗饱满的兰花子。
不久后,五娘果然怀孕,乐坏了蔡邕以及整个蔡氏家族。
这回,蔡邕满心期待着夫人能为他生下一个男丁,以继承他那旷世奇才的满腹史书,精致书法,美妙音律。
蔡夫人已经疼痛多时了。看来,生产也就是今日的事了。
产婆又进屋了。
疼痛间隙中蔡夫人赵五娘对产婆说:“方才我疼痛稍差时,闭上眼睛昏昏欲睡,忽然见一道亮光闪过,似一只凤凰般鸟儿,从屋内飞出。
“夫人又梦见凤凰了。那可是大喜事。或者诞下一个灵儿,为蔡氏家族带来好运呢。”
产婆说罢,遂走出室外,向蔡中郎告知夫人所出吉言去了。
蔡邕听说,又想起夫人托梦的兰花子,也不得不相信这个孩子会与众不同。
及至黄昏,一个姣美小女娃终于呱呱坠地。
“老爷老爷,夫人生了,是个千金小姐!”丫鬟翠翠大呼小叫地前来报喜。
“恭贺中郎,中郎大喜,是个小女娃!一个小美人胚子!”产婆接生完毕收拾清楚,急忙前来堂屋报喜。
蔡邕闻言,虽因不是男孩而略感遗憾,仍起身笑着说:“谢谢孙婆婆。”遂吩咐管家,给产婆封上银两。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