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北方的春天,是新婚别离的春天,情意绵绵,长夜漫漫。
遥远北方的春天,是亲人离别的春天,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
是谁在库伦以泪洗面?商人们又于心何忍?
夏伯所著的这部《晋商义事》植根于现实生活,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作品。
| 书名 | 晋商义事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夏伯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遥远北方的春天,是新婚别离的春天,情意绵绵,长夜漫漫。 遥远北方的春天,是亲人离别的春天,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 是谁在库伦以泪洗面?商人们又于心何忍? 夏伯所著的这部《晋商义事》植根于现实生活,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作品。 内容推荐 夏伯所著的《晋商义事》是一部讲述晋商在战乱年代施行仁义、救助弱者的长篇小说。 新婚后少东家夫妇和黑子带着西帮驮队运送货物,那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晋商们联合起来为抗战捐钱捐物。天成西接班人延续着前辈立下的盟誓,绝不“轻义重利”,在民间留下了响亮的声誉。战事频发,民不聊生之际,天成西设粥棚救济饥民,让官逼民反上山为匪的百姓尤为佩服,一路护送驮队顺利抵达目的地。 目录 第一章 贺兰山麓 第二章 传说 第三章 院落 第四章 日食 第五章 乡俗 第六章 白云 第七章 憧憬 第八章 沧桑 第九章 茶砖 第十章 船歌 第十一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贺兰山麓 在西部,到了五月,一次次的沙尘肆虐之后,难得的雨水总能迅速地将这座城市冲洗干净。 五月里,凋谢了迎春花、杏花、桃花,只剩下刺梅花黄灿灿的笑脸还在孤独地绽放。一九九五年的五月,这座城市中有位老人默默辞世了。生前,对于生命,这位老人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渴望。 她时常为商号中的英雄感叹,她极力地赞美先辈邱太基,称颂他当年重树总号威望、维护商号团结立下的赫赫功勋:“虽是伙计之身,却享有大掌柜之尊。”先辈邱太基的口碑仍在代代相传。 旧时的商路上,有人称呼商号的总号为“西帮”,更多的人则是将商号称作“西帮”;旧时商队相遇,彼此间只要吆喝一声:“我们是西帮的!”“我们在为西帮置办货物!”不但会赢得信任,而且还会增加安全感。 曾经有人将西帮理解为山西帮。当年商号的大掌柜们却并不认同:“商号就是商号,不是商帮。更不该将西帮理解为山西帮,作为晋商的代名词。” 一介女流,一生都在恪守着严格的祖制。她生前总想做些什么,死后也能面对商号中建立过功勋的先辈。 按照祖制,只有商号的掌柜才可以在异地携带妻儿。在她的丈夫成为商号的掌柜之前,她在家乡就等待了二十多年。漫长的等待中,她的两个儿子相继患病不治而亡。 两个儿子的去世,恶化了婆媳关系,伤心之余,她想到过逃离,一度躲入了侯马的分店。 百善孝为先。为了尽孝,她毅然放弃离家的念头,留在婆婆的身边。 终于等到丈夫接她到异地生活,可是社会动荡的加剧使得她依然还和独守空房时期一样。 她严格律己,从不过问丈夫的事,却事事心中有数。她知道:只有严格地恪守祖制,才能为丈夫树立威望。 她多么期待过上太平的日子。 走出乱世,进入和平年代,留给她和丈夫的团聚只剩下短暂的十年时光。而后的日子为了永恒的相聚,她竞默默独自守候了三十多个春秋。在她的一生中,不论是潮流还是召唤,不论是十年河东还是十年河西,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一眼便可看穿世间的蛊惑。她只认心中的定数:“世间变,心中的定数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五月里,她的生命只弥留了短短七天。 她早已经黯淡了悲哀与沮丧。 她终于可以背起行装轻快地上路了。 她走时安详、沉着。 她的心中一定绽放出了喜悦。 一九九五年的五月,在她人生最后一个季节里的最初几天,只要天气晴暖身体许可,她都会在梳妆整齐之后一手提着马扎、一手拄着拐棍,蹒跚走到离家不远处的街道边坐下。 阳光怜惜她,暖暖地照在她的身上。 她的视力一直很好,她在仔细地端详每一位行人,她要寻找行人脸上可以辨识的岁月印记。五月的街道上,残存的冬的寒意已经褪去,空气中弥漫的夏的躁动影响不了行人的脚步。街道上偶尔有人注意到她,她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旧了。她那年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她的服装从来都不缺乏精心的修饰与细节,她亲手缝制的服装还是古朴的传统式样。 她清醒地知道剩下的时间不多,已经无须再为服装费心。在高龄时继续增加服装无疑是多余的浪费。 她理智,支配生命如同支配金钱。她宁肯忘记世间的琐事,也不放弃用回忆填充最后的时光。 五月里走人回忆,回忆中最多的一定是她的家乡。 她叹息先辈们都已经远逝,她的生命追随了商号的文化,她一定一次次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离开家乡已经太久了。 她更难割舍这座城市。第一次抵达这座城市,是她新婚之夜的逃离。第二次抵达这座城市,她便永远地离开了家乡。 这座城市中,她的同辈人越来越少。 幸亏有黑子出现,她人生的最后时刻才不致太过孤单。 黑子是谁? “文化大革命”一结束,黑子便离开这座城市返回陕北老家。 “黑子恐怕已经老死在乡下。” 十几年过去了,黑子的突然出现出乎她的意料。 “黑子还活着!”当有一天她将这消息告诉红兵的时候,意外带来的惊喜简直让红兵高兴得叫了起来。 P1-3 后记 《晋商义事》这部长篇小说以19世纪后期形成于归化城的晋商股份制商业集团“西帮”(总号“天成西”)为故事背景,将明清以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人文色彩浓厚的晋商文化进行了细致、深入和全方位的记叙,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以及“文化大革命”时代,优秀文化影响下的晋商群体总能在最需要抉择的时刻,舍生取义或是重义轻利。 晋商素以诚信著称于世,这部作品植根于现实生活,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原创文艺作品。 在《晋商义事》这部长篇小说中,我为读者埋设下了许多的谜团。这些谜团有些是我为了取悦读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意为之,有些则是将一些至今尚未公之于众的晋商历史谜团轻轻抖出一角。对历史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一定很快就能发现我的企图,我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在或隐或现的历史迷雾中迅速抓住这显出的一角直抵深处,继而揭示出全部的答案。然而,有些谜团看似明白却又分明是在将答案刻意隐藏。这些隐藏的谜团对晋商,对诸如北京、银川、乌兰巴托等地的城市文化、历史与传承,则是不应该被无情遗忘的。而在这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中,一个与晋商近现代历史直接相关的事件始终在我的心中占有重要位置,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我始终都没有将它写入小说并给出臆断的答案。 “患难方能见真情”,这是一句能够体现晋商文化精髓的语言.通过这句话我想要传达出的思想是,文化作为思想的载体为晋商的存在提供了持久和永恒的生命力;可以这样说,经历过世间无数的磨难,古老的晋商一直都未消失,他们始终都在与这个民族同生共死、患难与共。伴随晋商的脚步走入“西帮”创建的年代,细心的读者仅仅顺着小说乱麻团中偶尔捡出的线头看到晋商在清朝时代的“倔强”就足以令人兴奋,这是晋商在时代逆境中坚守其文化的独立性,是将秦汉以来的中原文化传承至今的历史见证。《晋商义事》中讲述的晋商天成西商号,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众多晋商商号汇集而成的著名晋商股份制商业集团。《晋商义事》除了讲述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帮”(总店“天成西”)的发展脉络,还以“文化大革命”时期天成西人家“商业败落”后的所思所想、行为选择作为故事的展开方式。小说通过全文的展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众多重大历史时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了完美的表述。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并保护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晋商义事》这部作品传达出的晋商之“义”,在晋商文化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内涵在当下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