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召唤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你在振臂高呼,你在摇旗呐喊,你在努力冲破黑夜,争取自由的明天。你愿做先于秋天着地的落叶,用生命抒写革命的壮丽诗篇。
那年,七月。嘉兴南湖,一艘小船。13名热血青年,心手相握,把镰刀和铁锤抱成团。一纸盟约,结为同志,心中信仰的圣火,此刻燃成逐天的烈焰。从此,日月当鼓,银河作弦,在中国大地上奏响了叱咤风云的信仰之歌!
这是一场征途漫漫的信仰之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脚印复脚印,深深地烙下了忠诚者对信仰坚定追求的足迹。
(一)
极致的环境,极致的考验,极致的信仰。井冈山斗争时期(1927年10月—1930年2月),就是如此“极致”的两年零四个月。
曾志说: “共产党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除了信仰之外,一切都是可以舍弃的,包括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井冈山的斗争波澜壮阔,既有对与错的争论,又有走与留的抉择,更有生与死的考验。伪装者无处藏身,投机者无从得利,脆弱者无以坚持。只有信仰至真至纯者,才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井冈山,又无怨无悔地走下井冈山。
他们本可以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却甘愿风餐露宿、出生入死。像卢德铭、张子清、王尔琢等人,都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教官和学生。
他们本可以谋求高薪、出人头地,却毅然投笔从戎、九死一生。像罗荣桓、伍中豪、何挺颖等人,都是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
他们本可以儿女情长、相夫教子,却决然卸下红装、驰骋沙场。像曾志、贺子珍、伍若兰等人,都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他们和所有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革命者一样,不为别的,只为心中崇高的信仰。
越是走进历史的深处,就越是震撼于信仰的可歌可泣。1929年7月,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刘真不幸被捕,敌人见诱降不成,就挖掉他的双眼,挑断他的脚筋和手筋,然后把他放到蒸笼里活活蒸死。1930年7月,担任红八军军长的何长工率领红军攻克长沙后,反动派对他在湖南华容的家人进行报复,将他的30多个亲人抓起来,残忍杀害,其中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可以想见,得有怎样坚定的信仰、怎样执着的选择,才使他们能够承受如此的生理和情感剧痛。
从1930年2月起,井冈血火凝成的信仰,就伴随共产党人、革命军人,走过雪山草地,走过黄河长江,走过抗战,走过硝烟,走向新中国。
(二)
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身着褪色的灰布长袍,却掀起万丈红色波涛。站着,分明是冲锋的战士;倒下,依旧是革命的先导;生命,是飘扬的旗帜;灵魂,是嘹亮的号角。
清晨的汉口余记里留下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凛然正气, 《可爱的中国》在你生命的尽头更加绚丽,你们把敌人的枪声作为自己结婚的礼炮,携手走向刑场,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坚定从容自信的目光深情相望……
有多少忠诚者的生命,默默融进了信仰的霞光。烈焰染红滚滚湘江水,五万忠魂用战衣血衣铺就了信仰的栈道;不见炊烟、没有飞鸟,狂风暴雪、饥饿严寒,也未能阻止那一双双草鞋追逐信仰;渣滓洞、雨花台,那些戛然而止的青春记忆,就因为拒绝改变信仰,宁死不屈……
枪声在年轮的车辙下飘远,硝烟在岁月的季风中尽散。同志啊,在我的记忆里,你每一根骨都是一块锃亮的铁,铁击夜色,淬出的是火,火在蔓延,如杜鹃满山,翠竹遍野。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真理释放着地火喷发般不可阻挡的力量。
叫一声“同志”,是不变的乡音,是家国的依恋,是神圣理想的召唤。
泸定桥头,13根粗大冰冷的铁链拉着两岸臂膀,胜利的道路就在这铁链上,一声“同志跟我上”,不惧枪林弹雨、惊涛骇浪;松骨峰上,坚守阵地的机枪没有了子弹,一声“同志跟我上”,最可爱的人,挺着血肉之躯也要一往无前。
触摸,永不冷却的热血。
凝视,永不褪色的鲜红。
耳畔再次响起同志的高呼,脑海中浮现定格的画面。“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为了新中国,前进!”那是怎样的壮语豪言。哪怕手托炸药包、身堵机枪口,也从未忘记脸上挂满微笑,高昂起理想的头,那又是怎样的骄傲勇敢。浇了汗的火,混着泥的血,开出襟前的红色花朵。英雄仰面,缓缓倒下,朝向太阳的眼睛熠熠闪着光芒。P2-4
一年构思,两载撰写,三易其稿,似乎可以喘口气了。但掩卷沉思,总觉得还有话要说。回想这两年的写作过程,每每被笔下的人物及事迹所感动,曾在多少个午夜伏案泪流满面,曾在多少个黄昏掩卷长泣哽咽,曾在多少个场合挥泪讲述书中的故事。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就是一首献给这些为民族独立、为祖国解放、为人民幸福付出青春、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的颂歌和祭文;就是一首献给这些心地善良、崇尚美德、至诚至真而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草根平民的赞歌和褒词。于是,在付梓前夜,我又写了下面这些话。
东方人和西方人都热衷于百年纪念,缘由和方式虽然各异,但通过纪念活动,或回忆光荣,或领略启示,或召唤未来却是共同的。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1894年11月7日,大连失陷;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威海全军覆灭。不论你想或是不想,丰岛、大东沟、镇远、定远,以及百年前孤零零漂在海上无人顾及的破甲残片,这些在现代人视野中早已消失的盲点,都会苍白地注视着我们这些忘却和未忘却的人们。
知耻而后勇。记住国耻,首先要知,不对“耻”进行艰难、沉重甚至痛苦的思索,就不能期望“勇”会来得多么猛烈、多么持久。记住它,你从历史中采摘的就不只是几枝耀眼的花朵,还有熔岩一般奔腾的地火。
64年前,《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时候,正值“八一”建军节前夕。历史的巧合,让我们的目光很Iii然地把这场战争,同我军90年的军史紧紧连在一起。上甘岭、长津湖、松骨峰……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多年过后,在远离硝烟的日子里,我们一次次凝望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一次次呼唤英雄的名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先辈的热血至今在我们心中流淌。
其实,当邱少云趴在被燃烧弹打着的草丛中,咬着牙把双手插进三千里江山肥沃的泥土中时;当黄继光以他中国式的“马特洛索夫”的惊天一跃,扑向喷吐火蛇的敌人枪眼时;当王成式的36名志愿军战士冲出战壕,双手紧握爆破筒扑向敌群时;当毕武斌驾驶中弹起火的轰炸机,义无反顾地扎向大和岛上的敌人阵地时……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已经不可改变地注定了。
大漠列阵,黄沙百战穿金甲;塞上点兵,大风起兮云飞扬。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12000名受阅官兵士气高昂、意气风发,129架战机和571台车辆装备展开空地分列式通过检阅台,其中40%新型装备是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建军节举行的阅兵仪式。
这是一支与奇迹同在的军队。这些军人,会视死如归,揪断肠子用生命捍卫红军战士的忠诚;会大义凛然,砸坏枪支后一齐跳下万丈悬崖;会面无惧色,用单手托起炸药包摧毁敌人的碉堡:会奋不顾身,用身体堵住机枪喷吐的火舌;会义无反顾,跳进冰窟窿抢救落水儿童;会齐心协力,用胸膛筑起抵挡洪水的堤坝:还会用鲜血淋淋的十指,去挖开、搬动、寻找水泥预制板下一息尚存的生命……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建设、和平发展时期,仍然需要那种视民众安危为自身安危、视民众苦难为自身苦难、视民众幸福为自身幸福的军人,仍然需要那种在沧海横流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横刀立马的好汉。
中国军人是忠诚可靠具有英雄气质的军人。这种忠诚可靠和英雄气质,与人民群众的安危紧密相连。在这样的队伍面前,我们才可以说: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回首我党我军浴血荣光的历程,得到的启迪很多,“忠诚”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词。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忠诚因其追随而为忠诚。这种理想信念和忠诚追随不是功利的,而是生发于鲜明的家国大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是草率的,而是基于对党的理论主张的深刻理解与由衷认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而是经过锻打淬炼真正成为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历经艰难挫折而辉煌迭出、历经百折不挠而凯歌高旋,都能从中找到根源。
人生有了坚定的信仰,生命才有灵魂!
心中有了绝对的忠诚,追随才有方向!
蒲志龙
2017年11月
何谓忠诚?《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忠,敬也,从心”;“诚,信也,从言”。可以说,忠诚就是全心全意、矢志不渝。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东汉马融在《忠经》里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
春秋时期,兵圣孙武就将忠诚列入战胜敌人的五大要素,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尉缭子》云:“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桴而鼓忘其身。”三国时,诸葛亮亦有言:“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强调,坚守忠诚,要像“站立在海上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英国诗人雪莱也说:“在任何生命中,忠诚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忠诚,包含了人们的信义、操守、诚实、正直、善良等美德,涉及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各个层面。
从古至今,忠诚的表现不尽相同,忠诚的品质却永远不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多少忠诚之士,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忠诚之歌,世世代代被人们敬仰和传颂。人们之所以崇尚忠诚,以忠诚为荣,就是因为忠诚与神圣为伍,与高尚做伴,是做人之基、处世之本。
忠诚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忠诚二字,打下了深刻的阶级烙印,忠于谁、反对谁,听谁的、跟谁走,事关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这种信仰、立场、态度,就是忠诚的内在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的忠诚,体现在信仰上,就是面对各种诱惑与风浪,如静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始终信念坚定、信守如一。体现在品质上,就是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虚情假意,不耍小聪明,不做势利眼,不当软骨头,不背叛自己的誓言。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知行合一,说自己做的,做自己说的,以高尚的人格立于天地之间。
忠诚源于血脉,起于情感,是贯穿每个生命的一条主线。作为高级智慧的生命体,人的忠诚来自于感恩的心理基础,升华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对生育自己的父母、哺育自己的土地、培育自己的组织常怀感恩之心。这种朴素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成熟,逐步沉淀升华成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博大情感,进而转化为忠诚的实际行动,它超越时空,持久而稳固,真挚而热烈,广阔而高远。
忠诚,为追求共同目标提供动力源泉。共同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的决心意志和发展愿景。讲忠诚,就是要对实现共同目标尽心尽力,义无反顾。人们常说,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这个“志”和“道”,就是追求共同目标的志向抱负和方向引领。同时要看到,共同目标的实现征途漫漫,困难重重,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力量,就能产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和“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顽强意志,迎着问题上,克服困难走,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共同面对和战胜前进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忠诚,为社会健康运转提供精神支撑。社会是一台大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社会才能有序运转。只有人人自觉忠于理想信念、忠于党纪国法、忠于道德操守,特别是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讲规矩、守纪律的良好风气,共同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和稳固的社会秩序,否则就会各行其是、各唱各调、各自为政,影响社会稳定。
忠诚,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根本保证。只有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社会需要、服务人民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活出境界,活出尊严,活出格调,活出精彩,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形成强大的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之,一个人只图享受不讲奋斗,只图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人人为我,不讲我为人人,必然会得小而失大,最终难成事业。
忠诚胜于能力。失去了忠诚这个前提,能力越大,危害越大!“一战”期间击败德军的法国英雄——贝当元帅,曾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但在“二战”初期巴黎沦陷后,面对德军大兵压境,执政的贝当内阁放弃抵抗,宣布投降,并成立了维希伪政权,为虎作伥。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在基辅会战、莫斯科会战等重大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授予大将军衔、“苏联英雄”称号的苏军高级将领弗拉索夫,在后来的列宁格勒战役中失利被俘,很快变节投敌,任希特勒手下的“俄罗斯解放军”司令,将枪口转向昔日的战友。面对生死存亡的威逼,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有的人抛弃忠诚,放下尊严,沦为无耻的叛国者,将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有的人却以铮铮铁骨承受考验,用生命辉映国家民族的历史。宋朝的文天祥,明朝的史可法,共产党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马本斋等都是精忠报国、蹈死不顾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抉择谱写了民族脊梁的赞歌。
忠诚亦需素质支撑。《荀子·尧问》有言:“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意思是说,内心的忠诚炽盛,就会振发在外,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为党工作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只有思想上“想干事”,责任上“敢干事”,能力上“会干事”,行动上“干成事”,作风上“不出事”,用“贲於外”的能力素质,证明“盛於内”的赤胆忠诚,才会筑就忠诚的品格高地。
忠诚不是愚忠,而是在崇高信念指引下,对职责使命的慨然担当。抗金名将岳飞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代表,面对朝中主和派的干扰掣肘甚至肆意破坏,刚毅果敢,坚持从实际出发,捕捉创造战机,屡败强敌,并留下“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豪言。南宋末期,名将李庭芝率孤军死守扬州,面对元军重兵围困和招降,大义凛然地选择了与百姓故土共存亡,以身殉国。一个锐意进取的民族,不能没有精神标杆的引领;一支奋发图强的军队,不能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之所以饱受挫折、历经劫难却坚韧顽强地绵延赓续至今,就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把忠诚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忠诚需要传承。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总有一批赤胆忠心的民族精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延续国祚,或舍生取义激励来者。今天,虽然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安全和稳定仍然面临威胁,我们重任在肩。越是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越需要奏响绝对忠诚的时代旋律,彰显我们的主流价值。
这既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也是本书的主旨。
是为序。
蒲致龙
2017年10月
今天,虽然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改革开放和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安全和稳定仍然面临威胁,我们重任在肩。蒲致龙著的《铁血忠诚》就是一首献给这些为民族独立、为祖国解放、为人民幸福付出青春、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的颂歌和祭文;就是一首献给这些心地善良、崇尚美德、至诚至真而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草根平民的赞歌和褒词。
忠诚需要传承。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总有一批赤胆忠心的民族精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延续国祚,或舍生取义激励来者。今天,虽然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安全和稳定仍然面临威胁,我们重任在肩。越是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越需要奏响绝对忠诚的时代旋律,彰显我们的主流价值。
这既是蒲致龙著的《铁血忠诚》的初衷,也是本书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