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源流远长,《中华上下五千年》能让人清晰了解五四运动之前中华文化的历史,体例清晰,内容翔实,人物事件典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书。同时,体例独特,从上古直本书至晚清和民国时期历朝历代的著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书中几乎都有详尽的记载,如大禹治水、鸿门宴、抗金英雄岳飞等,可读性很强。“历史探微”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补充、评价,是本书一大特色,方便读者阅读。崔钟雷主编的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有裨益。对历史知识、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切实的帮助、指导作用。
崔钟雷主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课外讲堂》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该书故事简短精彩、语言通俗易懂,生僻字词加注拼音,并辅以必要的阅读指导,扫除中学生的阅读障碍,让他们在阅读一个个引人人胜的小故事的同时,轻松掌握中华历史文化相关知识与考点。
尧舜让帝位
传说在黄帝以后,又相继出现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
那个时候正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决策之前,必须把其他各部落首领召集到一起,广泛听取意见,共同商定后才能行事。
尧是黄帝的后代,十六岁时便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尧是位宽厚、朴实的首领,生活特别节俭,他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同平常百姓没有区别。他经常到百姓中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心声。当然,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使人民的生活过得安定、幸福。
尧还是个任人唯贤的首领,他能够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各种人才,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在位期间,特别重视农业。曾设官掌管时令,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便指导人们按时令从事劳作。
他在位几十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过着祥和、幸福的生活。但尧也越来越老了,他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已大不如前,于是决定为自己选一个继承人。
尧一共有九个儿子,有人向他推荐他的儿子丹朱为继承人。尧却说:“我的九个儿子都不成器,尤其是丹朱,他不仅性情暴躁,还不务正业,我怎能放心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呢?”
有人提议让管水利的共工接替首领职位,尧听后直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上看他很恭谨,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这种人也不能当首领。”
这次讨论没有推举出继承人,尧命令大家继续为他物色和推荐合适的人选。
过了一些日子,尧又把部落首领召集到一起,继续商讨继承人的人选问题。
这次,好多人向他推荐舜,并介绍说:舜的父亲名叫瞽(gu)叟,生母去世早,继母对他很刻薄。继母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不明事理,非常傲慢,可是糊涂的父亲却宠爱他。舜在家里无法待下去了,就离家出走了。由于他为人谦逊,品德高尚,所以人们都乐于同他相处,据说只要是他住过的地方,一年成村,两年成镇,三年则成都邑。
尧听后,便决定先派人去考察一下舜的能力、为人与才干,就把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同时,还为舜修筑了一个粮仓,又分给他好多牛和羊。
舜的父亲和弟弟象看到这些财富,非常嫉妒,于是便定下毒计要加害舜。
有一天,舜去修补粮仓的顶盖。当他顺着梯子爬到仓顶的时候,瞽叟和象偷偷地撤走梯子,在粮仓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好占有美女和那些财富。舜在仓顶上一见大火,便急忙找梯子,没想到梯子已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斗笠,他双手举着斗笠,像小鸟张开翅膀一样,从空中跳了下来,落到地面后竟毫发无损。
瞽叟和象见舜没有被烧死,便又生一计。他们让舜去挖一口古井。舜下到井里后,他们就在上面往井里扔石头,想砸死舜。由于古井年代久远,土质疏松,旁边形成了一个洞,舜就躲在洞里。
象以为这回舜必死无疑,便和父亲跑到舜的房子里抢夺财物。他们没有料到,舜竟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舜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深究,依然像从前那样同他们相处。后来,象和继母、父亲再也不敢加害舜了。
尧知道这些事情后,深受感动,他非常敬佩舜的品德,便命人将舜召到自己身边任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尧认定舜是一个有才干的年轻人,便将自己的帝位让给了舜。历史上将此事称为“禅让”。
舜继任后,继续保持着勤劳朴实的作风,同百姓共同劳动,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代尧执行政事八年,制定法律,惩奸除恶,招贤纳士,政绩显赫。已过百岁的尧最后无所牵挂地闭上了眼睛,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三年后,舜正式接任首领的位置。
又过了几年,舜也逐渐衰老了,他也像当年的尧一样,选拔了一个有才能、威望高的人接任自己的位置,这个人便是治水的大禹。
于是,尧、舜退位让贤的千古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P12-14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间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需要不断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悲剧中看清社会的现实,从史书中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寓言中体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从诗歌中感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然而中国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选取中华五千年以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篇章,内容丰富全面,既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相连,又适当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在忠实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汲取精华,释疑解难,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力争为莘莘学子奉上一套编排精细、版本权威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