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族大义(林则徐)/治国良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姜正成编著的《民族大义(林则徐)》介绍: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中举。嘉庆十六年(1811)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授江苏巡抚。在任上,他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内容推荐

姜正成编著的《民族大义(林则徐)》其实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近代史。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封建帝国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所以我们百事不如人,只能任人欺凌,林则徐、魏源这样的爱国者,当时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铸造了林则徐一生辉煌,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却让人感慨万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林则徐被罢免了,鸦片战争失败了;如果他不被罢免,鸦片战争就能胜利吗?

这是读者需要思考的。

目录

第一章 乘风破浪

 寒门学子

 春风得意

 入翰林院

 务实作风

第二章 “林青天”

 “三叹作吏难”

 清讼与赈灾

 改革河政

 江苏巡抚

 两江总督

 临危受命

第三章 山雨欲来

 阿美士德访华

 胡夏米事件

 鸦片泛滥

 重治吸食

第四章 南国风云

 震慑群夷

 惩贩禁食

 虎门销烟

 严令交凶

 艰苦抗战

 山河含恨

第五章 革职流放

 浙江前线

 漫漫西行路

 边城伊犁

 天涯孤影

 发挥余热

第六章 最后日月

 陕甘总督

 云贵总督

 大星陨落

第七章 精神不死

 林公形象

 无欲则刚

 忧国忧民

 勤勉务实

 惟才是举

 洋务先驱

 艺术才情

附录

 林则徐名言

 林则徐年谱

试读章节

寒门学子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后来西汉灭越,又在此设置侯官县。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这里却一直作为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巍然屹立在我国的东海之滨。从元代始,这里就是我国与南洋地区开展贸易的枢纽,所以这里经济繁荣,物阜民丰。再加上宋代理学家朱熹以及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弟子又曾在这里聚众讲学,更使它成为东南的文化重镇,向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清乾隆五十年(1785),林则徐诞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西门街定远桥边的一间小屋子里。

这户人家的主人,名叫林宾日,三十七岁,是一位以教书为生的穷秀才。他的妻子陈帙,是闽中宿儒陈圣灵的第五女,二十七岁。他们膝下,已有几个女儿,曾养育过一个男孩,取名鸣鹤,不幸早逝。刚刚坠地的婴儿,是一个男孩,虽然已是夜半更深,一家人欢天喜地,竟毫无睡意。

说起林家,还得远溯到两晋时期。那时候,中原地区战祸不断,政权更迭,为了逃避战乱,中原百姓纷纷举家南迁,林则徐的先祖九牧林氏也随着滚滚人流来到了福建莆田。到了宋代,林家又迁至福清县的杞店乡。清朝初年,林则徐的五世祖林学弢才最终定居侯官。

林则徐出生时家境贫寒,祖父林正澄、父亲林宾日都是在私塾教书的穷秀才。据说,林则徐的祖父还曾卖房还债,而父亲林宾日因家境贫苦,直到三十岁才得以娶妻生子。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身为一介寒士的林宾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则徐”,期望他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的父母早早地就对林则徐进行有针对性的启蒙教育。刚满三岁时,父亲坚持每天把林则徐抱到私塾里,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口授四书五经。从四岁起,林则徐就正式跟着父亲在书馆读书了。六岁那年,林宾日便开始教儿子写八股文。一直到十二岁,林则徐都始终跟随父亲就读于家乡的文笔书院。

林则徐读书时非常刻苦,他自己后来回忆说:“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栗手皲,恒至漏尽。”寒冬腊月的晚上,他和姐妹们一起就坐于灯前,读书、做事,尽管他们的手脚都被冻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一直坚持到半夜才肯休息。

这时,林家的生活也比较清苦。每到除夕之夜,林则徐一家才能非常难得地吃上一顿素炒豆腐。即使这样,对于他们来说,也已经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并且,只有在除夕之夜,挂在他们家墙壁上的那盏油灯才会令人难忘地出现两根灯芯。

为了读书,林则徐经常把自己的衣服送到当铺里换钱;有一段时间,林则徐曾到闽县的衙门里去做兼职,当一名辛苦的抄写员,用自己微薄的劳动所得去购买书籍。于是,便有好心人来劝林宾日,让儿子林则徐去做生意,赚大钱。深谋远虑的父亲当然不会同意,每每笑而不答。林则徐也非常懂事,每天早晨上学时,他都会把母亲和姐妹们夜间赶制的纸花送到店铺里去寄卖,等到晚上放学时,他再去把所卖的钱拿回来交给母亲。

然而,每当看到父母和姐妹们都在为生活不分昼夜地辛勤忙碌着,林则徐还是深感不安,母亲却一直坚定地对他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母亲教育他好男儿都应该志存高远,而不要误认为多做些家务就是对父母尽到了孝心,只有将来读书做了大官,那才是不枉父母的一番苦心。

父母的谆谆教诲激起了林则徐奋发苦读的决心,幼时艰辛的家庭环境则培养了他在任何条件下也不会向困难低头的坚毅品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父亲教导有方,加上自己的刻苦攻读,少年时期的林则徐就文采出众、非同凡响,是一名妇孺皆知的“神童”。

一次,有人出了一个上联“鸭母无鞋空洗脚”来试试他的才学,林则徐马上对答“鸡公有髻不梳头”,令对方大加赞赏。还有一年过元宵节,老师出题“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让学生对对子,林则徐立即应声作答:“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

有一回,老师带着一群孩童去游玩鼓山顶峰。兴之所至,老师让自己的学生以“山”“海”为题各作一对七言联句。当其他孩子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林则徐率先吟出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名句。

十二岁的林则徐在参加郡试的时候,因为和另外一位老童生的成绩一样,所以主考官就决定给他们加试一场对对子,上联是“童子何知”。老童生半晌无语,林则徐却立刻张口对答“大人利见”,使老童生不得不甘拜下风。《易经》中有“利见大人”之语,林则徐巧妙用典,让考官赞赏。P2-4

序言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中举。嘉庆十六年(1811)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授江苏巡抚。在任上,他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此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道光十八年(1838)秋,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篇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在禁烟时,又积极整顿海防,筹备战守。道光二十年(1840)夏,英军入侵后,道光皇帝认为是他惹的祸,将他革职后充军伊犁。后来,皇帝又念及林则徐的忠心,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新起用他,并授予林则徐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直至他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病辞官返乡。

林则徐禁烟前,中国封建王朝仍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

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五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该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林则徐的传记,其实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近代史。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封建帝国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所以我们百事不如人,只能任人欺凌,林则徐、魏源这样的爱国者,当时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铸造了林则徐一生辉煌,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却让人感慨万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林则徐被罢免了,鸦片战争失败了;如果他不被罢免,鸦片战争就能胜利吗?

这是读者需要思考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