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译的《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全译本)(精)》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本书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 书名 | 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全译本)(精)/经典译文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英)查尔斯·狄更斯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华译的《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全译本)(精)》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本书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内容推荐 刘华译的《大卫·科波菲尔(上下全译本)(精)》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以“我”的视角展开这个宏大的叙事。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出生、童年及长大成人的种种经历。《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作品,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他毫不掩饰地宣称,“我对于从我的想象中出生的子女,无一不爱……不过,就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小说一问世,就好评如潮,并在历史长河中赞誉不绝,老托尔斯泰、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思等大师都对其推崇备至。 目录 上 第1章 呱呱坠地 第2章 回望童年 第3章 生活变幻 第4章 蒙受屈辱 第5章 遣送离家 第6章 结交新友 第7章 第1学期 第8章 我的假期 第9章 难忘生日 第10章 遭人遗弃 第11章 孤独谋生 第12章 决心出走 第13章 沿途遭遇 第14章 为我做主 第15章 重新开始 第16章 重返学校 第17章 他乡故知 第18章 一次回顾 第19章 开开眼界 第20章 斯蒂夫家 第21章 小艾米丽 第22章 旧景新人 第23章 选定职业 第24章 初涉放荡 第25章 天使与恶魔 第26章 坠入情网 第27章 特拉德尔 第28章 米考博先生的挑战 第29章 再访斯蒂夫家 第30章 蒙受损失 第31章 更大损失 下 第32章 漫长旅程 第33章 幸福时光 第34章 吓我一跳 第35章 备受打击 第36章 满怀热情 第37章 一点冷水 第38章 各奔东西 第39章 一对合伙人 第40章 浮踪浪迹 第41章 两位姑妈 第42章 作恶多端 第43章 再度回顾 第44章 料理家务 第45章 预言应验 第46章 得到消息 第47章 找到玛莎 第48章 家务困境 第49章 坠入迷雾 第50章 梦想成真 第51章 更长旅程 第52章 火山爆发 第53章 再次回顾 第54章 米考博先生的事务 第55章 暴风骤雨 第56章 旧痛新伤 第57章 移居海外 第58章 浪迹天涯 第59章 回归故里 第60章 见艾妮丝 第61章 两个忏悔人 第62章 指路明灯 第63章 一位来客 第64章 最后回顾 试读章节 第1章呱呱坠地 我这本书的主人公,到底是由我本人担当呢,还是让其他人得到这个位置,在随后的篇章中自会见分晓。我的这一生,将从呱呱坠地开始说起。我出生在一个星期五的半夜十二点整。据说,伴随着凌晨钟声的敲响,一个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夜空。对此,我深信不疑。 有关我的生辰,我的保姆和一些颇有见识的邻居,早在我出生前的几个月,就开始议论纷纷。他们说,我呢,首先,这一辈子准多灾多难,命运不好;其次呢,我拥有看鬼魂的特异功能。她们坚信:凡是星期五半夜出生的婴儿,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来都是不幸的,同时也都拥有看鬼魂的本领。 关于第一点,我想不用多说,我的亲身经历足以证明那预言是真是假。关于第二点,我不得不说,迄今为止还没体验到,或许当我还是个小毛孩的时候,就把这份特异功能挥霍殆尽了。不过,即使没有这份特异功能,我也不想抱怨。如果别人拥有这份特异功能,那我真诚地祝福他们好好享用吧。 我出生时带了一层胎膜。这胎膜在报纸上还登了一则广告,准备以十五几尼的低价出售。不知是当时航海人囊中羞涩,还是人们不大相信这胎膜真有这种奇效,他们宁愿买软木质救生衣,也不愿掏这笔钱。最后,只有一个人有意购买。这个人是个律师,和证券经纪人经常打交道,他只肯出两磅现金,其余的用雪莉酒作抵偿。尽管再三向他保证这胎膜能保佑他不会溺水身亡,他也不愿意多加一个子儿。最后,只好撤回广告,白白浪费了一笔费用。说到雪莉酒,我那可怜的亲爱的母亲自己也拿到市场上去卖过呢。然而十年后,这个胎膜再次出售,由我们当地的五十个人参加,他们以抽彩的方式来决定谁是买家。每个人先出半克朗,中彩的人最后需出五先令买走胎膜。当时我也在现场,看到自己身体的一个部分竟以这种方式出售,心中可谓五味杂陈、窘迫不安。我还记得中彩的是一位老太婆,她挎着一只篮子,极不情愿地从篮子里一枚一枚地掏出硬币,那些硬币全是半便士,掏了半天最后还差两便士半,尽管人们一枚一枚地数给她看,又费尽口舌给她解释说钱还没凑够,可是依然无济于事。后来倒是应验了,那个老太婆真的没有被淹死,而是活到九十二岁高龄,寿终正寝,心满意足。这在我们这一带传为佳话,妇孺皆知。据说这个老太婆平常爱吹嘘,说她一辈子只走过一座桥,除此之外,还不曾在水边走过。她喜欢喝茶,在喝茶时,总是对航海水手和其他干这一行的人表露出愤恨,指责这种“瞎跑”的行为简直就是亵渎上帝。即使你告诉她,她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说茶,正是这些人“瞎跑”得来的,那也是白搭,她依然会义正词严地说:“反正我们绝不能‘瞎跑’。” 好了,我现在也不瞎说啦,言归正传,说说我的出生吧。 我出生在萨福克郡的布兰德斯屯,苏格兰人常说的“在那儿”。我是一个遗腹子。父亲闭上眼六个月后我睁开了眼。即使是现在,每当想起我的父亲竟然从未见过我的模样,仍然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自从我记事儿以来,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所留下的,就是那块灰白色的墓石,一直挥之不去。我们的小客厅里,炉火融融,烛光摇曳,而我的父亲,却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我们门窗紧闭,把他拒之门外,想起这一情景,我觉得实在是太残忍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我父亲的姨妈,也就是我的姨奶奶,在我们家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后面我会详细介绍她。她叫特洛伍德小姐,或称贝斯小姐,迫于她的威严,我那可怜的母亲常常总用后面这个称呼,不过,这种情形也不多见。我的这位姨奶奶曾经嫁给一个比她还小的丈夫,他年轻英俊,可俗话说得好:“行为美才是真正美。”他在这方面可做得不够美,因为他涉嫌家庭暴力,甚至有一次,他们为日常生活问题发生争吵,他一气之下差点把贝斯小姐从三楼窗口扔出去。他的种种劣迹,使贝斯小姐忍无可忍,最终她给了他一笔钱,两人从此分道扬镳。他带着这笔钱去了印度。在我们家流传着一个荒诞的说法:人们曾在印度看见他骑在一头大象上,旁边还坐着一个大狒狒。可我总觉得,旁边坐着的,不是大狒狒,而是贵妃或贵妃的女儿。无论如何,十年后,从印度传来他的死讯,我姨奶奶听到这消息做何感想,无人可知。和他分手后,姨奶奶就恢复了原来的姓,在遥远的海边小村,购置了一座小房子,带着一个女仆在那儿独自生活。大家认为,她一定是想逃离滚滚红尘,避开世俗烦恼。P1-3 序言 悲哀并不代表我很软弱,而恰恰相反,它将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着我不断前进。既然我童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最终挺了过来,成就了现在的我,那么,眼下的磨难,也一定会激励着我继续前行,更进一步。 ——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作为19世纪英国高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著有《皮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远大前程》《双城记》等十几部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成为世界经典文库的璀璨明珠。2003年,BBC的一个读书节目做了“百部英国人最喜爱的作品”调查,狄更斯有五部作品入选,成为得票最高的作家,超过凭借《哈利·波特》而大红大紫的J·K·罗琳。 创作于1849至1850年间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是狄更斯的第八部著作,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他毫不掩饰地宣称:“我对于从我的想象中出生的子女,无一不爱……不过,就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小说一问世,就好评如潮,并在历史长河中赞誉不绝,老托尔斯泰、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思等大师都对其推崇备至。而早在清朝末年,翻译家林纾(1852—1924)就将其引入中国,名为《块肉余生记》。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以“我”的视角展开这个宏大的叙事。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出生、童年及长大成人的种种经历。小说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每个情节和每个人物都能让人动容,大卫幼年遭遇的继父折磨;萨伦学校的严酷和羞辱;辟果提热烈而真挚的呵护;母亲去世后的童工生涯;大卫与艾妮丝的真挚情谊;渔夫辟果提先生的豪迈与挚爱;朵拉单纯如花的情感;法庭与议会的恶劣行径;斯蒂夫的聪明与虚伪;辟果提先生的执着追寻;米考博先生的艰难生活与高谈阔论;尤利亚的阴险狡诈;汉姆的憨厚质朴……将友情的真挚与变幻、亲情的炽热与伤痛、爱情的甜美与冲动,再把各个阶层、各具特色的众多人物,全部融进大卫的成长河流中,把十九世纪的英国巨幅社会场景展现无遗。尽管时空转换,在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中国,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的鲜活,也能看到他们在当今世人身上的影子。我们不得不说,如此抵达人物深处的刻画,今天依然令人高山仰止。 根据众多文学评论家对狄更斯生平的研究,发现《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的经历,原本就来自狄更斯的亲身感受。所以在这部原本要写成自传的小说里,狄更斯融入了太多的强烈情感,所以也是最能打动人的。狄更斯也曾经历过管理严苛的学校,这对生性敏感的他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成长经历。他父亲由于添丁进口,债台高筑,而且爱慕虚荣,入不敷出,最后无力还债而被关进监狱。为了缓解困窘的家庭经济,他不得不在皮鞋油作坊当童工,整天与一些粗野的孩子为伍,这种屈辱成为他童年的一个重要情感。但就像笔下的大卫一样,狄更斯一直保持着奋进的状态,到律师事务所当学徒,自学速记,当记者,写小说,从不轻言放弃,积极乐观,敢于拼搏,而且透着幽默与豁达。通过小说,狄更斯宣泄了痛苦,疗愈创伤,肯定自我,获得新的人生状态。正因为如此,狄更斯才如此眷爱他的这个“孩子”。 为大师的名著做翻译,也是译者的心理成长。感受着原文精彩的笔墨,体察着书中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无法抗拒的被吸引,感受着世事变幻和情感纠葛,常常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同时也备感压力,担忧不能准确呈现原义,如有遗憾,敬请读者谅解。 真心期望,《大卫·科波菲尔》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笔的精彩,而更应该是一场心灵震撼,直抵每一颗心!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