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江著的《荀子礼思想研究》尝试从缘起、本质、功用三个向度系统而深人地重绘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就行文结构而言,本书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总体思路如下所示:“绪论”主要介绍荀子“礼”思想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正文”按照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四个维度依次展开,分为四章内容;“结语”从总体层面重现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理路。
| 书名 | 荀子礼思想研究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曹兴江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兴江著的《荀子礼思想研究》尝试从缘起、本质、功用三个向度系统而深人地重绘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就行文结构而言,本书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总体思路如下所示:“绪论”主要介绍荀子“礼”思想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正文”按照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四个维度依次展开,分为四章内容;“结语”从总体层面重现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理路。 内容推荐 生活于战国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调,批判吸收其他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资源,创造性构筑了以礼为宗的儒学思想系统。曹兴江著的《荀子礼思想研究》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养”的研究方法,沿循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这一总体思路,系统深入描画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在荀子看来,礼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层级化的名分秩序(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为其本质内涵,既能修一己之身涵养圣贤人格,又可治国平天下达致“群居和一”的至平境界。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之缘起 二 研究之现状 三 研究之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礼之缘起 第一节 “性恶则贵礼义”:礼之必要的人性根基 一 “性”概念之意涵 二 “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礼之必要的“性恶”预设 三 “称情而立文”:礼之必要的情感诉求 第二节 “人生不能无群”:礼之必要的群体向度 一 “群”概念之意涵 二 “人生不能无群”:群何以必要的生存论考察 三 “制礼义以分之”:群何以可能的制度前提 第三节 圣王制礼及其客观根据 一 “礼莫大于圣王” 二 “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圣王制礼的客观根据 第二章 礼之本质 第一节 人异于禽兽的族类特质 一 “人道莫不有辨” 二 “人能群,彼不能群” 三 荀、孟人禽之辨的异同 第二节 “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作为差序结构的礼 一 “礼法之枢要”贵在“定分” 二 “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 第三章 礼之道德功用 第一节 “涂之人可以为禹”的先天根据 第二节 “礼及身而行修”的道德工夫 一 “礼者,所以正身也” 二 “不教无以理民性”的道德教化论 三 “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 第三节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道德工夫的圣贤旨归 一 “好法而行”的士人格 二 “笃志而体”的君子人格 三 “齐明而不竭”的圣人人格 第四章 礼之政治功用 第一节 “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君主角色的理论设定 一 “君者,善群也”:群道的人格化身 二 “闻修身,未尝闻为国”:君主以修身为治国的基础 三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也”:君主通向无为而治的政治能力 第二节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礼法相养的治国术 一 礼的治国效用及其限度 二 法之治道地位的彰显 三 “明德慎罚”的德刑论 第三节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之经济分配功用 一 “进则近尽,退则求节”:对待欲望的合理态度 二 “礼者,养也”:养欲给求的分配原则 三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养欲给求的政治担保 结语 附录 荀子君道思想论纲 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