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著的《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指出宋明理学并没有局限在内在的精神体验之中,而是展开于广阔而具体的家、国、天下、社会历史与政治视野之中。本书通过梳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并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勒出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 书名 |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陈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陈畅著的《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指出宋明理学并没有局限在内在的精神体验之中,而是展开于广阔而具体的家、国、天下、社会历史与政治视野之中。本书通过梳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并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勒出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目录 序 导论 宋明理学道统论及其思想世界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回向三代之治与理学道统论的诞生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路径与结构 上篇 第一章 家礼与道统 ——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 第一节 治教、礼俗与理学道统 第二节 重建世家与以礼化俗:晚明士人的三代之治图景 第三节 道器不二与家礼的哲学形式:家庙礼仪中的道统 第四节 余论:道统与政治 第二章 心学与道统 第一节 虚实之辨与宋明理学 第二节 现代理学研究范式之限制:以牟宗三为例 第三节 心的实践场域与感应机制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明儒学案》中的宗传与道统 ——论《明儒学案》的著述性质 第一节 “宗传”:共同体建构 第二节 “道统”:对抽象之体的消解 第三节 《明儒学案》:性质再检讨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 第一节 从《师说》看《明儒学案》著述目标 第二节 一本万殊话语结构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从《东林学案》看《明儒学案》话语策略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道统话语中的开显与遮蔽 ——以孙慎行著作版本问题及《明儒学案》话语中的 孙慎行为中心 第一节 孙慎行文献的节 录本问题 第二节 《明儒学案》话语中的孙慎行 第三节 结语 下篇 第六章 慎独 ——论阳明学派慎独工夫转向及其哲学意义 第一节 “独知”说:朱子、阳明论慎独工夫 第二节 独知非良,抑或无有不良:阳明后学工夫困境 第三节 以“自”(气)取代“知”:刘宗周的慎独诠释转向 第四节 余论:“以自解独”的思想效应 第七章 研几 ——以朱子、白沙、阳明后学、刘宗周为线索 第一节 朱子论几:严防“认欲为理” 第二节 白沙论几:静中养出生生活泼的宇宙 第三节 中年期刘宗周对白沙端倪说的批评及其困境 第四节 阳明后学论几:中和分歧及其辩难困局 第五节 晚年期刘宗周论几:存发一几、中和—理的解决方案 第六节 余论 第八章 格物 ——论蕺山学派格物思想的哲学义蕴 第一节 物是至善无恶:阳明学派心体自然之争的解决途径 第二节 主宰即在流行之中:物至善说的哲学结构 第三节 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蕺山学派格物学说之转型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气质之性说 ——刘宗周思想与气论哲学的创造转化 第一节 对气一元论的几种批判性质疑 第二节 以喜怒哀乐说为切人点的理论范式转变 第三节 喜怒哀乐说的道德创造性模型 第四节 气质之性说义疏 第五节 几点评论 第十章 性理与救世 ——唐文治论慎独工夫原型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一节 慎独所以养神而事天 第二节 显隐视域中的慎独诠释 第三节 思几以合内外之道 第四节 结论 附录一 “性善”:指引抑或实体? ——陈确思想略论 第一节 性论之辨 ——“性善之教”两种诠释进路的冲突 第二节 知行之辨 ——围绕《大学》展开的工夫论批判 第三节 小结 附录二 气学传统及早期启蒙思潮 ——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宋元明清气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