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甘露主编的这本书《萌19(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全新改版)》由《萌芽》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因倡导“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成为“中国语文的奥林匹克”。
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叶辛领衔,马原、陈村、叶兆言、金宇澄、王家新、邱华栋、陈思和、陈晓明、朱国华等39位著名作家、学者教授、资深编辑担任评委。昔日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今天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锐作家。
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多为14所名牌大学自主招生所录取,大赛为众多有个性有文学创作力的年轻学子,开辟了一条通往名牌大学的新通道。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产生文学偶像的摇篮,但更致力于为有志于创作,有纯真文学梦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永不谢幕的舞台。
由萌芽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十四所名牌大学联合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历来是产生文学偶像的摇篮,更致力于为那些怀有纯真文学梦想的新人提供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由孙甘露主编的《萌19(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全新改版)》一书为第十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分初赛获奖作品选和复赛获奖作品选两部分,共收入获奖作品50余篇,是这一代青少年青春的书写,才华的展现。
Chapter 01 初赛获奖作品选
第一辑/时光罅隙
定格在老照片中不可逾越的时代的昏黄,印进近在咫尺却被轻而易举遗忘的悠悠历史.悄无声息地与我们渐行渐远……
工农路/汪月婷
八节根/张书雨
一封信的一九九三/李胜法
信仰/沈寒暑
和平路/马晨薇
屋漏痕/吴奕晓
我们/刘宗珉
小镇书店/娄凌云
归乡/李庆虎
结婚/陈恋佳
打边炉/李旭莹
迁/吴沁颖
离开花园和岛/李雨荃
远方有桥,近处有岛/沈彦伶
第二辑/在众生中
我就是我,一个令人不解的偶然.一如每个偶然……
影子/席嘉
佛心/蔡依诺
空鸟笼/夏威夷
灵山祭/吕雯听
接升/皮晓晨
盲/杨日旭
往事如昨/虞文婕
头鱼/陈飞扬
慈悲/王畔
等一艘船/刘楚怡
报春/洪元雨
第三辑/风格一种
迎丽而来先锋小说的气息.转角遇见罗伯一格里耶……
十七岁时我们终日谈论的死亡/陈骁
算/余梓激
后悔药/赵瑞宁
老巷/朱瑶
脸/俞悦
摆渡/严歆雅
都市狗道/臧国伟
逐鹿/赵一凡
沙海/陈意林
我碾碎了那颗葡萄/王楚睿
老狗/王淳
最后的仓颉/褚奕雄
第四辑/皮靴里的鲜花
我有双皮靴它无睥无码,穿上它可就踢里碴拉踢里踏拉中我渐渐长大.长大以后我却不再想家
双皮靴它陪我浪迹天涯.疲惫之后它盛开了鲜花……
南方群岛/吴斌
皮靴里的鲜花/贾小我
鸵鸟不会飞/许雪菲
洛桑的短笛/唐若瑶
乡诀/丁元惠
豁口/韩煜玮
墙有茨/罗悦
年夜饭/许文
顾颜,顾颜/游钰泓
同床/娄羽慧
老管/李辰熠
羊和狗王/曹非凡
左鬓发/宋雨亭
万劫不复的夏天/周林帆
人,人,人/郑可欣
Chapter 02 复赛获奖作品选
自拍/刘思柒
访钱宇彤:梦想又不是生活必需品/钱宇彤
自拍/林砚秋
对话科比:篮球是坚持的力量/李辰熠
隐形人/陈意林
杜栖桐:你好我是矛盾体/杜栖桐
自拍/陶易赞
十字之难/赵一凡
似水流年/迟宗浩
自拍/程舒颖
Chapter 03 附录
“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等奖名单
“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二等奖名单
“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入围奖名单
“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初赛评委名单
“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组委、评委、工委名单
汪月婷
安徽师范大学附蓓中学,高三
工农路
我2014年搬到工农路,在这之前它一直叫作工农路,这个名字可能要追溯到某个我未曾经历的,热烈的年代,不过这无所谓。它叫劳动路,红色路,健康路……都一样,都不能改变它如今是一条平庸的路这个事实,甚至因为平庸,所以地名成了负累。而对于我而言,它开始拥有某种特质,开始和劳动路,红色路,健康路区别开来,都是在我搬过来之后发生的事情。
我在这里住了一年有余,其间搬了两次家。原因是楼上住了一个外国青年,白天在学校里面教书,晚上也许还有另外一份兼职,总是到后半夜才到家,更坏的是他家洗手间下水出了一点问题,每回他冲厕所,我家总能听见响亮的水声。所以我睡梦中总是有踢踢踏踏的走动声,和无尽的潮水。母亲上去和他交涉过一次,没想到老外也挺苦恼,因为房子是学校替他租的,房东似乎很不待见他(或者是他糟糕的中文),每回他联系房东,房东都随口敷衍几句,让他也很为难。事情至此,我妈妈只好留了微信,说有什么事可以找我们。这是我们家人和他唯一的交集,我没有参与这场谈话,只隐隐约约听到上面每个人都重复说着“burden”(负担)。后来他们从没在微信上讲过话,下水照样是坏的,夜里依然有人在头上走路。又过了几个月,我家就因为不堪忍受而搬走了。
你习惯了那种邻里互助或者跨越国界的友谊故事时,会觉得这一切无聊透顶。这里的生活真没意思,即使是金发碧眼.来自文明国度的外国人,来到这条街上以后,也和这里的其他人一样,被拖着沉到生活的泥潭里来了。我老是想起那个被重复的burden,要维持的生计,要修理的屋子,找你麻烦的邻居,这个是负担,那个也是负担,始终退让也是一种负担,或者等待别人退让也是。虽然搬家,但还在这条街上,住的时间长了,才有一种更加隐蔽的交情慢慢显露出来。由于是老城区,势必有许多小馆子,这里又尤其多。后来有朋友来拜访我,我渐渐能说得上各家的优劣特色,次数一多,我仿佛也有种我是东道主的错觉,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寓居于此的。
大概是三四月份的时候,楼下开了一家花甲店。那会儿正值市里有几家店引进了锡纸花甲,形式与传统花甲不同,多加蒜蓉和甜酱,非常受欢迎。之后又过了一些日子,街头巷尾的一些小店有所察觉,后知后觉地模仿起来。我家楼下的那家花甲店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张的。
新店开业有非常划算的折扣,我隐隐约约记得是半价,打印在一张A4纸上面,贴在玻璃橱窗上,显得很小家子气。我贪图便宜,和朋友去吃过一回。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主人在厨房里面,女主人在外面招呼客人。店里面新装修过,桌椅都是新的,还没有陈年累积下来的油垢,日光灯白亮亮的,望上去有种崭新的寒冷。我坐下来,便问她有没有无线网.她小心翼翼地说:“还没有来得及装,你下回来就有了。”此时店里没有什么顾客,花甲端上来后,她坐在我们对面跟我们聊天:“现在这个吐壳的盆子不好,太小了,你们下次来就换成这么大的了。”她举起手在空中虚虚比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又问我们:“这个汤怎么样?”
我是知道有这种手段的,同顾客聊天来与顾客产生感情方面的联系,从而赢得长期的客人。我发觉自己洞穿了她的算计,心里生出一种隐约的骄傲,何况那汤料根本说不上好,更加懒得和她说一些赞美的场面话。我说:“外面的汤,似乎跟这个不太一样啊。”她仿佛因此受到了某种惊吓一般,嘴唇动了动,努力地说:“都是这样的,我特意托人买的火锅底料(早就没人用了,我心想),外面用的都是这种啊。”
她说话时依旧是那样小心翼翼的神情,可能是因为到了这样一个年纪,健壮,底气,年轻气盛都很容易被生活扎瘪下去,留下来一张与生俱来般瘦弱而带有苦相的脸孔。她说什么都如同在讨要原谅。我向来不喜爱这样的人,让人觉得似乎是自己犯下了某种过错,是我谋害了她一般。又想起糟糕的味道,没有无线网,种种缺漏,不喜爱竟然变得近乎憎恨了。
离开的时候她给我和同伴每人一张积分券,我随口问:“三个人可以积分在一张券上吗?”她非常认真地跟我解释:“不行啊,你们多来几次,很快就会积满的。别人家都要十次才满。”“你看,”她指着印刷得很精致的积分券,“别人家都要十次才算积满,我家五次就行了。”
那时,我突然发现她发尾上扎了一个红色的蝴蝶结,这对于她来说过分活泼了,降落在她干枯的头发上,如同稻草上不合时宜的火焰。蝴蝶结很新,应该是今天刚刚戴上去的。我想起来中国的一个老传统,本命年要穿红,预示着福运,也许在她看来这个店的开张,是与本命年同等隆重的一件事。她这样的年龄,应该十分相信这个。那个瞬间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我对她无缘无故的憎恶,正是和她的期待一起流淌出来的。这是多么无端的,难以言喻的期待啊。她在厨房里装了三个电磁炉,我们这边客流量最大的店,才用得着这么多炉子,她不停地对我们说“下一次来”,不知道自己受人蒙骗,买了过时的汤料,不知道眼前这几个拿了积分券的顾客根本没打算过再次光临……她不知道。她始终心怀热望,一无所知,清白无辜。
我对她的憎恶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害怕则藏在水下——我多么害怕这样的事,白白地叫人难过,叫人灰心丧气。(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