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容忍(季羡林说做人的学问)(精)》是季羡林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先生看待一个人修为德行,处理人与人以及社会关系的看法,涉及到了孤独、隔膜、压力、恐惧、荣仍、虚伪、正直、正义、做人处世、适应、道德等很现实的问题。先生在对人世人生的一些问题传达了他的观念,真实体现了中国人的心境,和中国大儒的风骨和多面内心。
| 书名 | 孤独与容忍(季羡林说做人的学问)(精)/季羡林人生清话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季羡林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孤独与容忍(季羡林说做人的学问)(精)》是季羡林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先生看待一个人修为德行,处理人与人以及社会关系的看法,涉及到了孤独、隔膜、压力、恐惧、荣仍、虚伪、正直、正义、做人处世、适应、道德等很现实的问题。先生在对人世人生的一些问题传达了他的观念,真实体现了中国人的心境,和中国大儒的风骨和多面内心。 内容推荐 ??季羡林先生一生阅人历事无数,岁月的磨砺馈赠他以无量的智慧财富。《孤独与容忍(季羡林说做人的学问)(精)》辑录了季羡林先生有关为人处世的文章,内容涉及孤独、压力、恐惧等主题。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季羡林先生以其百年人生隽写世事人情,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胸襟。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学者、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精通混合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德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生前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交流史、佛教研究和比较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曾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一生著作等身,有《季羡林文集》(全24册)《季羡林全集》(全30卷)等多部文集刊行于世。 目录 第一章?我们面对的现实 ?忘 ?隔膜 ?坏人 ?傻瓜 ?送礼 ?世态炎凉 ?趋炎附势 ?牵就与适应 ?走运与倒霉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孝 ?邻人 第二章?扛得住 ?寂寞 ?论压力 ?论恐惧 ?容忍 ?难得糊涂 ?三思而行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与虚伪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黎明之前 第三章?做及格的好人 ?漫谈撒谎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 ?论说假话 ?毁誉 ?论正义 ?论怪论 ?做人与处世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漫谈伦理道德 ?谈礼貌 ?论朋友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时间 ?做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一辈子做人的学问 ?我写我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我的美人观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爽朗的笑声 ?反躬自省 ?不完满才是人生 ?死的浮想 ?笑着走 ?黄昏 ?新年抒怀 ?爱情 试读章节 ??忘 ??记得曾在什么地方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善忘。一天,他到野外去出恭,任务完成后,却找不到自己的腰带了。出了一身汗,好歹找到了,大喜过望,说道:“今天运气真不错,平白无故地捡了一条腰带!”一转身,不小心,脚踩到了自己刚才拉出来的屎堆上。于是勃然大怒:“这是哪一条混账狗在这里拉了一泡屎?” ??这本来是一个笑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未必会有的。但是,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却是经常见到的事。 ??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本来是并不糊涂的。但是,年过八旬以后,却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有一年,我们邂逅在香港。一位有名的企业家设盛筵,宴嘉宾。香港著名的人物参加者为数颇多,比如饶宗颐、邵逸夫、杨振宁等先生都在其中。宽敞典雅、雍容华贵的宴会厅里,一时珠光宝气,璀璨生辉,可谓极一时之盛。至于菜肴之精美,服务之周到,自然更不在话下了。我同这一位画家老友都是主宾,被安排在主人座旁。但是正当觥筹交错。逸兴遄飞之际,他忽然站了起来,转身要走,他大概认为宴会已经结束,到了拜拜的时候了。众人愕然,他夫人深知内情,赶快起身,把他拦住,又拉回到座位上,避免了一场尴尬的局面。 ??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刹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刹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行礼如仪的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旬。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刹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刹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然而我的记忆机构也逐渐出现了问题。虽然还没有达到画家老友那样“神品”的水平,也已颇有可观。在这方面,我是独辟蹊径,创立了有季羡林特色的“忘”的学派。 ??P2-4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