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炜文学回忆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少年纪事

油印刊物

我的初中是在胶东半岛上的一处联合中学度过的。今天来看,她的自然环境非常之好:地处海滨,在一片果园的包围之中,校舍是一排排红砖瓦房,被大片绿树掩映,连阔大的操场也罩在了林子里。这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春天是密密的苹果花和李子花,是一群群的蜂蝶和小鸟;夏天有流经园里的河渠、不远处的大海,让我们在水里玩得尽兴;秋天果实累累,园径上花丛盛开,花果把人簇拥起来;冬天有遗落枝头的冻果,有高高的雪岭……总之这是一座再好也没有的校园了,它真该与美好的少年时代连接一起,成为一生难得的回忆。

可实际情形却有些复杂:关于她的一切,有时让我深深地沉迷,有时又不忍回眸。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来享受大自然的慷慨赐与,因为当时已经找不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了,就连这个绿荫匝地的校园也不能幸免:到处都是造反的呼声,是涌来荡去的各种群众组织。我的同学全都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庄、国营园艺场和矿区,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这会儿却在呼喊着同一些话语。老师和同学们除了要写大字报、参加没完没了的游行和批斗会,还要不断地接待从外地赶来串联的一队队红卫兵。后来形势发展得更加严重:我们校园内部也要找出一两个反动的老师和学生,并且也要开他们的批斗会。于是,校园里到处都是大字报,是一双双紧张兴奋的眼睛。

校外的批斗大会常常要到我们学校来举行,这既是为了让我们接受难得的教育机会,同时也因为这里有个大操场,地方宽敞。在最紧张的日子里,我们根本不能上课,因为除了批斗会,还有老贫农的忆苦会、老红军的报告会,以及“活学活用”积极分子的“讲用会”等等。剩下的一点时间就是自己折腾:写大字报、相互揭发。那是一个热火朝天意气风发的时代,一个少数人特别痛苦、大多数人十分兴奋的时代。可惜我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这是我最大的不幸与哀伤。

父亲当年正蒙受冤案,所以我似乎从一开始就成为难得的另类角色。校园内一度贴满了关于我、我们一家的大字报。我不敢迎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因为这些目光里有说不尽的内容。校长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他对词汇特别敏感,即便是从一张张严厉的大字报中,也仍然能寻到一些好句子。我至今记得他盯着墙壁的模样:一手端着一个红色墨水瓶,一手捏着~支毛笔,头颅前倾,不停地戳戳眼镜,然后往墙上那些大字报上划一道道红线……同学们聚在一处欣赏美妙句子的时候,也正是我心碎的一刻。

学校师生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我父亲的批斗会。当时我要和大家一起排着队伍,在红旗的指引下赶往会场,一起呼着口号。如林的手臂令人心颤。但最可怕的还不是会场上的情形,而是这之后大家的谈论,是漫长的会后效应:各种目光、各种议论、突如其来的侮辱。我记得那时常常独自走开,呆在树下,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快些死去,不那么痛苦地离开这个人世?

我恨校长也爱校长——最后竞长久地感激起这个人。他酷爱文学,最终在校内办起了一份油印文学刊物,取名《山花》。它装订得极为齐整考究。全校只有校长的蜡板字最好,所以每个字都要由他亲手刻下,它们工整得简直就像铅字一样。校长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绝不容许自己的制作有一丝瑕疵,以至于题图插图全要自己动手,直弄得无一不精,整本刊物美轮美奂。校长号召全体师生都为刊物写稿,并且没有忘记鼓励我。这使我受宠若惊。

我写下的东西刊在了显要的位置上,校长当众赞扬了我。

这在我来说可是了不起的经历。许久许久以后,它又将和那些可怕的屈辱掺在一起,让我既难以掰开又难以忘怀。

我们家孤单单地住在一片林子中,只要没有外人打扰,就会有自己稍稍不同的生活:每日忙过一天,夜晚享受安谧。如果是漫长的冬夜,家里人就会找出一本书来读。听书,成为我当时最大的乐趣。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夜晚快快降临。如果是大雪封地不能出门时,外祖母就点起火盆,再把一张小桌搬到炕上,和母亲一起描花,画些什么。她们做得最好看的就是一种梅花,那是用高粱秸秆的内瓤做成的一朵朵梅花,插满了一株酸枣棵或荆棘——这就成了一树刚刚绽开的腊梅。

除了在家听书,就是想方设法从一切地方找书来看。那时有些书是藏起来的,很不容易找到;有些书是竖排繁体字,拿到手里也读不懂。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吸引着我,让我磕磕绊绊地一路读下去。记得那些翻译作品和古典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吞食的。这也是我能出人意料地写出一些与大多数同学不同的句子,博得校长赞誉的重要原因。P3-5

目录

游走:从少年到青年

 第一章 少年纪事

 第二章 求学今昔谈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历险和奇遇

 第五章 书里书外

琐忆与回眸

 童年三忆

 绿色遥思

 我跋涉的莽野

 ——我的文学与故地的关系

 山水情结

写作和行走的心情——文学访谈辑录

回眸二十年——文学访谈辑录

附录一:从芦青河走向高原(陈占敏)

附录二:张炜文学活动年表(1956--2016)

序言

诉说往事(代自序)

以前,我对写作者的自述类文字总有些不解,因为他们年复一年,为读者写下的东西已经足够多的了,无论是虚构还是其他,最后作者在文字中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隐匿的空间——一个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书写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进一步交待自己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看法有些改变了。就是说,我理解作者在某个阶段写写自己、自己的过去,总会有些原因的,有十足的理由。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书?

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人——虽然有的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但心里是这样看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只要是把苦难挂在嘴上的人,一般来说都有些可笑。所以他们闭口不说,却要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的经历作比,结果很少发现有谁比自己经受了更多的痛苦。

这也是我的情形,是我曾经有过的认识。

当年龄渐大,经历增多,新的觉悟总会来临的,这觉悟对人来说也许是至为宝贵的。我开始明白: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且真正的痛苦许多时候是落在心底的,它们并不像外部看上去的完全一样,所以有时候真的难以作出对比。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我或许会发现自己不是受苦最多的人.而且还那么幸运。我有时甚至想:少年和青年时期啊,要能够从头重新经历一遍就好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不再复返了。

结果,我的回忆怎么也无法令自己沮丧,相反却是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欣悦和感激。我真的是怀着感激的心情诉说一件件往事、那些极其特别的岁月……我笔下流泻的,更多的还是青春、青春的欢乐。

这就构成了一种怀念——怀念流逝的时光。我也许害怕一切都遗忘和淹没在浑茫的思绪之中,所以才要一遍遍地打捞往昔。与纸上的刻记同步进行的,还有另一份工作,那就是回头翻看自己的照片。这一切在过去是最不被理解的事了,如今却在一一做起来。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怀念,还有总结。这是关于人生的阶段性小结。这种小结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这个事实好像第一次搁在了面前似的,让人心头一沉。

抚摸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抚摸自己的青春……

新的岁月正不可遏止地涌来,我要掮起背囊再次出发了。

内容推荐

《张炜文学回忆录(精)》为“文学回忆录”系列的其中一种。本书以自传形式,记录了著名作家张炜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文学成长历程。作者以平实而内蕴深厚的语言,展现了怀有梦想的文学家不懈追寻,充满奇遇的文学成长历程。怀有文学梦的青年掮着背囊,在山区和平原间游走,居无定所。这幅极具浪漫和古典主义色彩的画面,就是张炜少年到青年求学历程的写照。

编辑推荐

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市,原籍山东栖霞。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张炜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的作家。他的文字深沉、细腻,立足于理想中的乡土与传统的道德立场,充满着人文关怀与哲思。其80年代前期所创作的长篇乡土小说《古船》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一经发表便轰动文坛,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潮流里长篇小说中的佼佼者之一。《张炜文学回忆录(精)》以自传形式,记录了作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文学成长历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6: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