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云编写的《正红旗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剧作集)》讲述了: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入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李龙云编写的《正红旗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剧作集)》讲述了:1899年,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他就是这大清王朝残灯末庙屈辱历史的见证人老舍先生。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他们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八国联军炮轰京城,太后西逃,北京陷落,高官百姓们的尊严轰然倒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带着满腔的怨恨身陷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jt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
随着老舍先生的笔,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猾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犟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能说会道的索老四、身残“志坚”的查二爷、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他们赖以为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破碎飘零时,他们的命运也就同样不济了。所有的一切都在老舍的心里,可是却未能完成《正红旗下》,这成了老舍一生最大的遗撼!
老舍:
我出生在1899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腊月。我们的家谱已不可考,单知道是满族舒穆禄部的后裔。据舒乙后来调查,舒穆禄部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叫扬古力,他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我们跟那位开国元勋不怎么认识。近三百年的养尊处优,混到父亲这一辈,已混成月饷只有三两银子的马甲。我们赶上的是大清王朝的残灯末庙。《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一部在我生前没能写完的小说。小说前后琢磨了几十年。1961年,我终于拿起了笔……故事得从两位老太太说起,一位是我大姐的婆婆……
【舞台左侧的灯亮了。
【场灯亮起的同时,舞台左侧传来一个老太太非常响亮的咳嗽声:“咳咳——咔咔咔咔咳咔——咳咔——噗!”
老舍:
(眼盯着老太太)听听!这顿咳嗽有多么自负!多么舒展!抑扬顿挫,旁若无人。十分从容又极有气魄!
【大姐的婆婆盘腿坐在炕上。她耷拉着脸,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烟袋,双眼阴郁地盯着炕沿,仿佛端着托盘向她走来的儿媳妇根木不存在似酌
老舍:
倘若赶上她不痛快,她的咳嗽就会变成一种示威!甚至可以说是在向整个世界谩骂!
【大姐的婆婆开始了新的一轮咳嗽:“咳咳咔咔——咔咔咔咔!”
老舍:
我生得迟了些,而大姐又出阁早了些,所以我一出世,大姐已有了婆婆,而且是一位有比金刚石还坚硬的成见的婆婆。是,她是那么难歪咕!
【老舍的大姐,标准的旗人少妇打扮——脑袋上扛着个小牌楼似的家伙。侍立在婆婆身边,已有半个时辰。婆婆的眼皮始终耷拉着,终于,十分不耐烦地用烟袋锅敲了敲炕桌的桌面,指示儿媳把早点搁下!
老舍:
时隔六十多年了,只要一想起她来,我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眼睛。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不管是要表示欢迎,还是马上冲杀,她的眼总是瞪着。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着,像两个装着毒气的口袋。
【大姐的婆婆开始喝粥。
老舍:
她什么都不懂,尤其不懂该怎么过日子。
【此刻,那碗粥已喝到高潮,粥碗在她嘴边转动着,无拘无束,山摇地动。
老舍:
戍所说的两位老太太,另一位,是我的姑母……她受玩梭儿胡,赢了钱,她会低声哼几句二黄……
【舞台另一侧的灯亮了。 【舒永寿家中,姑母盘腿坐在炕桌前。桌上散乱地摊着几摊纸牌。她嘴上叼着一根一尺来长的烟袋,两只手清点着面前的一小堆铜币,嘴里轻声哼唱着。
老舍:
从模样看,姑母长得相当秀气。可惜,她的脾气极坏!她的眼睛在风平浪静的时候,黑白分明。不幸,不知为什么就会突然刮起一阵风暴!丈夫去世之后,姑母搬到我家。虽说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支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
姑母:
(哗啦一声把手里的铜子扔在桌上,从嘴角拔出高翘着的烟袋)小子!不是我跟你抬杠!让你说!一个大姑子,她要是不欺负兄弟媳妇,她还配叫大姑子吗?啊?她算什么大姑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