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蒂芬孙富尔顿/科学巨人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松鹰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松鹰所著的《斯蒂芬孙富尔顿》以人物的历史轨迹为骨架,以生动的故事为血肉,勾勒出斯蒂芬孙与富尔顿精彩的人生画卷,书中随处出现的精美生动的插图,乃是以图辅文,借以达到图文并茂的目的。传记文后,附有传主简单的生平简历,让青少年读者能够从中再度温习名人的重要事迹。

内容推荐

《科学巨人的故事》是一套由著名传记作家松鹰撰写的科学家的故事,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科学的需求。松鹰的文风特色是用房龙的笔触,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讲述科学家的精彩故事,传递科学精神,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

本册为《斯蒂芬孙富尔顿》,斯蒂芬孙是一位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发明家。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自学成功的榜样。

富尔顿在合伙人利文斯顿的帮助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实用的蒸汽机轮船“克莱蒙特号”,1807年进行了历史性的航行,这次试航成功,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上轮船时代的序幕……

目录

斯蒂芬孙

煤矿工人的儿子

 矿工之家

 牧童的小模型

 少年司炉

 快乐的“修鞋匠”

优秀机械师

 门门在行的人

 亲情

 10英镑奖金

 发明与再婚

安全灯之争

 斯蒂芬孙的发明

 戴维的发明

 公众评判会

 小人物对决大权威

蒸汽机车与铁路

 先驱者

 第一辆实用蒸汽机车

 贵人爱德华·皮斯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

丰碑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火箭号”夺冠

 铁路走向世界

 晚年岁月

富尔顿

青少年时代

 喜欢美术和手工的孩子

 手摇桨小船

 肖像画家

 富兰克市市的推荐

蒸汽轮船梦

 瓦特的感召

 富尔顿的轮船梦

 早期轮船发明家的命运

为理想而奋斗

 “鹦鹉螺号”潜艇

 贵人利文斯顿

 “富尔顿的蠢物”

 拿破仑的失误

乘风破浪

 瓦特的支援

 “克莱蒙特号”首次试航

 再接再厉

 “轮船之父”

附:斯蒂芬孙生平简历

 富尔顿生亚简历

试读章节

矿工之家

1781年6月19日,乔治·斯蒂芬孙出生在英国纽卡斯尔市郊威拉姆村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

纽卡斯尔是英格兰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泰恩河下游北岸,东距北海13千米。纽卡斯尔的英文Newcastle,意译是“新城堡”的意思,因1080年英王“征服者威廉”的长子罗伯特在此营建新城堡而得名。纽卡斯尔是英国著名的产煤区,从16世纪以后即成为英国主要的煤港。煤炭行业(还有羊毛行业)给这座古老的小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英文中有句俚语“运煤去纽卡斯尔”,比喻办事的方法和目的南辕北辙,由此可以看出,煤炭在纽卡斯尔的发展史上所占的分量。

18世纪末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煤炭需求量很大,迫切需要提高采煤的技术手段。从前,矿井里都是采用英国工程师纽科门发明的蒸汽机,用来驱动独立的提水泵,抽干矿井里的水,使矿工们可以在矿井深层采煤。这种老式蒸汽机又称“纽科门泵”,由于它的热效率很低,燃煤消耗量大,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使用很广泛。瓦特对纽科门泵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进,1769年获得改进蒸汽机发明的专利,并在1774年与实业家博尔顿合伙,将瓦特蒸汽机投入生产。

斯蒂芬孙出生的时候,瓦特的蒸汽机已在英格兰西南端的康沃尔矿区占领了市场,使用非常广泛,纽科门泵被淘汰得所剩无几。康沃尔是英国另一个重要的矿业中心,开采的主要是锡和铜,瓦特蒸汽机能节省大量煤燃料,所以在那里很受欢迎。但在纽卡斯尔,由于煤炭很便宜,老式的纽科门泵仍在继续使用。

斯蒂芬孙的父亲罗伯特·斯蒂芬孙,是一名老式蒸汽抽水机的司炉。所谓司炉,就是给炉子里铲煤添火的人,工作很辛苦。管理抽水泵的操作员才是头儿。罗伯特·斯蒂芬孙的工资是每周12个先令(旧制1英镑等于20先令)。

斯蒂芬孙家族,据说是从苏格兰越境来到纽卡斯尔的。斯蒂芬孙的祖父也是名矿工,长得魁梧高大,性格粗犷。小斯蒂芬孙出生时,祖父已经去世。

罗伯特·斯蒂芬孙是个老实本分的工人,没有文化,为人厚道,心地善良,矿工们都亲呢地叫他“老波勃”。煤矿工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他们在黑暗的地底下挖掘、搬运煤炭,不仅劳动量大,而且还会遇到瓦斯爆炸,时常有生命危险。对这些出苦力的汉子来说,唯一的慰藉就是每两周一次发放工资的夜晚,他们在酒馆里举杯狂欢,大吃大喝。罗伯特是抽水机的司炉,虽然不下矿井,但劳动强度并不轻。铲煤添火是个力气活,罗伯特是个细高个,长腿,身体不算魁梧,每天干得都很辛苦。他吃苦耐劳,生活节俭,从来不酗酒,在矿上是个好司炉,在家里是个好丈夫,也是个好父亲。他乐观诙谐,喜欢讲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斯蒂芬孙的母亲名叫梅布尔,是个家庭妇女。她是纽卡斯尔一个染匠的女儿,体态娇小,性格温柔,眼里总是含着微笑。梅布尔和丈夫罗伯特一样,都不识字。据说他俩结婚时只在登记表上画了两个“十”字,表示各自的签名。那个年代,英国还很落后,来自农村的矿工大多是文盲,这种现象很普遍。

乔治·斯蒂芬孙生下来时足有8磅(1磅约450克)重。罗伯特夫妇很疼爱他。

“是个胖小子啊!”罗伯特捏着他的胳膊说。

“比你这个当爹的胖多了。”

“将来一定像他爷爷,长得又高又壮。”

乔治·斯蒂芬孙是罗伯特夫妇的第二个孩子,老大也是个儿子。后来他们又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罗伯特的话后来果然应验了,斯蒂芬孙长大后身材高大魁伟,颇有男子气概。

威拉姆村位于泰恩河畔,离纽卡斯尔市有13千米。由于常年采矿,这里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处堆放着废弃的工业矿渣,满目疮痍。罗伯特一家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这是煤炭公司为工人提供的简易住房,离村子还有一段路程。房间的地面是泥土地,墙壁脱落,屋顶透风,仅有的一扇小窗户几乎看不见亮光。

斯蒂芬孙就出生在这个破旧的小房子里。他的父母亲没有想到,这个胖小子将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蒸汽机车发明家,被人们尊称为“铁路之父”。但斯蒂芬孙诞生在一个蒸汽抽水机的司炉家里,冥冥之中也算是一种天意。这使他从小就有机会与蒸汽机打交道,见识了蒸汽机的威力,并由此激发出许多美妙的梦想,最后梦想成真。

P3-5

序言

世界因他们而精彩

这套《科学巨人的故事》(第二辑)总共10本,撰写了14位科学巨人的传记故事。他们是居里夫人、诺贝尔、瓦特、斯蒂芬孙、富尔顿、福特、莱特兄弟、麦克斯韦、马可尼、莫尔斯、贝尔、贝尔德和爱迪生。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女性发现的镭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化学两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诺贝尔,这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奖的创立者,他一生钟情炸药,却厌恶战争,憧憬和平。他创设的诺贝尔奖,成为世界各国精英们追求的梦想。

瓦特,这个英国工匠的儿子,他发明的蒸汽机带动了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和世界文明完全改观。“它(蒸汽机)武装了人类,使人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在瓦特蒸汽机的带动下,矿工出身的斯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开辟了全球铁路运输事业;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福特,这个农民出身的汽车大王,他的T型汽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正是他“为世界装上了轮子”,使汽车从奢侈品变成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莱特兄弟,这两个想征服蓝天的美国大男孩,历尽挫折,亲密合作,最终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

因为他们,人类可以乘着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在陆地上奔驰,在海洋里畅游,在天空中翱翔。人类的生活变得便捷了。

麦克斯韦,这位可与牛顿、爱因斯坦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大师,他创立的电磁理论,天才地预见了电磁波,为后来无线电的诞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被誉为“电波之父”。我们今天生活在电波世界中,电视、广播、无线电通信、导航、遥控、遥测、雷达等现代新技术,都受惠于他的贡献。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后来居上,成功地实现了用电波传递信息,成为举世闻名的无线电发明家。

莫尔斯,这位美国画家41岁时因受科普演讲的鼓舞,半路改行研究电报,后来竟创造奇迹,获得成功。他的发明,揭开了人类通信史上崭新的一页。有意思的是,追寻着他的足迹,苏格兰青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人类“顺风耳”的梦想成真;另一个苏格兰青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让“千里眼”也变成现实。和贝尔同岁的爱迪生,这位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他的留声机、电灯、蓄电池、电影放映机等上千项发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正是他的发明,让光明常驻人间。

这14位科学巨人的成才道路和创业经历,坎坷曲折,多姿多彩。他们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能给人许多启迪。如贝尔发明的电话改变了世界,但他却从不以电话发明家自居,一生致力聋哑儿童的教育。莫尔斯、马可尼、贝尔德都是业余电子爱好者,但是他们敢想敢干,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最后脱颖而出,摘取了发明的桂冠。爱迪生一生从未停止过发明。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居里夫人热爱祖国,一生淡泊名利,倾其毕生精力从事放射性研究,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重温他们的故事,倍感亲切,深受鼓舞。他们那种为人类造福的理想,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那种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毅力,将永远激励后人。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发明的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和电灯、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世界将不再精彩。

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巨人们致敬!

松鹰

2014年2月18日于成都兀岭书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