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从葛洪、孙思邈、钱乙、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薛己、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李中梓,到傅青主、陈士铎、叶天士、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王清任、谢映庐、张锡纯等。翻开《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让我们看看这些名医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一走入他们的世界吧!
本书是其中的《薛己》分册,由曾培杰、陈创涛编著。
| 书名 | 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之薛己) |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医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从葛洪、孙思邈、钱乙、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薛己、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李中梓,到傅青主、陈士铎、叶天士、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王清任、谢映庐、张锡纯等。翻开《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让我们看看这些名医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一走入他们的世界吧! 本书是其中的《薛己》分册,由曾培杰、陈创涛编著。 内容推荐 《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是以历代名医名著为主线,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挖掘中医各家学说智慧,其间或穿插小指月行医故事,或展现中医名家风采。如果说经典是春风,那么这些各家学说就是万紫千红,每家都有其靓丽的一面;如果说中医是武林,那么各家都有其擅长的武艺。每部书里都有精彩的医家故事,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医案传奇,有经典的医著传世,有绝妙的医学悟性,有超高的医术造诣。 本书是其中的《薛己》分册,由曾培杰、陈创涛编著。本书融中医的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医普及读物中的佳品。无论是中医初学者,还是中医专业人士,或者中医院校师生,都能从中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启发。 目录 引子 1.古今 2.秒秒必争 3.忠告 4.老生常谈 5.酒色财气 6.舟车劳顿 7.淡泊 8.鼻流清涕 9.嗜酒伤脾 10.开车、红灯 11.脑力工作者 12.减肥与求子 13.疮家不可轻易发汗 14.别打没有把握的仗 15.土虚木摇 16.虚实 17.名与身 18.甘温除大热 19.以身试法 20.云升雨降 21.汗出如水 22.用眼过度 23.伤口长不好 24.心少挂碍,身得自在 25.都写在脉上 26.雷霆暴怒 27.收拾残局 28.食复 29.打破痛无补法 30.寒呕 31.健康一辈子的办法 32.塞因塞用 33.敌人强大不可怕 34.看病与断案 35.邪热不杀谷 36.忠言逆耳 37.把关须用精严吏 38.劳神苦思也得病 39.对症治疗VS辨证论治 40.轴动轮行 41.病后反思很重要 42.贪杯 43.生冷瓜果 44.年老痢疾 45.热药冷服 46.口蜜腹剑 47.脾虚 48.治疟之大略 49.不间断服药 50.战争、建设 51.虚人伤寒建其中 52.虚咳 53.热咳 54.寒咳 55.昼咳夜喘 56.纳气归原 57.圣贤书也是良药 58.回归不过用的生活 59.正邪怒与善恶忧 60.性躁嗜色 61.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62.肚痛如绞 63.用眼过度 64.半虚半实 65.木燥起火 66.世上最亏本的事 67.敬胜百邪 68.浓与淡 69.空锅烧水 70.眉发脱落 71.大便燥结 尾声 试读章节 27、收拾残局 太守夫人也是火爆脾气,薛己说她素善怒。 善怒的结果,不仅伤害别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 所以想真正对自己好点,就要少发怒。“怒”字是心被脾气奴役了。 这样太守夫人经常心胸烦热,胸膈不利,不思饮食,肚腹还胀气。这些烦人的杂病折腾了太守夫人十多年,每每疾病都是在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候加重,不得已只好请来太医。 太医们看到一派怒火攻上,就用黄连、黄芩、栀子来压,看到一派气机郁结,就用枳实、厚朴、槟榔来行气破气。 人的脾气会消耗元气,用苦寒的药、行气破气的药,也会消耗元气。 后来太守夫人越发觉得没气力,动一下就很累,晚上也没法睡个安稳觉。于是请薛己来看看。 一个真正的名医不仅要善于治疗疾病,更要善于收拾残局。什么叫收拾疾病的残局?也就是这病人的身体因为反复用药,被搞得七零八碎,折腾得元气亏损。 这时医生要善于败中取胜,而薛己就是这样的医生,他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别人失治误治的基础上。用药调整过来。 果然太守夫人脉象弦,脾气暴躁,暴躁的脾气消耗掉大量的阴血。这样水不涵木,木就更容易起火。 所以薛己就早上用六味地黄丸滋水涵木,以助肝条达,这样太守夫人脾气就稍安。晚上就用六君子汤加当归、白芍,培土柔肝,以土来伏火。 一个人土气不足,就容易焦虑,紧张不安,土气充实,就不容易焦躁。 奇怪,以前不知服了多少安神药,都没将睡眠调好,这次吃点调脾胃的药,反而睡觉大好。太守夫人大惑不解。 薛己说,你以前吃了太多清心火的黄芩、黄连、栀子,当知苦寒败胃,所以我用六君子,把伤到的脾胃修补过来。 你以前用枳实、厚朴、槟榔等行气破气的药,须知行气破气之药必耗伤精血,所以我用六味地黄丸滋养阴血。 这样你白天脾气就会变得柔缓,晚上焦虑就会变得轻安,所以病痛得到控制。 28、食复 体弱的人做事情就不要逞强。 有个弱不禁风的读书人叫沈尼文,在跟同窗聚会的时候,他意气风发,忘了自己是个文弱书生,多喝了几杯,多吃了几口。酒足饭饱后,赶夜路回家,他觉得背部凉飕飕的。 第二天早上全无胃口,头痛发热、恶心、腹痛。 这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胃肠问题,还是感冒了,怎么里外都难受,他赶紧找到薛己。 薛己看后说,是不是又大饱一顿,醉酒当风了? 沈尼文点点头。 薛己说,你这是内停饮食,外感风寒。 沈尼文疑惑地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薛己说,大饱伤脾,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能外达肌表,肌表抵御风寒能力必定下降。这样一招风受冷,迅速就表现为一派表证。 沈尼文终于明白了,看来不仅是赶夜路招风的问题,还有没管住嘴巴的问题。 薛己很快开了平胃散、二陈汤配合草果、藿香、人参。 原来这就是人参养胃汤。 这人参养胃汤善于治疗脾虚寒湿内停,饮食不化。 可如何解决外感风寒的问题? 薛己又加了香附、川芎双调气血,白芷、桔梗开肺散寒,神曲既能内化酒食,又可以外散风寒。 结果只用了一剂药,沈尼文的病就好了。 薛己说,疾病初愈,必当谨慎防御? 沈尼文说,怎么防御? 薛己说,避风寒,节饮食。 沈尼文以为此言乃老生常谈,并没有引起注意。 回到家后,他觉得胃口大开,早就把薛己讲的淡泊养胃、七分饱的戒条丢到一边。而他妻子也认为病后体虚,应该注意补益,吃好点,身体应该恢复快点。 沈尼文饱吃了一顿后,肚子又痛了,赶忙请来薛己。 薛己用手重按沈尼文的肚子,沈尼文说,这样会稍微舒服点。 薛己说,虚痛喜按,这还是脾虚不运。 遂用香砂六君子汤,加了炮姜、木香。 沈尼文吃下去后,肚子痛就好了大半。 薛己又去掉木香行气耗气之药,加些黄芪、当归、升麻补气生气之品,令腹痛彻底治愈。 沈尼文感慨地说,真是不听医生言,生病在眼前。 医生交代我说病后要清淡饮食一阵子,身体才会好,我却以为言语平淡而忽视之,看来这是自取病苦。 P46-49 序言 道者,路也。 医道,就像登山的路。 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 本来有路,走的人少了,年久失修,荆棘丛生,路也会消失。 历代医门巨匠,之所以成为大家,他们一边潜心医学,临证救人,一边时刻都在思考医学传承,都在为后人,也在为自己不断地把医学这条道路维护拓宽。 每个医门龙象出世,他既是攀登高峰的行路人,更是一个维修道路者。 当道路渐渐变窄,即将隐没时,行路人就会越来越艰难。 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道路,走的人越来越少了。 前辈修下来的坦途,逐渐长满了杂草,使很多后人难以一口气登上巅顶,容易被道旁杂草迷失了方向。 我们要回归古人走的老路,重修古道,沿着古人的轨迹,披荆斩棘,实践医学心宗,攀登医道高峰。 所以接下来小指月要回归古代典籍,寻觅古人学医线索,悟道真谛,找出一条大家都可以共同迈进、攀登上升的医学之道! 中医普及学堂 2015年5月 后记 江苏向来都是大文豪、大医者诞生的摇篮。 俗话说,沪上名医多,江浙文人擞。 大家想,为什么名医和文人都喜欢在这里诞生? 比如叶天士、徐灵胎、薛己、薛雪……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医,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有极其源远流长的传承,或者幼承家学,或者师访名家。 第二个是自身好学上进,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第三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通古文。 古文化是中医的沃土,是开启中医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古文化的底子,学习中医如探囊取物。所以在这里我要恭喜大家,因为你们这三方面都快具备了。 学生们很不解地你看我,我看你。 我笑笑说,当今时代信息资源无比丰富,不像古人要当到太医,才能看到国家图书馆的历代藏书。 现在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可以看到历代名医留下的著作,以书为师,就有最好的渊源传承。 学生们微微一笑。 我又说,大家能够在这么浮躁的社会风气里,仍然能够沉下心性来学习古文化,这种好学的精神一点都不让古人。 所谓难成能成,乃为大成。在这种繁华的氛围之中,能够独守清静,你们的前途不可思议。 大家更是振奋。我接着说,现在大家修学四书五经,背诵古文,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不仅具有阅读古文的能力,就连写古文的冲动都有了。 你们读起古书来,不用别人讲解,所过者化,这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医精髓,该是一笔多么丰厚的财富。 大家都能够尽情地开采,这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学生们纷纷鼓起掌来。 我说,薛己这位名医,我们暂时就讲到这里,当然关于他还有很多著作。我们在这里讲的只是他的《内科摘要》里的一部分。 在这里大家要学会治病必求于本,疑难杂病最后的治疗都要归到脾肾中去。 学堂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