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溥麟编著的《人生沉浮风水大全》用三部书写,分清层次地把各派风水风格加以总结,寻找糟粕之处加以纠正,宝贵之处就肯定传承。也不失其中地推出作者的研究成果——“命理应变风水”。笔者希望,风水学也好,环境学也罢,目的就是力求寻找和开创一种最完善,最有效最与时代相融洽的方法。将大家认可的风水经验学广泛适用,不仅在国内实用,乃至国外都可行的通用环境学。因此,本书集中了各派精华,从精华处寻找误区,指出,纠正,精华处肯定、保留与发扬,包括笔者的经验与方法,都进行筛选,将确实有效的诀窍浓缩于“命理应变风水”之中,以便将来成为一种有效的环境风水学,为人类造福。
刘溥麟编著的《人生沉浮风水大全》由于人生之沉浮的确与命理,阴阳宅风水紧密相关,更与人性善恶相折射,因此,本书第四部将人性善恶之报,用善书的形式力求劝戒人心。力求尽善尽美之愿望,又把人生仕途的沉浮,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家庭的和睦与破裂,以及人世间之喜、怒、哀、乐、归结于佛。
就风水内容而言,本书用三部书写,如找糟粕之处加以纠正,宝贵之处就肯定传承。也不失其中地推出作者的研究成果——“命理应变风水”。笔者希望,风水学也好,环境学也罢,目的就是力求寻找和开创一种最完善,最有效最与时代相融洽的方法。将民众认可的风水经验学广泛适用,因此,笔者做了大量的纠正和肯定、保留之工作,将确定有效的风水诀窍浓缩于本书之中,以便将来成为一种有效的环境风水学,为人类造福。
《人生沉浮风水大全》面市之后,必然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为,它涉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就像是你面前的一面镜子,手上拿着的一根拐杖,时时刻刻在提醒你,帮助你在人生大道上脚步走稳,腰杆挺直,阳光总在你的头顶上,照耀着你的家庭、事业、仕途,同时照亮了你的心。
第一章 追根溯源
风水之学名乃堪舆也,然风水之学,其起源很久,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日不可”的记载。到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现代人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
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天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堪舆之学,博大精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次世界大战前夕,都有彗星出现,这或多或少地都说明了天象运行,地道从之的理论。就象哲人所说: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变,而地气应之。
第一节 风水古代历史之堪舆
1.东汉时期之风水始源
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堪舆金匮》作为其时堪舆家专著之一,奥旨不外与《史记》所述者同。
据《后汉书·王景传》载,与班固同时代的水利专家王景,曾“以六经昕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杂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由此可见,堪舆之术确如司马迁和班固评述,乃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
堪舆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测堪舆是谓天地之道。许慎此语,出自唐代初颜师古引注《汉书·艺文志》之“《堪舆金-匮》十四卷”条下。稍后,李善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之句也引了许慎此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并没有“堪舆”一词的联绵解释。颜师古和李善所引许慎语,很可能是出自唐初尚传世未佚的许慎注《淮南子》所涉“堪舆”旬(参见《隋书。经籍志》)。而综观《淮南子》、《史记》、《甘泉赋》、《汉书·艺文志》所涉“堪舆”,解释为天地之道,是说得通的。 许慎之后,有郑玄注《周礼》,提及堪舆,是术书之名。其解《春官宗伯第三》所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注谓:“星土,星所主封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日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娜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慧孛之气为象。”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匮》。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应地域世道吉凶。
2.汉代时期的风水堪舆活动
从有关史实看,堪舆术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多属无稽迷信。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曾予非议或批判。如东汉王充《论衡·讥日篇》曾指出,其时流行于世的“《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汉末应动《风俗通》提到,其时“《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有斗争。“”应助以事实批驳此说荒谬:“按,刘君阳为南阳牧,尝上朔盛撰,了无斗者。”后至三国时,魏人张晏曾有释义云:“堪舆,天地总名。”语出颜师古引注《汉书.扬雄传》之《甘泉赋》,也出李善引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旬。此说与许慎释堪舆为天地之道稍有出入而已。
综观《淮南子》、《甘泉赋》、《日者传》、《堪舆金匾》、《后汉书·王景传》各所涉堪舆之语,及郑玄、王充、应劭等提及的《堪舆》,以此解释,也是说得通的。
堪舆一词释义与相度风水直接联系,就目前所知,最早出自三国时魏人孟康。曾谓:“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见于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中《甘泉赋》“堪舆”旬所引述者。
3.唐代发展时期的风水堪舆活动
《旧唐书·吕才传》载,唐初,吕才钦遵唐大宗命,对世传风水术书加以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吕才并将各类风水术书“多以典故质正”,对其中讹伪、穿凿及无稽拘忌者,每每痛加批判。其叙《宅经》云:“至于近代巫师,更加五性之说。言五性者,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然而“验于经籍,本无斯说;阴阳诸书,亦无此语;直是野俗口传,竞无昕出之处;唯按《堪舆经》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说”,又引例论证,谓此五姓之说“事不稽古,义理乘僻”。吕才所谓出自《堪舆经》的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之说,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就对出自其时《图宅术》的此说进行了猛烈批判。依王充引;“《图宅术》曰:宅有八术,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按:贼,即克)测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又引:“《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徵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云云。可见,唐传《堪舆经》为汉时《图宅术》一脉传承,十分明显。
堪舆家以干支相配而论日辰吉凶,事实上早见于王充《论衡·洁术篇》及《难岁篇》所引《图宅术》之类。其以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数而第之”以宅,主论其吉凶,又拘忌于建除之法,谓移徙、起宅、嫁娶等,皆不得抵太岁、负太岁,即回避太岁所行至地支方位及日辰,否则凶,名日“岁下”、“岁破”。对如是诸说,王充予以了无情批判,一如其批判堪舆家之五音姓利说。而由王充所引测知术家自谓其说皆“白天地鬼神也”,且皆稽“于五行之象”,以“决吉凶而已”。
4.风水堪舆方面的书籍
综观汉唐以来各说,堪舆家在当时所为,也确有看风水之内容,即图宅,有论宅之方位、起宅时辰吉凶诸说。而其作为占家,“法天地、象四时”,“起五德终始,推其极而无不至”,“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所以娶妇择时,竟然也有堪舆家之流参予其事。这中间,如王充、吕才所尖锐批判的五音姓利诸说,事属无稽拘忌,纯系迷信。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堪舆家注重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的考究,也未尝没有合理成份。同时,皆讲究以五音姓利而相宅,分野、建除之说也传承不辍。但在唐初,魏征等奉敕撰《隋书·经籍志》,列南朝及隋代堪舆术书入五行者类,作“堪舆”为“堪余”,凡十三种二十七卷,如《二仪历头堪余》、《四序堪余》、《八会堪余》、《地节堪余》等等。孰谓“堪余”?以吕才、贾公彦等人仍称堪舆,以及堪余诸书见载《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者,皆复称堪舆,推论之,当为一时音变,或如吕才等引《堪舆经》,可能适为汉时《堪舆金匮》,书同音近。
P3-5
就风水二字而言,实际上是古人把山川河流浓缩于风水二字之中的一个名词。因为风来源于天,由宇宙之气产生,体现于山川,水同样来源于天,也是产生于宇宙之气,体现于山川。说明自然的产物都是天地共融之结晶,常说风因水起,水因风止,所以,古人把自然物与人类生活起居连贯起来,研究风水术。现代的术家们为了延续古人的风水理论与经验,更加完善和系统地总结、研究、和开发风水学,把风水文化回归于环境之中。因为,人类生存的条件就是环境,在国乃大环境,在家乃小环境,人的生存离不开生活环境,除非人不在自然之中,而在真空上。只要人类的生存,承认是在环境之中,那么就必然存在环境之优劣,即优良的环境能够诱导居住者健康,愉快,赏心悦目。恶劣的环境易导致居住者郁闷、痛苦、不安。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了改善环境,通过改善环境,使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美好,更幸福,更健康。所以风水又是一种改善环境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达到自己需要的目的。如果人们将能够改善环境的工具视为迷信,视为一种不光彩的术,那就太冤枉它了,所以近代老师们为了给风水二字正名,就干脆改为“环境学”或“建筑文化环境学”。
风水文化的产生最早出自晋朝郭璞的《葬书》,其中心思想就是:“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也”。金代兀钦仄注《青鸟先生葬经》对风水之评日:“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聚,风水自成”。于是乎对风水二字的深化而成术,从而以此术服务于社会。由于古时代封闭的原因,从晋朝就成为术的风水,经过了好几个朝代还没有公开,一直到唐朝中期开始也只是在民间流行,宋朝逐渐服务到官庭,开始盛行。明朝,清朝、民国期间风水各派分立,乃至家喻户晓。
新中国诞生之后,在破四旧的大潮下,所有玄学逐渐绝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传统文化犹如冬眠小草,逢春重生,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迅速复苏,这一切不难说明,传统文化底蕴是深入人心的,同时证明,只要能够改善人们环境的文化是受欢迎的。
从明朝开始,出现了多种风水流派,有八宅派、三合派、三元派,清朝之后蒋氏高人又开创了玄空飞星派等等,所谓派别之多,实际上就是这些祖师们在风水领域里,发明的一种新方法,他们经过反复验证,才肯定了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然后就通过徒弟发扬、宣传、维护。于是,这些方法就变成了各自一派。然而,不论哪一种方法,哪一派的风水学说,都存在一些术的影子,这些术无非是专业技术之术,这些技术在玄学领域里就变成了术,就被戴上了迷信、和伪科学的帽子。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不少解放前的书中是存在一些不良的术化、巫化,这是时代环境的原因,因为当时朝代落后,人们的思想单纯,一些术士们不得不用这些以毒攻毒之法。当然,这是不可取的,正是如此,后来一些明智的大师们给风水文化做了大量的删增补益的工作,将所有不健康的内容拚弃,去其糟粕,吸其精髓。所以现代的风水书,基本上看不到书中有鬼神之字,即使有,也是用于专业名称,而不是用于故意迷惑读者之意。
清朝时期,当时的重要文献——《四库全书》包括了历代所有学问,书中经、史、子、集四大类,归类明晰,特别把风水术、天文、历法、等等学术归类于数术。当时的朝代对这门学问很重视,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学者、进行研究,由于这些人其中一部分自命清高,开始对数术的质疑升级到批判,而且还认为数术是迷信,还写出许多批判五术的文章,引起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派别互相争议,导致风水学长期受到排斥,使一些实践派在社会上无法施展平生之本领,这些有高超技术、有丰富经验的大师们,只能游走江湖,谋求生计。此乃风水术数所走的路。直到现代,在改革开放百废俱兴的大好形势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风,把风水学推向了新的阶段,北京人民大会堂多次召开了建筑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会,聚集了天下从事数术的高人,他们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工作上付出了努力,才有了易学欣欣向荣的今天。所以,我们有责任把真正的风水学完善,然后发扬。本书旨在为了完善真正有效风水文化,在此书编排过程中,笔者将各派风水进行评对,精华之处加以肯定、总结与传承,不妥之处给予指出与修正,力求达到尽善尽美。
笔者认为,只要是专业技术之术,不乏存在观点过激、认死理,这是每个作者的心情,是希望把自己好的东西肯定下来,然后使读者了解,在专业技术方面,不打折扣,所以,常有强调这个理论的观点,肯定这个经验的可靠性,作者的心情也是为了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因为风水技术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所以,文中的肯定和观点是针对技术而言的。就《人生沉浮风水大全》而言,同样会因为经验的执着,文中存在一些自己观点和真知灼见之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势必真正的好东西会越来越少,读者学不到和看不到书本的可行性、可读性、那将来就会出现无术、无理、无章,好东西无处可寻的状态了。
为了维护真理,本书仍然保持找糟粕之处加以纠正,寻宝贵之处肯定传承和推出。笔者希望,风水学也好,环境学也罢,目的就是力求寻找和开创一种最完善,最有效且与时代相融洽的方法。将大家认可的风水经验学广泛适用,不仅在国内适用,乃至国外都可行的通用环境学。因此,本书集中了各派之精华,从中寻找误区,予以指出、纠正。精华处予以肯定、保留与发扬,包括笔者的经验方法“应变风水”,都进行筛选,最后总结。当然,总结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人生沉浮风水大全》面市之后,欢迎读者、学者、专家评判,希望将来应用有效的环境风水学,为人类造福。 编者
2013年2月
《人生沉浮风水大全》的写成,笔者终于完成了心中之愿,因为一种有效的应变风水方法,从此将在读者的心目中扎下根,当这种有益于大众的生活、工作、事业、仕途的方法得到肯定的时候,笔者的心就真正告慰了、平静了、满足了。
本书分为四部二十余章,四十余节,大约四十余万字,是在《姓名奇书大全》之后的一本风水著作,两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特别是中央书画院院长杨守炉先生,他先后在两本书上题了词——“易海情”,反映了他与笔者是在易学的海洋中建立起的深情厚谊,是易学的纽带把我们两人连在了一起,正是:易路漫漫兮,君子邀来!友情切切兮,同心同德!
这两本书,是余毕生殚精毕力而成的结晶,是余奉献给世人的一面镜子,也是给后人传承的警世善言。本书除了风水知识之外,其亮点就是古善书和笔者新编的善书,以期达到劝戒人心之目的。在本书“传善疗心”之篇章中,将人生存在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沉浮表述得淋漓尽致。借本书将无形的传统文化变为有形的社会产业,给需要的人们配送了良药,给发展中的企业做了一盏保驾护航的指路明灯。余遇花甲之盈,借和平盛世的明媚阳光,总结出可行性的风水经验,展示易学文化结晶的五行养老事业——“康乐益寿园”,为的是弘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有利世人的有形产业,至此,不仅证明风水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而且提升为社会产物,余不敢居功,只求心境之平衡则足矣!
在此书即将面市之际,笔者必须负责任地给广大读者朋友友情提示,风水是“周易”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调整环境的方法,但是,她不是万能的,希望在仕途、工作、事业上很顺利的先生女士们,就信与不信的界定上,全凭个人的喜好与取舍。同时,也希望处在人生逆境的人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接受和运用,但不能信而着迷、杯弓蛇影、庸人自扰。坦然地面对和正确地运用,则文安,己安,笔者亦安也!
本书与《姓名奇书大全》相继出版,时间的确紧张,但是,笔者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预期完成了40余万字的著作。虽然潜心编著,由于偏虑与执着,实恐存在管孔之见,纰漏之处,笔者诚恳地希望各位教授、学者、同仁斧正。
词曰
风水精神是阴阳,融汇八字是良方;
临场应变得经典,有效堪舆四海扬;
善书警言是良药,劝醒迷途返思乡;
人心平静知平衡,从此革除物欲伤;
无形文化变产业,天干十神吐芳香;
华夏文化康乐园。旅游项目立足强;
益寿嘉园大爱展,泽济老人益寿长;
传统文化城静地,涅槃重生显易彰。
电话:027—85690801 13437121206
网址:www.cnmzt.com
QQ:709205168
教学基地: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办事处
刘溥麟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