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败刁师爷
浙江山阴县的县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草包。他贿赂了五千两银子,捐得一名七品知县,上任时带来一名诡计多端的绍兴师爷,做他的心腹幕僚,为他出谋划策。
这位师爷姓刁。他以博学多才自居,所以骄横无理,目中无人,常常以戏弄别人为乐。刁师爷早闻徐文长大名,心中老大不服气。心想:定要借机当众坍他的台,方见刁师爷的厉害。
有一次,刁师爷在受到徐文长羞辱后,心生诡计。他奸笑一声说道:“徐先生,我和你打个赌,如你胜了,那么我就心服口服!”
“怎么打赌?请道其详。”徐文长问道。
刁师爷答道:“我和你如打架吵嚷般地扭往县衙门去告状,由县太爷判决谁输谁赢。输者责打三十大板。不知你敢去否?”
徐文长听了心里明白,这是他想借县官之权势来压倒我。我何不将计就计,同他前去,见机行事。于是笑着答道:“哪有不敢之理?一定奉陪。”
两人当即离开酒店,一路往县衙门走去。将近到衙门前,两人就装着争吵,扭将起来,击鼓鸣冤。衙役一见是自己的师爷鸣冤,马上进内通报知县。知县传令立即升堂。
堂外围观了一大群百姓,都在为徐文长担心。徐、刁两人到了堂上,仍是吵嚷不休,都在说:“我说得对!”
知县不明就里,冲着刁师爷问道:“你们所为何事,吵闹不休?说得明白,待本县做主!”
刁师爷抢先说道:“东翁!我和他……”
“师爷,你不要急嘛!让他先说。”知县和谐地对师爷说,满以为定要帮他打赢官司,接着对徐文长喝道,“快些从实讲来!”
此时,徐文长早已妙计在心,一本正经地说道:“回禀大人!小人和他无怨无仇,今天同在酒楼饮酒叙谈。只是为了一事,争论不休,各陈己见,故而前来公堂之上,请大人做主!”
“为了何事,争论不休?从实禀来!”知县问道。
徐文长胸有成竹地继续说:“只因我们在饮酒时,他当众说你大人胸无半点墨,是五千两纹银捐来的捐班官,所以办事无能,平时衙门中的一应公事,都是他刁师爷一手包办的。小人听了不服,我说:‘大人必定是三考得中,金榜题名,两榜出身,满腹经纶。否则,岂能做得朝廷命官,七品大员呢?’他听了也不服。所以我俩吵嚷不休,只得到衙门请大人做主——究竟是谁说得对?”
知县最怕人家知道他的出身底细,曾几番吩咐刁师爷不可传扬出去。今天这位师爷竟敢在大庭广众的酒馆中揭他的疮疤,气得他面色铁青,火冒三丈。
刁师爷知道不好,要想分辩,可是,不等他开口,知县早就指着他怒喝道:“你好大胆!想本县十年寒窗,磨穿铁砚,才得金榜题名、两榜出身。后蒙皇上荐拔重用,来此山阴县做一县之主。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大胆刁姓狂徒,竟敢造谣惑众,诬蔑朝廷命官!该当何罪?来呀!”
“有!”
“速将他重责三十大板!”
衙役不敢怠慢,一拥而上,将刁师爷拉翻在地,“一、二、三、四、五……”打将起来。
“东翁,冤枉呀!”刁师爷急叫。
知县又气又恨,听他叫屈,好似火上添油,急把惊堂木一拍,大喝:“谁是你的东翁?叫冤枉再罚二十大板!”衙役哪个敢留情,当即打完三十下,又狠狠打了二十板子。打得师爷皮开肉绽,再也不敢叫屈了。
徐文长笑着对刁师爷说:“现在你可认输了吗?”
打完板子后,这位知县太爷还不过瘾,一怒之下当堂撤了刁师爷的职,命他立即离开衙门。
刁师爷无法,只得卷了铺盖,一拐一跷地回绍兴乡下去了。
P12-14
机智人物故事是世界各国民间故事中一个别具特色的、颇为引人注目的门类。这一门类的民间故事,是由一个特定的富有智慧的故事主人公贯穿起来的故事群的总称。
在我国的民间故事里面,机智人物故事十分丰富。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汉族和四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发现了近千个机智人物故事群。这些故事主人公,有的有生活原型,有的则是出自艺术虚构;有的属于劳动者型,包括奴隶型、农奴型、农夫型、村姑型、牧民型、渔民型、雇工型、仆役型、工匠型、矿工型、游民型等,有的属于非劳动者型,包括官宦型、文人型、才媛型、小吏型、衙役型、讼师型、艺人型等。无论属于何种类型,这些故事主人公大都机捷多谋,诙谐善谑,敢于傲视权贵,常以机智的手段播弄、惩治邪恶势力,扶危济困,嘲讽各种愚昧落后的现象,为民众津津乐道。这一类人物形象,往往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广为人知,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智慧的化身”;有的甚至在全球传播,被誉为民间文学中的“世界的形象”。
我国各民族的机智人物故事,往往以写实手法再现社会生活,富有喜剧色彩,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幽默感,洋溢着笑的乐趣,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无疑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我们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中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集,是从展示故事主人公智谋的视角来编选的。从入选的近二。百篇作品不难窥见,故事主人公为了应对各种场面,征服各种对手,常常使出各种高超的计谋和巧妙的手段,无论事先经过周密策划,还是临场发挥急智,都能够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综观中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故事,其主人公惯常采用的谋略、手段达数十种之多,本书中列举了十多种如下:
“针锋相对”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与对手进行较量的时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予以还击,从而取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以矛攻盾”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以对手提出的理由来诘难其人,使之难以辩驳,只好听任故事主人公摆布。
“以牙还牙”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以对手诓骗、诬陷、讹诈、坑害他人的手段来还击对手,使其人受到惩罚却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指桑骂槐”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以怒斥动物、咒骂旁人的方式来教训对手,一吐心中的愤懑;有时甚至故意让对手知道在挨骂,却又难以发作。用以骂对手的人物或者动物,可能是有名有姓的具体对象,或者猪、狗、驴、牛、马、乌龟、苍蝇、麻雀等具体动物,也可能是王八蛋、贼、东西、牲口、畜生一类并不确指的人和动物。
“旁敲侧击”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与对手打交道时,并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而是从侧面转弯抹角地揭露、嘲讽、抨击对方,诙谐有趣,游刃有余。
“引鱼上钩”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有意以金钱、财物、美食、美色等作为诱饵,使居心不良的对手落入圈套,受到嘲弄、惩罚,甚至破财、遭灾。
“请君入彀”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故意制造错觉,设置陷阱,让那些欺压百姓、凌辱穷人的县令、土司、恶霸、财主、奸商、讼棍、强盗等各色人物成为他瞄准和摆布的对象,受到耍弄、惊吓、打击,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装傻卖呆”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故意装出种种呆傻之态,包括不识数、不识货、不会听话、不会走路、不会干活、不会办事、不认方向、不会做买卖、写错别字等等,借以蒙骗、捉弄对手,达到惩罚对手的目的。
“偷梁换柱”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采用巧妙换人、换物的办法来捉弄、欺哄、惩罚对手,甚至改变被动的局面,立于不败之地。
“假戏真做”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以各种虚假行为来诓骗对手,却丝毫不露破绽,使对手深信不疑,因而被调侃、愚弄,或者受到打击、惩罚。
“瞒天过海”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以各种各样的欺瞒手段,应付形形色色的对手,使其上当受骗,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对方变得狼狈不堪;或者化解矛盾,从而度过难关。
“随机应变”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在事前并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发挥,伺机行事,灵活地应对各种难题,因而占据有利地位,或者让对方束手无策,处境尴尬。
“克难制胜”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在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以其聪明才智冷静应对,主动出手,逐一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终成为胜利者。
“化险为夷”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在陷入困境、碰到难心事的时候,冷静应对,及时采取有效举措消除矛盾,化解险情,因而获得成功。
“明嘲暗讽”法——此法系故事主人公或者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或者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讥讽、嘲笑各色各样的反面角色,替老百姓鸣不平,以解心头之恨。
除此以外,故事主人公与对手较量时,还经常采用“调虎离山”法、“装神弄鬼”法、“借刀杀人”法、“声东击西”法、“将计就计”法、“以逸待劳”法、“金蝉脱壳”法、“制造错觉”法、“假名诓骗”法、“假物蒙人”法、“谎话欺哄”法、“托物寓兴”法、“巧驯禽兽”法、“故走极端”法、“巧解句读”法等等,恕不一一列举。
总之,中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小小的智谋库。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浇灌机智人物故事之花,同时又通过传播和欣赏这一类民间故事来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我们希望读者在接触这一本机智人物故事集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而且也会在才智方面得到启示。
祁连休
2014年初冬于北京
祁连休主编的这本《智慧宝典(150则机智人物故事)》是“5000年民间故事经典传承”丛书“智”系列中的一册,150篇作品,均是从各地流传的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力作。
机智人物故事往往富于喜剧色彩,主人公诙谐风趣、愤世嫉俗,常以智谋手段排忧解难、化险为夷,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精神。
机制人物故事,是中国式诙谐文化传统的一种形象的展现
中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小小的智慧宝库。以矛攻盾、指桑骂槐、偷梁换柱、随机应变……主人公们为应对不同场面施展出的高超计谋和巧妙手段,往往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
祁连休主编的这本《智慧宝典(150则机智人物故事)》,便总结了这许多种“招数”,可谓民间版的“三十六计”。
我们希望,你在阅读它的同时,收获的不只是知识与乐趣,更有才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