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落日熔金,飞机下的丘陵已犁出一道道明暗的影子。平原变得明亮起来,似乎沐浴在永不湮灭的光线中:在这个地区,平原总是泛着一片金光,同样入冬以后,它总是映着一片雪光。
飞行员法比安从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驾驶邮航飞机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像港口的水纹一样,他从这份静谧、依稀可辨的云卷云舒中也看到了暮色将至的迹象。他正在进入一个辽阔幸福的停?白之所。
寂静中,他简直以为自己就像一个牧羊人,在慢悠悠地散步。巴塔哥尼亚的牧羊人常常不紧不慢地从一群羊走向另一群羊,而他则是从一个城镇飞向另一个城镇,他是放牧小城镇的牧羊人。每两个小时,他就会遇见一个城镇,有的饮水河边,有的食草原野。
有时,在飞越了上百公里比大海更荒凉的草原后,看见一个偏僻的农庄,仿佛在草原泛起的波浪中,载着人的生命迎面驶来,于是他晃动机翼向这艘船致敬。
“圣胡利安在望,我们十分钟后降落。”
机组报务员把消息发往这条航线上的各个指挥塔。
从麦哲伦海峡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线上,诸如此类的中途站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过了圣胡利安中途站,就进入了黑夜的疆界,就像在非洲,过了最后一个归顺法国的村落后,进入的就是神秘叵测的区域。
报务员递给飞行员一张纸条:
“暴风雨太猛烈,耳机全是放电的噪音。你们在圣胡利安过夜吗?”
法比安微微一笑:天空平静得像一个水族馆,而且前方所有中途站都汇报说“晴空,无风”。他回答:
“继续前进。”
然而报务员认为暴风雨已经在某个地方安营扎寨,就像在果子里落户的虫子;夜晚会很美丽,但天气会变坏:他可不乐意钻进这团即将腐烂的黑影中。
减速向圣胡利安降落时,法比安感到有些倦怠。让人类生活变得温馨甜美的一切在他眼前渐渐变大:人们的房屋,小咖啡馆,步行道上的树木。他就像一个征服者,夜晚凯旋俯瞰自己的帝国时,发现人们朴素的幸福。法比安需要放下武器,感受浑身的沉重和酸痛,因为不幸也是一种财富,做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看窗外从此不再移动的风景。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他会接受它,经历过、选择过后,人们会随遇而安,会喜欢这种缘分。它像爱情一样将你包围。法比安真想在这里长住,和这里一起成为永恒,因为,那些他曾经逗留过一两个小时的小城镇,那些他曾经穿过古墙围绕的花园,在他眼中都是身外的永恒存在。村庄朝飞机扑来,向他敞开怀抱。法比安想到友人,想到温柔的少女,想到亲切的白桌布,想到慢慢安抚化作永恒的一切。而机翼已经贴着飘浮到眼前的村庄,院墙紧闭也守不住的花园里的秘密一览无余。然而,着陆后:法比安知道,除了石块间缓慢移动的几个人外,自己并没有看见什么。这个村庄以静制动,守卫着自己的秘密和激情,这个村庄拒绝给予温柔:想要赢得它的芳心,不能强扭,只能顺其自然。
十分钟的中途停靠过后,法比安又得上路了。他回头看圣胡利安:小镇此时只是一团灯火,接着是一点星光,接着是一粒尘埃,这粒尘埃是对他的最后引诱,之后,也消失不见了。
“看不清仪表盘了,我开灯了。”他按了开关,但座舱内红灯打在指针上的光线被傍晚的蓝光冲淡了,照不出指针的颜色。他把手指伸到一个灯泡前,手指几乎没有染上红光。
P3-6
《夜航》这部惊心动魄的作品吸引我的是人的高尚情操。人的软弱、自暴自弃、衰败,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今天的文学太擅长揭露它们了;但靠坚强的意志超越自我,这恰恰是特别需要有人向我们展示的。
——法国作家 纪德
他之所选择飞行,是因为在高空,在独处的寂静里,灵魂往往可以得到升华。
——翻译家 黄荭
种好“处女地”,把真正的良种栽入童年这块干净土地。
——梅子涵
[法]安德烈·纪德
对航空公司而言,要和其他交通工具竞争,那比的就是速度。正如这本书中令人钦佩的领导者利维埃解释的那样:“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我们白天对比铁路和轮船所取得的优势,在夜里又输回去了。”这项夜间服务,开始时饱受非议,后来被接受了,虽然在最初一系列冒险试验后变得切实可行,但就在本书写作之时,还是充满未知之数;航空飞行这一路本身就充满风险和意外,如今还要加上黑夜的神秘诡谲。尽管风险仍然很大,但我还得赶紧说,它们会一天天减少,每一次新的航行都会让下一次航行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但是,航空事业就像拓荒一样,也有一个英雄的创始期,《夜航》为我们描绘了其中一位航空事业开拓者的悲歌,自然就有了一种史诗般的调子。
我喜欢圣艾克絮佩里的第一本书,但更喜欢这一本。在《南线邮航》中,飞行员的回忆细腻准确、扣人心弦,交织着一段情感故事,拉近了主人公和我们的距离。那么柔情似水,啊!让我们感到他的真实,人性的脆弱。《夜航》的主人公,显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升华到了超人的精神境界。我认为,这部惊心动魄的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人的高尚情操。人的软弱、自暴自弃、衰败,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今天的文学太擅长揭露它们了;但靠坚强的意志超越自我,这恰恰是特别需要有人向我们展示的。
在我看来,比飞行员的形象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上司利维埃。他本人不行动:他促使别人行动,把他的道德标准灌输给飞行员,要求他们尽力而为,敦促他们建功立业。他铁面无私的决定容不得软弱,再小的疏漏都要受到惩罚。他的严厉乍一看显得不近人情,过分苛刻。但他的态度是针对工作中的瑕疵而完全不是针对人的,利维埃的用意是要锤炼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满满的钦佩之情。我尤其感激作者阐明了这个充满悖论的真理,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心理价值: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承担责任。这本小说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奉献给该做的事,投入到这项充满危险的任务中,只有任务完成了他们才会找到幸福的休憩。人们还可以看到,利维埃绝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再没有比他接待失踪者妻子的那段描述更令人动容的了),他给他手下的飞行员下达命令时所需要的勇气绝不比飞行员执行这些命令时所要付出的勇气少。
“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只要同情别人就行。我从不同情,就算有也藏在心里……有时,我也惊讶于自己的能力。”他还说,“关爱听命于您的手下。但不要告诉他们。”
这也因为支配利维埃的是责任感;“隐约感觉到一种比爱更伟大的责任”。但愿人不要去追求个人自身的目的,而去服从并献身于主宰和依赖他的事业。我喜欢在这里再看到这份“隐约的责任感”,让我的普罗米修斯不合常理地说出:“我不爱人,我爱的是人内心的挣扎。”这是一切英雄主义的源泉。“我们在行动时,”利维埃想,“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宝贵……但它是什么呢?”他又说:“或许还有其他东西需要拯救,一些更持久的东西;或许利维埃是为了拯救人更持久的品质而工作。”对此我们毋庸置疑。
化学家们让我们预感到未来战争的恐怖,男子汉气概或许再无用武之地,英雄主义的传统便会在军队里消亡,在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在航空事业中我们能看到勇气得到最令人赞叹、最有益的施展吗?原本可能被视为鲁莽的举动,若是出于服务的需求就另当别论了。飞行员不断地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自然有权嘲笑我们平时对“勇气”的看法。请圣艾克絮佩里允许我引用他的一封旧信;这封信要回溯到他飞越毛里塔尼亚、负责卡萨布兰卡—达喀尔航线的那个时期: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这几个月工作太多了:寻找失踪的同志,抢修掉在抵抗区的飞机,给达喀尔送了几趟邮包。
我刚立了一个小功:为了救一架飞机,我同十一个摩尔人和一名机械师度过了两天两夜。状况频出、危机四伏。我是第一次听到子弹从我头顶呼啸而过。我终于知道自己在这种环境下是什么样子了:我比摩尔人镇定得多。而且我也明白了以前始终让我感到惊讶的事,就是柏拉图(或是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把勇气排在各种德行之后。这勇气也不是什么美好的情操,只不过是一点儿狂热、一点儿虚荣、十分顽固以及一种庸俗的体育乐趣合成的罢了。特别是与勇气无关的体力上的亢奋。双臂交叉放在敞开的衬衣前,畅快地呼吸,是很惬意。这事要是发生在夜里,就会掺杂了一种做了天大蠢事的感觉。我再也不会去欣赏一个仅仅只是勇敢的人。
我可以引用坎东(尽管我一直不太同意他的观点)书中的一句格言来作为我引的这段话的题名:“要把勇敢和爱一样藏在心里”;或者更精彩的是:“勇士不想让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就像老实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的施舍。他们不露痕迹或婉言推说不是。”
圣艾克絮佩里在书中所讲述的,都是他“知根知底”的。他常常身陷险境,他的亲身经历赋予了他的书一种真实、不可模仿的韵味。我们有过大量战争或幻想冒险小说,有时候作者编得头头是道,但真正的冒险家或战士读了只会觉得好笑。这篇故事除了我非常欣赏的文学价值以外,还有一种史料的价值,这两种品质那么出人意料地融为一体,赋予《夜航》非同凡响的重要地位。
1929年10月12日,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开拓南美洲大陆航线的工作。他因在民航工作出色,于1930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称号。
飞行,在那个时代,是很酷很炫的职业,但也是高难高危的行当,人人都对蓝天充满无尽遐想,但并不是人人都有飞行员的体魄和胆识,更不是每个人都有不可磨灭的意志和向死而生的勇气。
1929、1930两年的美洲经历,为作家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撰写《夜航》提供了真实、惊心动魄的素材。
故事在两条线上展开:一条在天上,暗夜里飞行员法比安在雷电和风暴中穿梭、群山和云海间沉浮;一条在地上,航空公司负责人利维埃守在亮着灯的办公室,焦急地等待飞机安全抵达的消息。“一动一静,一暗一明,大反差的光与影的画面交替出现,紧凑而又富有节奏感。”《夜航》1931年出版,纪德为它写了序,这本书一举夺得当年的费米娜奖,很快被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并于1933年搬上大银幕。
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小王子》全球销量已超过2亿册,本书销量亦佳。
这是每一个小孩子对人生,对天空的启蒙,启发他们思考;同时这也是写给大人看的书。
启迪心灵、播种智慧,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
本书内容紧凑而又富有节奏感,惊心动魄,文字饱含温情又具象生动,富有强大的感染力。《夜航》无论是内容还是叙述技巧,都属中篇小说中的杰作。
关于暴风雨、星空和寻找不朽浪漫的小说,和《小王子》一样,被世界亿万读者珍藏。
讲述人生的执着,勇敢面对,持之以恒的意志和自我超越。
作者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有丰富思想和感情的文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伟人,曾做过航空公司的高级负责人,后以一位战争英雄的身份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