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雷尔·恰佩克著的《狗和精灵的童话/任溶溶精译书系》是任溶溶精译书系中的一册。任溶溶先生不光是翻译家,而且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精通多国语言,儿童文学视野广阔,并且本人个性开朗风趣,这种鲜明的个人特点使得他的翻译作品具有极高水准,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具体特点表现为:
1、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译文流畅是对翻译家的基本要求,而任老译作已远远超出这一要求,他的作品用词雅致,具有独特的诗性美、音韵美
2、对原作理解深刻,但译作又不故弄玄虚,总是在清浅中体现深意,这非功力深厚的大家无法达到。
3、童趣十足,形神兼备,即使口头朗读也显得韵味十足。这一点对于创作大家和语感一流的任溶溶先生来说,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狗和精灵的童话/任溶溶精译书系》是卡雷尔·恰佩克的代表作。他一生以写戏剧、散文、长篇科幻小说为主,童话作品只有《猫狗小英雄》、《狗与精灵的童话》、《我与花草有约》这几本,其中本书《狗与精灵的童话》集中了他主要的童话:《邮递员的童话》、《医生的童话》、《狗与精灵的童话》《警察的大童话》等八篇。恰佩克童话写得不多,但篇篇都是杰作,他的童话幽默、平朴、机智,充满了大地般的温情;他饱蘸着情感的浓墨,这种感情又是宽厚,充满着民间才有的智慧。这样的作品对孩子早期阅读非常有益、非常必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形成宽厚、开朗、幽默、大气的生活态度。
邮递员的童话
请大家说说:既然一行可以有一行的童话——讲国王啊,讲王子啊,讲强盗啊,讲牧人啊,讲骑士啊,讲巫师啊,讲樵夫啊,讲水怪啊,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童话讲讲邮递员呢?拿邮局来说吧,这简直是一块魔地!它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告示:“禁止吸烟”,“不准带狗进来”,严禁这样,严禁那样……我跟你们说:没有一个魔法师或者一个恶棍的屋子里有那么多禁条戒律的。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邮局是一个神秘的禁地。小朋友,你们谁看见过,邮局夜里关上门以后,里面在干些什么吗?实在值得看看……有一位先生——他的名字叫科尔巴巴,工作是送信的——倒的确看见过,并且跟别的邮递员说了,这些人又告诉了别人,到头来,这些话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可不是一个小气鬼,有话会不肯告诉别人的。有话我真恨不得快点讲掉。好,我这就开始给大家讲讲这件事。
话说邮递员科尔巴巴先生干他送信的这个工作干厌了,他说邮递员得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东奔西跑,左转右转,整天忙忙碌碌,鞋掌走破了,鞋跟走坏了;每天要走二万九千七百三十五步,其中要上下八千二百四十九级楼梯;送的老是些印刷品、汇票和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它们能给人什么快乐呢;再说邮局又是个不舒适不愉快的地方,那儿一点儿趣味也没有。科尔巴巴先生就是这样拼命地埋怨他这个送信行当的。有一回,他在邮局里闷闷不乐地坐在火炉旁边,坐着坐着他就睡着了,也没听到敲六点钟。六点钟一敲,邮局的门就锁上,所有的邮局职员和邮递员全都各自回了家,光剩下科尔巴巴先生一个人给锁在里面睡他的大觉。
靠近半夜的时候,他给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了,那声音听着像是老鼠在地上乱跑。科尔巴巴先生心里想:“哈哈,我们这儿也有老鼠,得放上个老鼠笼才行。”可他一看,根本不是老鼠,却是这儿邮局里的家神。他们是些长着大胡子的小人,个子只有小鸡、松鼠或者野兔那么大,可每个人头上戴一顶邮递员帽子,也和真正的邮递员一样披一个斗篷——真是不折不扣的邮递员。“嗐,瞧你们这些小鬼怪!”科尔巴巴先生心里这样想,可嘴唇一动也没动,没出声,免得惊动了这些家神。只见他们当中有一个把他科尔巴巴早晨要送的信叠在一起;第二个分邮件;第三个称邮包,在它们上面贴上标签;第四个发脾气,因为有一个邮包捆得不合规格;第五个像邮局职员那样坐在窗口把钱重新数一遍。
“我想得不错。”他唠叨说,“这个邮局职员算错了一分钱,得改正过来。”
第六个家神站在电报机旁边发电报——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科尔巴巴先生知道他是在用电码发报,变成人话就是:“喂,是邮政部吗?第一百三十一号邮局的家神报告,一切顺利。同事马特拉夫谢克咳嗽,因病缺勤。我现在改为收报。”
“这里有一封信要寄蛮人王国,班博林博南杜城。”第七个小人说,“这城在哪里呢?”
“在去贝内绍夫的那条线上。”第八个指甲大的小人回答说,“伙计,你这么写上吧:‘蛮人王国,下特拉贝
孙德火车站,猫城邮政支局。航空。’好,公事都办完了。先生们,咱们来打牌好吗?”
“怎么不好?”第一个家神回答着,数出了三十二封信,“纸牌有了。可以开始了。”
第二个家神拿起这些信来洗牌。
“我切牌。”第一个小人说。
“好,你切吧。”第二个说。
“哎呀,哎呀!”第三个埋怨说,“这张牌糟透了!”
“我出牌。”第四个叫起来,把一封信啪哒一声打在桌子上。
“我压倒它。”第五个说道,把另一封信打在第一个家神打出来的信上面。
“朋友,还嫌小一点。”第六个说着也打出一封信。
“你也不行啊。还有更大的。”第七个说。
“可王牌在我这里!”第八个大叫一声,把他的一封信打在其他信上。
小朋友们,科尔巴巴先生看到这里可实在忍不住了。
“对不起,矮胖子先生们。”他插进来说,“请问你们打的是什么牌呀?”
P1-5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
亲爱的孩子们
这是一套专门为你们出版的书。每一本都特别优秀,当然翻译它们的人也非常优秀。这些书都是人类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的,流传了很多年,让全世界的孩子们快乐了,感动了,长大以后回味着继续快乐和感动。这样的书,每写出一本,人类的惊异就会持续很久;这样的书,每诞生一本,人类的自豪就增添得更多。它们是不同的国家的人写作出来的,不同国家的人又把它们译成了自己可以阅读的文字,他们在做着这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兴奋得有点慌慌忙忙,就好像不赶快,自己的生活就不符合美好的规定,自己国家的孩子,就缺掉了世界规定的幸福。谁也不想在这一件事情上慢慢腾腾的,被童年怪罪,让你们不高兴了!
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象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是一大片的绿阴,鸟儿站在枝上是快乐和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
属于童年的文学的书籍,是和童年的教科书一样,都应该被搁放在童年肩膀的书包里的。很重量的知识,很轻盈的故事,书包的意思就变得完整也讨人喜欢了。原来,书包里应该放些什么书,既要哪一种,可是又不能缺少哪一种,都是有个艺术的!
那么,你现在是否知道了,它的艺术?
什么书是不能缺的?
亲爱的成年人
我想说,这一些书其实也是你们应该知道和阅读的。每一本都特别优秀,可是我们很多的成年人阅读过几本呢,还是几乎每一本都陌生?我们的童年的确有过很丰富的玩耍,但是我们如果非要说也有很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那么我们说的就不是真实的情景了。尤其是这些儿童文学的世界名著。
儿童文学也是有世界名著的。它们放在文学的架子上,和那些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名著没有水准的区别。区别的是儿童文学的更有天真和梦幻,最简单地把深刻说完,最幽默地讨论了哲学,艰辛啦、危难啦,乃至生命的告终,都会很诗意也好玩,不让你望而生畏,不让你觉得是高山和阻碍。
阅读儿童文学是会让人乐观和浪漫的。
让你处在最简单的人性模样里,很单纯地喜悦,很单纯地泪流。
一个成年人,想让自己很单纯是困难了。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还是要那样说。心里想很干净很透明,可是很容易又混浊起来。
但是你阅读了这样的文学,知道了它们,你便知道了,让童年来阅读有多么好。 你就会得把它们安排给童年!
童年的阅读,总是依靠了成年人的理解、关怀、计划……成年人那个群体和权力的热情、鼓励、行动,成年人在一个家庭中的亲近、落实和直接购买。
成年人不亲近儿童文学,没有欣赏和热情,不把完整的设计放进童年的规划,不知道哪些篇目是合适的,又有哪一些杰作在接连诞生、被人类引以自豪,童年的阅读就总是缺少!童年的哪一件事情不首先是成年人的事情!成年人的童年缺少阅读,没有记忆,那么当你是成年人了,有人对你说些这样的话,算是规劝,也算是引导,你不要吃惊,也不要责备!我也是一个童年缺少儿童文学阅读的成年人,因为成年后反倒阅读了很多的儿童文学,在它们的经典里兴奋和回味,有些明白了,越来越明白,所以现在会这样规劝别人、引导别人,热情洋溢!我们实际上是在互相转告。
一个现代的社会和城市,因为有了这热情的互相转告和纷纷的行动、纷纷的规划,我们所渴望的气息就有些出现了,我们接着还能看见更多的精彩童年的生命情形,看见一个民族未来的优雅和诗意,看见集体的幽默和明朗,看见天空的干净、河流的干净……
我们完全可以多想象一下我们愿意看见什么。多想象一下童年阅读优秀儿童文学的意义!
不会过头。
亲爱的世界各国的作家们
亲爱的翻译家们
亲爱的出版社
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对童年的关怀!
亲爱的杰出的任溶溶先生
你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最大最老的一支笔
你已经成为一个妙不可言的童话
所有阅读过你翻译的童话的人排成队
从你面前缓缓走过
那要走上多少白天和黑夜
他们是一支无比爱你的浩浩荡荡
我也在这浩浩荡荡里
致敬!
致敬!
致敬!
任溶溶的NONSENSE
孙建江
我一直认为任溶溶的存在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幸事。
任溶溶生于斯长于斯,当然承续了中国文化的“载道”传统。在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其间的“载道”意识。这方面,他与我们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没什么两样。但我想说的是:第一,任溶溶是一位天生的、难得一遇的儿童文学作家。具备儿童天性的作家,与儿童读者往往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天然的默契感,往往能更准确地把握儿童文学的精髓。任溶溶对儿童的热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在他那里,为儿童写作是非常自然和非常快乐的事情。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他,为儿童写作除了使命感,更是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渴望和享受。第二,作为一位通晓英、意、俄、日四种外语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任溶溶显然比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家更具有儿童文学的国际视野。他熟稔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的艺术范式、叙述手段、呈现方式。他更容易看出中西儿童文学之间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观察、审视、品评作为人类文明物儿童文学的全球化趋向及其内在质地。
正是这两方面的优势,使得任溶溶多了一份很多人所不具有的特质——儿童文学写作的纯粹性。生活中,任溶溶是一位幽默风趣、童心永驻的人。好多年前,我陪任溶溶先生去广州参加一个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庆典活动,班马教授前来探访,我和班马当着任先生的面开玩笑说:“任先生啊,您好像本来不应该出现在中国呢。”任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这话的意思是说像任先生这样才华出众、满腹经纶又天生乐观通达、玩性十足、真正富有童年精神的人在中国实在不多。
任溶溶曾说:“我天生应是儿童文学工作者。根据我的性格、爱好,我应该做这项工作。”为儿童服务,为儿童写作,可以说几近是他的生活乐趣之所在。他的这种天性和他的国际视野,使他对外国儿童文学中尤为强调注重的nonsense(有意味的没意思)有一种天然的默契感和认同感。他认为,nonsense是一种童趣。这种童趣,小读者无师自通,心领神会,而缺乏童心的人是永远无法领略其间的奥妙。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任溶溶为什么特别喜欢,或者说特别热衷于“形式”和“有趣”。
在任溶溶的创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对汉语语词的活用、巧用和妙用。比如,对“大”和“小”、“胖”和“瘦”、“高”和“矮”、“少”和“多”、“新”和“旧”、“长”和“短”等对比词性的组合运用。比如,对叠词、谐音字、绕口令的音乐性展示——《我牙,牙,牙疼》《这首诗写的是我,其实说的是他》《请你用我请你猜的东西猜一样东西》。比如,对汉字视觉关的构筑——《大王,大王,大王,大王》(按,字体从特大号到最小号)、《大大大(按,字体大号)和(按,字体中号)小小小(按,字体小号)历险记(按,字体中号)》。
像诗作《一支乱七八糟的歌》,并没有讲述什么“意义”,写的仅是“乱七八糟的歌”产生的过程,却非常好玩和有趣。三岁零两个月大的女孩不仅整天“咪——多”“多——咪”,乱七八糟吹口琴吹个不停,还执意让小舅舅唱歌,自己口琴伴奏。“她使劲地吹啊吹啊,/越吹她的劲头越大。/我也唱了/——不,叫了——/半天的歌。/不知唱了/——不,叫了——/一些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更加“乱七八糟”。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够欣赏这节目的,恐怕只有我们两个。/不错,/是支乱七八糟的歌,/不过唱得实在快活”。说得好,唱得实在“快活”。这就是儿童与成人不同之所在,这就是童趣,这就是作者的nonsense。尤其难得的是,任溶溶作品中很少有什么“成人化”“大道理”“疙里疙瘩”的问题。任溶溶讲述的大白话小读者都看得懂。这种大白话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因而大白话中又巧妙地隐含了作者的nonsense意味。
创作成就之外,任溶溶先生作为翻译家的名气似乎更响亮。他翻译了众多经典儿童文学名著,比如这套“精译书系”。而其翻译成就的取得,我觉得和他非凡的文学功底、广阔的文学视野以及超前的文学观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的文学观,不仅超越了大部分同时代人,甚至超越了很多后辈。
任溶溶的这种超前性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了,惜乎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反省和深思。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溶溶的意义会愈加显示出来。
这是一套专门为你们出版的书。每—本都特别优秀,都是人类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的,流传了很多年,让全世界的孩子们快乐了,感动了,长大以后回味着继续快乐和感动。当然,翻译它们的人也非常优秀,他就是杰出的任溶溶先生,他是中困儿童文学翻译的最大最老的一支笔,他也已经成为一个妙不可言的童话……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
任溶溶先生翻译了众多儿童文学名著,其翻译成就的取得,我觉得和他非凡的文学功底、广阔的阅读视野以及超前的文学观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的文学观,不仅超越了大部分同时代的人,甚至超越了很多后辈。
——著名作家、出版人、儿童文学评论家孙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