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胜信著的《春深更著花(精)》属于“本色文丛”,是海天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名家散文丛书,入选者均为我国有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均有一定影响力。本丛书为小开本精装,清新自然,有书卷气。名家散文在图书市场上很多,但像“本色文丛”这样成批量、连续成辑推出,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却不多见。“本色文丛”自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已形成一定的阅读影响力。
| 书名 | 春深更著花(精)/本色文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江胜信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胜信著的《春深更著花(精)》属于“本色文丛”,是海天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名家散文丛书,入选者均为我国有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均有一定影响力。本丛书为小开本精装,清新自然,有书卷气。名家散文在图书市场上很多,但像“本色文丛”这样成批量、连续成辑推出,且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却不多见。“本色文丛”自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已形成一定的阅读影响力。 内容推荐 《春深更著花(精)》分为四辑:“中流自在行”“谁解其中味”“守护有神龙”“鸟啼花落处”,每一辑分别侧重于中西交流、文艺、民间文化遗产与艺术。本书作者江胜信所采访的人物为各个领域的重量级人士,而多以学术界的专家为主。所以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不但以生动流畅的文笔,细腻体贴的情感,于一颦一笑、细致幽微处展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是一篇篇绝妙的人物特写;同时也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的展示了这些领军人物在其所研究、所探寻领域的成就和进展,不失为一篇篇篇幅简洁而又要点分明的学术小史和前沿介绍。这使得本集所选的文章不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也能使读者在获得流畅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得以开阔眼界,得到智性上的提高,从而获得更崇高、更完善的审美体验。 目录 自序:让他们打窗前走过 辑一 中流自在行 那一抹天边的余晖 ——回忆与杨绛先生的交往点滴 架起一座万里长桥 ——钱锺书《外文笔记》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我的选择被世界认可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文学之路 环球“慢”游 ——毕淑敏用113天坐船绕地球一圈 译道独行侠 ——翻译巨匠许渊冲的豪言与宏愿 桑烟缭绕 ——藏族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次仁罗布的 “灵魂叙事” 辑二 谁解其中味 春深更著花 ——晚年季羡林还想“再行一点雨,再著一点花” 解味道人 ——红学泰斗周汝昌的“醉红”晚境. 文化是部大书,怎么也读不完 ——国学家冯其庸情系“红楼”和“西域” 随缘做去,直道行之 ——方广铝30多年潜心整理敦煌遗书,为振兴中华 文化铺路 相期浴火凤凰生 ——词学大家叶嘉莹在古典诗词里感受 “不死之心灵” 被历史厚待的学人 ——李学勤与“清华简”的相遇与初识 辑三 守护有神龙 人鸽情缘 ——“中国第一玩家”王世襄的未竞之梦 用生命守护最美年画 ——王树村为中国民间美术撑起风雨不侵的堡垒 把书桌搬到田野 ——冯骥才守候民间抢救珍遗 “徒有虚名”的收藏家 ——马未都要把观复博物馆留给社会 辑四 鸟啼花落处 画画从来都是玩儿 ——“鬼才”黄永玉的特立独行 您信不信,我还没开始呢! ——“画疯子”韩美林的艺术激情 妙笔漫画世间百态 ——方成见证中国百年漫画史 不老的歌 ——词作家阎肃“敢问路在何方” 试读章节 大姐是1996年起跟着杨先生的。那年,先生85岁,身体却远没有现在好,“很瘦,走路颤颤巍巍,得扶着墙”,心力交瘁奔波于一西一东两家医院,医院里有她病重的女儿和丈夫。两年后,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去,受到致命打击的杨先生陷入重度失眠,夜里需要吃两次安眠药。先吃两颗安定,睡到半夜又醒,再吃一次,接着睡。 杨先生说过:“悲痛是不能对抗的,只能逃避。”杨先生的逃避方式便是埋头翻译柏拉图的《斐多》。书中,相信灵魂不死的苏格拉底在就义前从容不惧地与门徒讨论生死问题。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杨先生,给了她一个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她开始“打扫现场”:女儿生前想写的《我们仨》,她来写;丈夫生前积累的7万多页手稿,她来整理。2004年,杨先生在一次久病痊愈后起笔《走到人生边上》,这时的她越来越释然,身体渐渐好转。吴大姐说:“奶奶生活很有规律,爱清静,过年也不喜热闹,常常是我们两个人过。我跟奶奶的13年里,只有一年春节是回家过的。”平时,吴大姐一周回家一次,一天内来回,提前烧好饭菜,杨先生自己热了吃。 先生一日三餐吃得很固定:早饭吃得最多,一起床,先喝两杯白开水,再来一勺蜂蜜,接着再喝几口白开水。稍歇,吃个苹果,随后是一大碗牛奶麦片粥,加一颗煮鸡蛋。上午看书之余练一会儿八段锦。中午,吃一点点米饭,菜是一小段清蒸的鱼,一份绿颜色的蔬菜,再吃一碟用大棒骨肉冻化开后热拌的黑木耳,撒上香菜和香油。午觉睡醒后吃点儿水果。晚上,喝好几种杂粮熬成的粥。 吴大姐曾指着电视里的烹饪节目诱惑先生:“您馋不馋哪?”先生摇摇头:“以前都享受过,还是清淡的东西最好。”先生对饮食的自控力非常强,数年内,仅有一次因为多嗑了几颗松子而肠胃不适。她的自控力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写过一篇叫《吃饭》的杂文,文中对满足口腹之欲而让肠胃受罪的做法甚是不齿。 快16时了,杨先生还没睡醒。我说:“不着急,让奶奶自然醒多好。”大姐说:“她该起了,要不影响晚上睡觉。” 我随大妇一起去杨先生的卧室。只见先生躺在床边的躺椅上,没有脱鞋的脚搁在接出来的凳子上,被子蒙住脸。大姐轻轻碰碰先生,先生就醒了,揭开被子,看到我,拉住我的手,笑意从她的眉眼里、嘴角边浮出来。大姐拿了件墨绿的外套,问:“穿这件吗?还是穿黑条绒的?”先生说:“黑条绒的吧,漂亮一些。”我乐了:“奶奶本来就好看。”先生接口:“奴奴生得丑,驴见踢,马见走,骆驼见了翻跟斗……”她说:“别人是绝代佳人,我是‘绝代丑人’,‘绝代’是指我没有后代了。” 我在纸上写下一段话:“你们俩留下了很多传世的作品,还拥有一群像我这样叫您‘奶奶’的读者。”她点点头:“这是最让我安慰的了。” 午觉过后,是杨先生的水果时间,吃的是猕猴桃。先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我的心是酸的。”我没听懂,她又说了一遍,我这才明白她说的是“心衰”。原来,2008年生日过后,先生在体检时查出心血管不好,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太好了呀!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心血管不好有四个好处。”先生特别有条理地一一陈述,“一是这个病不传染;二是这个病不是什么外伤或炎症,不脏;三是这个病不是脑血管出问题,不会影响脑子;四是这个病‘干脆’(意思是要‘走’的时候就那么一下子,不痛苦,不拖累人)。” 这是我第一次和先生触碰到生死话题,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重,仿佛我们只是继续聊着家常…… P8-10 序言 自序:让他们打窗前走过 在我珍藏的相册里,有两张和老校长谢希德先生的合影。凝视着老校长慈祥的容颜,我仿佛回到1995年5月27日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那一天。 当时,先生在逸夫楼开会,被我“撞”见。为了给自己主编的校团委机关报《复旦青年》增加点儿“料”,我贸然向先生提出采访请求。她不仅没有拒绝,反而让我坐在她左侧的沙发上,和我亲热地聊起来。那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和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交谈,先生的和蔼、亲和、智慧、恬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曾以为,人老了,就不再美丽。是先生告诉了我,有一种美丽不会老去。 如今,《文汇报》给了我一方更广阔的天地,我采访了很多像谢希德先生一样的“大家”,如季羡林、王世襄、周汝昌、冯其庸、杨绛、叶嘉莹、冯骥才、许渊冲、韩美林、黄永玉、方成等等,他们就像一部部读不完的大书,越读越丰富,越读越厚重。我愿做一个窗口,让他们一一打窗前走过,留下时光冲不走的美丽和感动。 江胜信 2016年9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