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是王学斌的一部晚清政治人物的心史记录,数百万字当事人日记、笔记资料解读,烛照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诡谲,看晚清政坛明规则、潜规则如何运行;看时局巨变中,混迹政坛之人的千般气象;或荒诞或悲凉,晚清政局纷乱变幻、雾里看花。曾国藩屡次自杀的原因,猪一样的队友:李鸿章、翁同龢之争,“最后的一位满族大佬”:荣禄与清末政局袁世凯复辟的真相读书人是如何“变坏”的?善耆:王爷竟是“改革控”;王鼎尸谏:一场黑色政治幽默;嗜权标本:晚清官员陈孚恩的宦海浮沉。
| 书名 | 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晚清政坛笔记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王学斌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是王学斌的一部晚清政治人物的心史记录,数百万字当事人日记、笔记资料解读,烛照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诡谲,看晚清政坛明规则、潜规则如何运行;看时局巨变中,混迹政坛之人的千般气象;或荒诞或悲凉,晚清政局纷乱变幻、雾里看花。曾国藩屡次自杀的原因,猪一样的队友:李鸿章、翁同龢之争,“最后的一位满族大佬”:荣禄与清末政局袁世凯复辟的真相读书人是如何“变坏”的?善耆:王爷竟是“改革控”;王鼎尸谏:一场黑色政治幽默;嗜权标本:晚清官员陈孚恩的宦海浮沉。 内容推荐 晚清时代连结着两头,一头是中国传统官僚社会,一头是中国被迫进行的近代化的转型历程,因此晚清的政坛也上演着一幕幕或荒诞或悲凉的历史话剧。这里面既有墨守传统藏拙之道的汉族官僚,也有伤怀时事的满洲权贵;既有大清忠臣“尸谏”的黑色幽默,又有一品大员“朝廷亡了,与我何干”心理写照;有能臣干吏的奋力振作,也有绝望于时局的贤达末路,更有野心家的伺机而动。 他们对政坛明规则、潜规则运用得炉火纯青,但在前所未见的时局巨变中,又显得彷徨与手足无措,或奋力求生,或一心求死,让本来就纷乱变幻的晚清政局显得更为雾里看花。 由王学斌所著《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通过对数百万字的当事人珍贵日记、笔记等资料解读,将二十余位有代表性的晚清重臣生死浮沉的命运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力求破除单一的非黑即白的叙事逻辑,或是简单的尔虞我诈的权谋解读,而是从第一手资料重新构建这些重臣大吏的心路历程,对他们的真实形象进行立体还原。同时,也给读者展示出一个不一样的晚清历史图景。 目录 楔子:一刀截断了一个时代 上卷 “最后的一位满族大佬”:荣禄与清末政局 善耆:王爷竟是“改革控” “一条困死在体制网罗里的鲨鱼”:干吏铁良的悲剧 “朝廷亡了,与我何干?”:一品大员那桐的致富路 “末代文人,有什么用?”:学者型高官荣庆的遭遇 王闿运:怀才不遇的“郁闷哥” 徐世昌:“利国无能,但能利身” 陈夔龙:“官运满了,国运尽了” “当贤臣步入黄昏”:传统官员鹿传霖的困境 中卷 王鼎尸谏:一场黑色政治幽默 嗜权标本:晚清官员陈孚恩的宦海浮沉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曾国藩到底缘何自杀 “直谏容易死殉难”:也谈“吴可读事件” 寇太监之死:被捂出来的谣言 “哀莫大于心死”:晚清宗室寿富的人生幻灭 端方:上台虽壮终必悲 载涛:让大清娱乐至死 下卷 山雨欲来风满楼:晚清同文馆之争 读书人是如何“变坏”的:三位“50后”的逐权之途 谁都怕“猪一样的队友”:李、翁大佬之争与联俄制日破产 “法治,一个未完成的进行式”:沈家本与清末修律 强人政治的迷梦 被诅咒的龙椅:众人眼中的“洪宪复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03年的一个初春午后,大清国的掌门人慈禧罕见地离开颐和园,起驾来到交道口菊儿胡同一所中西合璧的老宅院。老佛爷之所以屈尊至此,原因很简单:她的宠臣荣禄病了,而且病得极重! 走近荣的病榻,慈禧不忘打趣道:“尔常言尔是康党,尔曾得尔友之若何新闻?彼实奸臣,负尔好意,竟致反噬!”这话若是对着旁的大臣说.估计听者就要吓得尿裤子了。与乱党结盟,这绝对罪不可赦。然而荣禄淡然一笑,道:“彼等既逃亡海外,何事不可为?些微清议,吾亦知其骂我。近支王公无意识之举动一至如此,得毋为康党庆幸乎?”如此自我解嘲的方式,既撇清了罪名,又起到讽谏之效果。 眼瞅着荣还能兴致盎然地开玩笑,慈禧心中的担忧算是暂时放下,愁云似乎将逐渐散去。 谁知这竟成了二人最后一面。三天后,4月¨日,荣禄撒手人寰。不久,一家西方大报刊布了这样一则社评: 荣之为人,据中国士夫之见,实能尽人臣之职分,且颇有大臣风度,通达治理,可任大事。……综慈禧听政五十余年以观,有治世之能,而又赤心报国者,仅曾国藩一人。自此以往,则不得不推荣禄。当满洲皇族盲于大计,例行逆施,既暴且弱之时.荣禄之先见及勇毅.实大有补救于国家也。由其柄国之日,以至辞世之年.吾等观其所为,实乃慈禧最忠之臣,亦为最有识解之参谋。……故中国事势现虽无定,而有一事则毫无疑义者,即吾人当永远纪念此明决勇敢之荣禄。 至此,继鳌拜、和砷、肃顺、奕訢之后,清代的最后一位满族丈佬也与世长辞,一个时代结束了。 早年沉浮 能成为满族大佬,这与荣禄早年的不堪经历密切相关。 荣是个标准的“军二代”。荣禄祖上世代从军,为大清朝屡立功勋。远了不说,他祖父在镇压回疆时捐躯,老爹也不甘其后,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阵亡。一门两代忠烈,朝廷特意赐修“双忠祠”,以示表彰。 好的出身,自然保证荣禄一进官场便春风得意,直接恩荫为工部主事。更牛的是,人家荣禄还有非常硬的关系。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晚清唯一的旗人状元崇绮,另一个嫁给宗室昆冈。崇绮的老爸是道光朝的大学士穆彰阿,昆冈后来成为大学士。一个妹夫是大学士之子,一个妹夫是未来的大学士,荣禄堪称左右逢源,“官系”无边。 当然人家荣禄也不是吃白饭的。上班不久,宫中发生大火,刚好荣禄当天值班,他率领众侍卫奋力灭火。恰在此时,咸丰皇帝在远处督察救火情况,他遥望一人身着绛色官袍,不顾个人安危,在火海中不断进出抢险。于是他询问身边御前大臣,这个年轻人是谁。下人告知此人叫荣禄。不久,咸丰便召见荣禄,了解到其家三世皆为国效劳,两代捐躯,禁不住心生钦佩,将户部银库郎中的肥差赐给了这位“救火队员”。 咸丰末年,肃顺一人专权,横行无忌,朝中大臣莫不惧他三分。肃顺有一癖好,喜欢收集西洋金花鼻烟壶。当时有位陈姓尚书,同荣禄家是故交.知道荣家有几个精品鼻烟壶,出于讨好权臣肃顺之意,于是上门求索。荣母念及多年交情,尽数送给陈尚书。这陈尚书得到后立马转赠肃顺,并告之此物来自荣家。 孰料这肃顺欲壑难填,居然仍派人上荣家继续索要。迫于无奈,荣禄只得据实告知,家里已无此物。索要不成,肃顺十分不爽,认定荣禄是厚于陈而薄于己,时常假公济私.给荣穿小鞋。又一次,肃听闻荣禄家有良驹一匹,乃新疆特产,中原罕见,于是命人来要。荣禄早就受够了肃顺的贪婪,一口回绝了对方要求。这让肃顺恼羞成怒,很快便在一次公务会议上假借事由,当面训斥荣禄,并扬言要对其重重惩治。当时荣禄还是个正义感很强的青年,既然你肃顺容不下我,那索性不伺候你了。荣禄立即交上辞呈,闲居避祸。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没几年,咸丰驾崩,肃顺气焰愈加嚣张。慈禧、奕訢等人为了保住大清社稷,夺回重权,决定发动政变,处置肃顺等顾命大臣。考虑到荣禄与肃顺之间的恩怨,慈禧将其秘密收入麾下,作为奇兵。荣禄果然不负众望,与醇亲王奕讓联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擒获肃顺等人,并亲手将其送到菜市口问斩。 P(12-14)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