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罂粟的咒/孙频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频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频被称为是当代的张爱玲,是被阎连科、韩少功、苏童称为“未来的大家”的八〇后作家。她的写作是勇敢的,笔下的故事《罂粟的咒/孙频作品系列》虽深耕于当下现实的社会,却又将这个时代抽空,让人和人在最简单的关系中缠斗,从而将“最冷、最暗”的地方逼出来,呈现出人性这一更为辽阔视野下的“女性”故事。

内容推荐

孙频著的《罂粟的咒/孙频作品系列》讲述了三个不同社会地位的小城女人的不同命运,她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坚强不屈地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做着努力、挣扎。作者对于女性的心理刻画细腻而深入,使读者在走近故事、靠近主人公的同时,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上的震撼。

目录

罂粟的咒

铅笔债

碛口渡

试读章节

一个早晨,李氏起床推开门刚迈出去就看到西厢房门口倒着一个人,脸朝下,手边摔着一只葫芦水瓢。西厢房下搭了一个灶间,院门都没开,不会有人进来。她踉踉跄跄地走了过去,摔倒在地的正是武先生。他的手和胸口都是冰凉的,已经死了。从他倒下的方向看,他是从灶间出来的,他进灶间舀了一瓢水喝,一出门就倒下了。灶间里,锅盖被动过,但那里面没有一点饭,连一粒粮食都没有。所有的碗里、锅里都没有。整个灶间里没有一点吃的。在武先生被装进棺材之前,穿着一身麻的李氏突然走到武先生的尸体前,亮出一把早藏在袖子里的刀,在所有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刀刃已经进了武先生的肚子。她一滴泪也没有,动作流畅而冰冷,好像她面对的是一只秋天熟透的倭瓜。人群发出的惊叫声倏地被冻在了空气中,又七零八落地砸了一地。武先生的肚子被无声地切开了,然后她切开了他的胃。那只已经没有了温度的器官泛着陈旧的暗红色,像只口袋一样被李氏的双手翻开,那里面是空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完全是空的。他是饿死的。

李氏的身体摇晃了几下便像融化了一样缓缓地塌下去了。武先生生前的好友,另一位中医刘先生走到了她面前,把她背到屋里,号完脉后刘先生一个人走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李氏醒过来了,目光空洞地看着周围。刘先生回过头,逆着光线看着床上的女人。李氏看不清他的脸,只听到他说,你怀孕了。

李氏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生病,屋里终年散发着中药的香味。李氏越来越瘦小,睡在那里薄薄的一层,肚子却越来越大。巨大的肚子衬得她的四肢像秋天落完叶子的树枝,似乎这肚子成了她身上唯一的器官。有时候武心琴觉得那肚子都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小小的湖泊和湖泊里游动着的婴儿。药店已经不开了,木门从外面拴死。武心惠每天带着武心琴出城,过河,上山去采药。一部分药卖给吉鸿药店的刘先生,他给她们几个钱去换米。另一些药带回家给李氏煎了喝。有时候李氏不愿喝药,她闭着眼睛把脸侧向里面。武心惠就端着药碗蹲在那里不走也不动,李氏终于还是喝了,却喝完就吐。黑色的药汁从她嘴角流出,像黑色的血液,看起来有些可怖。武心惠拿着那只空碗出去再给她倒一碗来,李氏再不愿喝了,嘴唇薄而坚硬地闭着。武心惠固执地要把那只碗送到她嘴边,她有些烦躁地躲避着,避开碗沿。武心惠就更固执地把碗沿就到她唇边。瓷质的碗碰到了她冰冷的嘴唇,像两只瓷器之间的碰撞,凄清而寒冷。李氏伸出一只手想推开那只碗,它却那么坚硬,像生了根一般满是力气。李氏叹了口气,侧过脸,睁开了眼睛,她看到武心惠一动不动地跪在床前,手里捧着那只碗,正看着她。泪水正从她脸上不停地向下流,却没有一点声音。李氏闭上了眼睛,嘴唇伸向了那碗黑色的药。

三女儿武心爱是在冬天出生的。李氏在草灰上一生下这个老鼠大小的婴儿,她自己就迅速萎缩下去了。巨大的肚子萎缩下去之后她成了那么一点点,像一枚深秋风干的果实。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武心惠把药端到了她床前,她顺从地喝下药,然后伸出一只手抓住了武心惠的一只手。她柔软得却是没有一点缝隙地抓着她的那只手,目光清亮地看着她。她的眼睛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壳,然后那壳碎了,眼泪顺着她的眼角一直向下流去,流去。武心惠伸出另一只手,用两只手捧住李氏那只干枯的手。

P6-8

序言

其实,对于孙频,我的了解是浮光掠影的,不过直觉告诉我,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然,这句话与隐私无关,我所谓“有故事”,是对人群的一种区分方式,也许,是指那些身上留着深刻的生活痕迹的人;也许,是指人与生活的冲突。有些人,生来是和生活冲突的,那几乎是他们的命运。

现实中的孙频,是安静的、沉静的,纤尘不染,与世无争。其实,她不知道,偶尔在暗淡的楼梯口或是走廊里和她面对面相遇时,我心里的那份高兴。我喜欢看见那张干净的青春的脸,那双被丰富的心灵照亮的动人的眼睛,那让我踏实和安心:那象征着一个我所热爱的天地和世界,善良、美。

但是在她的小说中,我却读出了那种强烈的冲突感。无论是《无相》,还是《月煞》,故事后面,力透纸背的总是一个不安宁的、挣扎的、精彩而痛苦的灵魂一一这是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和生活和解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你会突然悲从中来,因为,你知道。那痛苦是没有解药的,它根植于一个人对于人性的透彻的了解与深深的失望。

时代教会了她的大多数同龄人永不和自己叫板,因为,生活已经足够艰辛、足够沉重。在这个群体还没有机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流的时刻,他们已经现实而明智地选择了一个咬紧牙关的姿态:咬紧牙关承受生活赋予他们的一切。也许。这“咬紧牙关”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一一接受强大的命运。这其中深不见底的无助与无奈,黑夜般的无助与无奈,在孙频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们的身上,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痛彻心扉。尽管如此,我却仍然能在这一切之后看到那个不甘心的作者,那个不甘心的孙频。对,孙频也咬紧了牙关向生活做着不屈服的、孤独的和无望的抵抗,就像人类永远的骑士一一堂。吉诃德。所以,她在小说中才会流露出如此痛苦、如此纠结、如此绵长和黑暗的气息。那气息无处不在,就像无声泛流的大河,滔滔地淹没了每一行字句。

其实,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有这样孤独的、悲壮或卑微的抵抗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品质,以及它的胸怀,这似乎是一个文学的母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孙频的表达,既是当下的、时代的,同时也具有了超越性。

我从来不认为,对于人性洞察的深浅,必然和年龄有关,和阅历有关。生活告诉我,洞察是一种深刻的才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毋庸置疑,孙频在她安静的、冷静的、不动声色的描述之中,或鲜明或曲折地把人呈现开来,如同一个导游,曲径通幽地带你直入灵魂的深渊或是人心的坟茔,每每会让你惊叹她眼睛的独特和犀利。也因此,她绝不是一个温情主义者,她从不诗化什么,比如青春,比如爱情,她给我们带来的、常常是被最寻常的平庸所洇没的幻灭:青春未老先衰,爱情千疮百孔,那其实才是最恐怖最荒诞的幻灭,如同无声无息的、漫天的毒雾,让人窒息。她似乎信手拈来,却让生活崩溃。

在这些故事中的主角,有母亲是妓女的特困大学生,有生活在一个村庄里的慰安妇,有为了救父亲用毒蛇杀死哥哥的女孩,有为了一点尊严甘愿活成娼妓的女大学生,有为了上学而在月夜追债的祖孙两代人,有在月光下全身绑满胶带试图从高压线上越狱的犯人,有为了找到一点点活着的意义把自己逼疯的小镇人。但他们终究会在最黯淡的生活中选择一点尊严,选择一种有光泽、温度、暖意的美。孙频说到底是一个浪漫的人,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对,我就是这样固执地相信,孙频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她与生活的冲突,她不屈的抵抗,正是缘于她对某些东西的极端珍视和爱,比如善,比如美,比如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样去理解孙频,也许,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安慰。我看到了孙频的悲悯,尽管生活满目疮痍,可她对这个世界,仍然抱着无尽的、赤诚相见的勇气和善意。

黑夜中绽放的花朵,也许,比白昼的怒放更奇异迷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