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海1号传奇(无名氏点评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峥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冯峥所著的《南海1号传奇(无名氏点评本)》以文学的形式,借助翔实的史料,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将故事发生地及时间设定在南宋末期,也即“南海1号”建成之年份,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条商船“天龙号”——后来称之为“南海1号”——所发生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内容推荐

冯峥所著的《南海1号传奇(无名氏点评本)》是一部发生在南宋时期关于商场、情场、官场的长篇小说。

南宋,中国历史上众多奇异矛盾堆积的时代:

政治上,皇帝和当权的大臣多数向金讨好,乞求和平,而军民抗金意识强烈;经济上,暂时的和平带来经济发展,使南宋成为“超级大国”,但这繁荣却如昙花一现,“崖门失玺”最终铸成一段痛史。

小说围绕该时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条商船“天龙号”——即后来的“南海1号”——展开。通过复杂的人性与兽性、诚信与虚伪、文明与野蛮的博弈,再现那段风雨飘摇的年代。在浓浓的岭南渔家民俗风情后面,塑造了一群爱国、诚信、友好的粤商和南海渔家人物。

目录

楔子 八百年沉船惊现世 廿万字传奇话前生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回 兵临城下,蒲寿庚听妇言对策 演兵场上,市舶司砍纛振军威

 第二回 为公凭,半唐蕃再求涂大道议廉洁,陈夫人三劝贪夫君

 第三回 保绝艺,李敬唐辗转刺桐港 惊国宝,木哈德初见女儿红

 第四回 沁芳轩,守城官议安邦计 陶瓷铺,李敬唐遭灭门诛

 第五回 乐升平,刺桐港公演大戏 惊突变,蒲寿庚私谋前程

 第六回 戆鲎佬日夜兼程因赴宴 天龙号半路停船为感恩

 第七回 大腿岛,天龙初聚三点会 海滋塘,鲎佬惊艳小美人

 第八回 阅货宴上,蒲寿庚怒斩无辜女 天龙号里,戆大工醉拥有情人

 第九回 乐极生悲,痴小龙坚娶鬼娘子 情感动天,蛋家仔巧遇梦中人

 第十回 日丽风和,正是燂船日子 各怀心事,未许寄碇刺桐

第二章 茫茫恨海决恩仇

 第十一回 李敬唐借茶说国宝 憨大工仗义骂儿郎

 第十二回 吴大岁临危嫁女 蛋家仔还宝得妻

 第十三回 双国宝同船,是福还是祸 两女人共枕,是姐还是娘

 第十四回 六鳌湾,逃难母女哭诉家倾巢破 红屿岛,流离孤舟迫返虎穴龙潭

 第十五回 离孤岛,单眼王再图咸鱼翻身日 烧炮仗,憨鲎佬乐在泼水抢亲时

 第十六回 李代桃僵,木哈德无辜挨箭 狭路相逢,李敬唐有心报仇

 第十七回 小金门,木哈德又躲命劫 朦胧夜,伶俐女再试情心

 第十八回 中秋夜,单眼王说今论古 上头日,众船家各散东西

 第十九回 雷鸣电闪,伶俐祭天火 雨过天晴,鲎佬说鲎情

 第二十回 船舶广州,官商结拜兄弟 人在神庙,侠女难出飞镖

 第二十一回 鸳鸯聚首何其尴尬 情敌相见分外眼红

 第二十二回 三盘两胜,观音难断凡间事 两败俱伤,叔侄恶斗水中央

 第二十三回 遇三点会,天龙幸得解释 扮两兄弟,宜中奉旨潜行

 第二十四回 风云突变变敌我 进退两难难煞人

 第二十五回 流亡主仆叹往事 白头宫女话玄宗

 第二十六回 仇人初见天龙号 伶俐二杀陈宜中

 第二十七回 一腔血未报家国恨 两借刀再杀陈宜中

 第二十八回 想来想去,求人不如求己 为爱为恨,有情更似无情

 第二十九回 走投无路,打开机关悲船漏 沉船覆载,积聚仇怨逐水流

第三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第三十回 孤岛梦会,一曲渔歌成绝唱 穴居野处,六个余生学野人

 第三十一回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漏船江心欲补也难

 第三十二回 再图复国岂止崖门两义士 回天无力唯余南海一传奇

 第三十三回 南宋情缘了犹未了 阳江古迹奇之又奇

第四章 烟波江上使人愁(未了篇)

 第三十四回 故事背后宁无感慨 沉船面前应有新愁

后记 我和“南海1号”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兵临城下,蒲寿庚听妇言对策

演兵场上,市舶司砍纛振军威

秋后海水咸到苦,入冬满港臭鱼腥。

这话可把刺桐(今泉州)秋冬季节的特点说尽了。秋后雨水少,海水变得又苦又涩;秋风胜烈日,风干的腊昧又甜又香。这期间,港湾里林立的桅杆,哪条上面不是密密麻麻地挂满了鱼干、虾排、鱿鱼干、鳗鳝干?海风吹过,满港膻腥。不过渔家人不嫌膻腥,说那个才叫香!

也有桅杆不挂海味的,那是来自国内外的货船。这就向世人表明:刺桐不单是盛产海鲜的渔港,也是联通四海的货运码头。

这码头,不,这刺桐城的主人姓蒲,名寿庚。有人说他是南宋最大富翁,有人说他是船王,而他现在正式的身份是闽广招抚使兼主市舶。

此刻,蒲寿庚和他的夫人刘氏在后花园里的翠香亭品茶闲聊,正说到南恩鲎佬欧阳天龙的故事。

蒲夫人听着听着,睁大眼睛:“什么?全渔港的婆娘都是他的老婆?不是吧,这鲎佬真的这么能干?”

蒲寿庚难得见夫人笑得这么开心,更是认真:“不骗你,这条水路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后来那些渔家汉子都要宰了这个鲎佬,他才逃离渔港,改行当运输的。”

蒲夫人仍不相信:“这才真是名副其实的鲎佬啊,哈哈哈!”

蒲寿庚正要继续往下说,忽见总管家李表跌跌撞撞冲进来,不小心一脚绊了门槛,顺势跪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老、老爷,不好了!”

“老爷我很好!”蒲寿庚被打断了话头,很是生气,“什么大不了的事!没见我和夫人在说话吗?唔!”

李表连忙起来,张大嘴巴,嘴角动动还想说什么,见势不对,支支吾吾退下去。

蒲寿庚这才回头问夫人:“哦,刚才俺说到哪里了?”

夫人也没了兴致,淡淡地说:“算了。”

蒲寿庚自觉没趣,解嘲地拨弄了一下香灰。

立在一旁的侍女伶俐立刻上前,接过香箸:“老爷,让我来吧。”

蒲寿庚看看伶俐,找到话头:“伶俐,刚才俺们说到哪里了?”

伶俐正要答话,蒲夫人却已起身,抢过答话:“你们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回头招呼伶俐,“走,我们回去,莫听他发喻疯。”说着,让伶俐扶着进去了。

夫妻俩打情骂俏戛然而止,蒲寿庚觉得很扫兴。这都是因为李表从中插了进来,这李表太不像话了!想到这里,蒲寿庚的思路忽地接上前题:咦,刚才他好像有什么大事要报告?于是朝外高声叫:“李表——”

“奴才在!”李表应声连忙进来。

听到李表答应,这一瞬间,蒲寿庚立刻恢复了平日那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样子,头也不抬,好久,才拖长声慢悠悠地问:“刚才什么事呀?大惊小怪的!”

李表怕再急不择言忙中有错,咽了口唾沫,定下神来:“是……是……是兴化那边派人送十万火急军书来!”

蒲寿庚一听,急令:“还不叫他进来!”

李表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你、你、你,他、他、他……”

蒲寿庚生气了:“什么我你他的?满嘴舌头,有甚大不了的事?说!”

李表这才苦着脸说:“是是。我刚才来报告,你说没空。他刚才还有命,现在,死啦!”

蒲寿庚大吃一惊,待李表说完才知道,兴化(今莆田)的那名将军是拼死杀出重围来告急的。怎奈刚才蒲寿庚不等听完就把他赶走,而那将军因为流血过多,也在刚才撒手尘寰了。

蒲寿庚吁了口气,好大一会儿才问:“他说兴化那边怎么啦?”

李表紧张地回答:“鞑子,鞑子今天逼近兴化了!现在城里人心惶惶,乱成一篓蟹,许多人忙着要逃亡啦。”

P11-12

序言

楔子 八百年沉船惊现世 廿万字传奇话前生

1987年8月,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联合寻找东印度公司一艘古代商船,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的东平渔港海域东帆岛附近,意外发现一艘宋代商船,并捞出200多件珍贵瓷器。

这个千百年来被水上人家躲避为之不及的“排”(当地渔民把水下障碍物统称日“排”),原来竟是一艘价值连城的宝船!

消息传来,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俞伟超激动得夜不成眠,把这艘古沉船命名为“南海1号”。

2002年3-5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多次下水考察,初步测定“南海1号”是沉没在20多米水深海底的南宋商船。船体长30.5米,宽9.8米,大部分已被淤泥覆盖。

2003年,广东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规划立项,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选址定在阳江市风景秀丽的旅游区闸坡渔港。

2004年,广东省政府拨款1.6亿元给阳江市政府,用以建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政府在广州以外的地级市投资最多的重点文化项目。

2007年4月7日,打捞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12月22日,包裹着“南海1号”的沉箱被为本次特制的打捞起重工程船“华天龙”号吊起,顺利出水,平稳地放落在接驳船“重任1601”上。至此,沉睡在海底近千年的“南海1号”终于面世了。

2007年12月28日,“南海1号”终于平安进入了“水晶宫”。

关于“南海1号”,学术界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而它的出水会使“一直悬而未决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考古悬案得到破解”。

而这次古沉船的整体打捞,则是“水下考古界首创”。“水下考古之父”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看了整体打捞模拟方案后赞不绝口:“方案如此精妙,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出来。”

至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媒体则公认其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

水上人家,一条船就是一个家庭。从某个角度说,我们零距离地进入了800多年前的一个社会基本结构,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估计整条“南海1号”古船载文物6万~8万件,首次打捞出来的约6000多件。其中有鎏金龙纹手镯、金腰带、宋代铜钱1万多枚、胭脂、金、银、铁锅、瓷器、漆器、茶盏等类器物。

而我们感兴趣的是,它不仅承载着大量文物,更重要的是,它还储藏着一个时代的信息——  三

南宋小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后,客观上,把全国的经济重点由北方内陆转移到了东南沿海。你说它是无可奈何也好,回光返照也好,但这段时间确确实实出现过“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繁荣景象。“湖广熟,天下足”,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把大宋和世界联通起来,南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当时世界上60%以上(有说70%以上)的财富都集中在南宋!

当其时,全国对外通商港口近20个,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60多个。“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南宋经济之发达,贸易之兴旺,超过以往我们历史上引以为荣的汉唐和北宋!

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东南沿海地区一个个新型充满活力的开放型市场逐步形成。广州、刺桐(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蕃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个外国学者更说“崖门之后无中国”!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夜之间,忽喇喇的这庞然大物说倒就倒了!

其中原因何在?官有官的说法,民有民的说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或许通过对这条沉船的解读,可以知其一二。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南海1号”顺利出水的消息传来,一夜间,诞生了一大批大大小小吃“南海1号”饭的人。

现代高科技生产出来一大批大大小小写作快枪手。一夜间,书坊地摊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都说是“南海1号”奥秘的书籍杂志——《古船传奇》《蓝色船说》《新铁达尼号》《南海丝路生死恋》《南海1号之谜》……

更有权威专家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肯定这是南宋小朝廷后勤部的专用船,意为小皇帝就算仓皇辞庙日,也不忘把这些碗碗碟碟带走,因遇台风,不幸沉没,云云。

这期间,有人问我说,记得“南海1号”出水前后,各地媒体都向你采访,现在怎么突然失语了?

我苦笑,摇头,我没他们那么快,他们都写光了,我还写什么?更没他们那么权威,想不到那么高精尖。

我决心不去凑这个热闹。

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我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有人约我明天上午八点,在我家街口三轮车站见面。还叫我届时戴墨镜,打雨伞,手拿一本《作品》杂志。事关重大,不见不散。我还想说什么,对方已挂了电话。  颇有点地下党接头的感觉,害得我一夜失眠。

……

老人家因为激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连连喘气。我给他捶过背后,他又挣扎着继续说下去:“如果你一定要说什么路什么路的话,应该叫海上陶瓷之路、香料之路、茶叶之路。而我们阳江主要运输陶瓷,准确点,应叫海上陶瓷之路!”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是的,是的。但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写——”

“哦,我想是这样。”老人说,“我一直等待着你的文章,果然没有胡说八道。好!今天绑架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老人哆嗦的手指着那盒子:“这小册子里记载的就是有关这条南宋古船的秘密。今天咱们两个共同作案,我不怕厉鬼击脑,把本族保守了700多年的绝密透露给你;你呢,虽也六十好几了,但在我面前,也还是个小伙子,也要不怕劳累,把这千古秘密写出来。记住,一个地方应该有一本属于这个地方的长篇小说。从民俗、语言、故事……都是属于这个地方的。而这条古船的故事,正好是最好的切入点。所以,它不单是一条古船的故事——”

一个行将就木的世外人,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套独特的文学理论,真真想不到!

“你老的意思是——”

“拿去!”欧阳老伸出枯槁的双手把黄花梨盒子递给我,“我的后代都让我弄得不敢从文了,事到如今,只有拜托你了。”说完他扭过头,我分明看见了他的两行浊泪!

我无言接过盒子。

回来,我急忙打开黄花梨木盒子,一股寒气如汹涌的南海浪潮,直逼脑门。看完了这本用毛笔工整书写的《高凉欧阳氏族谱》,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在这“看来未必如此,想来或许有之”的文字面前,我有“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困顿。快一年了,竞无一字落纸!

这期间,我参加了欧阳老的追悼会。回来那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梦中,欧阳老问我写作的情况。我愧无语对,把无字落纸的困境如实说了。他叹了口气,念了四句诗:

山雨欲来风满楼,恨海茫茫决恩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念毕,飘然而去。

我也南柯乍醒,乃知梦中得句非虚妄,与其说是神人点化,莫如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了。我立刻把这熟悉的诗句记下了,仔细琢磨,心里豁然透亮,年来困惑顿时明朗:啊,这不是整个构思提纲了吗?

山雨欲来风满楼——沉船的背景。

恨海茫茫决恩仇——沉船的经过。

日暮乡关何处是——沉船之后事。  烟波江上使人愁——沉船引起的历史思考。

啊,我的《南海1号传奇》!

小说写好后,我送给我的一个老师看。这位老师是我国当代文艺界德高望重无人不知的老前辈(恕我不便公开他的名字)。想不到,老前辈在百忙中竟披阅全文,还在我的稿子上用绳头小字密密麻麻批了好多意见。或是感叹戏谑,或是诠注评论,妙语连珠!我感动之余,突发奇想,写信过去:“欲借泰山以自重,想像脂砚斋批《红楼梦》那样,也出个您的批本?”他电话过来:“万万不可,那是我的读后感,随意得很,纯属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胡说八道,有的还带了情绪。”我仍不死心,退而求之:“那就以‘无名氏’托名,就算是一个读者的意见也好。”这下他居然让步了:“反正不用我名字,你怎么出,与我无关,否则我会变厉鬼锤你后脑!”

我欢喜若狂,于是便有了这本《无名氏评本(南海1号传奇)》。

后记

后记

我和“南海1号”

半个世纪前,我那当小学校长的父亲,不知那一回玩的是“阳谋”,只道是听从号召,向领导提了几点建议,谁知就被糊里糊涂地划过“右”边。接着降职降薪,一直多年领着每月27块人民币,抚养着我们一家8口人。我也因此从县最高学府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一下子变成一名贫下中农,度过了5年“多见海水,少见人烟”的蛋家生涯。由此,我有过两次沉船死里逃生的惊险,有与大工(船老板)女儿同床(舱)三年而坐怀不乱等的传奇……

我当蛋家佬的那个渔港叫东平,是一个以盛产鱼翅出名的地方。

这里还有一个出名的地方,那就是后来被我命名为“阳江八景”之一的“葛州帆影”。“葛州帆影”之“帆影”,其实是一个远远看去像一叶白帆的小岛,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与峨眉佛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它样子像船帆,当地人叫它帆岛。

潮涨潮退,船出船归,多少个日日夜夜船过帆岛,大工总要绕道而行。我觉得奇怪,问大工。他说那里有一个“排”!古老立代,阳江沿海渔民传子传孙有个警告:帆岛附近有一个“排”,来往船只,到此注意绕道而行。渔民口中说的“排”,其实是水下障碍物的统称。而这个“排”则是一条沉船。我这70多岁的老大工小时候跟爷爷出海,还亲眼见过这条沉船的桅杆。“咦,这有什么奇怪?”老大工见我惊异的样子,接着又淡淡地告诉我,水清时,七洲城海底还可以看到街道、石人、石马呢……

浩浩南海,到底还收藏着多少秘密?

当时我更没想到,此后我会与之结上半个世纪不解之缘!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涡——

公元2007年12月21日上午9时10分,沉睡在海底800多年被命名为“南海1号”的南宋古沉船,整体打捞成功!

那时节,国内外几百家媒体云集阳江。他们都想获得第一手消息,争喝头啖汤。可那时的沉船还在云山雾罩,谁能说点什么呢?在全市众多处级干部中,我是唯一一个当过家蛋佬的官员,又是唯一一个写过关于阳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和补给港论文的文史研究者,加上那时还是打捞初级阶段,不便官方发布,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堂弟,就西瓜皮一推:问冯主席去。我凭5年蛋家的道听途说,加上多年的文史研究,坚定不移地认为,这船不是遭遇台风沉没,而是船底漏水引发的事故灾难。后来专家的研讨,几乎都沿着我的这个论断。这段时间,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所有媒体的报道,都出于我这个半拉子的“学者”口中。有天夜里,一位移民外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又看见你了!我才知道,我的形象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南海1号”打捞上来的消息传开,一夜问,诞生了一大批吃“南海1号”饭的人。现代高科技生产出来一大批大大小小写作快枪手。一夜间,书坊地摊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都说是“南海1号”“奥秘”的书籍杂志……

这期间,有人问我说,记得“南海1号”出水前后,各地媒体都是向你采访,现在怎么突然失语了?

我苦笑摇头:我没他们那么快。我以为,这绝对不应该是个任由“戏说”糟蹋的神圣题材。决心不去凑这个热闹。

我始终认为:“南海1号”出水的价值,不仅仅是那珍贵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这条沉船传递了800年前的许多社会信息!一叶一如来,一船一世界,一条船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那么。这800年前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呢?此前我们一直只能从书本文字上去认识,像这样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当年的社会现实,这是唯一的一个个案。这是挖掘任何陵墓所难以类比的。

那么,这条沉船传递的是一些什么信息呢?透过已打捞出来的6000多件文物,透过鎏金龙纹手镯、金腰带的闪闪金光,透过1万多枚宋代铜钱的斑斑绿锈,透过胭脂、金、银、茶盏、瓷器等类器物的珠光宝气……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南宋——这个曾经富甲天下而又风雨飘摇的小朝廷!

南宋之兴旺,超过以往我们历史上引以为荣的汉唐和北宋!

然而,这么繁盛的一个朝代,怎么说亡就亡,一夜之间就改朝换代了?

在那国亡家破时,从小民到大官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往往有它惊人的相似之处!冥冥中造物主是否在昭示着什么?“南海I号”是不是打开这堵谜门的钥匙?

亦是否,冥冥中昭示着我的创作之路?

30多年前,广东省作家协会新时期第一次文艺创作班在肇庆鼎湖举办。闲聊时,欧阳翎老师知道我还当过渔民,甚是惊奇:我只知道你是老贫农,谁知你还是老渔民哪。这很难得啊。我们虽是沿海省份,但是真正当过渔民的作家没几个。在我们这一代中,真正出过海的作家,据我所知只有司马文森,还是在你们阳江闸坡体验生活时出的海。那次遇上台风,他漂流到好远,差点淹死了,回来后,引为骄傲,因为只有他才有这段经历。你就写渔民、写海上生活,这是你的优势!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得到启发。登上文坛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在这个创作班写出的《渔场三月水》。以后创作,包括长篇小说《渔乡子》在内1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无不得益于这五年蛋家生涯。我是以渔民作家身份跻身文坛的。

30多年后的2012年3月19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届文学精品创作评审会议暨广东文学院工作会议”在作协会议大厅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以他行家的眼光,指出“南海1号”应该作为我省的重点题材。省作协专职副主席廖琪推荐我承担这个选题。我陈述完《南海1号传奇》写作提纲后,骄傲地说,这个选题只能我来写,因为我真正当过渔民,我是阳江人!

同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第三届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仪式上,我的《南海1号传奇》被列入第三届重点文学创作项目。那年我67岁。马卡连柯60岁才写《教育诗篇》,我比他还大8岁,怕什么?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的理解是,磨难,只要你当时死不了,它便是你受用无穷的毕生财富。如果没有当年东平蛋家佬的生活,哪来一个今天名叫冯峥的作家?如果不是当年那朝夕相见的“排”,哪里还会有一本《南海1号传奇》?

一条破船,可以造就一个名城。

一段磨难,司以成就一生梦想。

命运对谁都是一样公平,都给了大家同等机遇。然而,这机遇稍纵即逝,在于你如何把握。

我以初中一年半的学历当上作家,做了30多年一个地级市的文坛盟主,多得益于我复杂的人生经历。

“南海1号”打捞前后,我根据自己的渔民生活经验,对各路媒体肯定了这艘破船是自然沉没的。因此,小说创作我也是这个思想指导。造成自然沉没的原因,要么是超载,要么是自己弄沉的,无他。如是前者,一般是因为商人的贪婪,没什么多大写头。如是后者,故事就来了。船,是船家的命根子,怎么会自己弄沉呢?联系到南宋末代的这个背景,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为了写作这部小说,我恶补了半年宋史。谁知,在这错综复杂各家一说如团乱麻的史料面前,我更有狗咬龟无处下牙之困顿。

深入史料已经不易,再从史料中跳出来,进入文学构思就更难了。因为:这条船从泉州出发(我的构思),到阳江沉没,顶多时间也就一两个月;因为是货船,顶多不会超过10来个人;按出土的沉船看,空间也只有300平方米。就这么个有限的时间、空间、人物,要生发30万~50万字的小说,还要联系现在所知道的南海I号所有出土文物,这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我说我是自讨苦吃,挑了这个选题。

然而,我按照历史小说写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写得很轻松,爽就写,不爽就不写;

其实,我写得很痛苦,有时心血来潮,三更半夜起来,写到天亮。老婆骂不要命啦?

开始我把小说篇幅定在30万~50万字,以为非要这么厚才像个长篇小说。后来一位文友来电:那么长?我不看。在物欲横流节奏紧张消费多元的今天,除非是像我们这样的老熟人给你面子,否则,谁还那么傻花几天时间坐下来看你的伟大著作?(我真佩服那些评论家,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参加,而且逢会必讲,逢讲必长!他怎么那么快就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君不见,那些获得什么奖的伟大著作,还不在收购站或地摊随时可见?于是我决计不干这累人累己的事,一狠心,压回了30万字左右。

虽然顾彬批评莫言是个落后小说家,说他至今还用章回体写小说。但是为了回复历史的文化氛围,或者说追求一种味道,我仍顽固地使用已经多年不见的章回小说这个宋后流行的文学体裁,还有我一直追求的“粤味”。(感谢我的责任编辑高抬贵手,没有叫我“规范化语言”)我总以为,什么体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小说要言之有物,哄得读者读下去,读了没有上当受骗的后悔。

写作期间,我开着两台电脑,一台写作,一台听着粤剧《去国归降》,主题曲是李后主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这,是我的这本小说的基调。

是啊,“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怎么一下子就“奏别离歌”了呢?

抚今追昔,作为华夏子孙宁无百感交集?!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若果只是一个供人茶余饭后娱乐的小说,不写也罢!都快70岁了,还供人娱乐!

本书在写作中,得到福建省泉州市作家协会、广东省阳江市渔乡子公司的帮助,特此致谢!

作者2015端午节写于石湾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