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鸣著的《我这样当派出所长》是国内第一本依据公安派出所所长亲身经历撰写的个人专著,讲述了发生在基层公安派出所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派出所长的工作原生态,也让更多的读者对派出所这个严谨而又神秘机构的运作模式有了立体式、全方位的了解。应该说,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反映基层民警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好书。
| 书名 | 我这样当派出所长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姜若鸣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姜若鸣著的《我这样当派出所长》是国内第一本依据公安派出所所长亲身经历撰写的个人专著,讲述了发生在基层公安派出所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派出所长的工作原生态,也让更多的读者对派出所这个严谨而又神秘机构的运作模式有了立体式、全方位的了解。应该说,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反映基层民警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好书。 内容推荐 姜若鸣著的这本《我这样当派出所长》,正文分四篇:第一篇“南关梦”,主要是构建共同愿景,同绘一张蓝图;第二篇“日毕周清”机制,主要解决医头脚痛医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问题;第三篇“驻街所”,是警务运行机制的革新,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费、警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团队热情,创造性地实现全员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问题;第四篇“驻所调解”,主要是实现“公调对接”,既解放警力,又化解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既为基层派出所开展工作提供了一面镜子,也为派出所长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鲜活的教材示范,基层所长若能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也会从中获益。 目录 第一篇 南关梦 南关梦——建全国派出所做基层民警 “54个一”工作规范 民警必记五句话 行动日志 吃亏是福——年轻民警成长的秘笈 持续开了7个钟头的组织生活会 “我要和南关派出所长说……” 队伍建设的七个关键词 高调秀荣誉 新警只有个抽屉 两小时卫生巡查 全披挂 花船警务 “百人巡防”保民安 “公安部督察来了” 借力借智 协作共赢 《南关警讯》——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 第二篇 日毕周清 “日毕周清”机制的出炉 治标神器——警务监督卡 摄像机跟同等重要 伴着伤者去医院 法制员刘长剑改名记 雷打不动的“周四晚例会” 卷宗“挑刺”和公议 全员参加法律自学考试 99%群众满意与1%不满意的讨论 规范公正文明及时一样都不能少 让信访人给民警“上课” 变信访问题为珍贵资源 父的电话被我拉入“黑名单” 我“偷”过他们的 厅长考我大平台 探索严管网吧模式 是否参与拆迁真的很纠结 慎重处理乡镇领导的工作指示 善意的“诡计”——妥处一起群体性事件 第三篇 驻街所 伸开“五指”做事 攥紧拳头发力——探索创立“驻街所”警务运行模式 团队作战 “做好的中层”——提升驻街所长的领导力 “结对式”帮带 不速的刺头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窗口”单大姐 网上逃犯“我在南关派出所东边” 驻到村里的“夫妻警务室” “胜利大逃亡”——整建制休假 “我是南关人” 第四篇 驻所调解 缘起 三顾茅庐聘老警 机制先行 公调“无缝对接” 浸润灵魂的调解画册 “蒋干盗书”——巧用说情人 连环调解法 上门调解 与法院联动调解 昔日“小马列”交锋律师当事人 案结事了慎用处罚措施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机率 真情回访促进和谐 锦旗户 调解员成为派出所的稳定器 附录 附录1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给沭阳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记集体二等功的命令 附录2 沭阳县委沭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向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学习的决定 附录3 南关派出所集体受表彰情况 南关派出所个人受表彰情况 附录4 虞姬故乡的“低成本”派出所 沭阳南关派出所创新警务运行机制——“驻街所”模式实现一警多能 沭阳“日毕周清”机制获肯定 沭阳县南关派出所实现“双满意”的奥秘 南关派出所长姜若鸣“科学用警,让我很轻松” 办好实事惠民生——沭阳县南关派出所服务科学发展纪实 后记 试读章节 摄像机跟枪同等重要 大家知道,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其实不仅仅是行政诉讼,平时很多信访投诉,即使民警执法无过错,但因无现场执法过程的音像资料佐证而百口莫辩。为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活动可回放可回溯,同时更好地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我们南关派出所形成共识:派出所条件再差,也不能在摄像设备上节省。为此,所里为5个值班组各配备一台数码摄像机,并为办案民警每人配备一台数码照相机和一支录音笔。这一举措在2006年的基层公安机关还是很少见的。 我所要求,所有执法活动必须现场录音录像,并制定了录音录像电子文档保存规则。派出所法制员每天必须检查并通报当天执法活动录像保存情况。 光有录音录像还不行,录音录像的质量效果更重要。刚开始时录音录像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录像从头到尾只看到执法民警,看不到当事人;有的只看到当事人看不到执法民警、在场人员和现场环境;有的录音很突兀,没有时间地点,也听不出是哪个人。执法活动的音像资料具有天生不可逆性,无法重新录制,因此必须要让民警掌握相关技巧。我们共同研究制定了录音录像具体操作办法。录像焦距既要由近及远,全面反映现场的执法民警、当事人、现场证人和现场环境,又要由远及近,突出现场当事人和执法民警的关键动作、关键细节:录音时要求执法民警首先表明身份、执法时间、执法地点,然后以问答的形式问明当事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要素,并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和义务。 每周四晚上的执法例会,所里都会分别播放质量较高和不合格的现场执法音像资料让大家点评,谈体会。通过培训和研讨,每个民警和辅警都娴熟地掌握了录音录像的方法和技巧。 2006年夏天一个夜晚,民警王占成出警处置一起酒后闹事警情。行为人在现场撕扯民警,倒地后又随手摸起身边一块砖头猛击自己头部,导致自己满头是血,并大喊“民警打人了”,引发数百名群众围观。行为人在现场拒不承认自伤,一口咬定是处警民警打伤的,并通过在场亲友拨打110投诉。因晚问路灯昏暗,民警与行为人撕缠在一起,特别是民警与行为人同时倒地后,现场很少有群众能够证实行为人的自伤行为,但现场录像对行为人的动作进行了由远及近的拍摄,有力地证明了其自伤的事实,经县局法制部门审核,依法对行为人给予行政拘留十五日处罚。这也是我所第一次用现场录像还民警清白,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人的经典案例。县局法制室案件审核民警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有这录像作证,行为人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可能还要到处上访告状,那时我们就会有口难辩,只能被动挨打。” 在南关派出所,民警把摄像机看得跟枪一样重要,有的值班组为防止摄像机发生故障,甚至还同时携带一台备用摄像设备,“只要去执法,必带摄像机”成为执法民警的共识。 现在条件好了,民警执法有了更先进的执法记录仪,但执法记录仪为固定焦距镜头,且镜头只是对着当事人,拍摄的整体效果依然存在局限性。 P58-60 序言 我为“南关”写本书 离开南关派出所这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警队已经7个年头。这些年,我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为“南关”写本书。而支撑这个梦想的,是时刻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与南关派出所同志们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还有与辖区群众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 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的四年多时间里,我在南关派出所担任所长职务,和全所同志吃住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情谊。这种情谊,是通过一件件工作、一个个任务凝结而成。每当想起一起工作的情景,想起辖区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心底总会涌起一种“南关情结”。这种情结不止在我,也在那些曾在南关派出所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心间。 因工作关系,我离开了南关派出所到县局工作。两年后又离开了公安队伍。但是每次接触公安工作,见到昔日的战友,不经意间都会勾起我对南关派出所那段工作和生活的怀念,特别是每次与南关派出所同事相聚时,大家都特别眷恋那段倥偬岁月,他们总会问我:“你不在南关派出所工作了,还得为南关派出所再做点什么吧?”仔细想想,我能为南关再做些什么呢? 这几年来,唯一憋在心里的,就是想把当时在南关派出所的工作点滴写成文字。既是对当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战友嘱托的一种回应。当然,也希望通过自己对公安工作的一些实践,能够给其他同志的工作带来些启发。然而,又怕过于高调,被人误解为沽名钓誉,故而因种种担心,几年来每每萌生提笔写书的想法后旋即又搁置下来。时间久了,很多念头都已随着时间一起流逝,但沉淀下来挥之不去的却仍然是写书,总想把那一段岁月转换成文字,继往开来,善始善终。于是,写书的激情再度被点燃。 南关派出所是个大家庭。她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她是大家曾经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每位民警的成长足迹:她是共同的记忆,承载着领导的关心,群众的关爱,亲属的支持与期待。特别是在整理南关派出所相关资料时,一幅幅昔日的照片跃入眼帘,每个瞬间都记载着一段故事,饱含着一份情感。写“南关”这本书,不仅是责任,也是义务。 当决定写书时,自己也是深思冥想,究竟从何处落笔呢?写工作,还是写总结?写经历,还是写经验?写自己,还是写同事?最终,还是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写起,就按照自己作为派出所长这个角色写起。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派出所长不容易,作为兵头将尾,带队伍,保平安,责任重大。作为曾经的派出所长,我写这本书,不是诉说自己辛苦,更不是炫耀自己成功,只是觉得,虽然时光过去七年了,“南关人”很多的理念和做法仍值得拿来与大家分享。这里有成功亦有失败,有经验亦有教训,有精彩亦有平凡,有激情亦有压力,有喜悦亦有悲伤。 一朝从警,终生为警。作为离开公安队伍的一名老兵,无时不在关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跳出公安看公安,对公安工作也有一些新的思考,这些,或许对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能有所启迪。我做所长,不是最好,写这本书,目的是与基层战友对话与交流,触发大家特别是基层所队长对队伍建设的思考与碰撞。成书之后,我也翻阅了不少资料,就全国范围而言,《我这样当派出所长》还没有同名,且在内容格式上也没有同款,幸哉,这也算是我们“南关人”为公安工作填补的又一个空白吧! 关于本书的结构,有朋友建议按派出所业务来分块组织,我仍坚持按南关派出所自己的发展脉络来组织,即第一篇“南关梦”,主要是构建共同愿景,同绘一张蓝图,着力培养民警内驱力,养成自我管理,主动高效落实工作的良好习惯;第二篇“日毕周清”执法机制,主要是建立执法长效管理机制,解决执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第三篇“驻街所”,是警务运行机制的革新,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费、警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团队热情,创造性地实现全员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问题;第四篇“驻所调解”,主要是实现“公调对接”,既解放警力,又化解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书稿构思到成书,前后经历了近一年时间,以前是拿枪,现在是拿笔,说实话,写作也很辛苦,爬格子的过程不亚于面对一次特别复杂的警情。 曾经,南关派出所全体同仁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在极其简陋的办公场所忘我工作,以追求卓越的坚实步伐,以革故鼎新的开拓精神,以锐意进取的争锋意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不断诠释着“南关人”实现“南关梦”的不懈努力;今天,南关派出所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成为花乡公安的一面旗帜,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七年过去了,作为曾经的派出所长,遍尝酸甜苦辣,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情愫,那就是警察还真的没当够,所长还真的没做够。 姜若鸣 2017年11月3日于沭水之阳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撰写,《我这样当派出所长》一书终于与读者见面,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忐忑,更有感动。 喜悦的是圆了“南关人”共同的梦想。忐忑的是,怕自己的水平不够,特别是受当时所处的执法环境、社会环境所限,书中肯定还有很多谬误之处,在此,只有请读者多提批评意见。 诚然,整理成书的过程也是再受教育再受感动的过程。这本书是大家共同“写”出来的,所有的文字都是南关派出所战友们真实事迹的记录,是全体南关人干出来的,我只是作了整理记录而已,而且总感觉文章未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当年大家那股积极向上、忘我工作、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充满正能量的精气神:这本书也是大家倾力“写”出来的,在书稿整理过程中,曾在南关派出所共事的所有同仁,以及窦道奇、孙仲、仲利民、马宏砚、刘家前、姜亚伟、谢海成、陈尚连、吕述谡、袁广建、张会明、陈慧曼等众多朋友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在成书过程中,省警校同学刘明珠、蔡斌、潘晓忠、章建明、移昌荣、王云青、谭红霞、李敏,公安大学期间的同学夏春雨、贾志民、王劲兵、葛东、周恩立、胡玲、顾香玉等也给了无私的帮助和鼓励,班主任赵宇老师帮助联系出版社,充分体味到了学友、师生之间的拳拳情深。 因平时工作较为忙碌,整理书稿一般都是晚上10点后及周末闲暇时间。在县委办,我要求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或读书、或写作、或钻研某门学科、或练就某项技艺,持之以恒,一直要挖出水来,整理这本书也是我带头做个挖“井”的表率。 在此,要特别感谢省公安厅警务保障部洪猛同志,正是因为他在南关派出所做内勤期间的勤奋、细心、敬业,至今仍保存着当时海量的图片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为整理书稿提供了极大方便。 2017年11月20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