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济公全传(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郭小亭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诗曰:

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

争先径路机关恶,退后诚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子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绵衣,夏施汤药。这李大人在街市闲游,人都呼之为“善人”。内中就有人说:“李善人不是真善人,要是真善人,他怎么会没儿子?”这话李大人正听见,自己回至家中,闷闷不乐。

夫人王氏见大人回来闷闷不乐,可就问大人因何不乐?大人说:“我在街市闲游,人都称我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暗中说,被我听见。他说我隐恶扬善,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儿子。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夫人劝大人纳宠,买两个侍妾,也可以生儿养女。大人说:“夫人此言差矣!吾岂肯作那不才之事不正经的事情?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养儿女。你我斋戒沐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倘要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夫人说:“甚好。”

李茂春择了日期,带着僮仆人等,夫人坐轿,员外乘马,到了天台山下。只见此山高可冲天,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国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门以外,只见山门高大,里面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二十五间藏经楼。员外下马,里面僧人出来迎接,到客堂待茶。老方丈性空长老知道是李员外降香烧香朝拜,亲身出来接见,带着往各处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宝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香烟。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已毕,又至各处拈香。到了罗汉堂拈香,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日改日我给员外道喜。”

李员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觉夫人有喜。过了数个月,生了一个公子。临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这孩自落生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分厚礼,亲来叩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员外说:“自从落生之后,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说:“好办。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就抱出来,恐有不便。”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员外一听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那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声,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说:“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那孩儿立时不笑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罢。”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了。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永宁村住,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人共读书,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缘年幼,过目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

这年想要入县考取文童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李茂春卧床不起,人事不知,病至垂危。派人把内弟王安士请来到床前。李员外说:“贤弟,我不久于人世,你外甥与你姐姐,全要你照应。修缘不可纵性废读,吾已给他定下亲了,是刘家庄刘千户之女。家中内外无人,全仗贤弟分心。”王安士说:“姐丈放心养病,不必多嘱,弟自当照应。”员外又对王氏夫人说:“贤妻,我今五十五岁,也不算夭寿短命,早死。我死之后,千万要扶养孩儿,教训他成名。我虽在九泉之下也甘心。”又嘱了修缘几句话,自己心中一乱,口眼一闭,呜呼哀哉借指死亡。李员外一死,合家恸哭。王员外帮办丧事已毕,修缘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在守制期内谢绝应酬,不得应考、婚嫁,现任官则必须离职不能入场指参加科举考试。是年,王全、韩文美都中了秀才,两家贺喜。P1-3

目录

第 一 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第 二 回 董士宏葬亲卖女 活罗汉解救好人

第 三 回 施禅机赵宅治病 说佛法暗中救人

第 四 回 扛韦驮周宅捉妖 病服神怒打老道

第 五 回 周员外花园见妖 三清观邀请老道

第 六 回 周望廉细说见妖事 刘泰真捉妖被妖捉

第 七 回 见佳人痴呆起淫心 想美丽花园遇妖女

第 八 回 练法术戏耍刘泰真 李国元失去天师符

第 九 回 赵文会西湖访济公 醉禅师西湖盗灵符

第 十 回 赵斌夜探阁天楼 英雄仗义救公子

第十一回 兄弟相认各诉前情 主仆逃难暂寄李宅

第十二回 济公善度韩殿元 寒士舍子遇圣僧

第十三回 广惠僧狂言惹祸 济禅师妙法惊人

第十四回 济公游戏耍广惠 郑雄为母求圣僧

第十五回 狗度董平改恶为善 荤酒回庙耍笑众僧

第十六回 济公庙内卖狗肉 万善同归修碑楼

第十七回 假相谕拆毁大碑楼 显神通怒打恶都管

第十八回 兵围灵隐锁拿疯僧 戏耍班头醉入相府

第十九回 秦相梦中见鬼神 济公夜来施佛法

第二十回 赵斌夜探秦相府 王兴无故受严刑

第二十一回 遭速报得长大头瓮 荐圣僧秦相请济公

第二十二回 施妙法鬼入闹秦宅 治奇病济公戏首相

第二十三回 找妙药耍笑众家丁 联佳句才惊秦丞相

第二十四回 认替僧荣归灵隐寺 醉禅师初入勾栏院

第二十五回 尹春香烟花遇圣僧 赵文会见诗施恻隐

第二十六回 救难女送归清净庵 高国泰家贫投故旧

第二十七回 寄柬留诗别妻访友 拜请济公占卦寻夫

第二十八回 苏北山派人找寒士 高国泰急难遇故知

第二十九回 故友相逢知恩报德 小人挟仇以德报怨

第 三十 回 余杭县清官逢奇案 殷家渡济公捉贼人

第三十一回 拿贼人完结奇案 施邪术妙兴定计

第三十二回 云兰镇恶道兴妖 梁万苍善人遇害

第三十三回 设阴谋恶化梁百万 发慈悲戏耍张妙兴

第三十四回 施妙法恶道害人 显神通济公斗法

第三十五回 烧妖道义收陈亮 访济公路见不平

第三十六回 逛西湖酒楼听闲话 气不平夤夜入苏宅

第三十七回 听好言苏福生祸心 见济公皂白得分明

第三十八回 苏北山酒馆逢韩老 济禅师床底会英雄

第三十九回 圣手猿初入灵隐寺 济长老被请上昆山

第 四十 回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第四十一回 昆山县巧逢奇巧案 赵玉贞守节被人欺

第四十二回 贞节妇含冤寻县主 济禅师耍笑捉贼徒

第四十三回 巧取供审清前案 赵凤鸣款留圣僧

第四十四回 诱汤二县衙完案 两公差拜请济公

第四十五回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

第四十六回 贺守正花群雄结拜 逛临安城巧遇王通

第四十七回 遇节妇淫贼采花 泰山楼复伤人命

第四十八回 赵太守奉命捉贼 昆山县迎请济公

第四十九回 秦相府太守审贼 如意巷刺客捉拿

第 五十 回 捉贼人班头各奋勇 办海捕济公出都门

第五十一回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第五十二回 美髯公拜请济公 会英楼巧遇贼寇

第五十三回 绿林贼偏遇路劫 设奸谋画虎不成

第五十四回 显神通戏要雷鸣 舍妙药义救王忠

第五十五回 天兴店施法见贼人 小镇店吃酒遇故旧

第五十六回 郑雄途中见济公 王贵林内劫孤客

第五十七回 避难巧救遇难人 雷陈误入黑贼店

第五十八回 董家店双杰被害 济禅师报应贼人

第五十九回 济公火烧董家店 雷陈送信找云龙

第 六十 回 众匪棍练艺请英雄 登山豹赌气邀拜兄

第六十一回 托义弟英雄离故土 见嫂嫂李平生疑心

第六十二回 暗访察路遇乾坤鼠 得私信雷陈遇盟兄

第六十三回 四英雄马宅谈心 济禅师酒馆治病

第六十四回 李平为友请济公 马静捉奸毗卢寺

第六十五回 律令鬼王宅捉妖 醉禅师古寺治狐

第六十六回 卧虎桥淫贼杀和尚 庆丰屯济公救文生

第六十七回 二班头饥饿寻和尚 两豪杰酒馆求济公

第六十八回 看字柬寻访赵家楼 见孝妇英雄施侧隐

第六十九回 钱心胜黑夜偷银两 圣手猿暗探赵家楼

第 七十 回 见美丽淫贼邀知己 遇故旧三人同采花

第七十一回 奉师命趋吉避凶 华云龙镖伤三友

第七十二回 镇八方赌气找张荣 乾坤鼠毒镖打杨明

第七十三回 大柳林济公惊淫贼 小酒馆班头见圣僧

第七十四回 施佛法戏耍豪杰 杨雷陈又遇淫贼

第七十五回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第七十六回 蓬莱现四英雄谈心 密松林猛豪杰受骗

第七十七回 德兴店班头见凶僧 蓬莱观济公找淫贼

第七十八回 丢公文柴杜被捉 说假话圣僧投案

第七十九回 龙游县日办三案 二龙居耍笑凶徒

第 八十 回 听闲言一怒打和尚 验尸厂凶犯吐实情

第八十一回 着字柬心皈圣僧 追尸身路遇班头

第八十二回 济公饭馆打贼人 徐沛旅店遇故友

第八十三回 小神飞夜刺开风鬼 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第八十四回 陈玄亮捉妖铁佛寺 马玄通路遇济禅师

第八十五回 显神通捉拿盗贼 施妙术法斗铁佛

第八十六回 华清风古天山见妖 金眼佛一怒杀和尚

第八十七回 济公斗法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第八十八回 施佛法暗渡华云龙 见美色淫贼生邪念

第八十九回 遇张荣二人谈心事 买铁镖淫贼见公差

第 九十 回 蓬头鬼劫径遇英雄 华云龙逃走逢故旧

第九十一回 五英雄送友古天山 恶妖道自炼阴风剑

第九十二回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第九十三回 古天山华清风炼剑 铁佛寺济禅师救人

第九十四回 僧道斗法凌霄观 弟兄送信马家湖

第九十五回 三英雄避雨金家庄 猛豪杰正气惊妖女

第九十六回 奉师命投书马家湖 赛专诸见字防贼盗

第九十七回 杨明助友战群贼 恽飞智捉镇八方

第九十八回 董土元欺心求圣僧 孔烈女被逼投古井

第九十九回 常山县柴杜拿贼犯 马家湖济公救杨明

第 一百 回 济公火烧孟清元 贼道智激灵猿化

第一百零一回 施佛法智捉蓬头鬼 仗妖术炼剑害妇人

第一百零二回 杨雷陈仗义杀妖道 十里庄雷击华清风

第一百零三回 雷鸣夜探孙家堡 陈亮细问妇人供

第一百零四回 孙二虎喊冤告雷陈 常山县义土闹公堂

第一百零五回 论是非砸毁空心秤 讲因果善度赵德芳

第一百零六回 找医生鸣冤常山县 断奇案烈妇遇救星

第一百零七回 雷鸣陈亮双失盗 踏雪无痕访贼人

第一百零八回 三豪杰偷探吴家堡 恶太岁贪色设奸谋

第一百零九回 五里碑医治小昆仑 曲州府巧遇金翅雕

第一百十回 鹞子眼杀人头送礼 张太守派班头拿人

第一百十一回 知府定计拜贼人 济公巧捉华云龙

第一百十二回 众百姓公告田国本 二绿林行刺济禅师

第一百十三回 济公法斗神童子 罗汉制服沈妙亮

第一百十四回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 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第一百十五回 金毛海马闹差船 济公善救冯元庆

第一百十六回 赵太守明断奇巧案 济禅师开棺验双尸

第一百十七回 奉堂谕监斩华云龙 听凶信二鬼闹法场

第一百十八回 提首级寻找杨明 见魔怪二人遇害

第一百十九回 报弟仇灵隐访济公 搬运法移钱济孝妇

第一百二十回 双义楼匪棍讹人 借还魂戏耍老道

第一百二十一回 善心人终得善报 奸险辈欺人被欺

第一百二十二回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 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第一百二十三回 请济公捉妖白水湖 小月屯罗汉施妙法

第一百二十四回 奉父谕主仆离故土 表兄弟对面不相识

第一百二十五回 捡人头主仆遭官司 救表兄梦中见县主

第一百二十六回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第一百二十七回 施妙法游戏助义士 谈心事冷语惊贼人

第一百二十八回 众官人奋勇捉贼 李文龙无故中计

第一百二十九回 见字柬立志体妻 济禅师善救烈妇

第一百三十回 知县公堂问口供 济公巧断垂金扇

第一百三十一回 吐实情马氏拉卞虎 定妙计佛法捉贼人

第一百三十二回 送圣僧捉妖白水湖 假济公投刺绍兴府

第一百三十三回 真假僧会面马神庙 邀道友携宝报前仇

第一百三十四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第一百三十五回 济公请雷诛妖怪 飞龙诚心拜圣僧

第一百三十六回 知府衙悟禅施妙法 曹娥江雷陈赶贼船

第一百三十七回 小江口主仆遇故旧 恶奴才勾贼害主人

第一百三十八回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 二义土误入八卦山

第一百三十九回 八卦山雷陈逢妖道 三清现张董设奸谋

第一百四十回 张士芳好心诓八字 董太清妖术设魂瓶

第一百四十一回 众家人忠心护主 孙道全奉命救人

第一百四十二回 二妖道贪财施邪术 两豪杰设计盗魂瓶

第一百四十三回 雷鸣智杀张太素 悟禅气吹董太清

第一百四十四回 老仙翁一怒捉悟禅 二义士夜探天台山

第一百四十五回 永宁村法救王安士 韩家院捉拿章香娘

第一百四十六回 孙道全捉妖遇害 济禅师拉船报恩

第一百四十七回 济公施法治妖妇 罗汉回家探姻亲

第一百四十八回 探娘舅济公归故里 点奇梦圣僧善度人

第一百四十九回 妖妇现形唤醒文美 真人赠药救好修缘

第一百五十回 买毒药暗害表弟 点恶梦难度迷人

第一百五十一回 到地府见罪人恶心不改 遇妖怪起淫心丧命倾生

第一百五十二回 修缘公子朝宝悦 知觉罗汉会昆仑

第一百五十三回 玉面狐上清宫访道 济禅师天台山会仙

第一百五十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第一百五十五回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 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第一百五十六回 验桥口捉拿贼和尚 见县主重修万缘桥

第一百五十七回 施佛法善度王太和 因家贫经营离故土

第一百五十八回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 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第一百五十九回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第一百六十回 梁兴郎千金春隐诗 济禅师佛法指孝子

第一百六十一回 逛西湖恶霸遇妖风 看喝语私访白鱼寺

第一百六十二回 孙道全惊走妖和尚 周得山穷困被人欺

第一百六十三回 廖廷贵倚势欺人 陈声远助拳惹气

第一百六十四回 为朋友怒找麻面虎 邀师父大闹万珍楼

第一百六十五回 孙泰来忍气邀知己 猛英雄错打法元僧

第一百六十六回 愣牛盖穷途卖艺 病符神无故被摔

第一百六十七回 铁天王感义找牛盖 黑面熊含冤见刑廷

第一百六十八回 见美丽恶人定奸计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第一百六十九回 王胜仙见色起淫心 陆虞侯嘱盗施奸计

第一百七十回 中奸计误入合欢楼 闻凶信寻师灵隐寺

第一百七十一回 遇故友巧得真消息 见义弟述说被害事

第一百七十二回 合欢楼姐弟同受困 凤山街师徒定奇谋

第一百七十三回 改形象暗救贞节妇 施佛法火烧合欢楼

第一百七十四回 见刑廷法术惊奸党 请济公神方买良心

第一百七十五回 秉良心公堂释好汉 访故友夫妻得团圆

第一百七十六回 陆刑廷下令捉强盗 美髯公闻信挡官兵

第一百七十七回 佛法点化救英雄 途中逃难逢山寇

第一百七十八回 翠云峰英雄落草 陆刑廷献媚欺人

第一百七十九回 梅成玉急中见表兄 点白犬耍笑惊奸党

第一百八十回 娶美人白狗闹洞房 丢官职狭路逢山寇

第一百八十一回 醉禅师书写忠义词 假道姑拍花盗婴胎

第一百八十二回 吴氏遇害奉偷捉贼 济公耍笑审问崔玉

第一百八十三回 因奇案济公诸神 见大鬼雷陈问盗

第一百八十四回 王三虎泄机大悲院 愣雷鸣智捉铁面佛

第一百八十五回 解强盗同至常州府 为故友涉险入贼巢

第一百八十六回 逢贼党述说慈云观 入虎穴有意找盟兄

第一百八十七回 刘妙通有心救好汉 济长老写信邀英雄

第一百八十八回 四雄奉命探长江 妖道施法捉侠义

第一百八十九回 邵华风升殿问豪杰 小悟禅一怒找妖人

第一百九十回 悟禅僧施法救四雄 赤发道法宝捉和尚

第一百九十一回 鲁修真涉险入慈云 坎离道施智放悟禅

第一百九十二回 黄天化行刺被捉 顾国章调兵剿寇

第一百九十三回 雷陈奋勇杀水寇 妖道施法战官兵

第一百九十四回 激筒兵扬威破邪术 济长老涉险捉贼人

第一百九十五回 济公兵困慈云观 妖道率众渡长江

第一百九十六回 五里碑雷陈逢妖道 慈云观济公救难民

第一百九十七回 赵家庄英雄见怪事 七星观罗汉捉妖人

第一百九十八回 戴家堡妖魔作怪 八蜡庙道土捉妖

第一百九十九回 试法宝误装道童 显金光道缘认师

第二百回 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第二百零一回 马兆熊怒杀高珍 邵华风常州劫牢

第二百零二回 斩大盗济禅师护决 为找镖追云燕斗贼

第二百零三回 陆阳山济公斗法洪 施法宝罗汉诈装死

第二百零四回 显神通惊走邵华风 斗金风金光服僧道

第二百零五回 收悟缘派捉邵华风 遇兰弟诉说被害事

第二百零六回 众妖道聚会藏珍坞 神术士魔法胜金风

第二百零七回 飞天鬼误入万花山 石成瑞招赘人魔女

第二百零八回 想故乡夫妻谈肺腑 点妙法戏耍同床人

第二百零九回 说韩棋释放悟缘僧 斗济公暗施阴魂绦

第二百十一回 卦炉佛法炼韩棋 决生辰佳人逢匪棍

第二百十二回 皮绪昌助逆子行凶 陈广泰丹阳县遇害

第二百十二回 闻凶信雷陈找恶霸 买大盗陷害二英雄

第二百十三回 记前仇贼人咬雷陈 审口供豪杰受官刑

第二百十四回 济禅师丹阳救雷陈 海潮县僧道见县主

第二百十五回 捉妖怪法宝成奇功 辨曲直济公救徒弟

第二百十六回 捉法雷细讯从前事 斩贼人雷陈谢济公

第二百十七回 遇王道济公施恻隐 治哑巴圣僧结善缘

第二百十八回 邵华风逃归万花山 邓连芳为友找济公

第二百十九回 蟠桃岭绿袍僧斗法 脱身计邓连芳吃惊

第二百二十回 悟禅大闹万花山 八魔捉拿飞龙僧

第二百二十一回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第二百二十二回 金山寺永寿施妖法 小昆仑赌气找济公

第二百二十三回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 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第二百二十四回 归灵隐师徒会面 四英雄无故遭屈

第二百二十五回 辨曲直思良施恻隐 派镖丁私访被害情

第二百二十六回 因访案误入藏珍寺 识奸计冒险捉群贼

第二百二十七回 月明月朗施妖法 济公班头捉凶贼

第二百二十八回 勾栏院要笑捉贼寇 太守衙二贼供实情

第二百二十九回 请圣僧捕贼藏珍寺 完巨案暗救四门生

第二百三十回 无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第二百三十一回 说灯谜戏耍宗印 圣罗汉驾离灵隐

第二百三十二回 贼人错杀郑虎 济长老治井化缘

第二百三十三回 钦赐字诏旨加封 会群魔初到金山

第二百三十四回 因讲和仙翁斗八魔 六合童子炸碎葫芦

第二百三十五回 群魔怒摆金光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

第二百三十六回 神童子身逢魔火劫 请佛仙杵剑镇群魔

第二百三十七回 收八魔符咒封洞口 办善会福善集金山

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太岁淫心贪欢报 独角蛟夜探葵花庄

第二百三十九回 因救千金被贼获 为吓贼人装鬼神

第二百四十回 雷陈奉命救良善 济公功满归净慈

序言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诸多人物中,济公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是一位僧人,却做着一般出家人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吃肉喝酒,比如行侠仗义,等等。说是侠客吧,他又与一般的江湖豪杰不同,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刀光剑影,而是利用其出家人的身份与特有的法术扬善惩恶,帮百姓分忧解难。其外貌装扮和行事风格也很独特,不乏幽默感。也正是为此,这一人物既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也可以说是无可替代,受到古代民众的欢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济公的事迹主要是通过小说、戏曲、说唱等民间文艺传播的,记载济公事迹的文学作品有不少,其中最为完备、影响最大者当属郭小亭的《济公全传》。

济公是否真有其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济公实有其人。济公,俗名李修缘,法名道济,亦称济颠,济公为其俗称。浙江天台临海人。据宋时居简和尚《北涧文集》所收《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记载,济公为天台李氏后人,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时人称之为“湖隐”“方圆叟”。他“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暑寒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这种行事风格与后世民间文艺所塑造的济公形象颇为相似,这篇文章也被作为证明济公确有其人的最为有力的证据之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之外,宋元时期的一些高僧语录、佛教典籍及方志中也都提到济颠这个名字,并收录其诗作。

另一种则认为济公史无其人。比如蒋瑞藻《小说考证》所收《花朝生笔记》就明确说:“世传南宋有颠僧济公,备极神奇,坊刻如《济公传》、如《皆大欢喜》、如张心其《醉菩提》院本,皆衍其事。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释宝志而为传者也。”作者认为济公是民众以六朝时期的僧人宝志为原型创作出来的。钱静方持相同的观点,他在《醉菩提院本考》一文中指出:“醉菩提演南宋颠僧道济,以菩萨化身,为佛门弟子,游戏三昧,假作颠狂。此实六朝时之南宋时人,而院本以为赵氏之南宋者,误也。……是志公一生足为纪述者甚多,后人因之,演为种种奇异之事,而误其名为道济,且误其时为赵氏之南宋。于是西湖诸禅林,伪造种种灵迹,以惑乡愚,实则济公乃志公之误,无其人也。”

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有其相通之处,那就是都认为民间文艺作品所塑造的济公并非完全凭空虚构,而是有所本的,只不过一个认为是真有其人,一个认为没有真人,但有原型。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认可第一种观点,且所据文献也比较充分可信。  济公是否真有其人,是否有原型,这尽可从学术层面进行探讨。但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并不重要,因为即便是史有其人,即便是有原型,其与文学作品里的济公形象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这个人物史有其人,那就是玄奘法师。如果将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与小说中的唐僧放在一起来看,两人面目相差十万八千里。就作品的阅读欣赏而言,了解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对理解《西游记》中的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可以这样说,济公这个人物也许史有其人,也许有生活原型,但它更多是根据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应运而生的,在这个人物形象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管史上是否真有济公其人,宋元时期的佛教典籍和诗文集中已均有相关记载,民间也已经有了济公的传说,这是没有问题的。到了明清时期,济公故事流传更广,正如郎瑛在其《七修类稿》中所说的:“济颠乃圣僧,宋时累显圣于吾杭湖山间,至今相传之事甚众。”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济公开始进人民间文艺领域,戏曲舞台、说书场上的演出之外,还有不少小说作品演述济公的故事,逐渐形成一个济公系列小说。

最早以济公为主人公的小说当为《宝文堂书目》中所著录的《红倩难济颠》平话,或许是根据民间说唱而来,可惜已经失传,无从得知其详细内容。编于明正统六年(1441)的《文渊阁书目》也著录了一部《济颠语录》,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隆庆年间刊行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但还缺少直接的证据。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以济公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是《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该书刊行于明隆庆三年(1569),署名为“仁和沈孟柈述”。该书名为语录,实则为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各类民间传说的济公故事,但不分回目。该书的刊行,奠定了济公故事的轮廓和基础,其塑造的济公形象也为后世作品所延续。其后刊行的冯梦龙的《三教偶拈》、三十六则本《济颠大师全传》、二十回本《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皆是由该书而来,文字稍异,但人物情节基本相同,渊源关系很明显,有研究者称这个系列的济公小说为语录系统。

到了清代,济公题材小说不断刊印。郭小亭所编的《济公全传》属于语录系统之外的另外一个系统,是济公题材小说作品中篇幅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

《济公全传》本名《绣像评演济公活佛传》,未题撰人。因卷首序言中有“郭小亭所著是书”之语,一般认为作者为郭小亭。郭小亭生平事迹不详,有研究者怀疑其为郭广瑞,但缺少直接、过硬的证据。郭广瑞,字筱亭或晓亭,别号燕南居士,编著有《永庆生平前传》等。该书卷首有书名姚聘侯的两篇序,成书时间大致在清乾隆年间。  《济公全传》篇幅巨大,可以说对历代济公故事进行了一次文学化的总结。该书通过一系列故事塑造了济公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成为济公系列小说的代表作。从作品的间有韵语、不时提示书中交待等文本形态来看,并非个人的独立创作,很可能是根据民间说唱整理而成。

通常所说的《济公全传》共二百八十回,包括了《绣像评演济公传》《绣像评演后部济公传》和《绣像再续济公全传》,实际上该书正集只有一百二十回,后两种为续书,一般认为是郭小亭本人所续。不过《绣像再续济公全传》四十回从风格来看,与前两书有较大差异,未必出自郭小亭之手。

该书版本众多,现存版本有光绪二十四年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光绪三十一年上海煮字山房石印本等,这种刊行热潮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

清代有关济公的小说作品尚有《西湖佳话古今遗迹》卷十六《南屏醉迹》等。戏曲则有张大复的《醉菩提》等。至于民间说唱,则数量更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就流派或类型而言,《济公全传》属于神魔小说,其中有不少神魔怪异的描写,比如济公本人就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是在世的活佛,具有高超的法术,经常在遇到危险或困境的时候施展。与一般神魔小说相比,该书世情的成分较浓,所写多为凡俗尘世间的日常琐事。

总的来看,该书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一是济公形象的塑造。济公这个人物形象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其奇特的相貌和装扮。作品中对其外貌是这样描写的:“脸不洗,头不剃,醉眼捏斜睁又闭。若痴若傻若颠狂,到处诙谐好耍戏。破僧衣,不趁体,上下窟窿钱串记。绒绦七断与八结,大小辂鞑接又续。破僧鞋,只剩底,精光两腿双胫赤,乾坤四海任逍遥,涉水登山如平地。”济公出生时也是眉目清秀的,后来在灵隐寺出家,才以这种肮脏邋遢的面目出现,特征鲜明,外表的污浊与其内心的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怪异的言行举止。济公虽然是个出家人,但并不遵守清规戒律,喝酒吃肉,样样都来,而且说话疯疯癫癫,但就是这样一位外貌奇特、举止怪异的僧人,却是一位救苦救难的活佛,利用其法力,到处为人排忧解难,其善心和义举令人感佩,比寺庙里那些整天念佛、道貌岸然的僧人更具佛缘。

需要说明的是,济公的扬善惩恶、救苦救难之举有别于常见的慈善或侠义模式,而是以一种诙谐风趣甚至可以说是戏谑、恶搞的方式进行。比如董士宏找不到女儿感到绝望,要上吊自杀,济公并没有立刻阻止,而是要和他一起自杀,还不断向董士宏要银子、要衣服,弄得董士宏哭笑不得。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乘人之危,不近人情,而这恰恰是济公救世的奇特方式,不仅排忧解难,还开悟众生,后来他带董士宏给人治病并帮忙找回了其女儿,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解决了所有的难题。

对受难者以诙谐风趣的方式进行帮助,对那些行为不端者,济公更是以恶作剧的方式让其出丑,使他们受到惩罚,比如对僧人广惠、丞相秦桧就是如此,不断利用法术给他们制造麻烦和障碍,让他们当众出丑,狼狈不堪。总之,济公总是在人们遇到病痛、危难的关键时刻出现,救苦救难,但他的出现经常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用现在的话说,他做的固然是善事,但并不按常理出牌。包括教徒弟练功时也是如此,济公的可爱也正在于此,其独特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作品的这些亦庄亦谐的描写使济公的形象十分鲜明,迥然有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僧人形象。比如《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半路出家,不守清规戒律,是酒肉和尚,不为五台山的僧人所容忍。他具有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挺身相助,最后坐化而逝,功德圆满。在这些方面两人有颇多相似之处。

但两人的形貌特点及行事风格完全不同。鲁智深是靠自己高超的武功以暴抗暴,为弱者讨还公道,济公更多的则是以柔克刚,依靠智谋和法述完成。济公虽然具有侠义精神,但和一般的侠客无论是唐传奇里的剑客,还是《水浒传》里的江湖好汉都不一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非暴力,与人为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济公成为一个独特且不可取代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管是鲁智深、江湖好汉,还是济公,虽然手段各异,但目的则是一致的,那就是救苦救难,扬善惩恶。

二是其喜剧色彩。这一特点是由《济公全传》的第一个特点引发的,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通常对该书的喜剧色彩印象深刻。这种喜剧色彩与济公本人的形貌、言行有关。其奇特的形貌不仅特色独具,与身边各色人等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本身也带有一种喜感。

这种喜剧色彩更得益于济公独具个人魅力的言行,无论是扬善,还是惩恶,他都不按照常见的方式处理,总是以一种诙谐风趣的形式进行。对受助者,这是一种善意的玩笑;对作恶者,这是一种戏谑的嘲讽。但不管哪一种,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把严肃的问题轻松解决,喜剧效果由此产生。这也是《济公全传》魅力之所在,既满足了读者扬善惩恶的愿望,也给他们带来心情的愉悦,让他们在笑声中完成对作品的欣赏。

中国古代小说大多写得很严肃,像《济公全传》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并不多,与其风格较为接近、可以进行比较的是《西游记》。该书写得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种喜剧效果与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关。猪八戒因其贪吃、懒惰、自私和挑拨是非等特点,经常受到孙悟空的嘲笑和捉弄,或被揭穿真相,或当众出丑,作品的喜剧性由此显现。孙悟空不仅捉弄猪八戒,还时常戏弄妖魔,同样具有幽默感,这也是《西游记》的重要喜剧元素。这种带有喜剧风格的小说作品在中国古代较为少见,唯其少见,才显得十分难得。

总的来看,《济公全传》一书可能系场上说唱整理而来,重在讲述故事,文字简明、朴实。该书将民间流传的济公故事汇为一编,有助于这一传奇人物故事的流传。

《济公全传》刊行后,流传甚广,被各类民间文艺作品改编,或搬上舞台,或在民间演出,比如苏州评话中有《济公传》,早在道光年间就有人演出。到了清末民国间,有不少艺人如双厚坪、李致清、杨云清、刘继业等以评书济公而闻名,而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一派延续原先的神魔路线,一派则朝公案小说的方向发展。

除了被改编成说唱、戏曲之外,《济公全传》的续书在清末民初也不断刊行,一直续到四十多续,达到一千四百多回之巨。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无疑是一个奇观,这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小说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也有续书,但都没有续得如此之多、之长的。《红楼梦》的续书在种数上超过《济公全传》,但接续的方式和该书不同。由此也可看出济公故事在民间的影响之大和受欢迎的程度。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借助影视戏剧等媒介,济公故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早在1927年,上海开心影片公司就拍摄四集电影《济公活佛》。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播出之后,受到极大欢迎,其中的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其后有关济公的影视剧不断拍摄播出,这也可以看作是济公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济公形象的广泛传播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佛教界对济公也有更多的认可,比如《增订佛祖道影》一书就尊济公为禅宗第五十世禅师、杨岐系第六世祖,给予其很高的地位。许多佛学类辞书也将其收录进来。

中国之外,济公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也颇受民众欢迎,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浙江天台的济公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济公全传》在内的济公题材民间文艺作品已成为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内容推荐

郭小亭著的《济公全传》是清代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济公游走天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通俗,深受读者喜爱。本书由清末刊行的《评演济公传》(一百二十回)和《评演接续后部济公传》(一百二十回)组成,堪称讲述济公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将济公这一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写得生动鲜活、妙趣横生。

编辑推荐

郭小亭著的《济公全传(典藏版上下)/国学传世经典》是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结合的长篇古典小说,为清朝文人郭小亭编纂,是清朝中叶以来最为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它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诙谐,不守清规戒律,疯疯癫癫,但无所不知,法力无边的和尚济公。自从小说问世以来,济公乐观大度,能力非凡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世上真有济公这一人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