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先唐篇)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黄为之、杨廷治主编的《诗词里的中国故事(先唐篇)》荟萃了先唐诗苑故事、佳话和诗歌赏析,是一本内涵厚重却浅白易懂的文学通俗读物。在那些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名篇背后,其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曾产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佳话。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名人轶事集,也不同于常见的诗歌欣赏集,简言之,并非名篇的故事、佳话与未见故事、佳话流传的名篇,都未收入书中。一文一题,每一篇都有一至数首诗作和与之相连的故事佳话,行文浅白但神韵隽永,对所引诗篇也作了赏析。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诗词典故,“十年一剑”铸就《诗词里的中国故事》。黄为之、杨廷治两位教授用平易近人、妙趣横生,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折服和骄傲。这一首首光照千秋的美好诗词,就是一个个源远流长、伟大的中国故事。

本丛书分为四卷:先唐篇、唐代篇、宋代篇、元明清篇。这是一套内涵厚重却浅白易懂的文学通俗读物,也是献给全国青少年,特别是文史老师们的厚礼。希望这些美好的诗句时刻驻扎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因为千百年来,这些诗词是让中国人情不自禁的心灵独白……

本书是其中的先唐篇。

目录

黄鸟挽歌

送别诗祖

五羊皮传

龙蛇之吟

箜篌初引

伶人优孟

暮江渔歌

秦廷之哭

易水犹寒

孟姜哀歌

比翼连理

垓下悲歌

高唱《大风》

鸿鹄羽成

永巷囚歌

幽歌伐吕

军法监酒

倾城倾国

茂陵秋风

归凤求凰

河梁握别

昭君出塞

昭君诗话

团扇抒怨

夫妻叙别

唐姬起舞

碣石遗篇

胡笳十八

三人成虎

气胜词拙

七步成章

洛水感赋

梁甫吟解

广陵散绝

穷途之哭

莼羹鲈脍

诗悼亡妻

英雄失路

绿珠之死

游仙托梦

流觞赋诗

智赚《兰亭》

牛渚抒怀

月下唱和

谢家才女

孤燕单飞

璇玑图诗

贪泉可饮

爱菊嗜酒

乞丐诗人

几多莫愁

秋胡戏妻

谢庄巧对

遗恨林泉

诗有神助

行路难吟

雄压千古

澄江如练

山中答问

险韵出奇

江郎才尽

扬州早梅

何逊不逊

入若耶溪

天似穹庐

人日思归

才高见忌

破镜重圆

后庭遗曲

试读章节

秦穆公任好即位后第六年,娶了晋献公的长女伯姬为夫人。在晋献公开列的陪嫁奴隶中有百里奚的名字,却不见其人,穆公十分奇怪,便问迎亲大夫公子挚是怎么回事。

公子挚说:“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晋灭了虞国,他忠于虞君,不愿事晋,晋献公让他作陪嫁奴隶,他当然也不肯,所以逃走了。”

秦穆公又问大夫孙枝:“你是晋国人,想必知道一点儿百里奚的情况,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公孙枝说:“晋献公灭虢,借道于虞,大夫宫之奇曾经谏阻,但虞君不听,以致亡国。百里奚知虞君愚顽,劝宫之奇不必强谏。知不可谏而不谏,足见其智;他跟从虞君去了晋国,却不做晋臣,足见其志。百里奚有经世之才,可惜不遇明主!”

秦穆公一心想称霸诸侯,正励精图治、求贤如渴,听后说:“寡人怎样才能找到百里奚,让他为我所用呢?”

公孙枝说:“我听说百里的妻子在楚国,不妨派人去楚国打听打听,或许能知道些消息。”

秦穆公觉得有道理,当即就派人去了楚国。不久,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百里奚果然在楚国。楚王知道他会养牛,已经把他遣送到海南(泛指楚国南部地区)为楚王养马去了。”

秦穆公听了,大喜过望,忙说:“楚王把这么一个人才当马夫了,真是天助我也!寡人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楚王不会不肯!”

公孙枝说:“大王如果真这样做,百里奚就来不了啦!”

秦穆公十分奇怪,问:“噢,为什么?”

公孙枝说:“楚王让百里奚为他牧马,是因为他不知道百里奚的才干。大王用重金去赎百里奚,就等于是告诉楚王百里奚是无价的奇才。如今秦楚争为霸主,楚王即使不用他,也必定杀了他,怎么肯放他归秦、为虎添翼呢?”

秦穆公说:“那该怎么办呢?”

公孙枝说:“依臣之计,大王不如以管教逃跑奴隶为由,用贱价去赎回百里奚,使楚王不疑,何虑不得贤人?”

秦穆公听了,连连称是。当即派了一个使者,带着五张黑色的公羊皮去了楚国。果然,楚国十分痛快地把百里奚交给了秦国使者。秦国使者装模作样,把百里奚关进了囚车,离开了楚国。

囚车一到秦国边境,公孙枝就代表秦穆公盛礼隆重迎接百里奚。到了秦都,秦穆公立即临朝召见百里奚,见百里奚须发皆白,秦穆公问:“大夫今年多大年纪了?”

百里奚从容回答说:“刚七十岁!”

秦穆公听了,不禁摇了摇头,叹惜说:“啊,可惜老了!老了!”

“大王让我追逐飞鸟,搏击猛兽,我是老了。但若让我运筹帷幄,策划军国大事,我还年轻呢!”百里奚声音洪亮、言辞爽朗地说,“想当年,吕尚八十垂钓渭滨,遇周文王而拜相,辅周灭商,兴八百年之周王朝,何人言老?如今我遇大王,比当年吕尚还年轻十岁呢!”

“如此,就请大夫指教寡人。敝国地处西陲。人稀地少,怎样才能与列强抗衡呢?”秦穆公说得很诚恳。

百里奚便滔滔不绝地谈起来。他为秦穆公分析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和中原诸侯各国的形势,建议秦王抚之以德、征之以力,而后为天下王。秦穆公听了,不禁大喜,庆幸说:“寡人今有井伯,犹如齐国之有仲父。”秦穆公同百里奚谈了三天三夜,越谈越投机,第四天临朝,秦穆公就拜百里奚为上卿,掌管秦国政事,秦国国势从此蒸蒸日上。秦国上下,亲切地把他们的左丞相百里奚叫着“五毅大夫”,意思就是用五张黑色公羊皮换回来的好丞相。

P13-14

序言

中华民族历来是最具诗意的民族,论及中国文化,诗歌一定是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精神制高点。徜徉在祖国文化的百花园里,你会发现,诗歌这块园地,最厚重也最丰饶——溯本求源,可说中国文化有多悠久,中国诗歌史便有多悠久;说数量,谁能历数,我们民族究竟创作了多少千古传诵的诗篇;再论及世代流芳的诗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民族能望其项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一代有一代的高峰,历史又把一代代的高峰留在后面。今天,当我们俯瞰历史,才能纵览春兰秋菊,夏荷冬梅,百花斗艳的胜景,膜拜那万峰簇拥的奇观。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一一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诗生活”亦生活,本书便是一套有关“诗生活”的丛书。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荟萃了历代诗苑故事、佳话和诗歌赏析,是一套内涵厚重却浅白易懂的文学通俗读物。在那些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名篇背后,其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曾产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佳话。如果诗歌本体如浑雄交响中的主旋律,那环绕于诗人、诗歌的佳话轶闻便是“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多层次合音与背景音乐。人们在诵读诗歌名篇时,也一定会被这些故事和佳话所吸引,可更立体、多方位地理解与感悟诗歌美的内涵。但这些故事、佳话,往往散见于大量史书、诗集、诗话、笔记、类书之中,不易查找,亦难遍览;而原始资料的文字,也大都简古深奥,晦涩难读。选编这套丛书,便是通过广采博取,去芜存菁,将散见的故事、佳话、诗话荟萃于一集,并在表达上力求寓意显豁,清新可读,使读者能一目了然,享受到体悟“诗生活”的快乐,也可省去翻检古籍之劳。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名人轶事集,也不同于常见的诗歌欣赏集,简言之,并非名篇的故事、佳话与未见故事、佳话流传的名篇,都未收入书中。一文一题,每一篇都有一至数首诗作和与之相连的故事佳话,行文浅白但神韵隽永,对所引诗篇也作了赏析。但这种赏析是与叙述有机结合的,或是交代故事背景,或是人物衷肠的倾诉,或是诗歌内涵的揭示和艺术鉴赏。不拘泥就事论事,就诗论诗,而是把其放在诗歌发展史和诗人生平际遇的大背景下,启迪读者对诗人、诗歌史的总体把握,几十题合起来,便几乎可见一代诗歌大观。

没有华人不读诗。由此,说诗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一点不为过。如果说目前构建公民社会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对青少年进行“诗教育”并使其体悟“诗生活”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希望,这套融古典诗词、典故加传奇的隽永作品,能成为全国中小学文史老师的最佳指导手册,成为全国青少年朋友所喜爱的课外读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