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中(竹林七贤)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静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拥有宝贵的自性觉醒,在魏晋乱世中,竹林七贤做出的不同人生抉择,造就了迥异的命运与结局。竹林七贤的内在智慧,高超精神,脱俗言行和飘逸风度,也构成了魏晋风度的血骨。

  苏静主编的这本《知中(竹林七贤)》不仅限于全面解析竹林七贤以及魏晋风度,还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还原魏晋——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特别的时代。

作者简介

受访人

董上德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着重于古代戏曲史、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关注戏曲与小说的叙事形态及其相互关系。2002年至2005年,曾担任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外籍教师。其主要著作有《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元曲精品》《屈大均》等。

插画师

廖田才(圃生)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水墨味》杂志副主编,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5年8月于荷锄馆举办个人《家山》画展;2016年4月 于798第yi艺术空间举办《望园》个展;2016年6月 于798 诚斋举办《圃生?安夏》展览。

协力机构

南京六朝博物馆

南京六朝博物馆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系统的专题博物馆。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合称“六朝”。六朝时期建都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博物馆展出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并介绍六朝名人故事,分四个篇章阐述公元3至6世纪的东方大都会主题,设有“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四大展厅。通过历史展、人物展、精品展、故事展,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

南京博物院

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画像砖,现藏于此。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博物馆

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新城乡戈壁滩上,是对魏晋壁画墓的原址保护。在嘉峪关以东至酒泉市以西20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大的地下画廊。从1972-1979年先后发掘了13座,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现有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博物馆以魏晋砖壁画墓出土的砖壁画等为馆藏特色。举办有“魏晋墓砖壁画艺术陈列”一个基本陈列,

甘肃张掖市高台县博物馆

高台县博物馆现存文物5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2件,二级文物151件,三级文物292件,时代大多为汉、魏晋时期,是省内一级品*多的县级馆之一。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的纪年简牍和汉晋丝绸构成了该县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从上世纪末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高台县骆驼城、许三湾遗址抢救性发掘9座魏晋墓葬,出土魏晋时代墓室画像砖400多块。这些画像砖内容丰富,艺术价值高,被誉为“魏晋社会连环画”。高台魏晋画像砖大多数是游牧、农耕等生活内容,是了解魏晋社会珍贵的图像资料。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文物12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宝鸡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唐朝孙位所画的《高逸图》,描绘了魏晋时的“竹林七贤”,现为残卷,画面仅剩山涛、王戎、刘伶与阮籍四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大、保存*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晋王珣《伯远帖》及晋王羲之《中秋帖》现藏于此。

       

内容简介

苏静主编的《知中(竹林七贤)》一书介绍的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围绕竹林七贤,本书还介绍了相关的人物、生活、文化等内容。编者通过学术研究、历史资料、奇闻逸事、历代书画、前人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来反映竹林七贤的生活状态和思想

目录

 知中《竹林七贤》特集·言论

七贤人际关系图谱

魏晋历史大事时间轴

动荡百年:魏晋时代大潮

“竹林”在何处?“七贤”为何人?

探索魏晋风度的文学宝库——《世说新语》

进与退:竹林七贤的40岁

七贤轶事

哲学与音律:魏晋名士的音乐之道

从“贵无”到“崇有”——席卷魏晋的玄学思潮

成于阮籍,兴于王戎——魏晋清谈之风

看似佯狂,实则悲戚——魏晋任诞之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魏晋名士与酒

五石散与魏晋服药之风

竹林生莲花:魏晋佛教的兴与衰

水墨丹青中的“名士风流”

从“建安风骨”到“两晋风流”:魏晋文学发展小史

风流传承千载:诗词中的竹林七贤

衣食住行:魏晋名士生活细节小考

形形色色的“孔方兄”:魏晋货币演变历程

魏晋时代的女人们

门阀和皇权的角逐——东晋历史大背景

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

竹林遗珍——“七贤文化”的后世传承与影响

归去来兮——中国“隐士”文化小探

嵇康阮籍,异于常交?

同象殊途:魏晋南北朝与欧洲文艺复兴

试读章节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病逝,同年年底,其嫡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曹丕篡汉建魏。传言汉献帝被害,远在成都的刘备披上孝服发丧。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登基,国号仍沿用“汉”,以示续大汉正统。孙权在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去请求成为魏的藩属,他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了吴王。

  226年,曹丕病逝,曹□即位。孙权趁曹魏国丧期间,出兵攻魏,但被司马懿击退。同时。在228年到234年的六年间,诸葛亮也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同被司马懿主持的魏国军队成功抵御。在对抗蜀汉以及孙吴战争中战功显赫的司马氏,就是后来改变曹魏国运的关键人物。

  司马懿很早就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在东汉末年,他跟随曹操四处征战:魏代汉后,司马懿被任为尚书。《晋书》里记载司马懿“内急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也曾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知道他非池中之物。《晋书》里还有个“三马同槽”的故事,说的是曹操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槽里进食——“槽”通“曹”,“马”即是司马氏。曹操醒来后十分不怏,召太子曹丕,警告说:“司马懿不会甘做人臣,将来必干预你的朝政家事。”消息传到司马懿耳朵里,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司马懿更加勤勤恳恳,甚至喂马之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最终让曹操解除了戒心。

  高平陵事变

  曹丕时期,司马懿仍颇受重用。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额。明帝时,司马懿屡立战功,地位日益提高。239年,明帝曹□病逝,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成为三朝元老。

  曹爽刚开始因为司马懿德高望重,不敢过于放肆,但后来听从了亲信的计谋,重用亲信。不仅任命弟弟曹羲为中领军,共同执掌军权,还于247年软禁了魏明帝遗孀郭皇后于永宁宫。曹爽行事越发大胆。甚至僭用皇帝仪仗,架空司马懿,自此专权。司马懿辨明局势,决定韬光养晦,称病避开曹爽。一边装作衰老病重。削弱曹爽戒心,一边暗中谋划夺权。

  曹爽认为自己大权在握,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心,只顾享乐。弟弟曹羲和“智囊”桓范都多次劝告曹爽保持警惕,可曹爽听不进任何劝诫。蛰伏数年的司马懿厚积薄发,终于等到了最佳时机。

  249年,司马懿趁曹芳以及曹爽去拜谒明帝之墓高平陵之际,发动政变,并迅速接管曹爽军权,控制内城。同时,他派人上奏曹芳,借由被曹爽软禁的皇太后郭氏的诏令,宣布罢免曹爽兄弟职务。司马懿又奉太后召命让桓范接管曹羲的军权。桓范考虑再三,最终决定站在曹爽一边,逃出城去见曹爽兄弟,并且献计让他们带着皇帝曹芳到许昌。再以皇帝名义号召全国其他军事力量前来支援。夺回权力。

  曹爽兄弟无法下定决心反抗司马懿,只顾家室而不图远谋,最终决定罢官投降。桓范见此大哭道:“曹子丹(曹真)是何等人物,竟然生出你们兄弟二人,蠢如猪牛,哪里料到今天竟然因为你们被灭族。”’桓范随曹爽回到洛阳后,果不其然,被司马懿以谋反罪名灭族,曹爽也被诛了三族。

  同年。司马懿上书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杀曹爽后,包括何晏等很多名士也同时被杀。《汉晋春秋》记载当时名士被杀状况,用了“同日斩戮,名士减半”八字,可见株连人数之众。

  “高平陵事变”成为曹魏政权的重大转折点,权力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这也拉开了司马氏篡权的序幕。司马氏不甘于只做人臣,篡位野心昭然若揭。他们开始铲除异己。清扫曹魏的残存势力。中央的“嘉平之变”和“甘露之变”,地方上的淮南三叛的军事抵抗,结果都以司马氏获胜告终。平乱后随之而来的,又是新一轮的血腥屠杀和对异己的彻底清洗。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事变两年后,因病逝世。他的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把持朝政。曹芳不甘心被司马氏控制,三年后,他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搜出了“衣带诏”,三人惨遭腰斩灭族。司马师看出曹芳不能再留,于是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立时年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晋代魏

  曹芳执政的十五年,是竹林七贤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曹魏政权的一蹶不振。以及同时代文人被连连诛杀的命运,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震撼。阮籍借曹芳被废作《首阳山赋》,借伯夷叔齐事言己情,尽显激愤之意。司马昭想让嵇康做自己幕府的属官。嵇康则为避征辟,躲到河东郡。而后山涛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一气之下写了绝交书。以示自己不当官的决绝之意。山涛在七贤中年纪最大,为人谨慎。在曹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山涛投靠了司马氏,但他为官清廉,见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后,隐身不问事务。刘伶在晋朝为官,纵酒不务正业,结果“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接替曹芳帝位的曹髦,十三岁时被扶植为傀儡皇帝。待他逐渐年长懂事后,对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专政心怀愤怼。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就是出自这位小皇帝。可惜他信错了人,召来王沈、王经、王业商量讨伐司马昭。没料到被王沈和王经暗中通风报信。司马昭提前有了防范,派兵镇压,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曹髦亲自出战,没人敢真对皇帝动手。武将成济不知该如何是好,贾充对他说:“司马公平日养你们,为的就是今天,该怎么办,不要问我!”成济心一横将曹髦一剑剌死。司马昭弑君之事震惊朝野,但他最终将弑君之罪全部推到成济身上,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其后,司马昭又另立曹奂为帝。又三年,司马昭决定伐蜀,大将邓艾和钟会领兵,很快,蜀汉灭亡。伐蜀有功,司马氏在朝中的势力更加如日中天,代魏之势已成。265年,司马昭逝世,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掌握了军政大权。同年年底,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之举,在接任相国后,迫使曹奂让位。曹奂下诏书:“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假意推让,又暗许心腹几人带着文武百官劝谏他接受让位。最终司马炎看似是众望所归地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登上了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他便成了晋武帝。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西晋政权的出现。表明儒家贵族最终战胜了非儒家的寒族。”

  曹操生前大力抑制豪族,扶植寒族,对于出身寒门的人才,唯才是举。因此在曹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一些传统儒家贵族都倒戈司马氏,比如贾充、陈骞、石苞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