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自然的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严春友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敬畏自然

有人担心,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会导致无所作为、反科学,甚至会走向宗教,因此,人类不应敬畏自然,也无须敬畏自然。这种担心固然有其道理,但它误解了敬畏自然的根本含义,从而走向了无须敬畏自然的结论。

敬畏自然不过是给人类的行为一个限制和约束,使人类知道不应当在大自然面前任意妄为。人类要生存,就无法不改造自然,而改造自然就无法避免与自然对立。这是人类的根本处境。不过,人类要长久地存在下去,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敬畏自然,不过是希望在这样一种根本处境中,人类能够学会尊重自然,尽可能少一些以己之心、度自然之“腹”的行为,从而少一些因对自然改造不当而给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尤其是在当今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流行着只要科学发展了就可以把握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敬畏自然的观念试图揭示这种观念的虚妄。大自然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无论多么深入和广袤,永远是无限之中的一个小点,怎么可能彻底而完全地把握自然呢?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类的智慧不足以把握大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也不可能毁灭大自然,无法毁灭一个无限的东西,但却有能力毁灭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小自然”。所以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不要轻易改变大自然历经亿万年所形成的格局,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敬畏自然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认识到自然的无限性和人的有限性,从而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自然面前不要为所欲为,不要以自己之私、眼前之利,无限索取,不要轻易改变自然形成的状态。比如基因工程,大自然这样创造、进化出各种生物,设定它们之间的界限,一定有她的道理;而基因工程出于人类眼前的私利,比如提高产量、治疗疾病等目的,随意改造,打破了自然设定的界限。生物基因是演化了几十亿年的结果,换句话说,集中了大自然几十亿年的智慧,我们了解了一点皮毛就任意改动,消除物种间的界限、性别间的界限,其后果恐怕难以想象,而且也难以控制。谁都不会奢望人类会无所作为,所期望的不过是有所不为,有所顾忌,能够瞻前顾后,如果做到这些,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人类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是不可能停止的,然而有所约束还是可能的。可是,人类似乎已经听不得逆耳之言。两千年前的老子和庄子已经对于人类智慧进行过那样严厉的批判,有谁认真思考过呢?人们依然故我。人们当然有权放纵自己的行为,但等到大自然来约束人类行为的时候,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敬畏自然,实质上也就是敬畏人类自己。敬畏自然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因为,如果不敬畏自然,肆意妄为,就很可能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最终甚至会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这并非危言耸听,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一千年前是绿草如茵,河流纵横,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小国;但后来由于人类行为的不当,而逐渐地沙化,以至成为光秃秃的大沙漠。这其中也许有自然本身的力量在起作用,但自然本身不足以导致如此剧烈的变化,自地球上有了人类以来,他就成了影响环境的主导力量。所以,敬畏自然,必定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敬畏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身,因而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身。就自然本身而言,则无所谓敬畏不敬畏。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个构成部分,他若不敬畏自然,不也是不敬畏人自己吗?

敬畏自然与科学研究并不矛盾。敬畏自然不过是一种态度,是提醒人们在研究和开发自然的时候要小心翼翼,而不是禁止一切研究。同时,对于科学本身也要有所敬畏,不能乱用。既然科学只是人的一种认识,就一定带有人的局限性,因而任何科学都不是绝对真理,即都有不“科学”的一面,故而不能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到处套用、滥用。P21-23

后记

按照狭义的散文概念,这应当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收集了目前为止我所写的主要散文。这些散文,最早的写于1989年,最晚的则写于2011年,前后跨度达20多年。不过。大多数篇章写于1998—2002年。

文集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谈论人生诸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在人生的具体活动中遇到过种种的困惑,从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在上大学时,集中地思考过一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困惑,更重要的是所带来的深刻的痛苦,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叫作本体论的痛苦,也即to be or not to be(生与死)的问题。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对于我心灵的触动是何等之深。原本打算就这些问题写一本《人生哲学》的,后来取消了这个念头,那些想法最终变成了这本集子中的主要部分。

这些散文的写作,从外部原因来看,是由于得到了某种鼓舞和来自朋友的鼓励。1998年,应《散文》杂志主编贾宝泉先生的约稿,写了《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发表在当年的《散文》上。第二年人选《散文选刊》主办的“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后来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贾宝泉先生认为我的散文是一种“理性散文”。我受此鼓舞,便在这段时间较为集中地写下了本书中的多数篇目。

我不赞同狭义的散文概念,感觉还是古代的划分更好一些,除了诗歌和小说以外,均可以“散文”名之。现在的划分方法过于细致,致使不同体裁之间壁垒森然,无法通约,束缚了创作的翅膀,导致文章刻板生硬。

在现在的各种文体中,最令我厌恶的便是所谓的学术文体,也即所谓的学术论文。这种文体引经据典,故作高深,但却枯燥乏味,不可卒读。我相信,这样的文章在历史上是不会有什么价值的,我很怀疑,现在的学术杂志上汗牛充栋的所谓学术论文,有几篇能够流传到后人那里?

我欣赏中国古代的那种笼而统之、诗与思不分家的写作方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将思想之美与文字之美融为一体,闪耀着诗的光辉,也展示着思的深度。阅读这样的文章,令人心旷之,神怡之,愉悦身心。

这些散文,来自人生的体验和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许多内容和观点源自生活中的所见与所闻,甚至源自一只蜘蛛,一只小猫,一只知了。因而它们不是学问和知识,而是我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其所展示的是我所看到、感受到和我所理解的那个世界。

出于对“散文”的这种理解,我写“学术论文”的时候,也是尽量当作散文来写的。在我的论文里,尽可能保留原本的生命冲动和体验,缩短文字与感性的距离,从而使文章显得有血有肉,而不是纯粹的、干巴巴的概念和命题。事实上,即使西方那些大哲们的文字,也绝然不是我们的“学术论文,,那样的篇什,而是相反,字里行间焕发着内在生命的光辉。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尼采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著作虽然大多看起来晦涩,但都是其所使用语言范围内的经典和典范,阅读他们的著作,能够感受到其中跳动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背后有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文字只是从这生命之树上落下来的一粒粒种子而已。他们的著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便在于此。发乎内心,植于体验,出自感性世界,凝练成美的文字,这便是我写作的目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的张进峰先生曾评价说:“你的文章是有诗性的。”此言深得我心焉,随引为知己。

这些文字,除了带给我心灵上的快适,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用处,按照现行的标准,它们不算“学术成果”,因而也不标志所谓的学术水平。郭沂纹女士慨然决定,将这本散文集连同我的诗集一起出版,相信她一定有一种独特的评价标准,是不同于这流俗的所谓标准的。

文字虽然是你的,但它们的生命却是大家的。你是你的作品的母亲,然而仅有母亲是远远不够的,新生命的诞生,尚需助产士们的一臂之力,藉此,我们才能够听到婴儿那一声伟大的啼哭——这啼哭宛如雨夜的惊雷,划过冬的原野,奔向春的天空。

对于这些助产士们,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因为,这些文字本身便带着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

2014年11月6日雨夜

干利玛窦的故乡意大利马切拉塔(Macerata)

目录

自然之境

 大自然的智慧

 敬畏自然

 沙粒中的宇宙

 澄明之境

 面对无限

人类批判

 狗道主义

 一位驴子的美学

 动物的智慧

 人与动物的距离

 动物的方言

 人类批判——猴子如是说

 羡慕动物

悼念故乡

 故乡的雪

 怀念月光

 悼念故乡

考问生命

 生的沉思

 财富的价值

 朋友

 生命

 与自己永别

 无家可归

 背影

 恶心

 爱的困惑

 家庭的意义

 理解是可怕的

 美丽的谎言

 仰视星空

 孩童的世界

 不一样的太阳

 消极的幸福

 心中的光亮

答博友问

 灵魂是否存在?

 人的快乐是否比动物更高级?

 怎样在无可奈何之中寻求幸福感?

 人类:一种野蛮的动物

后记

序言

智者语

丁建元

严春友教授散文结集出版,嘱我写序,委实让我难为。

春友先读历史,硕士读西方哲学,后又获中国哲学博士,先后有十余部专著行世,博学而精攻,尤其参与创立的全息理论,蜚声学界。春友业余写诗、写散文,积十余载的散文将要付梓,量虽不多,但其中精品佳作收入中学课本并被各类权威版本收录。但我与春友相近,他却无半点学术权威的作派,谦谦君子,言语柔和、随和,但我认定这样的人多是内蕴极深,里有卓卓风骨。让我这浅陋之人给他写什么序,本身就是佛头着粪。

初识春友,缘自他的全息哲学,此书贯通中西,上达宇宙,细指灵魂,微观宏观,万象包罗,纵横驰骋的想象,明了晓畅的实证,文采飞扬,激情汹涌,读之如听宏阔的交响乐。有年我去著名山水诗人孔孚先生家,性情孤傲的老人居然将春友书中精彩之处抄录成堆卡片上,边琢磨边击节赞赏。后春友留足济南,正寒去春至,腋下夹着老式棉袄,脸有细汗,质朴如乡村教师。春友来自老家莒县,本科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与我同门,而且我们都出身草门陋巷,自小辍学,牧牛躬耕,春友还做了几年木匠,居然以初中学历高考入榜,其天资不可小觑。春友爱散文,我又喜哲学,性相近而习不远,两人交集成为好友。我至京,有暇必晤春友;春友归鲁,必先告诉我,二人总是相谈甚欢。后来,我策划了《精美思想读本》,不巧春友留学意大利,我只好约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汝伦教授应下来,但求稿甚多,终难着手,两年后又落到春友这里,这真是缘分了。于是,春友半年间,选辑众多思想家名著中典型章节,从古希腊起,从伯利克里到尼采、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直到当代的齐泽克,又以简短的文字给予述评。春友以其治学的严谨和文学的情思,探幽发微,把艰涩的文本解读得透彻疏朗,行文娓娓如智者与你灯下晤语,精妙之处,春友指点世界,顿悟人生,偶有阐发,总使人豁然!

相对学术专著和大块文章,春友的散文绝非凭一时之雅兴,就像他早年做木匠时斧头锯子下的脚料,而同样沉心细营,积淀丰厚,自成另岸风景。我感到他依然秉承着特有的行文风格,以他哲学家的眼睛从另一角度仰观俯察。平常事物,司空世相,他都能见他人之未见,识众生之未识,睿智、深邃,直指般若。随笔式的论述和描写,其中包含着他几十年训练出来的扎实的逻辑功底,这是许多作家所不具备的思维方式。但是,这内在的逻辑不是金属般的冰冷,而是温和、温润,充满着形象,就像精巧的木匠出手的简架结构,自然光洁,丝毫感觉不到接缝和粗糙,却散发出木质朴素的淡香,春友的思想就在这逻辑的优美推进中闪烁着明亮的光泽。  从我们离家求学始,之后清贫地过着日子,到各有所成。我们这个社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物质的丰富与涌流,完全激发并且打开了人的欲望,物欲让人尝到了享受的乐趣和占有的快感,也改变着人的立身规则和价值取向,人变得越来越功利,也越来越势力,这就让更多的人把生存的目的牢牢固执在当世的争夺和攫取中,目的变成了手段,然后,不择手段。胜者为王,丛林伦理让许多人道德沦丧,金钱拜物教伤害了人间的亲情和友善,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毫无廉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狂妄无畏,而失去了敬畏之心的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着真诚和良善,他们蔑视天空,凌辱自然,以世间的主人自居而戕害异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赤裸裸的金钱观念所异化,彼此冷淡、冷酷,被扭曲的人类本性变得虚伪、狡诈、凶残、贪婪。作为一位具有良知并敢执言的知识分子,严春友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发表了《大自然的智慧》《敬畏自然》《面对无限》等散文名篇,痛陈时弊,频出发聩之语,严厉地抨击人类的狂傲和无知,确如林中的响箭。在散文表现手法上,春友也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其中一组作品,是从动物的视角来看人性,一只狗,一头驴子的自述,愤世嫉俗,直指人性的种种恶迹和痼疾,读来痛快淋漓,充满了艺术的幽默感。春友意在告诉人们,人,不要以万物灵长自诩,他是渺小的,短暂而且丑陋的,人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一只昆虫更伟大。而所谓经历了千年文明进化的人类,在人性的质量上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他的文明程度永远与他的堕落成正比。如果执迷不悟,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春友在揭示种种警世醒人的道理,平和的字里行间透出犀利,不哗众,不取宠,不媚俗,激愤语中透春秋意味!

作为沂蒙山的子民,春友始终保持着他生命的底色,纯朴、平实而善良。对家园忧患,哀民生多艰,他对故乡充满深深怀念。雪,明月,山峦,土地,这在许多作家诗人那里成了陈词滥调,但春友依然以他哲学家的智慧和新颖之思,居然以“悼念”为题,深情地回忆着当年的青山绿水和嬉戏的童年,又痛心地写出家园为经济利益驱动而遭到的严重破坏。春友的善良,可见于文集中的这个细节:每当有人在北京问路,春友总是热情详细地指点给他们,因为他知道,这张问路的嘴,是在宇宙中游荡了几十亿年才终于到了他的面前,多么不容易,那后面有一个无穷的因果链条,而且“他”问过之后,就会走向宇宙深处,永远不会回来!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不指给他走向未来的路呢?”我想,每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为之感动。春友在此,不是经过冥思苦索巡章觅句提炼出来的惊人之语,不是故作高深与多情,也不是灵感的瞬间顿现,而是心愫的自然表露,这需要学养,更需要修养,更要有天然的本性,细细读来,细细回味,真也是大悲悯,大境界!

我不想太多引出春友作品中的文字,这种精彩的文字开卷即有,翻页即见,他的睿智和犀利,对我的思考与写作也多有启迪。去年冬初,我将新出版的解读西方名画的作品送给春友,突然灵机一动写道:严春我友指正,言:你中有我。

春友灿然。

是为非序。

2015.2.26于济南

内容推荐

严春友编著的《大自然的智慧》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人生与宇宙是其中心主题,主调是天蓝、草绿与雪白——当然,这不只是自然的颜色,更是心灵的颜色。本书以哲理与批判性见长,对人类的某些行为与流行观念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与批判。文中有对人生的终极思考,有对动物和自然的深深敬畏,渗透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气势恢弘的宇宙意识。在这独特的文字和视角中跃动着的,是充满忧患意识的精神生命。作者追求哲理与诗意的结合,力图以优美的文笔展现高深的意境和深邃的道理。这些文章出自作者深厚的人生体验,丰满而富有生机,描述出一个清纯而美丽的世界。予人以启迪,以美感,以沉思。

编辑推荐

严春友编著的《大自然的智慧》收集了目前为止作者所写的主要散文。这些散文,最早的写于1989年,最晚的则写于2011年,前后跨度达20多年。不过。大多数篇章写于1998-2002年。文集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谈论人生诸方面的问题。本书包含了《大自然的智慧》、《一位驴子的美学》、《与自己永别》等文章。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