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上下)》是陶东风教授等人主编的25年来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论文的合集。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思想启蒙运动。今年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100年。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环绕这一热点,不同思潮发出了不同声音。本书为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呼声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 书名 |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上下)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陶东风,张蕴艳,吴娱玉编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上下)》是陶东风教授等人主编的25年来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论文的合集。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思想启蒙运动。今年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100年。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环绕这一热点,不同思潮发出了不同声音。本书为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呼声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内容推荐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文选(上下)》是陶东风教授等人主编的20多年来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论文合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社会革新运动与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自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至今,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环绕这一热点,不同思潮发出了不同声音,为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本书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可能将各种立场的代表性论文都选人其中,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目录 上卷 导论 新文化运动:未完成的启蒙还是走火入魔的反传统? 一 还原、重构、拓展 重在思想革命 ——周作人论新文学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光荣与缺憾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 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以《新青年》为视点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人的学术建树及其局限性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 ——对文学研究会“前史”的再考察 重构五四记忆:从林纾方面进行探讨 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 ——重读《<呐喊>自序》并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 新文化的南北之争 ——重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复杂面相 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二 启蒙的批判与救赎 五四启蒙的困境:在历史与价值之间 人权与国权的觉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同异论 继承五四,超越五四 ——新批判主义宣言 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 ——世界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变迁 启蒙的批判与救赎 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启蒙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 ——百年回眸《新青年》 “启蒙的反思”学术座谈 三 激进、保守及其当代形态 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 五四·普世价值·多元文化 鲁迅“国民性”论述的深刻性、困境与实际后果 王元化与新启蒙 林毓生与王元化“反思五四” ——兼论王元化学案“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之关系 清末正派,五四歧出 ——20世纪前20年的“新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未来(圆桌会议) 新文化运动的主调及所谓被“压倒”问题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上) 新文化运动的主调及所谓被“压倒”问题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下) 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 ——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 下卷 四 现代性、启蒙、救亡 未完成的现代性(上) ——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未完成的现代性(中) ——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未完成的现代性(下) ——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救亡压倒启蒙” ——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 当代中国的启蒙主义遗产 挪用与重构 ——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关系的重建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的逻辑关系 断裂与连续:四种“五四”文本的“话语故事” 五 重申自由主义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给李慎之先生的信 ——也谈“五四”、鲁迅与胡适 价值重估的尺度 ——论“五四”人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重寻“五四” “五四”:一个次好的时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代意义 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 ——献给五四运动90周年 新文化运动的演进、歧变及其复调结构 六 儒家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儒学根源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启蒙的反思 启蒙的反思和儒学的复兴 ——二十世纪中国反传统运动的再认识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