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精)》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代表作,畅销近三十年。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该概念已为心理学爱好者广为传播。作者提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心流状态是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在这里人可以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中。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获得巅峰体验。

内容推荐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著名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精)》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目录

序一 自造内心秩序之途 郑也夫

序二 心流人生:一曲冰与火之歌 赵昱鲲

序三 胜利者一无所获 阳志平

序四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万维钢

序五 听见喜悦的声音 余德慧

序六 快乐需要用心学习 朱宗庆

第一章 心流,快乐的源泉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人何时最幸福?

 人类不满的根源

 文化编织的神话

 善用自己的体验

 释放内在的生命

第二章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意识的内涵

 意识的极限

 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关于自我

 内在失序

 意识井然有序

 自我的成长

第三章 心流的构成要素

 迈达斯国王点石成金,最后活活饿死的寓言,充分证明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权力,未必能使人更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幸福的假象

 享乐与乐趣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目标不假外求

第四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索尔仁尼琴自得其乐的性格,让身陷囹圄的不堪也能转变为心流体验。他说:“有的犯人会设法冲破铁丝网逃脱!对我而言,铁丝网根本不存在,犯人总数并没有减少,但我已飞到远方去了。”

  心流活动

 心流与社会文化

 自得其乐的性格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第五章 感官之乐

 一走进舞池,我就觉得像漂浮了起来;好像喝醉的感觉,当舞到尽兴,我浑身发热、欣喜若狂,仿佛借着身体语言与他人沟通。

 人值多少钱?

 “动”的乐趣

 爱到最高点

 控制的最高境界

 视觉之乐

 聆听喜乐的乐音

 美食之乐

第六章 思维之乐

 牛顿把手表放进沸水里,手上却捏着鸡蛋计算时间,因为他已沉浸在抽象的思考当中。迈克尔逊是第一位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有人问他何以花那么多时间测量光速,他答道:“因为太好玩了!”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记忆:科学之母

 思维游戏

 文字的游戏

 挖掘历史宝藏

 科学的兴味

 哲学的乐趣

 业余与专业

第七章 工作之乐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

 工作的乐趣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工作与休闲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第八章 人际之乐

 独乐、众乐各有情趣,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微妙的人际关系

 寂寞之苦

 驯服孤独

 天伦之乐

 朋友之乐

 胸怀大我

第九章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扭转悲剧

 纾解压力

 化腐朽为神奇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第十章 追寻生命的意义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是否苗条、富裕、掌权,都已无关紧要了,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最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何谓意义?

 培养方向感

 下定决心

 重获内心和谐

 一贯的人生主题

试读章节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我们不仅为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追求其他目标——健康、美貌、金钱、权力,无非也是因为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人类对宇宙星球及原子的认知与知识,已超乎前人想象;往昔无所不能的希腊众神,与现代人相比较,不过是一群无助的幼童。尽管如此,人们对幸福的渴求却是亘古不变。现代人对幸福的理解并不见得比亚里士多德更透彻,而对于如何得到幸福,更可说是毫无建树。

人何时最幸福?

虽然我们比古人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数十年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奢侈品(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没有一间符合现代标准的浴室,中世纪最富裕的人家也难看见椅子,古罗马皇帝无聊时也不能看电视打发时间),又有这么多科学发明任我们灵活运用,但仍然有许多人觉得生命是种浪费,漫长的人生岁月不仅幸福难求,还时时处于焦虑和倦怠之中。

难道人类注定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怀着非分之想吗?或许人性的通病就是缘木求鱼,四处去寻找幸福的青鸟,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糟蹋殆尽?本书希望通过现代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一个古老的问题:人何时最幸福?若能找到解答,或许我们就可以调整生活秩序,享受更幸福的人生。

在着手写作本书之前,我发现了一件事,但我足足花了25年时间才认清这是一个发现。说是“发现”或许有点儿误导,因为自古以来,人类对此就不陌生;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字眼也颇为贴切,因为尽管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不曾有人用相关的学术理论加以说明和阐释。因此,我毫不迟疑,投入25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久未有人触及的心灵现象。

我发现,幸福并非瞬间发生;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仗恃权势巧取豪夺;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实际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幸福并不是存心去找就能找到的。哲学家密尔说:“自问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直接去找反而不会奏效。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说得好:“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既无法直接追求又令人捉摸不定的目标呢?过去25年的研究使我确信,方法是有的,这条曲折蜿蜒的路径就从控制意识开始。最优体验

我们对生命的看法,乃是由许多塑造体验的力量汇集而成的,每股力量都会留下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对于大多数的力量我们难以控制,例如我们对自己的长相、气质、体格,能做的改变相当有限。截至目前,我们还无法决定自己要长多高或多聪明,也不能自行挑选父母或生辰八字,更不能操纵战争或经济不景气。我们体内的基因组合、地心引力、空气中的花粉以及生逢何时——诸如此类不计其数的因素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际遇:看见什么,产生何种感想,做出何种反应。由此看来,人类会相信命由天定,实在不足为奇。但也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在这种难得的时刻,我们会感到无比欣喜——一种渴望已久的宝贵体验,在追寻理想人生的旅途中树立了一座里程碑。P63-65

序言

快乐需要用心学习

朱宗庆

(台湾打击乐团总监)

快乐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往往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得到快乐。既然经过学习能得到快乐,我们为何不努力去追求呢?倘若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快乐,享受幸福人生,不是一件更完美的事吗?

就如快乐是人的本能一样,自然、放松也是人的本能。但一位音乐表演工作者,往往需要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学习剔除外在的因素,克服紧张,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放松、自然、快乐。可见学习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几年来,打击乐团的演出非常频繁。常常有朋友和听众告诉我们,每次观赏我们的演出,看到团员沉浸在音符、乐器中自得其乐的样子,也不禁感受到这份喜悦。团员在舞台上的默契与交融,甚至感染了台下的所有听众,使大家有融为一体的感觉。所以,看我们的表演是一种享受。这样的结果,其实正是我们想要的。

我自从事演奏工作及创办打击乐团开始,就不断要求自己及所有团员注意“演奏”二字。所谓“演奏”,“演”是摆在“奏”之前的。当然,对音乐、音符、乐器等技巧的准确、精致,是本来就必须做到的。随着基本技巧的提高及演奏基础的巩固,演的方面更要注意,也就是如何从内心抒发出对音乐的感受,直接表现在乐器及音符上,使音乐“活起来”,使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这样不但能享受音乐,自得其乐,还可以加强演出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听众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聆听的喜悦。这是我不断努力追求的,也是我亲身体验学习快乐的一个例子。

另一个例子是除了演奏、巡回推广打击乐之外,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心得。我一直认为,从事教育是所有推广活动中最重要、最扎实的一项工作,基础教育更是重要的一环。在台湾,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风气很盛行,然而据我所知,80%的小孩儿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中断了。这是因为以往家长太重视技巧及速成,认为学音乐是学一技之长,使小孩儿的学习成为负担,自然无法从中得到快乐。所幸的是,这几年,家长揠苗助长的心态已有逐渐改变的趋势。我一再强调,学音乐不等于学乐器。不论家长让小孩儿学音乐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音乐家,还是要使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他们的起步都是相同的。最为重要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儿童学习把精神集中在优美的节奏与和谐之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也是学习快乐的一个渠道。如果太强调技巧而不重视感受,家长的期待就会成为压力,快乐也就无处可寻了。

通过最近几年的演出,我深深体会到,在繁忙、拥挤的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及渴求。站在一个音乐工作者的立场而言,以美丽的音符充实人们的心灵、提升社会的文化气息,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当然,除了音乐,书籍也是一股净化社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人何时最快乐;如何经由掌控自己的内在意识与体验,品尝生活的快乐以及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转换为乐趣的源泉。书中还提到,快乐并非瞬间发生,也不受外在世界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在事物的阐释。同时快乐须靠个人修持,事先准备,刻意培养。只有学会控制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这本书强调,快乐与否取决于内心是否和谐;而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握意识着手。学习从生活中创造乐趣,需要再三练习。书中分析了八种乐趣产生的元素以及心流产生的基本步骤,对此我感觉特别有趣,而我深信这对读者也大有帮助。根据这些原则,发掘各种方法,把例行的细节转变成具有个人意义的“游戏”,化无聊为有趣,也就是所谓的兴味盎然。方法既简单又不失深度,十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现代社会不快乐的人太多,快乐的人太少。希望这本书能对忙碌的现代人有所启发。

朱宗庆

书评(媒体评论)

我称《心流》这本书为奇书,因为内容新奇,还因为它很难归类。既有科学的成分,似乎也有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味道。可能是因为作者讨论了一些本质的、科学还难于进入的问题。但是本书中的奇思妙论,不是基于玄想,而是调查。作者总结的心流体验,是大规模调查的结果。

郑也夫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

我希望你能把《心流》这本书读两遍。第一遍是学习心流的概念、技巧,第二遍则是用心与契克森米哈赖对话,体验他的这一曲冰与火之歌: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来源。

赵昱鲲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心流一词已经从学术界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今日盛行的积极心理学基石,成为互联网产品设计重要的考量指标。契克森米哈赖教授的《心流》一书正本清源,以原创者身份回答了心流是什么,心流有什么意义,如伺获得心流等。这本书也是幸福人生必读之书,当下的快乐是什么?幸福的真相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相信各位读者会开卷有益。

阳志平 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从心流出发,契克森米哈赖重新定义了什么叫“乐趣”,什么叫“复杂”,什么叫

“休闲”,并且最终推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你直接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复杂——在这个变复杂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乐趣,这个状态就是幸福的……你幸福吗?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经意地)收获了很多幸福。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43:19